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课件(共25张PPT内嵌视频) 沪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课件(共25张PPT内嵌视频) 沪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2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1节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化学默写:写出下列反应符号表达式:
1、镁带燃烧;
2、红磷燃烧;
3、木炭燃烧;
4、铁丝燃烧;
5、硫磺燃烧;
6、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7、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8、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氧气;
9、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10、电解水。
化学默写:
1、电解水实验中,连接正极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是 ,与另一极得到的气体体积比为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2、净水过程中,常用的絮凝剂是 ,过滤是为了分离 和 。
3、过滤操作中的“二低”指的是 、 。
4、活性炭吸附作用主要是为了 。
5、家里硬水软化的方法是 ,用 可以区分软、硬水。
6、写出符号表达式:
(1)碱式碳酸铜加热 (2)碳酸氢铵加热 (3)加热高锰酸钾
【任务驱动】
我究竟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到哪里去?
有哪些性质?
一、闻“香”识
【探索展演】
微粒的性质:
微粒是极小的,肉眼看不见。
微粒在不断运动。
微粒之间有空隙。
资料卡:浓氨水和酚酞试液混合后,液体会从无色变红色。
一、观“变”识
【探索展演】
浓氨水
酚酞
观察浓氨水、酚酞实验后,从微观角度解释:
(1) 为什么不在同一个烧杯中,酚酞却变红了?
(2) 浓氨水为什么不变色?
(3) 会不会是水使酚酞变色了?请证明你的观点。
(4) 怎样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更快?
结论:不同种微粒,微粒运动速率不同。
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
【应用反馈】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衣服在太阳下晒比在阴凉处干的快。
2、隔着玻璃为什么一般很难问到香水味?
3、50mL的水与50mL的酒精混合后,总体积是100mL吗?
结论:不同种物质,微粒间空隙大小不同。
一、观“变”识
【应用反馈】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4、为什么夏天自行车车胎气足容易爆胎?
5、为什么铁轨间、桥梁两端等位置一般留有空隙?
6、物质的“三态变化”,本质上是什么在变?
结论:温度越高,微粒之间空隙越大。
一、观“变”识
【凝练构建】
二、分子
1.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氧气、氢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过氧化氢等。
2. 具有微粒的特性:小、动、空。
3. 由不同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4. 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改变,分子间空隙变化了。
【探索展演】
三、原子
1.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硅、金刚石等。
2. 观看模型:水分解
【应用反馈】
三、原子
3. 从微观角度描述氢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
4. 从微观角度描述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
CO + O2 → CO2
5. 氧化汞(HgO)加热生成汞(Hg)和氧气(O2):
HgO → Hg + O2 请从微观角度描述。
6. 变与不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原子的种类、数量和质量前后不变。
7.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
8.试从微粒角度比较水蒸发和水分解中,水分子的变化情况。
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拓展提升】
三、原子
——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803年,英国化学及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万物由极其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原子构成的。
1897年,英国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实心球模型
【探索展演】
三、原子
原子真的不可再分吗?人类科学是如何揭开原子神秘面纱的呢?
枣糕模型
【探索展演】
三、原子
原子的发现历程
1803年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
提出原子学说
1897年
英国科学家汤姆生确认了所有原子都含有带负电荷的电子
1911年
英国科学家卢瑟福
阿尔法粒子轰击金箔
实验,提出行星模型
1913年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卢瑟福的学生)提出玻尔模型,并于192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6年
葡萄干蛋糕模型
行星模型
实心球模型
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的
著名的不确定性原理。
【凝练构建】
三、原子
原子的构成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思考:为什么原子呈电中性?
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凝练构建】
三、原子
2. 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
3. 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4. 原子中,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 不同种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原子种类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1 1 0 1
氢 1 1 1 1
碳 6 6 6 6
氧 8 8 8 8
钠 11 11 12 11
氯 17 17 18 17
找规律
【应用反馈】
三、原子
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带电的原子
【探索展演】
四、离子
原子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Na
Na+
Cl
Cl-
原子结构示意图:
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
【凝练构建】
Na+
Cl-
阳离子中:质子数 > 电子数
阴离子中:质子数 < 电子数
四、离子
离子中: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电子数
化学默写:
1、列举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三种。
2、列举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三种(不同类别)。
3、写出微粒的三个特性。
4、物质三态变化的本质是: 发生了变化,而 不发生变化。
5、从微观角度分析下列反应的本质:
CO + O2 → CO2
铝原子质量:4.482×10-26 kg
碳原子质量:1.993×10-26 kg
铝原子相对原子质量:27
碳原子相对原子质量:12
Ar(O) =
氧原子质量(kg)
碳原子质量(kg)
×
1
12
一个
质子质量
【探索展演】
五、相对原子质量(Ar)
原子质量 VS 相对原子质量
【凝练构建】
五、相对原子质量(Ar)
原子的质量(m) 相对原子质量(Ar)
来 源 测定、计算出来的 比较出来的
性 质 绝对 相对
数值特点 非常小 ≥1,大多数为整数
单 位 千克(kg) 有单位,单位是1,1可以省略不写
以碳为例 1.993×10-26kg 12
联 系 元素 名称 元素 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 名称 元素 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 名称 元素 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氢 H 1 铝 Al 27 铁 Fe 56
氦 He 4 硅 Si 28 铜 Cu 64
碳 C 12 磷 P 31 锌 Zn 65
氮 N 14 硫 S 32 银 Ag 108
氧 O 16 氯 Cl 35.5 钡 Ba 137
氟 F 19 氩 Ar 40 铂 Pt 195
氖 Ne 20 钾 K 39 金 Au 197
钠 Na 23 钙 Ca 40 汞 Hg 201
镁 Mg 24 锰 Mn 55 碘 I 127
【凝练构建】
五、相对原子质量(Ar)
书本P94 表3-2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Ar
碳原子 6 6 6 6 12
氧原子 8 8 8 8 16
钠原子 11 11 12 11 23
铁原子 26 26 30 26 56
原子质量 = 原子核质量 = 质子质量 + 中子质量
【应用反馈】
五、相对原子质量(Ar)
Ar = 质子数 + 中子数
【应用反馈】
六、相对分子质量(Mr)
计算:水分子相对分子质量
(1)3H2 O
(2)Fe2 O3
(3)CaCO3
(4)KMnO4
(5)Ca(OH)2
(6)Fe2 (SO4)3
(7)CuSO4· 5H2O
相对分子质量(Mr):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强调:Ar、Mr有单位
Mr(H2O) = Ar(H) ×2+Ar(O) ×1 = 1×2+16×1 = 1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