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单位换算》课时练习卷1.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1)一块鼠标垫厚约3( )。(2)一支铅笔长约2( ),还可以说成是20( )。(3)黑板长约 40( ),也就是4( )。2.填一填。(1)2厘米=( )毫米1米-3分米=( )分米260 毫米+540毫米=( )分米(2)在 里填上“>”“<”或“=”。6米 6毫米 9毫米 3厘米8分米-30厘米 50厘米450毫米+150毫米 7分米(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50分米 50厘米 6米 600毫米(1)1枚1元硬币厚约2毫米,10枚1元硬币叠起来厚约( )厘米,100枚1元硬币叠起来厚约( )分米,10000枚1元硬币叠起来厚约( )米。一本书长30厘米,厚4厘米,宽250毫米,5本这样的书摞起来高( )分米。4.先在下面画一条比1分米短84 毫米的线段,如果将它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 )毫米。5.(1)三只蜗牛比赛爬行,蜗牛A距离终点还有 2分米,蜗牛 B 距离终点还有1厘米,蜗牛C距离终点还有100毫米。目前来看,蜗牛( )排第一,蜗牛( )排第二。(2)朵朵不小心将羽毛球打到天花板凹槽里了,爸爸打算将羽毛球拿下来。爸爸举起手后指尖到脚底的高度大约是2米20厘米,他举起手拿着5分米的木棍的末端正好够到天花板,手和木棍的重叠部分长10厘米,客厅的高度大约是( )厘米。6.森林里,小松鼠家、小兔家和小熊家在一条笔直的线上。小松鼠家离小兔家30米,小熊家离小兔家500分米,小松鼠离小熊家有多远 7.一段路的一边有8个灯笼(这段路的两端各有Ⅰ个灯笼),每相邻2个灯笼之间相距80分米,这段路一共长多少米 (不考虑灯笼的宽度)8.英山缠花主要传于湖北省英山县,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1)缠花手工艺人将一条长2分米的丝线对折再对折,此时每段丝线长多少厘米 (2)缠花手工艺人将一根丝线对折3次后量得每段的长度是5分米,这根丝线原来总长为多少米 9.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1( )-1( )=9( )1( )=9( )-1( )1( )-1( )=99( )10.用一根绳子绕树干两圈,绳子多30厘米。如果再接上一段20厘米的绳子,就正好又能绕一圈。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分米 11.螺虫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双翅目的螺科昆虫,成虫体型细小,长约1~4毫米。A、B两点相距3分米,一只螺虫从A点去B点捕食,爬到距A点12 厘米的地方时,又突然沿原路爬回A点,最后又沿着原路爬到B点。这只蚁虫这次捕食一共爬了( )厘米。12.一只蜗牛先向前爬了4分米,又向后爬了50毫米,再向前爬了30毫米,最后又向后爬了25 厘米。现在这只蜗牛在起点( )(填“前面”或“后面”),距离起点( )厘米。13.如图,一根绳子上有一个固定绳结。如果将绳结左边部分对折,长度变成7米;如果将绳结右边部分对折,长度变成5 米。那么“ ”部分长( )分米。(绳结处忽略不计)单位换算(含答案)1.(1)毫米 (2)分米 厘米 (3)分米 米2.(1)20 7 8 (2)> < = <(3)50厘米<600毫米<50分米<6米3.(1)2 2 20 (2)25.(1)C B(2)2606.500分米=50米50+30=80(米)或50-30=20(米)7.80分米=8米 (8-1)×8=56(米)8.(1)2分米=20厘米 20÷4=5(厘米)(2)5×8=40(分米) 40分米=4米(1)将一条丝线对折再对折,相当于把原来的丝线平均分成4段,先将单位换算成厘米,再计算即可。(2)将一根丝线对折3次,相当于把原来的丝线平均分成8段,所以可计算出原来的长度是多少,注意要将单位换算成米。9.米 分米 分米 厘米 分米 厘米米 厘米 厘米(答案不唯一)根据得数来判断,如第一个式子,说明左边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据此填出后面的空。10.30+20=50(厘米)50厘米=5分米30厘米=3分米 5×2+3=13(分米)绳子绕树干两圈多30厘米,再接上20 厘米的绳子又能绕一圈,说明绕树干一圈的绳子长30+20=50(厘米)。11.54根据题意,壕虫从A点到返回点加上从返回点到A点的长度为(12+12)厘米,最后再加上从A点到B点的长度,即为本次爬行总长度,注意要将3分米换算成30 厘米,保持单位统一。12.前面 13 提示:4分米=40 厘米,50 毫米=5厘米,30毫米=3 厘米,40-5+3-25=13(厘米)。也可以将向前爬的2次合起来:40+3=43(厘米),向后爬的2次合起来:5+25=30(厘米),43-30=13(厘米)。13.805+7=12(米)相当于3个绳长一半的长度,所以绳长的一半是12÷3=4(米),则“ ”部分长4×2=8(米),8米=80分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