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圆锥曲线的方程与性质圆锥曲线的定义与标准方程以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为载体,通过其定义,进行标准方程的求解及相关运算.典例1 (2023·天津卷T9)双曲线=1(a>0,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过F2作其中一条渐近线的垂线,垂足为P.已知|PF2|=2,直线PF1的斜率为,则双曲线的方程为( )A.=1 B.=1 C.=1 D.=1命题立意:本题以双曲线为载体,考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简单几何性质,体现了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属于课程学习情境.思维拆解 解题思路 名师点拨第1步:求点P的坐标. 第2步:根据|PF2|=2,求出b. 第3步:根据直线PF1的斜率为,求出a. 第4步:求出双曲线的方程. 解:不妨取渐近线y=x,此时直线PF2的方程为y=-(x-c),与y=x联立并解得即P. 因为直线PF2与渐近线y=x垂直,所以PF2的长度即为点F2(c,0)到直线y=x(即bx-ay=0)的距离,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PF2|===b,所以b=2. 因为F1(-c,0),P,且直线PF1的斜率为,所以=,化简得=,又b=2,c2=a2+b2,所以=,整理得a2-2a+2=0,即(a-)2=0,解得a=. 所以双曲线的方程为=1.故选D. (1)求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一般用解析法,即把题目中的每一个几何条件都用方程或代数式逐一表示出来,然后再运算即可. (2)易错①:椭圆与双曲线中的关系式弄混致错,椭圆中的关系式为c2=a2-b2,双曲线中的关系式为c2=a2+b2. (3)易错②:确定圆锥曲线方程时要注意焦点位置.归纳总结:求圆锥曲线标准方程“先定型,后计算”,所谓“定型”,就是确定曲线焦点所在坐标轴的位置;所谓“计算”,就是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方程中的a2,b2,p的值.典例2 (2023·全国甲卷文T7)设F1,F2为椭圆C:+y2=1的两个焦点,点P在C上,若=0,则|PF1|·|PF2|=( )A.1 B.2 C.4 D.5命题立意:本题以椭圆方程为载体,考查椭圆定义,体现了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属于课程学习情境.思维拆解 解题思路 名师点拨方法一:根据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PF1F2的面积,即可解出. 方法二:根据椭圆定义及勾股定理即可解出. 解:法一:因为=0,所以∠F1PF2=90°, 从而=b2tan 45°=1=×|PF1|·|PF2|,所以|PF1|·|PF2|=2. 故选B. 法二:因为=0,所以∠F1PF2=90°,由椭圆方程可知,c2=5-1=4 c=2, 所以|PF1|2+|PF2|2=|F1F2|2=42=16, 又|PF1|+|PF2|=2a=2, 平方得|PF1|2+|PF2|2+2|PF1||PF2|=16+2|PF1||PF2|=20,所以|PF1|·|PF2|=2. 故选B. (1)涉及“焦半径”问题,常利用|MF1|+|MF2|=2a实现等量转化. (2)通常将椭圆定义和余弦定理(勾股定理)结合使用,求解关于焦点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问题.归纳总结:椭圆上的点P(x0,y0)与两焦点构成的△PF1F2叫做焦点三角形.如图,设∠F1PF2=θ. (1)当P为短轴端点时,θ最大最大 =|PF1||PF2|sin θ=b2tan =c|y0|. (3)|PF1|max=a+c,|PF1|min=a-c. (4)|PF1|·|PF2|≤=a2. (5)4c2=|PF1|2+|PF2|2-2|PF1||PF2|cos θ. 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命题角度:(1)椭圆、双曲线的几何性质;(2)抛物线的几何性质.典例3 (2024·新高考Ⅰ卷T12)设双曲线C:=1(a>0,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过F2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交C于A,B两点,若|F1A|=13,|AB|=10,则C的离心率为________.命题立意:本题以双曲线方程为载体,考查双曲线的定义、几何性质,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课程学习情境.本题源自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124练习T1.思维拆解 解题思路 名师点拨方法一:直接法 第1步:画出大致图象(图略),由|AB|=10及双曲线的对称性求出|AF2|. 第2步:由双曲线定义求出a. 第3步:由勾股定理,求出c. 第4步:求离心率. 方法二:二级结论法. 解:法一:由|AB|=10及双曲线的对称性得|AF2|==5, 因为|AF1|=13,所以2a=|AF1|-|AF2|=8,所以a=4, 2c===12,所以c=6, 所以C的离心率e===. 法二:由题可知A,B,F2三点横坐标相等,设A在第一象限,将x=c代入=1得y=±,即A,B.故|AB|==10,|AF2|==5①, 又|AF1|-|AF2|=2a, 所以|AF1|=|AF2|+2a=2a+5=13,解得a=4, 代入①得b2=20,故c2=a2+b2=36,即c=6. 所以e===. (1)本题通过应用双曲线的定义和对称性,可以避免较为复杂的坐标计算以及联立方程求解,从而有效减少计算量. (2)二级结论:椭圆和双曲线的通径长均为.这一结论在做选择、填空题时可以直接用.归纳总结:求双曲线离心率或范围的方法 (1)直接求出a,c,利用离心率公式e=求解. (2)由a与b的关系求离心率,利用变形公式e=求解. (3)构造a,c的齐次式,可以不求出a,c的具体值,而是得出a与c的关系,从而求得e.5/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