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和用途命题角度 3年考题分布 考情预测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及用途 2024·安徽卷T4;2024·全国甲卷T4;2024·广东卷T14;2023·广东卷T10;2023·浙江6月卷T4;2023·北京卷T7;2022·广东卷T5、T6;2022·浙江6月卷T22、T25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是化学的基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选择题中主要考查基本反应、离子检验及物质用途,非选择题中主要借助工艺流程的形式,以除杂或提纯等相关问题为主线综合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无机物为载体的流程型选择题 2024·黑吉辽卷T13;2023·辽宁卷T10;2022·山东卷T12;2022·湖南卷T7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及用途高考真题 构建解题模型(2024·全国甲卷T4)四瓶无色溶液NH4NO3、Na2CO3、Ba(OH)2、AlCl3,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b、c、d代表四种溶液,e和g为无色气体,f为白色沉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呈弱碱性 B.f可溶于过量的b中 C.c中通入过量的e可得到无色溶液 D.b和d反应生成的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由题意及关系图可知,a与b反应需要加热,且产生的e为无色气体,则a和b分别为NH4NO3和Ba(OH)2的一种,产生的气体e为NH3。又由于b和c反应生成白色沉淀f,NH4NO3不会与其他三种溶液产生沉淀,故b为Ba(OH)2,a为NH4NO3。又由于c既能与b产生沉淀f,又能与d反应产生沉淀f,故c为AlCl3,d为Na2CO3,生成的白色沉淀为Al(OH)3,无色气体g为CO2。综上所述,a为NH4NO3溶液,b为Ba(OH)2溶液,c为AlCl3溶液,d为Na2CO3溶液,e为NH3,f为Al(OH)3,g为CO2。 A.由分析可知,a为NH4NO3溶液,为强酸弱碱盐的溶液水解显酸性,故a显弱酸性,A项错误;B.由分析可知,f为Al(OH)3,b为Ba(OH)2溶液,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可溶于强碱,故f可溶于过量的b中,B项正确;C.由分析可知,c为AlCl3溶液,e为NH3,AlCl3溶液通入NH3会生成Al(OH)3沉淀,Al(OH)3不溶于弱碱,继续通入NH3不能得到无色溶液,C项错误;D.由分析可知,b为Ba(OH)2溶液,d为Na2CO3溶液,二者反应生成的BaCO3沉淀,可溶于稀硝酸,D项错误;故选B。 B(2024·安徽卷T4)下列选项中的物质能按图示路径在自然界中转化,且甲和水可以直接生成乙的是( ) 选项甲乙丙ACl2NaClONaClBSO2H2SO4CaSO4CFe2O3Fe(OH)3FeCl3DCO2H2CO3Ca(HCO3)2A.Cl2与水反应生成HClO和HCl,无法直接生成NaClO,A错误;B.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而不是硫酸,B错误;C.氧化铁与水不反应,不能生成氢氧化铁沉淀,C错误;D.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D正确;故答案选D。 D以无机物为载体的流程型选择题高考真题 构建解题模型(2023·辽宁卷,T10)某工厂采用如下工艺制备Cr(OH)3,已知焙烧后Cr元素以+6价形式存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焙烧”中产生CO2 B.滤渣的主要成分为Fe(OH)2 C.滤液①中Cr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为 D.淀粉水解液中的葡萄糖起还原作用 审流程,分析每步流程的反应物、生成物,推测可能发生的反应审选项,将选项问题与流程对照分析,确定答案。 焙烧过程中有氧气参与,能将Cr2O3、FeO分别氧化为Na2CrO4和Fe2O3,并放出CO2,水浸后滤渣的主要成分为Fe2O3,滤液①中Cr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为,A项和C项正确、B项错误;转化过程中―→Cr(OH)3,发生还原反应,故淀粉水解液中葡萄糖起还原作用,D项正确。 B(2024·黑吉辽卷T13)某工厂利用铜屑脱除锌浸出液中的Cl-并制备Zn,流程如下。“脱氯”步骤仅Cu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锌浸出液中相关成分(其他成分无干扰) 离子Zn2+Cu2+Cl-浓度(g·L-1)1450.031A.“浸铜”时应加入足量H2O2,确保铜屑溶解完全 B.“浸铜”反应:2Cu+4H++H2O2===2Cu2++H2↑+2H2O C.“脱氯”反应:Cu+Cu2++2Cl-===2CuCl D.脱氯液净化后电解,可在阳极得到Zn 审流程,分析每步流程的反应物、生成物,推测可能发生的反应 审选项,将选项问题与流程对照分析,确定答案。 铜屑中加入H2SO4和H2O2得到Cu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H++H2O2===Cu2++2H2O,再加入锌浸出液进行“脱氯”,“脱氯”步骤中仅Cu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得到CuCl固体,可知“脱氯”步骤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Cu+2Cl-===2CuCl,过滤得到脱氯液,脱氯液净化后电解,Zn2+可在阴极得到电子生成Zn。A.由分析得,“浸铜”时,铜屑不能溶解完全,Cu在“脱氯”步骤还需要充当还原剂,故A错误;B.“浸铜”时,铜屑中加入H2SO4和H2O2得到Cu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H++H2O2===Cu2++2H2O,故B错误;C.“脱氯”步骤中仅Cu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得到CuCl固体,即Cu的化合价升高,Cu2+的化合价降低,发生归中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u2++Cu+2Cl-===2CuCl,故C正确;D.脱氯液净化后电解,Zn2+应在阴极得到电子生成Zn,故D错误;故选C。 C物质转化过程中的流程分析 (1)循环物质的确定——①从流程图上看:箭头回头;②从物质的转化上看:在流程中加入的物质,后续步骤中又会产生(在滤渣或滤液中寻找)。 (2)副产品的判断——①从流程图上看:支线产品;②从制备的目的上判断:不是主产品。 (3)滤渣、滤液中成分的确定——要考虑样品中原料和杂质的成分在每一步骤中与每一种试剂反应的情况: ①反应过程中哪些物质(离子)消失了?②所加试剂是否过量或离子间发生化学反应又产生了哪些新离子?要考虑这些离子间是否会发生反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