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春期期中八年级阶段性调研语文参考答案温馨提示:①请每位阅卷教师在评改试卷之前,先对所评改年级的试题及答案进行审定,若发现有不妥之处,可修订后,再评卷。②试卷中部分试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没有标准答案,所给出的预设答案仅供参考,且预设答案力求多角度,相对比较详细,学生只用答出要点即可。请各乡校语文学科组根据题目要求及学生实际答题情况统一标准后,再批改。③作文评分标准参照202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请老师们认真阅读后再批改学生作文,力求做到公正、公平,给分有理,扣分有据。注:满分比例5%左右。积累与运用(共23分)1.(1)jiàn jìng(2分) (2)①幻 ②措(2分)(共4分)2.示例一:“将相和”展现大臣齐心,稳固赵国;“六尺巷”见证邻里包容,传为佳话。“和”意义非凡,于集体它汇聚力量,提升凝聚力,共克时艰;于人际它消弭争端,增进情谊,营造温馨环境。在社会大环境里,“和”更是和谐的关键,能让秩序井然,大家和睦生活,推动社会健康、有序地持续进步。示例二:“将相和”使赵国朝堂团结,可御外敌;“六尺巷”让邻里化解纷争,和谐相处。“和”的社会意义重大,它是凝聚力量的纽带,能让集体齐心,发挥强大合力。也是化解矛盾的良药,减少人际冲突,营造融洽氛围。在社会中,“和”更是构建和谐的基础,保障秩序,助力人们安居乐业,推动社会稳步向前发展。示例三:从“将相和”来看,蔺相如与廉颇的和解,让赵国朝堂上下齐心,内部稳定得以更好应对外部强敌,这体现出“和”能凝聚力量,使集体团结,保障国家安稳,发挥出更强的对外竞争力。而“六尺巷”的故事里,邻里间相互包容、退让,以“和”化解了争地的矛盾,彰显出“和”有助于减少人际冲突,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与良好的社会风气,让大家生活在融洽、友善的氛围中。(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阅卷老师依据学生实际答题情况酌情给分,4分)3.D(3分)4.示例一:我选第①句,理由:从内容上看,“和为贵”强调和谐的重要性,“善为本”突出了善良的核心地位,“诚为先”强调了诚信的首要性。从形式上看,句式上运用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整齐对称,有韵律美。示例二:我选第②句,理由:从内容上看,前后两句强调“容”“和”的重要性,说明两者对于人的“心境”和“万事”的作用,非常贴切地阐述了“和”思想的意义;形式上,该句运用对偶的手法,对称整齐,朗朗上口,具有节奏美和韵律美。(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阅卷老师依据学生实际答题情况酌情给分,4分)5.①黄发垂髫 ②并怡然自乐 ③安得广厦千万间 ④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⑤可怜身上衣正单 ⑥心忧炭贱愿天寒 ⑦是故谋闭而不兴 ⑧盗窃乱贼而不作(每空1分,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有错该空不得分,共8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一)(共16分)6.①雪山高耸 ②礁石遍布(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内容合理亦可酌情给分。4分)7.示例一:第一次:第⑤段写马帮“走成了峡谷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表达了作者对马帮的赞美之情:第二次:第⑨段写“仿佛又见一队马帮从远处断崖后慢腾腾地走来”,表达了作者对马帮的怀念之情。示例二:第一次:第⑤段写马帮“马帮就是这样……一道独特的风景”,“从过去走到现在”体现了马帮由来已久,“路途艰险”与“奋力前行”形成对比,“独特的风景”更是表达了作者对马帮的赞美之情;第二次:第⑨段写出虎跳峡的发展,写留在“我”心中的虎跳峡,写仿佛又看见马帮从远处走来,表达了作者对马帮的怀念之情,对野性十足的虎跳峡的怀念之情。(答案仅供参考,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言之有理即可,阅卷老师依据学生实际答题情况酌情给分,4分)8.移步换景。作者先写在停车场俯仰哈巴雪山的磅礴雄姿,再移步到观峡台远眺玉龙、哈巴两山对峙的景象,最后写在前往渡口的路上看到山巅阳光耀眼,峡谷阴影笼罩的景象。 (答案仅供参考,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言之有理即可,阅卷老师依据学生实际答题情况酌情给分,4分)9.示例一:作者两进虎跳峡,在艰险的山路上探行,在无路的山崖上攀爬,锻炼了体能和毅力,同时山的巍峨、水的奔涌、夜的静谧……陶冶了他的心性。我也有类似的体验,例如去徒步时跋山涉水,遇见美景,既强健的体魄,又进化了心灵。示例二:路途艰险,马帮却奋力前行,走成了峡谷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等处可知在游历虎跳峡的过程中也经历了心灵的洗礼,陶冶了心性,从而使作者“心魄”“强健”;平日里,我也常在周末跋山涉水,欣赏秀丽的风景,感受花草树木蓬勃的生机,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震撼,深受鼓舞,陶冶身心,历练体魄,涤荡灵魂。(没有标准答案,预设答案仅供参考,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成长体验拟写答案,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言之有理即可,阅卷老师依据学生实际答题情况酌情给分,4分)(二)(共11分)10.B(3分)11.示例一:首先,文章先介绍中国人最早使用餐刀、餐叉,后来改为使用筷子这一餐具使用的演变情况,引出筷子;接着,针对筷子是谁发明的这一问题,讲述了几个与之相关的传说,说明筷子出现有其必然性;然后重点阐述筷子在漫长历史中被赋予的诸多文化意义,如外形、使用姿势等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最后点明筷子包含深厚文化积淀,呼吁将筷子文化传承下去。示例二:(逻辑顺序。)首先,文章先从中国人早期使用餐刀、餐叉说起,引出后来改用筷子这一情况,接着探讨筷子发明的相关传说,这是按照时间发展以及事物演变逻辑来阐述的。然后重点介绍筷子在漫长中华文明历史中被赋予的诸多意义,如外形、使用姿势等方面蕴含的哲学思想,是从现象到本质,深入剖析筷子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整体呈现出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逻辑顺序,让读者对筷子这一传统餐具及其文化底蕴有全面且清晰的认识。(整体是按照由筷子的起源发展到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再到对其传承的呼吁这样的逻辑顺序来行文的。)(答案仅供参考,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言之有理即可,阅卷老师依据学生实际答题情况酌情给分,4分)示例一:文本一第⑥段侧重说明筷子的外形对应天圆地方、握筷方法隐含天地人“三才之象”、暗含太极阴阳理念、代表人的七情六欲等中华传统文化。文本二则侧重说明我国筷箸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和筷子是最适合东亚饮食文化的餐具的原因。示例二:文本一第⑥段侧重说明重点介绍筷子在漫长中华文明历史中被赋予的诸多意义及其蕴含的哲学思想;文本二则侧重说明中国筷箸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以及筷子因适配东亚饮食特点而成为东亚饮食文化中最佳餐具的原因。(预设答案仅供参考,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符合试题要求,言之有理即可,阅卷老师依据学生实际答题情况酌情给分,4分)三、古诗文阅读(15分)(一)(共11分)13.C(2分)14.想要和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分)15.①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或用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亦可)的观点;②并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即人才常有,而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伯乐却不常有。③寄寓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参考答案来自教师教学用书,阅卷老师依据学生实际答题情况酌情给分,3分)16.示例一:①要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发挥才能。②要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知人善任,不能求全责备。(或任用人才就像使用器物一样,要取其各自的长处。)示例二:统治者应该善于发现人才,并能够重用人才;识人、用人之道,关键在于先看其长,后看其短,将合适的人放在适合其能力和特长的岗位上,使之发挥最大能量。(预设答案仅供参考,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符合试题要求,言之有理即可,阅卷老师依据学生实际答题情况酌情给分,4分)(二)(4分)17.示例一:王勃的这句诗主要劝勉友人不要因离别而伤感,要心胸豁达,坦然待之;李白的这句诗,主要表达“我”与友人分别时的难分难舍,以及对即将远去的友人的担忧。示例二:李白不仅是写景,而且还巧妙地用“浮云”来比喻友人,抒发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以及即将远行的友人的担忧;王勃则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限制和空间阻隔的,是永恒,无所不在的,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示例三:王勃开创了送别诗的新范式——哀而不伤,一反传统送别诗的伤感基调,用“若比邻”的比喻和夸张手法,传递出即使远隔天涯也如同近邻的豁达心境,体现了对离别的坦然和对友情的珍视;李白则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表达与朋友难舍难分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包含着对友人的担忧。(预设答案仅供参考,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符合试题要求,言之有理即可,阅卷老师依据学生实际答题情况酌情给分,2分)四、名著阅读(5分)18.示例一:同学们,《经典常谈》这本书朱自清先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我们穿梭在古今经典之间,关联起上下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在阅读这本书时,我采用了做思维导图的方法,把书中介绍的各类经典按照不同体裁分类梳理,这样能清晰地看到它们的脉络。书中从《说文解字》讲起,介绍了诸多经典之作。通过阅读,我深切感悟到经典文化并非高高在上、晦涩难懂,而是有着深厚底蕴又亲切可感的。真心推荐大家细细品味这本书,相信你会收获满满!示例二:《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撰写的一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入门读物。阅读时,我采用了“选择性阅读”的方法。由于书中涉及的经典较多,我先浏览目录,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篇章重点阅读,比如在读到《诗经》的“赋比兴”手法时,我结合朱自清的解析,对比了《关雎》《蒹葭》等篇目,体会到古人如何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情感。这本书让我明白,经典并非高不可攀,而是与我们当下的生活息息相关。推荐同学们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既能高效吸收知识,又能逐步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示例三:同学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围绕着保尔的成长经历展开,展现了苏联革命时期那波澜壮阔的画卷,深刻地揭示了人在困境中要如何磨炼自我,让生命绽放光彩的主题。我采用了批注法,边读边把自己的感悟、疑问等记录下来。如书中保尔修筑铁路的情节,展现了他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革命信念。我会摘抄下震撼人心的句子,并批注自己的阅读感悟。这本书,让我深受触动,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保尔相比,简直微不足道,我们也要像保尔一样,怀揣理想,勇敢地去战胜困难。建议大家逐章精读,品味其中的细节,相信你定能体会到这部经典名著独特的魅力,收获满满的正能量!示例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自传体小说,讲述了主人公保尔 柯察金在革命洪流中成长为钢铁战士的历程。我采用“摘抄和做笔记”的方法阅读这本书。我会摘抄下震撼人心的句子,并批注自己的感悟。例如,保尔在修筑铁路时忍受严寒与饥饿,我记下:“毅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苦难中磨砺的。”笔记帮助我梳理了保尔从叛逆少年到革命者的转变,明白了真正的钢铁意志,是在一次次挫折中锻造的。通过摘抄和反思,我不仅记住了情节,更内化了保尔的精神。推荐同学们用这种读书方法,让阅读成为一场与自我对话的成长之旅。(没有遵照写作要求的,可酌情扣分,老师要树立引导学生规范答题的意识,学生要有满分意识。课内古诗文默写、赏析、名著争取0失误,构建满分意识。预设答案仅供参考,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符合试题要求,言之有理即可,阅卷老师依据学生实际答题情况酌情给分,5分)五、作文(50分)19.评分标准请参照202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项目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五等主题与内容 25分 分值 21~25分 16~20分 11~15分 6~10分 0~5分记叙文要求 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具有真情实感,能表达自己的思考和体悟;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 ①表达意图较明确,内容较具体充实;②有自己的思考和体悟,不空洞,不虚假;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 ①表达意图较明确,内容较具体充实;②有自己的思考和体悟,不空洞,不虚假;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 ①表达意图不明确,内容空洞;②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够健康。 ①内容与题目无关;②抄袭比例80%以上;③随意拼凑,不知所云;④价值观错误。结构与表达 20分 分值 17~20分 13~16分 9~12分 5~8分 0~4分记叙文要求 ①叙事完整,重点突出;②描写具体,语言准确、生动。 ①叙事基本完整,重点基本突出;②语言流畅,有一些具体描写。 ①叙事基本完整,能注意详略;②语句基本通顺,病句较少。 ①叙事不完整主次不分;②语句不通顺,病句较多。 ①结构非常混乱或字数不足100;②病句多,词不达意。书写与标点 5分 分值 5分 4分 3分 2分 1分要求 ①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②标点使用正确。 ①书写基本规范,卷面基本整洁;②标点使用基本正确。 ①书写较潦草,字迹能辨认;②标点使用有一些错误。 ①书写潦草,卷面脏乱;②标点使用随意。 ①书写非常潦草;②不会使用标点。(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春期期终八年级阶段性调研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水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第一面的指定位置上。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班级开展“以和为贵”主题学习活动,你所在的小组搜集整理了一些材料,请你完善。1.下面是活动资料,其中有些字词小豫拿不准,请帮他判断。(共4分)“和”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之一,以和为贵、与人为善的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国民精神中、体现在言行举止上。在生活的舞台上,风雨变①(换幻)是常态,人与人之问的相处也常面临考验。总有些时刻,会有人挑拨离间,试图破坏原本和睦的关系,让平静的局面瞬问变得复杂起来。面对这样无端生出的矛盾,不少人会不知所②(措错),陷入迷茫与纠结之中。但我们应当明白,真正的情谊就该像那历经岁月却依旧苍劲的大树,无论遭遇怎样的狂风賺雨,都要坚守“以和为贵”的原则,用宽容与理解去化解那些被恶意制造出的隔淘,让和谐之花永远绽放。(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2分)(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2分)2.请你结合“将相和和“六尺巷这两个故事的主要内容,简要谈谈你对“和的社会意义的理解。(4分)3.小组成员选取了一段与“和”有关的文字,中间有些语句有待推敲。请你重新排列出最恰当的顺序,将语句序号依次填在横线上,使该段文字语意连贯。(3分)习总书记曾反复向世界阐释中华“和”文化,郑重表达中国的“和平和谐“合作”的外交准则。他说:“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常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的宇宙观、■的国际观、的社会规、的道德观。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八年级语义4页(共6页)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①天人合一②和而不同③人心和善④协和万邦A.②①③④B.③①④②C.②③④①D.①④②③4.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时至今日,在我们身边还会看到许多极富感召力的宣传标语。请从下列标语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条,分别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说明理由。(4分)①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②有容乃大,心境宽;以和为责,万事顺。5.小组成员围绕活动主题写了一段感言,请你将空缺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8分)和平安定的生活是人类 占不变的追求,时代动荡不安,古人亦在诗文中表达了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桃花源记》中“①,②”通过描写老人和小孩的状态,表现出村中人生活的和平安定;杜甫身处乱世,心系天下寒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③,④,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呼喊,表达了对天下人都能过上和平安定生活的期盼;《卖炭翁》中“⑤,⑥”刻画了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内心活动,从侧面反映了百姓对和平安定、生活无忧的渴望;《大道之行也》中,“⑦,⑧,故外户而不闭。”勾画出古代文人心日中和平、安定的理想社会形态。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共16分)两进虎跳峡①虎跳峡在滇西北,它是玉龙、哈巴两大雪山南北夹峙金沙江形成的。江心突兀一块巨石,传说曾有老虎从岸边跳上巨石,再纵身跳到对岸,“虎跳峡”之名由此而来。虎跳峡全长17公里,分为上峡、中峡、下峡三段。②我第一次进虎跳峡,是从中甸的虎跳峡镇步入上峡的。刚到金沙江畔,便看见对面的玉龙雪山高耸云天,皑皑白雪堆积在重重叠叠的峰脊上。时值盛夏夜雨初收的早晨,云雾游移在群峰间,愈显出玉龙雪山的高深莫测。③接着,我走上一条仅容一人行走的崎岖山路。这条过于筒陋的人马驿道,横系在临江的悬崖上,走在上面既艰且险。到了这里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真正的山路:陡、细、长、险、滑…我觉得自己真像一只岩羊在峻峭的崖壁上颤栗着探行。④再往前,两岸高山越挤越拢,排列成一道道狭窄的天门。本来在宽阔江面上舒展流淌的江水,一下子挤进这难以容身的狭谷,它勃然大怒,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这声音在山谷间回荡传响,仿佛洪荒远古开天辟地的遗音。这里不是汪洋大海,但我却感觉到汪洋大海狂暴时的声势和威力:岩在崩,地在动,山在摇。我只觉头牵目眩,脚下站立不稳。据说,漂来的粗圆木和滚落的大石块,在这里都会被粉碎得无影无踪。我只能退到高处,遥遥承受这惊心动魄、热血沸腾的刺激…八年级语文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春期终语文8年级参考答案.docx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终质量评估语文试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