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预测数学试卷(含部分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预测数学试卷(含部分解析)

资源简介

高一年级下学期冲刺期末模拟预测数 学
一、单选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班有50人,其中30名男生,20名女生,现调查平均身高,已知男、女生身高明显不同,抽取一个容量样本为10的样本,则抽出的男、女生人数之差为( )
A.5 B.4 C.3 D.2
2.如图,在正方体中,E,F分别为棱,的中点,则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B. C. D.
3.符合下列条件的三角形有且只有一个的是()
A.,, B.,,
C.,, D.,,
4.已知复数,则()
A. B. C.4 D.5
5.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1,点是平面的中心,点是平面的对角线上一点,且平面,则线段的长为()
A. B. C. D.
6.如图所示,在四边形中,,,,将四边形沿对角线BD折成四面体,使平面平面,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
C.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D.四面体的体积为
7.线段AB的端点A,B到平面的距离分别是30cm和50cm,则线段AB的中点P到平面的距离为()
A.40cm B.10cm C.80cm D.40cm或10cm
8.已知复数,,且,在复平面内对应向量为,,,(O为坐标原点),则的最小值为()
A. B. C. D.
二、多选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部分选对的得部分分,有选错的得0分.
9.平行四边形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另一个顶点的坐标可以是()
A. B. C. D.
10.定义空间两个非零向量的一种运算:,则关于空间向量上述运算的以下结论中恒成立的有()
A. B.
C.若,则 D.
11.(多选)下列对于棱长为a的正四面体的性质描述中正确的有()
A.四个面都是正三角形 B.该正四面体的表面积为
C.该正四面体的体积为 D.有且只有两组对棱垂直
三、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2.抛掷两枚硬币,事件A:至少有一个正面朝上,事件B:两个正面朝上,则事件A、B的关系是 .
13.若钝角△ABC中,,则△ABC的面积为 .
14.如图,为测量山高,选择和另一座山的山顶为测量观测点.从点测得点的仰角点的仰角以及;从点测得,已知山高,则山高 .
四、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7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一个袋子中有大小和质地相同的4个球,其中有2个红球(标号为1和2),2个绿球(标号为3和4),从袋中不放回地依次随机摸出2个球.设事件R=“两次都摸到红球”,G=“两次都摸到绿球”,M=“两个球颜色相同”,N=“两个球颜色不同”.
(1)用集合的形式分别写出试验的样本空间以及上述各事件;
(2)写出事件R与G,M与N之间的关系;
(3)写出事件R与事件G的并事件与事件M的关系.
16.我们来定义“中位数”:中位数即一组从小到大排列的数据中,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据,也就是说有大约的数据小于中位数,也有大约的数据大于中位数,即中位数左、右两边的数据的频率之和是相同的,都为.请利用“中位数”的定义,并根据下列某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估算这组数据中位数的值.
17.如图,已知三棱台,底面是以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平面平面.证明:.
18.设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
(1)求角的大小;
(2)若,,求.
19.在一个盒子中有3个红球(分别用,,表示)和2个黑球(分别用,表示),这5个球除颜色外没有其他差异.现采用不放回方式从中依次随机地取出2个球.
(1)求第一次取到红球的概率;
(2)求两次取到的球颜色相同的概率.
参考答案
1.D
【详解】抽出的男生人数为,女生人数为,
故抽出的男、女生人数之差为.
故选:D
2.B
【详解】连接,,如图所示.
易得,所以直线与所成的角为(或其补角).
不妨设.
在中,易得,,,
由余弦定理得,
即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故选:B.
3.D
【详解】对于A:因为,所以,三角形有两解,故A错误;
对于B:因为,所以,
且,所以,所以或,故有两解,故B错误;
对于C:因为,所以无解,故C错误;
对于D:因为,所以,故,三角形只有一解,故D正确.
故选:D
4.A
5.B
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及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结合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详解】连接,,则过点.如图所示
∵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
∴.
故选:B.
6.B
对于A,若,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得出矛盾可判断A;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可判断B;由平面得就是与平面所成的角,求出可判断C;求出四面体的体积可判断D.
【详解】对于A,因为,,所以,
若,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可得,这与矛盾,故A错误;
对于B,因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因为平面,所以,
因为,,所以,
得,又因为,平面,
所以平面,又因为平面,
所以,所以,故B正确;
对于C,平面,所以就是与平面所成的角,
因为,所以与平面所成的角为,故C错误;
对于D,四面体的体积为,故D错误.
故选:B.
7.D
根据A,B是否在平面的同一侧分类讨论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当A,B在平面同侧时,如图所示:设,,
显然,由梯形中位线定理可知:,

当A,B在平面异侧时,如图所示:设,,

则有,且,
由平行线成比例定理可知中:

,得,
故选:D.
8.B
根据复数设出,表达出和,得到表达式,即可求出的最小值.
【详解】由题意,
,,且,
所以得,
设,
∴,


其中,
∴时, 取最小值为.
故选:B.
9.BCD
根据给定条件,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情况分类,结合向量的坐标运算得解.
【详解】记点分别为,第4个顶点为,
当线段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时,,则点,B是;
当线段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时,,则点,D是;
当线段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时,,则点,C是.
故选:BCD
10.BD
A选项,可举出反例,当不共线且为负数时,;B选项,根据定义得到B正确;C选项,根据题意得到共线;D选项,结合正弦函数的值域得到D正确.
【详解】对于A,,,
若不共线,且为负数,则,而,
此时,故A错误;
对于B,由定义知,,故B正确;
对于C,若,则,共线,故C错误;
对于D,由定义知,又,
故,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故D正确.
故选:BD
11.ABC
根据正四面体的几何结构,以及锥体的侧面积和体积公式,逐项判定,即可求解.
【详解】根据正四面体的定义知,正四面体的四个面都是全等的等边三角形,所以A正确;
如图所示,正四面体的棱长为,取等边的中心,连接,延长交于点,
可得平面,即为正四面体的高,设,
在等边中,可得,根据重心的性质,可得,
在直角中,可得,即,
又由正三角形的面积为,所以该正四面体的表面积为,
其体积为,所以B、C正确;
在正四面体中,由平面,且平面,所以,
又由,且,所以平面,
因为平面,所以,
同理可证:,即正四面体的三组对棱均互相垂直,所以D错误.
故选:ABC.
12.
列举出事件A发生的不同结果以及事件B发生的不同结果,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事件A:至少有一个正面朝上,事件A发生的不同结果是:(正,反),(反,正),(正,正);
事件B::两个正面朝上,事件发生的不同结果是:(正,正);
所以,事件A、B的关系是.
故答案为:.
13./
由正弦定理求得三角形的内角,然后再由面积公式计算.
【详解】由正弦定理得,
是三角形内角,则或,
若,则不合题意,舍去,故,,

故答案为:.
14.
通过直角可先求出的值,在由正弦定理可求的值,在中,由,,从而可求得的值.
【详解】在中,,,所以.
在中,,,从而,
由正弦定理得,,因此.
在中,,,得.
故答案为:.
15.(1)答案见解析;
(2)事件互斥;事件互为对立事件;
(3)事件是事件与事件的并事件.
(1)利用列举法列出试验的样本空间,再分别列出各事件的基本事件作答.
(2)利用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定义逐个判断作答.
(3)根据事件分析事件的并事件及关系作答.
【详解】(1)用数组表示可能的结果,是第一次摸到的球的标号,是第二次摸到的球的标号,
所以试验的样本空间,
事件,事件,事件,
事件.
(2)由(1)知,,而,所以事件互斥,不对立;
,所以事件互为对立事件.
(3)由(1)知,,所以事件是事件与事件的并事件.
16.
设中位数为,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可得出关于的等式,即可解得的值.
【详解】解:设中位数为,前个矩形的面积之和为,
前个矩形的面积之和为,,
由中位数的定义可得,解得.
因此,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
17.证明见解析
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推理即得.
【详解】在三棱台中,平面平面,,
而平面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面,面,

18.(1)或
(2)当时,;当时,
(1)根据已知条件,结合正弦定理,即可求解.
(2)根据角的大小,结合余弦定理,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1)因为,所以,又,所以,
因为,所以,因为,或.
(2)因为,,
当时, ,
因为,则;
当时, ,
因为,则.
综上,当时,;当时,
19.(1)
(2)
(1)根据古典概型求解即可;
(2)根据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求解.
【详解】(1)两次取球的基本事件为,,共20个,
所以第一次取到红球的概率.
(2)两次取到的球颜色相同,分全取红球与全取黑球两个互斥事件,
由(1)可知两次取到红球的概率,
两次取到黑球的概率,
所以两次取到的球颜色相同的概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