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泰安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试卷类型:A
高二年级考试
语文试题
2025.07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字起源的夷夏两源问题需要重视。以往谈中国文字,似乎只是汉字一统天下,考
古资料则让我们有了新的发现。出土于山东邹平丁公龙山文化遗址的陶片上刻有11个
字,结体完全与汉字无关,而以古彝文对读,却无一不合。据对这类材料的研究,我提出
了中国文字起源“夷夏两源”的新理论。我研究认为,中国文字的起源不仅指汉字的起
源,更包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非华夏先民的文字的起源。早期文字都起于象形,但在
不同的文字体系中,相同的象形符号却表达着完全不同的意义。文字起源的研究首先需
要通过对考古资料的分析,判断不同的考古遗存究竞属于东夷文化还是华夏文化,进而
才能利用相应的文字研究解读,得出客观的结论。
比如,河南舞阳贾湖出土了距今8500年的龟甲文字,刻有一个眼睛图案。学者多据
甲骨文释其为汉字的“目”,然而古人为何要在龟甲上刻写“目”字?如果认为占卜者为目
高二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Q夸克扫描王
极速扫描,就是高效同
疾而祈求神明的话,那么反证就不可忽视,因为在良渚文化的祭天玉璧上也刻着眼睛,难
道也是为了祛除目疾?这显然难以讲通。其实,贾湖文化更多地具有东夷文化的特征,
因此用汉字对读的做法就不可取了。而在源于东夷文化的古彝文中,这个形如眼睛的文
字则是“吉”。占卜的目的是求吉,祭天的目的也是求吉,文从意顺。由此推断,作为古代
知识体系的重要部分,中国文字的产生至少已经有了八千年的历史。
最早的文字是原始宗教的产物。人与人的交流通过语言就可以完成,无需文字。但
人与神明的交流,如要确认交流双方的真诚不欺,就必须创造出一套符号体系才能实现,
这就是文字。这意味着为实现人神的交流,人所创造的文字对于神明而言必须不教而
识,那么文字的创造方法就只能有一种一象形。早期象形文字都是宗教性的,其使用
者也是神职人员。古埃及圣书体象形,使用者为祭司;玛雅文字象形,其用于通神;中国
的古彝文象形,使用者为巫师毕摩;纳西文象形,使用者为巫师东巴。汉字也源于象形,
而商代甲骨文的性质为通神的卜辞,青铜器则为宗庙祭器,无不为了实现与祖先和神明
的沟通。
了解了文字的宗教背景,便不难理解古彝文以眼睛的象形文表达吉凶之吉的初衷
了。文字为通神而创造,而通神的标志必须是通过眼睛完成对文字的识读,所以文字通
神必须强调眼睛识字的作用,识字则意味着与神明相通,这使识字之眼目发展出了吉祥
的意义。造字的仓颉面生四目,山西永乐宫元代《朝元图》中的仓颉甚至面生六目,都强
调眼目通神的意义。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像恰分两类,一类目盲无睛,首颌俯
收,嘴角下垂,面容哀苦,此未通神明之貌;而另一类目明长睛,首颌仰起,嘴角飞扬,面容
欢笑,甚至额前云气腾天,一副与神明沟通的喜乐之貌。《楚辞》:“尧舜之抗行兮,瞭杏杏
而薄天。”描述的就是以眼目通神。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多元一体,早期文明呈现夷夏东西的格局,至夏王朝建立,华夏先
民使用的汉字成为沟通天神而获得天命的正统文字。其后商灭夏,必须继续前朝的文宇
才能获得天命王权。而后周灭商,也同样需要继承其文字。历代相延,从而使汉字在夏
代就已确立的正统地位无可动摇,传承至今。而传承文字也就传承了文化,这就是中华
文明延续数千年没有中断的重要原因之一。
(摘选自冯时《从文字起源认识中华文明》(2025年03月22日)
材料二
夏商时期开始,中原文明在中国地域之内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而实际上,西南以三
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也是非常特殊的文明景观,假如把中原夏、商、周三代文明形成比
作一个太阳的话,古蜀文明就是个月亮,它足可以代表当时国家层次的文明社会。同时
期的其他地方都达不到,只有古蜀文明才可以,它是连续不断的,从宝墩文化之后,到三
星堆、十二桥,古蜀文明的兴起,它是连续不断上升的。
高二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

Q夸克扫描王
极速扫描,就是高效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