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年级暑假第一单元《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含解析)-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苏教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小玲有12个苹果,她吃掉了一些后还剩下9个。”能表示出这道题的数量关系的算式是( )。A.12+9= B.9=12+ C.12-=9 D.9-=122.一(8)班小朋友按学号顺序排队参加数学游考,6号到12号之间一共有( )个小朋友。A.5 B.6 C.73.用13根同样长的小棒摆一个,还剩( )根小棒。A.7 B.6 C.54.“庆六一”活动,一年级参加“经典诵读”比赛的男同学有9人,女同学有15人,老师3人。算式“15-9”解决的问题是( )。A.男同学和女同学一共有多少人B.男同学和老师一共有多少人C.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多少人5.如图,要解决的问题是( )。A.小狗比小猫多几只 B.小狗比小猫少几只 C.小猫和小狗一共有几只6.计算“15-9”时,下面的思考方式错误的是( )。A.9+6=15 B.10-5+9 C.10-9+57.下面如图是天天计算11-6的过程,( )与天天的计算方法一致。A. B. C.8.校园里有两排松树,一排有5棵,另一排有6棵。一共有( )棵松树。A.10 B.30 C.119.如果-6>7,里最小填几?( )A.13 B.14 C.15二、填空题10.15名同学去郊外写生,选择下面哪两辆车比较合适?在方框里画“√”。11.计算8+4时,可以先算8+( )=( ),再算( )+( )=( ),计算13-5时,可以这样想:5+( )=13,所以13-5=( )。12.有14个小朋友排成一队做游戏,楠楠前面有5个小朋友,她后面有( )个小朋友;从后往前数,点点排第4个,楠楠和点点中间有( )个小朋友。13.填一填。( )+6=13 8+( )=14 ( )-7=512-9=( )+1 15-8=( )-2 8+( )=10+614.有( )只,有( )只,它们一共有( )只。15.在括号里填“>”“<”或“=”。9+5( )6+5 18-9( )7+6 13-6( )14-712-8( )12-7 8+8( )9+7 9+5( )5+916.班级同学有6岁的,有7岁的,两个小朋友年龄加起来最大是( )岁,最小是( )岁。17.16-8=( )想:8加( )等于16,16减8等于( )。三、判断题18.亮亮有15张卡片,点点有9张卡片。亮亮给点点3张卡片后,两人的卡片张数就同样多。( )19.妈妈买回来8个苹果,爸爸买回来6个苹果,他们一共买回来14个桃子。( )20.5×6和6+5的得数是相同的。( )21.有3个数4、3、9,任选其中2个数求和,得数有6种可能。( )四、计算题22.直接写出得数。9+5= 12-3= 13-6= 12—4-3= 11-4= 6+5= 8+7= 13-4+6=6+6= 16-8= 13-7= 13-8+7=12—6= 9+6= 11-5= 4+7-3=23.看图算一算,并写出口算过程。12-8=( )先算:再算:五、作图题24.接着画。六、解答题25.春天文具店的《读书笔记本》3元,学生钢笔5元。(1)小小买了3本《读书笔记本》,一共要用多少钱?(2)乐乐有19元钱,买4支钢笔,钱够么?(3)请你提出一个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26.科学课上同学们准备用带来的五谷创作“五谷画”。明明用了7颗黄豆、17颗绿豆,还剩9颗黄豆。明明原来有多少颗黄豆?( )27.请从下列三个问题中选择一个问题,再解答。美术课上,二年1班制作了26幅剪纸,二年2班制作了32幅剪纸,二年3班制作了41幅剪纸。_____________?(横线上只填序号①或②或③)①2班比1班多制作了几幅剪纸?②2班比3班少制作了几幅剪纸?③三个班一共制作了几幅剪纸?口答:28.(1)长方体有( )个,正方体有( )个,圆柱有( )个,球有( )个。(2)比( )(填“多”或“少”)。(3)和一共有( )个。(4)请提一个其他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29.(1)植树节到了,三(1)班小朋友去植树,上午植了7棵树,___________,一共植了多少棵树?(先补充一个条件,再解答。)(棵)(2)三(2)班小朋友一共植了16棵树,上午植了9棵树,___________?(先提出一个问题,再解答。)(棵)30.根据图中的信息,自己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出来。我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解答:《一年级暑假第一单元《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含解析)-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苏教版》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答案 C A A C B B B C B1.C【分析】小玲有12个苹果,她吃掉了一些后还剩下9个。那么总共的个数-吃掉的个数=还剩的个数,这里吃掉的个数未知用表示。【详解】由分析可知:“小玲有12个苹果,她吃掉了一些后还剩下9个。”能表示出这道题的数量关系的算式是12-=9。故答案为:C2.A【分析】求6号到12号之间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不包括6号和12号,用学号数12减去学号数6,再减1,即可解答。【详解】12-6-1=5(个)6号到12号之间一共有5个小朋友。故答案为:A3.A【分析】已知摆一个需要6根小棒,根据减法的意义,用13-6即可得出还剩多少根小棒。据此解答即可。【详解】13-6=7(根)所以还剩7根小棒。故答案为:A4.C【分析】分别分析出每个选项的算式即可作出选择。【详解】A.男同学和女同学一共有多少人,用算式“9+15”解决,不正确;B.男同学和老师一共有多少人,用算式“9+3”解决,不正确;C.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多少人,用算式“15-9”解决,正确。故答案为:C【点睛】熟练掌握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5.B【分析】从图上可得:小猫有11只,小狗有6只,图上问号的部分是小猫比小狗多少出的部分,即求小猫比小狗多几只?或求小狗比小猫少几只?据此解答即可。【详解】据分析可知:图上要解决的问题是小狗比小猫少几只?或小猫比小狗多几只?故答案为:B6.B【分析】计算15-9时,可以用想加算减法,即9和几相加得15,则15减9就得几;或者将15分成10和5,先计算出10减9的结果,再用这个结果和5相加;或者将9分成5和4,先计算出15减5的结果,再用这个结果减4,由此解答。【详解】A.9+6=15,15-9=6,方法正确;B.10-5+9是先从15里面去掉了5,又加上了9,方法错误;C.10-9+5是将15分成了10和5,先算10-9=1,再算1+5=6,方法正确。故答案为:B7.B【分析】由题意可知,天天计算11-6时,使用了“破十法”,即先把11分成10和1,然后用10减去6,求出差,再加上1,求出和;据此分析每一个选项,找出符合题意即可。【详解】A.表示从11中直接减去6,求出差是5,不符合题意;B.表示先从10中减去6,求出差是4,再加上1,求出和是5,与天天的计算方法一致,符合题意;C.表示从11中直接减去10,求出差是1,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8.C【分析】两排松树的数量相加就是一共的松树的数量,据此计算得出结论即可。【详解】5+6=11(棵)即一共有11棵松树。故答案为:C9.B【分析】先把“>”看成“=”来计算出□等于几,再用结果加上1,就是□里最小填的数,据此解答。【详解】根据分析可得:□-6=7□=6+7=1313+1=14如果-6>7,里最小填14。故答案为:B10.见详解【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分别将这三辆车可限乘人数两两相加,然后和15做比较,大于和等于15,则合适,小于则不合适。【详解】由分析可得:4+6=10(名)4+9=13(名)6+9=15(名)10<15,13<15,15=15则先择限乘6名乘客和限乘9名乘客比较合适。则选择如下:11. 2 10 10 2 12 8 8【分析】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时,可以利用“凑十法”进行计算,先把4分成2和2, 8加2等于10,10加2等于12;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时,可以用“想加算减”法计算,想:5加几等于13,所以13减去5等于几,据此解答。【详解】根据分析可得:计算8+4时,可以先算8+2=10,再算10+2=12,计算13-5时,可以这样想:5+8=13,所以13-5=8。12. 8 4【分析】根据题意,总人数-楠楠前面的人数-楠楠=楠楠后面的人数;楠楠前面有5个小朋友,则楠楠是第6个,也就是从前数到楠楠有6人;从后数到点点有4人,则用总人数-从前数到楠楠的人数-从后数到点点的人数=楠楠和点点之间的人数。【详解】14-5-1=8(个)14-6-4=4(个)有14个小朋友排成一队做游戏,楠楠前面有5个小朋友,她后面有8个小朋友;从后往前数,点点排第4个,楠楠和点点中间有4个小朋友。13. 7 6 12 2 9 8【分析】根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差+减数”及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来解决此题。【详解】13-6=7,故,7+6=13;14-8=6,故,8+6=14;5+7=12,故, 12-7=5;12-9=3,3-1=2,故,12-9=2+1;15-8=7,7+2=9,故,15-8=9-2;10+6=16,16-8=8,故,8+8=10+6。14. 5 6 11【分析】数一数可知有5只,有6只,求它们一共有几只,用加法计算,即鸭的数量+鸡的数量=鸭和鸡一共的数量。【详解】5+6=11(只)有5只,有6只,它们一共有11只。15. > < = < = =【分析】将括号两边的式子结果求出来,再进行比较大小即可。【详解】(1)9+5=14,6+5=11,14>11,所以9+5>6+5;(2)18-9=9,7+6=13,9<13,所以18-9<7+6;(3)13-6=7,14-7=7,7=7,所以13-6=14-7;(4)12-8=4,12-7=5,4<5,所以12-8<12-7;(5)8+8=16,9+7=16,16=16,所以8+8=9+7;(6)9+5=14,5+9=14,14=14,所以9+5=5+9。16. 14 12【分析】两个小朋友年龄之和要最大,则选择的两个小朋友各自的年龄在班上要最大;两个小朋友年龄之和要最小,则选择的两个小朋友各自的年龄在班上要最小。班上只有6岁和7岁的小朋友,可知6岁的小朋友是班上年龄最小的,7岁的小朋友是班上年龄最大的。【详解】根据分析可得:7+7=14(岁)6+6=12(岁)所以,两个小朋友年龄加起来最大是14岁,最小是12岁。17. 8 8 8【分析】计算16-8时,根据想加算减法,要想知道结果是多少,就要知道8和几合起来是16,8和8合起来是16,8加8等于16,同时还知道了16-8等于8,据此解答。【详解】根据分析可得:16-8=8,想:8加8得16,16减8等于8。18.√【分析】用亮亮原有卡片的数量减去3,求出差,点点原有卡片的数量加上3,求出和,然后比较一下,即可判断对错。【详解】15-3=12(张)9+3=12(张)12张=12张即,亮亮有15张卡片,点点有9张卡片。亮亮给点点3张卡片后,两人的卡片张数就同样多;此说法正确。故答案为:√19.×【分析】爸爸妈妈买回来的是苹果,所以不能确定桃子的数量。【详解】题目中没有提到爸爸妈妈买回的桃子数量,也就不能确定他们一共买回多少个桃子。故答案为:×【点睛】仔细看题,不要被物体名称误导。20.×【分析】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5×6可以表示5个6的和或6个5的和,6+5表示6和5的和,表示的意义不同,得数就不同,也可计算出结果进行比较。【详解】5×6=30;6+5=115×6和6+5的得数是不相同的。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21.×【分析】分别计算出每种可能即可求解。【详解】4+3=73+9=124+9=13得数有3种可能。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22.14;9;7;57;11;15;1512;8;6;126;15;6;8【详解】略23.410-8=22+2=4【分析】将12分成10和2,先用10减8得到2,然后加上未参与计算的2。【详解】12-8=4先算:10-8=2再算:2+2=424.见详解【分析】题中数字和图形相对应,第1组一共要画6个△,6-3=3(个),再画3个△即可;第2组一共要画9个○,9-4=5(个),再画5个○即可;第3组一共要画12个□,6和4和起来就是10,再加2就是12,也就是6+6=12(个),再画6个□即可。【详解】由分析作图如下:25.(1)9元(2)不够(3)小小买了3本《读书笔记本》和一支钢笔,一共要用多少钱?14元【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求一共要用多少钱?也就是3个3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列式为:3×3;(2)根据题意:可以先求出买4支钢笔用的钱数,用买的数量乘钢笔的单价即可,然后与乐乐有的钱数进行比较,若小于乐乐的钱数则够,若大于乐乐的钱数则不够。(3)根据题意,提出问题合理即可。(答案不唯一)例如:小小买了3本《读书笔记本》和一支钢笔,一共要用多少钱?先求出3本《读书笔记本》的钱数,也就是买《读书笔记本》的数量乘《读书笔记本》的单价,然后再加上钢笔的钱数即可。【详解】(1)3×3=9(元)答:一共要用9元。(2)4×5=20(元)20>19答:钱不够。(3)小小买了3本《读书笔记本》和一支钢笔,一共要用多少钱?(元)答:一共要用14元钱。【点睛】主要考查了表内乘法的实际应用以及2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26.7+9=16(颗)16颗【分析】用明明用了的黄豆颗数加上还剩的黄豆颗数即可求出原来有多少颗黄豆。【详解】7+9=16(颗)答:明明原来有16颗黄豆。27.见详解【分析】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这个数-另一个数计算,即2班制作的数量-1班制作的数量=2班比1班多制作的数量;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用另一个数-这个数计算,即3班制作的数量-2班制作的数量=2班比3班少制作的数量;③求三个班一共制作的数量,用加法计算,即1班制作的数量+2班制作的数量+3班制作的数量=三个班一共制作的数量。【详解】①32-26=6(幅)答:2班比1班多制作了6幅剪纸。②41-32=9(幅)答:2班比3班少制作了9幅剪纸。③26+32+41=99(幅)答:三个班一共制作了99幅剪纸。28.(1)2;1;7;2;(2)多(3)9(4)和一共有几个?(答案不唯一)2+1=3(个)3个【分析】(1)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正正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圆柱上下是圆且上下一样粗;球没有平面可以任意方向滚动的;根据立体图形的特征,先数一数,再填空即可。(2)比较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数量的多少,即可解决此题。(3)把圆柱和球的数量加起来,求出和,就是一共的数量。(4)根据已知条件提问题,合理即可,答案不唯一。【详解】(1)长方体有2个,正方体有1个,圆柱有7个,球有2个。(2)2>1故,比多。(3)7+2=9(个)故,和一共有9个。(4)和一共有几个?(答案不唯一)2+1=3(个)答和一共有3个。29.(1)下午植树5棵;(答案不唯一)7+5=12;12棵;(2)下午植树多少棵;16-9=7;7棵【分析】(1)根据题意,已知上午植树的数量,要求一共植了多少棵树,则还要知道的条件是下午植树的数量,可填写下午植树5棵,用上午植树的数量+下午植树的数量=一共植树的数量;(2)已知植树的总数量和上午植树的数量,可以用总数量-上午植树的数量=下午植树的数量,则补充的问题是下午植树多少棵?【详解】(1)补充条件:下午植树5棵。(答案不唯一)7+5=12(棵)答:一共植了12棵树。(2)提问题:下午植树多少棵?16-9=7(棵)答:下午植树7棵。30.三年级来了多少人?46人(答案不唯一)【分析】根据题意,可提出问题:三年级来了多少人?根据减法的意义,用一、二、三年级来的总人数减去一年级来的人数,再减去二年级来的人数即可。(问题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详解】我的问题:三年级来了多少人?我的解答:82-28-8=46(人)答:三年级来了46人。(答案不唯一)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