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最值、范围问题命题角度:(1)最值问题;(2)范围问题.典例1 (2024·天津卷T18)已知椭圆=1(a>b>0),椭圆的离心率e=,左顶点为A,下顶点为B,O为坐标原点,C是线段OB的中点,其中S△ABC=.(1)求椭圆的方程.(2)过点的动直线与椭圆有两个交点P,Q,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T使得≤0?若存在,求出点T纵坐标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命题立意:本题以椭圆为载体考查椭圆方程、几何性质,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等,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思维拆解 解题思路 名师点拨(1)第1步:用c表示a和b. 第2步:用c表示出S△ABC,并求出c. 第3步:求出a和b,并写出椭圆方程. (2)第1步:设点的坐标,并讨论直线PQ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第2步:讨论直线PQ斜率存在的情况,设出直线方程. 第3步:联立方程,判断判别式符号,写出根与系数的关系. 第4步:表示出,代入根与系数的关系并化简. 第5步:求出m的范围. 第6步:得出结论. 解:(1)由离心率可得=,所以a=2c,则b==c,又S△ABC=·a·b=ab=,所以c2=,所以c=,则a=2,b=3,所以椭圆的方程为=1. (2)假设存在点T(0,m),使得≤0恒成立.记过点的动直线为l,当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时,易得m∈[-3,3].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P(x1,y1),Q(x2,y2),联立y=kx-和=1,可得(4k2+3)x2-12kx-27=0,Δ=144k2+4×27(3+4k2)>0,则x1+x2=,x1x2=-,则y1+y2=k(x1+x2)-3=-3,y1y2==k2x1x2-(x1+x2)+=-=.因为=(x1,y1-m),=(x2,y2-m),所以=x1x2+(y1-m)(y2-m)=x1x2+y1y2-m(y1+y2)+m2=--m+m2≤0,所以(4m2-36)k2+3m2+9m-≤0恒成立,所以4m2-36≤0,3m2+9m-≤0,解得-3≤m≤.综上,点T的纵坐标的取值范围为. (1)第(1)问,利用三角形的面积求椭圆方程,较为简单,不易失分. (2)易错1:混淆椭圆与双曲线中参数的关系式,椭圆中的关系式为c2=a2-b2,双曲线中的关系式为c2=a2+b2. (3)第(2)问,对运算求解能力要求较高,要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4)易错2:设直线方程时,需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5)求解与椭圆几何性质有关的参数问题时,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当涉及顶点、焦点、长轴、短轴等椭圆的基本量时,要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定点、定值问题命题角度:(1)定点问题;(2)定值问题.典例2 (2022·新高考Ⅱ卷T21)已知双曲线C:=1(a>0,b>0)的右焦点为F(2,0),渐近线方程为y=±x.(1)求C的方程;(2)过F的直线与C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A,B两点,点P(x1,y1),Q(x2,y2)在C上,且x1>x2>0,y1>0.过P且斜率为-的直线与过Q且斜率为的直线交于点M,从下面①②③中选取两个作为条件,证明另外一个成立:①M在AB上;②PQ∥AB;③|MA|=|MB|.命题立意 审题指导本题属于探索创新情境题.本题以双曲线为载体,考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考查分类讨论思想,体现了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 (1)y=±x→的值求解a,b→C的方程. (2)设直线PQ的方程→与C的方程联立→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设M的坐标代入求解M的坐标. 选择①②:设AB的方程及A,B的坐标→联立得方程组→求解A,B的坐标→M的坐标与A,B坐标的关系→得证. 选择①③:讨论AB的斜率→设AB的方程及A,B的坐标→联立得方程组→求解A,B的坐标→斜率的关系→得证. 选择②③:设AB的方程及点A,B的坐标→联立得方程组→求解A,B的坐标→设AB的中点坐标→表示出中点坐标线段AB中垂线的方程→联立得方程组→M点的坐标→得证.思维拆解 (1)求方程. 利用渐近线方程和c2=a2+b2求出双曲线方程. (2)第1步:求轨迹方程. 根据条件设出PQ的方程,与双曲线C的方程联立、消元,并结合根与系数的关系及题设条件求出点M的轨迹方程.解题思路 解:(1)由题意可得==2,解得a=1,b=,因此C的方程为x2-=1. (2)设直线PQ的方程为y=kx+b(k≠0),将直线PQ的方程代入x2-=1可得(3-k2)x2-2kbx-b2-3=0,故Δ>0,即b2+3-k2>0,所以x1+x2=,x1x2=-,3-k2<0,所以|x1-x2|==.设点M的坐标为(xM,yM),则两式相减可得y1-y2=2xM-(x1+x2),因为y1-y2=k(x1-x2),所以=(x1+x2)+k(x1-x2),解得xM=.两式相加可得2yM-(y1+y2)=(x1-x2),又y1+y2=k(x1+x2)+2b,所以2yM=(x1-x2)+k(x1+x2)+2b,解得yM=,所以yM=xM,其中k为直线PQ的斜率.名师点拨 (1)难点:圆锥曲线问题巧在“设”,难在“算”.在解答圆锥曲线的问题时,要注意简化运算. (2)易错1:混淆椭圆与双曲线中参数的关系式,椭圆中的关系式为a2=b2+c2,双曲线中的关系式为c2=a2+b2.思 维 拆 解 第2步:选择①② ③;①③ ②;②③ ①这三个组合中的一个组合进行解答. (ⅰ)选择①② ③.设直线AB的方程,联立得方程组,求得M点的坐标,可得M为AB中点,即可证得|MA|=|MB|. (ⅱ)选择①③ ②.分直线AB的斜率是否存在两种情况讨论.当AB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AB的方程,联立得方程组,求出M点的坐标,根据斜率的关系判断PQ与AB的位置关系. (ⅲ)选择②③ ①.设直线AB的方程,联立得方程组,求出AB中点C的坐标,结合|MA|=|MB|,得线段AB中垂线的方程,与M的轨迹方程联立得点M的坐标,可得点M恰为AB的中点,即可证得点M在直线AB上.解 题 思 路 选择①②: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x-2),A(x3,y3),B(x4,y4),不妨设点A在y=x上,则解得x3=,y3=,同理可得x4=,y4=,所以x3+x4=,y3+y4=,此时点M的坐标满足解得xM==(x3+x4),yM==(y3+y4),所以M为线段AB的中点,即|MA|=|MB|. 选择①③:当直线AB的斜率不存在时,点M即为点F(2,0),此时不在直线y=x上,矛盾;当直线AB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AB的方程为y=m(x-2)(m≠0),设A(x3,y3),B(x4,y4),不妨设点A在y=x上,则解得x3=,y3=,同理可得x4=,y4=-,此时xM=(x3+x4)=,所以yM=(y3+y4)=,由于点M同时在直线y=x上,即6m=·2m2,解得k=m,因此PQ∥AB. 选择②③: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x-2),设A(x3,y3),B(x4,y4),不妨设点A在y=x上,则解得x3=,y3=,同理可得x4=,y4=-,设AB的中点C(xC,yC),则xC=(x3+x4)=,yC=(y3+y4)=,由于|MA|=|MB|,故点M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即点M在直线y-yC=-(x-xC)上,将该直线方程与y=x联立,解得xM==xC,yM==yC,即点M恰为线段AB的中点,故点M在直线AB上.名 师 点 拨 (3)易错2:本题为“结构不良”试题,既有灵活性,又具有开放性,若选①②为条件,则③为结论;若选①③为条件,则②为结论;若选②③为条件,则①为结论.在解答时只需选择一个组合进行解答,切不可三个组合一一解答. (4)易错3:设直线方程时,需考虑特殊直线,如直线斜率不存在,斜率为0等情况.6/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