资源简介 2024学年第二学期初中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卷八年级语文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号码的标号涂黑。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21分)1.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诗经·关雎》)(2),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3)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4)诗词文中的美景无处不在,柳宗元《小石潭记》)中,“让我们看到了游鱼活泼、潭水清澈的美好画面。(5)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生民立命”的志向和担当。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巧用比喻,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为民的心愿;白居易的“”(《卖炭翁》)表现了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矛盾心理,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杜甫的“”(《石壕吏》)通过对相别情景的描述,展现了贫苦人家在战乱中的悲惨境地,含蓄地写出了诗人的感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7分)我国历史悠久,民俗更是一种传承千年的文化遗产.民族风俗的范围是如此之广,它可以是一场zhènhdn人心的安塞腰鼓,也可以是令人tàn wei guan zhie的佛山剪纸,又或许是令人的英歌舞;它可能是江南水乡婉转悠扬的社戏,也可能是端午时节百舸争流的赛龙舟,抑或是灯影摇曳中、yǎny悲欢离合的皮影戏.这些民俗文化或磅礴或恬静,或豪迈或细腻,它们不仅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和传承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词语。(3分)①zhènhdn()②tan wei guan zhi(③yan yi(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涉猎亢奋栩栩如生B.涉及亢奋惟妙惟肖C.涉猎振奋惟妙惟肖D.涉及振奋栩栩如生八年级语文试卷第1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