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新课预习衔接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选择题(共18小题)1.(2024 济南开学)“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这个新提法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实融合指明了新路径。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不是简单相加,而是要通过新技术催生新质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带来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挥出乘数效应。“人工智能+”启示我们( )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人为事物的联系的物质条件③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④要树立辩证思维,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4 北京)每年春天和秋天,有数百万只鸟在迁徙途中经过北京。某社区在专业团队的支持下,基于已有的湿地环境进行微地形改造,根据鸟类需要,补植白皮松、丁香等植物,形成立体植物群落,引入鸢尾等水生植物,形成丰富的水生植物群落,吸引了多种鸟类在社区栖息。这一做法( )①基于社区条件,遵循客观规律,保护了生物多样性②根据鸟类需要,从其主体性出发,为之提供适宜栖息的环境③建立了生物间自在事物的联系,践行了生态保护理念④运用综合思维,优化社区湿地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24 未央区校级三模)随着电影《长安三万里》的热映,今年8月,武汉黄鹤楼景区推出一系列新项目,特意增加了诗词讲解的内容篇幅,以文旅融合的创新方式传播诗歌文化的深刻内涵,不少游客不远千里而来,登高远眺,实地感受“极目楚天舒”的深远意境。材料体现了(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具有自在性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能动创造性③人可以在实践中建立事物之间新的具体联系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4.(2024 江西二模)2024年,S县坚持把提振消费摆在首要位置,采取政策激励与活动挖潜相结合、保市场主体与改善民生相结合,打好政策“组合拳”,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全民乐享,充分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下列关于S县的举措蕴含的哲学道理,对应正确的是( )①把提振消费摆在首要位置——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②打好政策“组合拳”——把握了事物联系的多样性③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把握了矛盾的主要方面④政策激励与活动挖潜相结合——立足部分,推动整体的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4 遂宁模拟)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中国教育部推动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互联网思维重构教育,借大数据支撑教学,用智能产品提升学习效能,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这要求( )①立足教学实践,运用数字技术对教育模式全面变革②坚持系统优化,运用互联网思维助力智慧校园建设③坚持因材施教,运用大数据分析定制专属学习方案④坚持创新思维,发挥人工智能对教学的主动创造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2024 招远市三模)皮影戏传入湖南,深受当地诸多因素影响。与北方皮影不同,湖南皮影一开始用纸做成,后因南方潮湿,改用牛皮做。湖南皮影艺人在保持传统表演形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与现代科技手段的结合,通过引入多媒体、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视听体验。经典原创剧目《龟与鹤》《三只老鼠》《雀之灵》等,以精湛的表演技艺和湖湘艺术特色,深受国内外观众赞誉。下面理解正确的是( )①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发展湖南皮影具有重要意义②湖南皮影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实现自身的发展③湖南皮影的独特魅力吸引国外民众认同中华文化④文化创作要坚持文化统一性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4 河西区二模)近日,展览“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在故宫博物院开展。作为中法文化旅游年的重要项目,该展览旨在推动中法两国艺术机构和艺术家之间交流对话,展现中法文化艺术的创新与活力,增进两国民众间的了解和友谊。这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A.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B.两国艺术交流对话是人为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观念创新是两国能建立文化交流对话等新的联系的前提和基础D.立足关键部分,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用综合思维方法认识事物8.(2024 广东模拟)西藏自治区具有丰富的野生生物资源。近年来,西藏自治区立足当地实际,依托野外科学台站,开展调查、监测和预警工作,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并鼓励全社会参与,共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发展。这说明( )①既要重视自在事物的联系,也要重视人为事物的联系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把握和推动事物发展的各种条件③应看到斗争性寓于同一性,推动斗争性向同一性转化④解决问题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突破和解决主要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4春 绍兴期末)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提出两道“融合命题”:一是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二是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两道“融合命题”体现了(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各种条件③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变化对整体的发展起决定作用④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有利于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2024 河北区期末)2022年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家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材料体现了( )①立足部分就能实现整体最优目标②重视部分的作用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③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④在树立全局观念的同时重视部分的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2024 商洛模拟)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政策协同和工作协同,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哲学依据是( )①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着眼于事物的整体②把握每一个要素就能推动系统优化升级③系统内部结构应是有序的且具有优化趋向④系统的功能是每一个要素功能的集中体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2024 沈阳开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代表一种人工智能的跃迁,生成式AI区别于传统AI依赖于人为编程的规则,展现出更高的创新能力,增强了对复杂和未知情况的适应能力,能够在不同场景下灵活应对和自我调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分析运用了因果分析法B.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认识概括了其形象特征C.生成式人工智能赋予人工智能新的质的规定性D.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产生发展体现思维的间接性13.(2024 海淀区校级模拟)如果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工作做得不好,就会出现政策合成谬误,导致政策目标难以实现,在特定情况下甚至会出现严重后果。经济政策上的“合成谬误”是指,从各政策制定部门来看,每项经济政策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很有道理,但当这些政策同时实施时,则可能导致与预期相反的不好结果。由此可见,出现政策“合成谬误”是因为( )A.某项政策出台的时间点有误,没有抓住时机B.忽视多类政策同时实施的叠加效应,缺乏系统思维C.没有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主观不符合客观D.没有把握当时宏观经济的主要方面,缺乏一般均衡思维14.(2024 重庆模拟)隋朝的王通说:“通其变,天下无弊法;执其方,天下无善教。”这告诉我们( )①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③要否定一切原有的经验和规范④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5.(2024春 琼山区校级期末)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10周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10年中,三地做到“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从各自为政、各管一摊到相互扶持、彼此协助,协同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体现了( )①把握联系多样性,为事物发展创造有利条件②树立全局观念,才能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③要重视部分的作用,以部分推动整体的发展④坚持系统思维,用综合思维方法认识事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2024 天津二模)“如果不把不间断的东西割断,不使活生生的东西简单化、粗糙化,不加以割碎,不使之僵化,那么人们就不能想象、表达、测量、描绘运动。”列宁的话告诉我们( )A.只要把问题分解开来,就能认识事物的整体B.只有将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C.世界是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D.只有把相互联系的整体区别开来,把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独立开来,分别地加以研究,才能获得对这一整体的正确认识17.(2024 观山湖区校级模拟)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很多工业遗产“变身”创意园区、景观公园、博物馆,成为火爆一时的“网红”打卡地。那些被岁月侵蚀的斑驳“锈带”,如今成为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多彩“秀带”。工业遗产的“华丽转身”表明( )①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是正确认识和有效利用事物的前提③人们可以通过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建立新的联系④事物发展的关键在于把事物的内部联系转变为外部联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8.(2024春 无锡期末)苏锡常都市圈被称为长三角地区的制造强区,苏锡常一体化建设让这三座城市的GDP总量碾压上海,在城市格局上成功实现1+1+1>3的效果。可见应( )A,立足部分,以局都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B.坚持系统现,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C.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质变创造条件D.优化组合,让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体功能A.A B.B C.C D.D新课预习衔接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8小题)1.(2024 济南开学)“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这个新提法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实融合指明了新路径。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不是简单相加,而是要通过新技术催生新质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带来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挥出乘数效应。“人工智能+”启示我们( )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人为事物的联系的物质条件③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④要树立辩证思维,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1)原理: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2)方法论: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解答】①错误,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与周围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但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的说法错误,因为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②错误,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人为事物的联系的物质条件的说法错误,并且材料没有涉及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之间的关系;③④正确,“人工智能+”不是简单相加,而是要通过新技术催生新质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带来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挥出乘数效应,由此可知,“人工智能+”启示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树立辩证思维,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明确设问指向,从题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教材知识相结合,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2.(2024 北京)每年春天和秋天,有数百万只鸟在迁徙途中经过北京。某社区在专业团队的支持下,基于已有的湿地环境进行微地形改造,根据鸟类需要,补植白皮松、丁香等植物,形成立体植物群落,引入鸢尾等水生植物,形成丰富的水生植物群落,吸引了多种鸟类在社区栖息。这一做法( )①基于社区条件,遵循客观规律,保护了生物多样性②根据鸟类需要,从其主体性出发,为之提供适宜栖息的环境③建立了生物间自在事物的联系,践行了生态保护理念④运用综合思维,优化社区湿地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系统优化方法;联系的客观性1、系统优化方法(1)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2)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2、联系的客观性(1)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注意: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虽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解答】①④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信息“基于已有的湿地环境进行微地形改造”“吸引了多种鸟类在社区栖息”可知,这一做法基于社区条件,遵循客观规律,保护了生物多样性,运用综合思维,优化社区湿地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错误,材料强调发挥人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且应该从客观实际出发;③错误,这一做法建立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而不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客观存在的,不能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建立。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3.(2024 未央区校级三模)随着电影《长安三万里》的热映,今年8月,武汉黄鹤楼景区推出一系列新项目,特意增加了诗词讲解的内容篇幅,以文旅融合的创新方式传播诗歌文化的深刻内涵,不少游客不远千里而来,登高远眺,实地感受“极目楚天舒”的深远意境。材料体现了(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具有自在性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能动创造性③人可以在实践中建立事物之间新的具体联系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分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1、联系的客观性(1)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1)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指:人们可以根据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预见到在哪些情况和条件下,应该出现哪些现象,人类就可以预先提出计划和方案,采取措施,防范不良情况,利用有利情况,造福自身。这些都体现了认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的选择性是指:我们所认识的反映的世界,其实只是反映出我们所愿意承认的那一部分,而绝非全部。认识外境的意识活动是种自我主观的行为,我们的一切认知行为其实都是自我意识的选择性反映,谈不上真和伪,一切见解都不是真实的对外界的反映,只是在反映我们自己对外界的认识程度而已。【解答】①说法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也是客观的,不具有自在性;②③符合题意,借助电影《长安三万里》的影响,黄鹤楼景区增加诗词讲解的内容篇幅,吸引游客,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能动创造性,人可以在实践中建立事物之间新的具体联系;④不合题意,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但材料没有涉及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4.(2024 江西二模)2024年,S县坚持把提振消费摆在首要位置,采取政策激励与活动挖潜相结合、保市场主体与改善民生相结合,打好政策“组合拳”,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全民乐享,充分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下列关于S县的举措蕴含的哲学道理,对应正确的是( )①把提振消费摆在首要位置——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②打好政策“组合拳”——把握了事物联系的多样性③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把握了矛盾的主要方面④政策激励与活动挖潜相结合——立足部分,推动整体的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意识的能动作用1、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1)原理: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2)方法论: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2、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解答】①正确,根据当前经济形势,把提振消费摆在首要位置,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②正确,打好政策“组合拳”,从多方面发力提振消费,把握了事物联系的多样性;③不符合题意,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说明要把握主要矛盾,而不是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④错误,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要立足整体,而不是立足部分。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明确设问指向,从题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教材知识相结合,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5.(2024 遂宁模拟)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中国教育部推动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互联网思维重构教育,借大数据支撑教学,用智能产品提升学习效能,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这要求( )①立足教学实践,运用数字技术对教育模式全面变革②坚持系统优化,运用互联网思维助力智慧校园建设③坚持因材施教,运用大数据分析定制专属学习方案④坚持创新思维,发挥人工智能对教学的主动创造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题考查:系统优化方法(1)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2)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解答】①错误,应该立足教学实践,运用数字技术对教育模式创新性变革,但不是全面变革;②③正确,中国教育部推动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互联网思维重构教育,借大数据支撑教学,用智能产品提升学习效能,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这要求坚持因材施教,运用大数据分析定制专属学习方案。同时坚持系统优化,运用互联网思维助力智慧校园建设;④错误,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智能的模拟,意识是人特有的,人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人工智能没有主动创造性。故选:C。【点评】本题属于漫画类选择题,作答时,要通过主题、画面、文字等,准确把握漫画主题,并准确理解漫画的寓意,然后与教材知识相结合,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6.(2024 招远市三模)皮影戏传入湖南,深受当地诸多因素影响。与北方皮影不同,湖南皮影一开始用纸做成,后因南方潮湿,改用牛皮做。湖南皮影艺人在保持传统表演形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与现代科技手段的结合,通过引入多媒体、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视听体验。经典原创剧目《龟与鹤》《三只老鼠》《雀之灵》等,以精湛的表演技艺和湖湘艺术特色,深受国内外观众赞誉。下面理解正确的是( )①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发展湖南皮影具有重要意义②湖南皮影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实现自身的发展③湖南皮影的独特魅力吸引国外民众认同中华文化④文化创作要坚持文化统一性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1)原理: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2)方法论: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含义: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2)为什么: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解答】①正确,湖南皮影艺人在保持传统表演形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与现代科技手段的结合,通过引入多媒体、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视听体验,体现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发展湖南皮影具有重要意义;②正确,与北方皮影不同,湖南皮影一开始用纸做成,后因南方潮湿,改用牛皮做,体现湖南皮影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实现自身的发展;③错误,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湖南皮影的独特魅力吸引国外民众尊重中华文化,而不是认同;④错误,文化的统一性是各民族各地区文化普遍具有的属性,文化的多样性是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独特性,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文化统一性不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文化创新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明确设问指向,从题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教材知识相结合,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7.(2024 河西区二模)近日,展览“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在故宫博物院开展。作为中法文化旅游年的重要项目,该展览旨在推动中法两国艺术机构和艺术家之间交流对话,展现中法文化艺术的创新与活力,增进两国民众间的了解和友谊。这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A.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B.两国艺术交流对话是人为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观念创新是两国能建立文化交流对话等新的联系的前提和基础D.立足关键部分,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用综合思维方法认识事物【分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1)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解答】A错误,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但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B正确,作为中法文化旅游年的重要项目,该展览旨在推动中法两国艺术机构和艺术家之间交流对话,展现中法文化艺术的创新与活力,增进两国民众间的了解和友谊,中法两国进行艺术交流对话是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C错误,观念属于意识范畴,观念创新不是两国建立文化交流对话等新的联系的前提和基础,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D错误,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立足整体,而不是立足关键部分。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明确设问指向,从题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教材知识相结合,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8.(2024 广东模拟)西藏自治区具有丰富的野生生物资源。近年来,西藏自治区立足当地实际,依托野外科学台站,开展调查、监测和预警工作,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并鼓励全社会参与,共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发展。这说明( )①既要重视自在事物的联系,也要重视人为事物的联系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把握和推动事物发展的各种条件③应看到斗争性寓于同一性,推动斗争性向同一性转化④解决问题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突破和解决主要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1.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1)原理: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2)方法论: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2.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1)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注意:不能把哲学的矛盾概念等同于具体矛盾,二者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2)矛盾的基本属性①是什么:矛盾的斗争性(对立属性)和同一性(统一属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②关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解答】①②正确,西藏自治区立足当地实际,依托野外科学台站,开展调查、监测和预警工作,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并鼓励全社会参与,共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发展,强调既要重视自在事物的联系,也要重视人为事物的联系,说明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把握和推动事物发展的各种条件;③错误,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不能相互转化;④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解决问题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突破和解决主要矛盾。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9.(2024春 绍兴期末)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提出两道“融合命题”:一是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二是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两道“融合命题”体现了(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各种条件③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变化对整体的发展起决定作用④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有利于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系统优化方法1.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1)原理: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2)方法论: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2.系统优化方法(1)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2)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解答】①错误,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意味着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联系需要条件;②④正确,依据题意,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提出两道“融合命题”:一是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二是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两道“融合命题”体现了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各种条件,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有利于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③错误,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变化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对整体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10.(2024 河北区期末)2022年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家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材料体现了( )①立足部分就能实现整体最优目标②重视部分的作用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③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④在树立全局观念的同时重视部分的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①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整体统率部分,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和部分的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②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③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解答】①错误,立足整体,而不是立足部分;②④正确,材料中“家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这体现了重视部分的作用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在树立全局观念的同时重视部分的作用;③错误,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11.(2024 商洛模拟)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政策协同和工作协同,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哲学依据是( )①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着眼于事物的整体②把握每一个要素就能推动系统优化升级③系统内部结构应是有序的且具有优化趋向④系统的功能是每一个要素功能的集中体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题考查:系统优化方法(1)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2)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解答】①③符合题意,依据题信息可知,“要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体现了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坚持系统化思维,题干中还强调要“加强政策协同和工作协同”,这意味着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②说法错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说明既要把握好每一个要素,还要立足整体、把握要素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系统优化升级;④说法错误,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每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12.(2024 沈阳开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代表一种人工智能的跃迁,生成式AI区别于传统AI依赖于人为编程的规则,展现出更高的创新能力,增强了对复杂和未知情况的适应能力,能够在不同场景下灵活应对和自我调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分析运用了因果分析法B.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认识概括了其形象特征C.生成式人工智能赋予人工智能新的质的规定性D.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产生发展体现思维的间接性【分析】本题考查:因果联系原理(1)原理内容: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方法论: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反对倒因为果。倒果为因。认识事物时。反对只看到客观原因而看不到引起的结果,反对在总结经验教训时不去分析其产生的客观原因。【解答】A不合题意,确定引起某一现象发生或变化原因的分析是因果分析,材料未体现因果分析;B不合题意,形象思维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材料没有体现形象思维;C正确,生成式人工智能是生产力发展的跃迁,是质变,其赋予人工智能新的质的规定性;D不合题意,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产生是实践发展的结果,没有体现思维的间接性。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13.(2024 海淀区校级模拟)如果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工作做得不好,就会出现政策合成谬误,导致政策目标难以实现,在特定情况下甚至会出现严重后果。经济政策上的“合成谬误”是指,从各政策制定部门来看,每项经济政策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很有道理,但当这些政策同时实施时,则可能导致与预期相反的不好结果。由此可见,出现政策“合成谬误”是因为( )A.某项政策出台的时间点有误,没有抓住时机B.忽视多类政策同时实施的叠加效应,缺乏系统思维C.没有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主观不符合客观D.没有把握当时宏观经济的主要方面,缺乏一般均衡思维【分析】本题考查:系统优化方法(1)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2)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解答】A不合题意,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没有从整体、系统角度进行思考,没有涉及是否抓住时机;B符合题意,依据题意信息可知,从各政策制定部门来看,每项经济政策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很有道理,但当这些政策同时实施时,则可能导致与预期相反的不好结果,缺乏系统思维;C不合题意,一系列政策属于理性认识,且材料中的信息没有涉及主观是否符合客观;D不合题意,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政策出现“合成谬误”,没有涉及是否把握当时宏观经济的主要方面。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14.(2024 重庆模拟)隋朝的王通说:“通其变,天下无弊法;执其方,天下无善教。”这告诉我们( )①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③要否定一切原有的经验和规范④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分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1)原理: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2)方法论: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2)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而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解答】①②符合题意,“通其变,天下无弊法;执其方,天下无善教”,指法制与教化都应因时制宜,告诉我们要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也说明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③说法错误,“要否定一切原有的经验和规范”的说法违背了辩证否定观原理;④不合题意,材料侧重强调的是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但没有涉及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及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的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要学会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与材料主旨内容无关的及错误的选项。15.(2024春 琼山区校级期末)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10周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10年中,三地做到“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从各自为政、各管一摊到相互扶持、彼此协助,协同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体现了( )①把握联系多样性,为事物发展创造有利条件②树立全局观念,才能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③要重视部分的作用,以部分推动整体的发展④坚持系统思维,用综合思维方法认识事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1、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1)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2)地位:整体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3)联系: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也离不开整体,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4)方法论:首先,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其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2、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1)原理: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2)方法论: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解答】①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没有涉及把握联系的多样性;②④符合题意,“从各自为政、各管一摊到相互扶持、彼此协助,协同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体现了树立全局观念才能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体现了坚持系统思维,用综合思维方法认识事物;③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统筹发展,强调整体,没有强调部分的作用。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明确设问指向,从题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教材知识相结合,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16.(2024 天津二模)“如果不把不间断的东西割断,不使活生生的东西简单化、粗糙化,不加以割碎,不使之僵化,那么人们就不能想象、表达、测量、描绘运动。”列宁的话告诉我们( )A.只要把问题分解开来,就能认识事物的整体B.只有将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C.世界是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D.只有把相互联系的整体区别开来,把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独立开来,分别地加以研究,才能获得对这一整体的正确认识【分析】本题考查: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1)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2)地位:整体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3)联系: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也离不开整体,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4)方法论:首先,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其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解答】A错误,只要把问题分解开来,就能认识事物的整体说法过于绝对化,认识事物整体的方法不是唯一的;B错误,只有将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并不一定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C不合题意,材料反映了要将认识对象及其部分相对独立、分别加以研究,从而得到具体、深刻的认识;未体现“世界是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内容;D符合题意,题干中内容描述了辩证思维的观点:把不间断的东西割断,使活生生的东西简单化、粗糙化,不加以割碎,不使之僵化,达到想象、表达、测量、描绘运动的效果;这表明要将认识对象及其部分相对独立、分别加以研究,以获得具体、深刻的认识。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17.(2024 观山湖区校级模拟)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很多工业遗产“变身”创意园区、景观公园、博物馆,成为火爆一时的“网红”打卡地。那些被岁月侵蚀的斑驳“锈带”,如今成为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多彩“秀带”。工业遗产的“华丽转身”表明( )①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是正确认识和有效利用事物的前提③人们可以通过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建立新的联系④事物发展的关键在于把事物的内部联系转变为外部联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1、联系的客观性(1)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2、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1)原理: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2)方法论: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解答】①说法错误,工业遗产的“华丽转身”是建立了人为事物的联系,不是自在事物的联系;②③符合题意,依据题意信息可知,很多工业遗产成为“网红”打卡地表明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有效利用事物,也说明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固有的联系,调整和改变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④说法错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发展的关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18.(2024春 无锡期末)苏锡常都市圈被称为长三角地区的制造强区,苏锡常一体化建设让这三座城市的GDP总量碾压上海,在城市格局上成功实现1+1+1>3的效果。可见应( )A,立足部分,以局都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B.坚持系统现,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C.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质变创造条件D.优化组合,让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体功能A.A B.B C.C D.D【分析】本题考查:系统优化方法(1)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2)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解答】A错误,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要立足整体,不能立足部分;B正确,苏锡常一体化建设让这三座城市的GDP总量碾压上海,在城市格局上成功实现1+1+1>3的效果,可见,应坚持系统现,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有利于实现整体功能最大化;C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优化组合,没有强调重视量的积累;D错误,优化组合,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而不是让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体功能。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明确设问指向,从题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教材知识相结合,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