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题必读 命题区间16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考数学高考母题必读及衍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母题必读 命题区间16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考数学高考母题必读及衍生

资源简介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中点弦问题
命题角度:(1)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2)直线与圆锥曲线相切;(3)直线与圆锥曲线相离;(4)中点弦问题.
典例1 (2024·新高考Ⅰ卷T16)已知A(0,3)和P为椭圆C:=1(a>b>0)上两点.
(1)求C的离心率;
(2)若过P的直线l交C于另一点B,且△ABP的面积为9,求l的方程.
命题立意 审题指导
本题属于课程学习情境.以椭圆为载体,考查椭圆的几何性质、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以及三角形面积公式,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体现了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 (1)A,P为C上两点关于a,b的方程组→a,bc→离心率. (2)方法一:l的斜率不存在→|PB|=3→S△ABP=不满足题意;l的斜率存在→设l的方程为y=k(x-3)+|PB|k→直线l的方程. 方法二:已知A,P坐标→直线AP的方程,|AP|d1设过点B的直线l′B方程为y=-x+m,m<0m→直线l′B的方程B的坐标→直线l的斜率→l的方程.
思维拆解 解题思路 名师点拨
(1)第1步:代入A,P坐标求解a,b. 第2步:根据a,b,c的关系求解c,得出C的离心率. (2)方法一 第1步:首先考虑直线PB斜率不存在情况,再设直线PB的方程. 解:(1)由已知得 所以 所以c2=a2-b2=3, 所以e===. (2)法一:当l的斜率不存在时,l的方程为x=3, 则B,|PB|=3,此时S△ABP=×3×3=,不满足题意. (1)将点的坐标代入曲线方程求参数的难点是“运算关”. (2)易错①:设直线方程时,需考虑特殊直线,如斜率不存在情况,斜率为0情况.
思维拆解 解题思路 名师点拨
第2步:利用弦长公式得到|PB|. 第3步: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结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而得到答案. 方法二 第1步:求解|AP|. 第2步:以AP为底,求出三角形的高,即点B到直线AP的距离. 当l的斜率存在时, 设l的方程为y=k(x-3)+,B(x2,y2), 联立 消去y,整理得(3+4k2)x2-(24k2-12k)x+36k2-36k-27=0, 所以Δ=36(4k2+12k+9)>0,即k≠-, 所以 所以|PB| = = =6 =6 =6. 设点A到l的距离为d,则d=, 所以S△ABP=·|PB|·d=×6,即=9, 所以|4k2+8k+3|=8k2+6,所以k=或k=, 所以l的方程为x-2y=0或3x-2y-6=0. 法二:由A(0,3),P知, 直线AP的方程为y=-x+3,|AP|=, 设点B到直线AP的距离为d1,则S△ABP=·|AP|·d1=9,所以d1=. (3)易错②:涉及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时,Δ>0易漏掉. (4)难点:求解第(2)问的关键是借助图形求出斜率和点的坐标,体现了面积转化为长度,长度转化为坐标的处理思路. (5)小提示:三角形面积为底乘高除以2.
第3步:利用平行线距离公式得到平移后的直线方程. 第4步:联立椭圆方程得到B点坐标. 第5步:求直线l的方程. 平移直线AP使其经过点B,得到直线l′B, 设l′B的方程为y=-x+m,m<0, 设点A到直线l′B的距离为d2,由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知 d1=d2==,解得m=-3或m=9(舍), 所以l′B的方程为y=-x-3. 联立得4x2+12x=0,解得x=0或x=-3, 所以B(0,-3)或B, 所以直线l的斜率k=或k=, 所以l的方程为3x-2y-6=0或x-2y=0. (6)联立直线与圆锥曲线方程得到关于x,y的方程组,消去y(或x)得到一元二次方程,此方程根的个数即为交点个数,方程组的解即为交点横(纵)坐标.
归纳总结: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问题的基本步骤如下: (1)设直线方程,设交点坐标为(x1,y1),(x2,y2); (2)联立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方程,得到关于x(或y)的一元二次方程,注意Δ的判断; (3)列出根与系数的关系; (4)将所求问题或题中的关系转化为含x1+x2,x1x2(或y1+y2,y1y2)的式子,进而求解即可.
    弦长、面积问题
命题角度:(1)弦长问题;(2)面积问题.
典例2 (2023·全国甲卷理T20文T21)已知直线x-2y+1=0与抛物线C:y2=2px(p>0)交于A,B两点,|AB|=4.
(1)求p;
(2)设F为C的焦点,M,N为C上两点,且=0,求△MFN面积的最小值.
命题立意 审题指导
本题以抛物线为载体,考查抛物线方程及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体现了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属于课程学习情境. (1)一元二次方程―→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弦长公式列方程―→p值. (2)一元二次方程M,N坐标关系式S△MFN的表达式―→(S△MFN)min.
思维拆解 解题思路 名师点拨
(1)第1步:设点A,B的坐标. 第2步:联立直线与抛物线方程,得出关于y的一元二次方程. 第3步:写出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 第4步:根据弦长公式列方程并求解,得出结果. (2)第1步:设点M,N的坐标及直线MN的方程,并写出点F的坐标. 第2步:联立直线MN的方程与抛物线方程,得出关于y的一元二次方程. 第3步:写出根与系数的关系. 第4步:写出的表达式并结合抛物线定义化简整理. 第5步:写出S△MFN的表达式并化简整理. 第6步:得出结论. 解:(1)由题设A(x1,y1),B(x2,y2), 联立消去x整理得y2-4py+2p=0, 由Δ=16p2-8p>0,得p>, 则y1+y2=4p,y1y2=2p, 所以|AB|==4, 即2p2-p-6=0,解得p=2或p=-, 又p>0,故p=2. (2)由(1)得,y2=4x,F(1,0), 设直线MN方程为x=my+b,M(x3,y3),N(x4,y4), 联立消去x得y2-4my-4b=0, 则y3+y4=4m,y3y4=-4b,x3+x4=4m2+2b,x3x4=b2. 又=(x3-1,y3),=(x4-1,y4). 则=1-(x3+x4)+x3x4+y3y4=0, 代入整理得4m2=b2-6b+1. 因为S△MFN=|MF|·|NF|, 且由抛物线定义可得|MF|=x3+1,|NF|=x4+1, 所以|MF|·|NF|=x3x4+x3+x4+1=b2+4m2+2b+1=2b2-4b+2=2(b-1)2, 故S△MFN=(b-1)2,又4m2=b2-6b+1≥0, 则b≥3+2或b≤3-2. 所以(S△MFN)min=12-8. (1)直线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消元一次项可简化运算. (2)设直线斜截式方程时,不仅要考虑到斜率存在的一般情况,也要考虑到斜率不存在的特殊情况. (3)有关直线与抛物线的弦长问题,要注意直线是否过抛物线焦点,若过抛物线焦点(设焦点在x轴正半轴上),可直接使用公式|AB|=x1+x2+p;若不过焦点,则可用弦长公式. (4)易错:忽略b的范围致误.
归纳总结:解决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问题,经常利用设而不求的方法,要点如下: (1)设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坐标为A(x1,y1),B(x2,y2);(2)联立直线与抛物线的方程;(3)消元得到关于x或y的一元二次方程;(4)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设而不求;(5)把题干中的条件转化为含有x1+x2,x1x2或y1+y2,y1y2的式子,进而求解即可.
6/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