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课件(共24张PPT内嵌视频) 沪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下册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课件(共24张PPT内嵌视频) 沪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下册1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章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一、三种分散体系: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悬浊液:物质以细小固体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物质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3.乳浊液:物质以液体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物质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二、溶液
1、物质的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a.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一样。
b.稳定性:是指在温度等外部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无论放置多久,溶液也不会出现分层或沉淀现象。
小结
泥土+水
植物油+水
三、乳浊液
活动探究 (实验9-4)
实验用品:水、植物油、洗涤剂、2支试管、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
(无洗涤剂)
(有洗涤剂)
振荡
振荡
静置
静置
乳浊液探究
试管内加入的物质 现象 把液体倒掉后的试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植物油        
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        
分层
浑浊
不分层
分层
分层
不干净
干净
浑浊
2、乳化:洗涤剂能使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的现象。
3.去污原理分析:
1、乳浊液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乳浊液拓展
乳化剂分子
我们可以进入油中
我们可以进入水中
四、溶液的性质
1、溶解时的能量变化(吸热或放热现象)
【仪器】 烧杯(若干)、玻璃棒、温度计
【药品】 固态NaCl、NH4NO3、NaOH
【探究内容】设计实验方案,研究溶液温度的改变,探究各固体溶解时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画出你所设计的实验装置简图:
实验探究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进行实验】
温馨提示:NaOH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要特别小心,不要把NaOH或其溶液沾到衣服或皮肤上,特别防止NaOH溶液溅入眼中。
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 NH4NO3 NaOH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加入溶质后溶液的温度\℃
溶解现象(吸热或放热或温度不变)
温度无明显变化
温度降低
烧杯壁较热
温度升高
烧杯壁较冷
结论: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
1、没有明显的热量变化,温度基本不变,如NaCl。
2、吸收了大量的热,温度显著降低,如NH4NO3。
3、放出了大量的热,温度显著升高,如: NaOH。
请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严寒的冬季,厨房里的水结冰了,而盐水、食醋却不容易结冰?
(2)为什么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要高?
(3)做水的电解实验时,为什么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4)如何探究蔗糖水能否导电?
(5)有颜色的溶液有什么规律?
CuSO4
H2O
CuSO4溶液
加入水中
KMnO4
H2O
加入水中
KMnO4溶液
蔗糖+水
铁锈粉末
稀盐酸
FeSO4
H2O
FeSO4溶液
FeCl3溶液
溶于稀盐酸
加入水中
【小结】
CuSO4溶液
FeSO4溶液
FeCl3溶液
KMnO4溶液
注意:溶液中的Cu2+ 是蓝色、Fe2+ 是浅绿色、Fe3+是黄色、MnO4- 是紫
红色,这些颜色可以作为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某种离子的依据。
2、溶液的凝固点下降,沸点升高
3、溶液的导电性
溶解后形成自由移动离子的溶液,能够导电,是分子的不导电
4、溶液的颜色
含有Fe3+的溶液为黄色
含有Fe2+的溶液为浅绿色
含有Cu2+的溶液为蓝色
含有MnO4-的溶液为紫红色
汽车的防冻液、下雪后加盐除雪,沸腾是面汤比沸腾的水温度高
蔗糖水、酒精的水溶液不导电,蒸馏水也不导电
(1)溶解时不断搅拌
(2)将块状固体变成粉末状固体
(3)给溶液加热
思考: 加速物质溶解的方法有哪些?
1、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 B.牛奶 C、植物油 D、食盐
2、下列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1)、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2)、溶液中的溶质只能是一种。
3)、冰水混合物一定是溶液。
4)、锌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完全消失后,溶液中的溶质是锌。
5)、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即学即练1 溶液的概念
D
1、小琪同学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
质,搅拌后,发现温度升高、石蜡熔化,塑料片掉
了下来。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蔗糖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
2、“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冷.该化学物质可能是( )
A 氢氧化钠 B 固体硝酸铵 C 生灰石 D 蔗糖
D
B
即学即练3
B
即学即练4
D
3、如下图,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原来U型管内在同一水平上的红墨水,右边液面降低了些,左边的液面上升了些,则加入的物质是 ( )
A、活性炭 B、生石灰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即学即练5
4、实验室现有四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物质,他们分别是碳酸钙、硫酸铜、氯化钠、氢氧化钠。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把它们一一鉴别出来,并重新贴上标签。(提示:碳酸钙不溶于水;硫酸铜水溶液呈蓝色)
固体
不溶于水,该固体是CaCO3。
固体溶解,形成蓝色溶液,原固体是CuSO4。
固体溶解,溶液温度显著升高,原固体是NaOH。
溶于水
固体溶解,温度无明显变化,原固体是NaCl。
拓展延伸
如果没有温度计,你们如何通过实验探究溶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你的实验方案:
……
1、将固体加入到装有水的试管里,用手摸容试管外壁;
2、玻璃管上系一只气球的试管做实验,观察气球变化情况;
3、有U形玻璃管的广口瓶,观察U形管两端液面高低的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