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语 文 答 案
1.D
2.C
3.D
4.(6分)
①中国古建筑注重有规律地使用色块对比,体现了重复;不同古建筑(如宫殿和衙署)在色块对比上有差异,体现了变化。
②中国古建筑的彩画,色彩布局相似,底色相同,体现了重复;彩画本身各不相同,三种底色交错使用,体现了变化。
(每点3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5.A
6.B
7.(6分)
①“荒诞”指格里高尔变为甲虫,这一情节不符合生活的真实。
②“真实”是指主人公变形前的生活细节和变形后的心理状态。
③“荒诞”“真实”的结合反映了生活的冷酷,增强了批判性。
(每点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8.(6分)
①采用第三人称视角,拉开了与读者的距离,显得客观而冷静。
②采用动物视角,体验新奇,真实表现他无助挣扎的内心世界。
③两种视角的交错使用,带来奇妙的审美感受,增强了可读性。
(每点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9.BDF
10.B
11.B
12.(8分)
(1)至于天下对我的怨恨非议这么多,那是我本来预先料到会这样的。
(“怨诽”“固”各1分,句意通顺2分)
盘庚不忍心用严酷的刑罚胁迫他们,所以不辞辛苦地劝说使百姓明白,最终(百姓)都被感化,顺从了他。(状语后置1分,“卒”各1分,句意通顺2分)
13.(6分)
①王安石旨在说明盘庚没有因为他人而改变迁都计划,借此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
②司马光旨在表明盘庚迁都并非独断专行,意在劝王安石能听取意见,适当改变。
(第一点2分,第二点3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4.B
15.(6分)
①诗歌尾联直抒胸臆,表达无须为历史更替伤感和惆怅的达观之情。
②词借古讽今,用典抒怀,既悲叹六朝的灭亡,也警醒北宋统治者。
(每点3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6.(6分)
(1)浴乎沂,风乎舞雩。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3)多于在庾之粟粒;多于九土之城郭。
(4)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故曰:弊在赂秦也。
(每空1分,错字、漏字、多字皆不得分。)
17.(2分)
A.谨慎小心/循序渐进;B.以偏概全/断章取义
(每空1分,其它答案符合语境也可得分。)
18.(4分)
甲:常常表现出各种疲劳的症状;乙:清淡饮食的人群疲劳感明显减轻。
(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19.“即”改为“既”;“防犯”应为“防范”。
(每改对一处得1分)
20.(6分)
①双引号表示特殊含义,将对人体细胞修复所需物质比作新配件。
②它将抽象的细胞修复机制表达得更形象。
(每处3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1.(4分)
①语序不当:“导致免疫力降低,造成蛋白质缺乏”改为“造成蛋白质缺乏,导致免疫力降低”。
②成分残缺:“出现干眼、骨质疏松”改为“出现干眼、骨质疏松的症状”。
(每改对一处给2分。)
22.参考2025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马鞍山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建造的,连彩画、濉饰也尽如此,都足无尽的重食。我们完全可以说它“千篇-律”。
但是,谁能不感到,从天安门-步步走进去,就如同置身于一幅大“手卷”里茂步:在时间持
高语文试题
续的同时,空间也连续着“流动”。那些搬堂、楼门、弥疣虽然剖作方法千篇一律,然而每走儿步,
注意事项:
前瞻后顾、左聪右盼,那整个录色、轮廓、光影,却都在不断地改变着;一个接着一个新的画面出
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素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題同的答素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现在恩围,千变万化。空间与时间,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在北京故宫中达到了最高的成就。
务必擦净启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策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部开一部世界建筑史,凡是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以建
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说是千斋一律,却义千变万化。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首“乐曲”。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作用。
(一)现代文阅读上〔本题共4小题,15分)
(摘编白梁思成《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读下而的文字,完成1一4小题
材料二:
材料-:
使用色彩是中图古煌筑装饰中的一个突出转点。在宫殿、专庙及衙署等高级建筑上常采用大面
在艺术剑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知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斐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
积色涣对比的方法,以洪托定筑的气氛。如明清故宫太和殿的色彩使用薇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在
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恪于散澄零乱。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查要。我所谓“持
蓝蓝的天幕下印映卷黄金色的琉璃瓦顶,使建筑物与环境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增强了婕筑物
续性”,有些是时间的持续,有些是在空间转移的持续。但是由干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问逐步转
的壮美。在屋格下的阴影部分则用冷色调的青缺彩画同阳光下暖色调的黄琉璃瓦顶和红色的柱身、
入另一空间,所以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成为时问、空间的综合的持续。
拷面及门窗义构成了辞明的对比,使建筑物更加富酒而堂皇。在建筑物的下部,素净洁白的玉石栏
音乐就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创作。我们柱往可以听到在-一首歌曲或者乐曲从头到尾持续的过
杆同富丽的柱、梁州色构成解明的对比,使邃筑物正得既辉煌密丽又高洁淡雅,达到了高度的艺术
程中,总有一些重复的乐句、乐戟一或者完全相同,或者略有变化。作者通过这些重复而取得整
效采。由此可知,中国古建筑的用色,一服是采取冷、援湘间的对比做法,即,上面以天亲为冷,
首乐曲的统-一性。
屋预则为暖,中间以屋檐彩绘为冷,刚柱、堵、「门窗为暖:下面以玉石栏杆、台基为冷作为结束。这
音乐中的主题和变奏也是在时问持续的过程中,通逆重复和变化而取得统一的另一例子。在舒
种有规律的使用对比的方法是巾国古代宫澱这筑用色的一个重要特点。此外,色块基本用单一的原
伯特的“鳟鱼”五重泰中,我们可以听到持续贤串全曲的、极其朴素明朗的“鳟鱼”主题和它的层
色,即使间杂其他颜色也要统一于同一色调之中,这也是中国古建筑用色的一个原则。在民居或某
出不穷的变奏。但是这些变奏又“万变不离其宗”主懣。水波涓消的伴奏也不断地重复着,使
些层林建筑上,大多采用统一调和的手法,甚至利用衬料本色以达到自然、雅洁的艺术效果。
你形象地看到儿条鳞童在这片伴奏的“水”里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婚戏,从使你“知鱼之乐”焉。
彩画是中国古代建筑运用刑色彩的最高成就。和笔、旋子和苏式彩画虽各有不同,但在色彩布局
舞台上的艺术大多是时间与空问的综合持续。儿乎所有的舞蹈都要将同一动作重复若千次,并
上却有相同之处。它们都是以蓝、缺、红为底色,并狱此相问相隔,即一间以绿色为主则相邻的另
且往往将动作的重复和音乐的重复结合起来,组在重复之中又給以相应的变化:通迁这种重复与变
一间则必以蓝色为主,这种色彩的变换方法,既增添建筑的壮美感,又达到了统一含蓄的艺术效采。
化以突出某一种效果,表达出某一种恩想感情。在绘画的艺术处理上,有时也可以看到这一,点。
(谪编白《中幽文化识》)》
上面所谈的那种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姥筑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上起斋极其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
1.卜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的无数难筑,除去少数例外,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放果的重要
手段之一。
A.“鳟鱼”五亚葵乐曲以持纱贯半的主题和层出不疗的变奏,让听众感受到了鱼与水在白然中的
关妙交融。
历史上最杰出的一个例子是北京的明清故官。从(已被拆除了的)中华门(大明门,大清门)
开始就以一问接着一间、重复了又重复的千步师一口气排列到天安门。从天安门到端门、午义是
B,舞蹈艺:术常将动作利音乐的重复相结合,有苔时空的踪合诗续,其特点在建筑艺术的处理上
一间间重复着的“千病一律”的朝房。再送去,太和门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成为一组“前三
也有体现。
澱”与乾清门和乾清宫、交泰煅、坤宁宫成为一细的“后三殿”的大同小异的重复,就更像乐曲中
C.明清放宫太和蝦白上而下采用冷暖枳问的H色方法,林现了巾国古建筑有规律地使用色块对
的主题和“变奏”;每一座的本身也是许多构件知构成部分〔乐句、乐段)的重复:而东两两侧的廊、
比的特点
庑、楼、门,又是比较低微的,以重复为主但亦有相当变化的“伴奏”。然整个故宫,它的每一个
D.它殿、寺店和民、某些园林建筑在使用色影力面,既强调了鲜明的对比性,义有者统一调
组群,每一个殿、阁、麻、门却全部都是接照明清两朝工部的“工程做法”的统一规格、统一形式
和的手法。
高-语文试题第】贞共8页
忘一诈文试题第2贞共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