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姓名准考证号交口县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学业水平达标卷【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八年级语文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注意事项:(选自《大道之行也》)1.本试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3.一笔一画藏万象。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2分)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1)志怪者也志:2)不独子其子子3.答卷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4.一词一句寄情思。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翻译:(当它)用力鼓动翅膀飞的时候,一、古典之美(27分)(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翻译:1.在中华传统文化的长河中,古诗文是熠熠生辉的明珠,承载着古人的智慧、情感与志向。值5.“鲲鹏展翅游北冥,大道为公行天下”。【甲】文中的“鲲鹏”形象与【乙】文中的“大同社会”分别此校园文化节,学校组织“古典诗韵·文化传承”活动,让我们在诗文默写中重温经典,感受古人的心境与情怀。(10分)体现了庄子和儒家怎样的理想追求?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杜甫在《石壕吏》中,用“吏呼一何怒!(1)”两句刻画了差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家国悲歌役的凶狠与老妇的绝望;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2)则乱,乱则穷①。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②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3”展现了他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伟大精神。物必不屈 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节选自荀子《礼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4)桃林美景落英缤纷”形象地描绘了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景象。【注释】①穷:困境。②分:区分、辨别。③屈:竭尽6.迁移法是阅读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请用这一方法完成下列表格。(2分)自然禅意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5)但余钟磬音”以声衬静烘托出山寺的幽深。课内例句选文语句迁移释义(1)真挚情谊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6)”表现友货恶其弃于地也先王恶其乱也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是鸟也是礼之所以起也2陆游《卜算子·咏梅》中“(7),只有香如故”,以梅花自喻7.请结合文中“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这句话,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合理控制困境中的表现出孤高微世却求葆高洁的品格。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借欲望与满足需求之间关系的理解。(4分)坚守“(8)一,寂寞沙洲冷”直抒胸臆,表达不愿随波逐流,甘愿忍受寂寞的孤傲。二、文学之约(27分)(一)学习之道学习方法会上,学委用《虽有嘉肴》中的“(9)》,(10)学校举办“以和为贵”主题宣传活动。请阅读下面材料并完成第8一10题。”强调学习之后要自我反思。甲】【乙】2.班级“每日共赏读”活动中,小语给大家推荐了下面的书法作品,并为其配了一幅插图。请你“和”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在现代社会,“和”文化依然重要。社区积极举判断书法作品的字体,并结合作品内容说说她选这幅插图的理由。(2分)精髓。从古籍记载看,《论语》有“礼之办邻里节等活动,促进居民交流,营造和睦氛围,化晚夜书法字体:用,和为贵”,强调礼的推行以和谐为贵;解矛盾纠纷,增强社区凝聚力。企业摒持“和气生留来选图理由:《国语》提出“和实生物”,认为和谐能孕财”理念,注重团队和谐,倡导员工间团结协作、友善外育万物。在传统艺术中,互助,以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工作效率,助力企业发古典音乐追求五音和谐,营造美妙意境。展。国际交往中,我国倡导“和而不同”“协和万邦”鞋密在民间,邻里间互帮互助、以和为贵,“六通过“一带一路”等倡议,与各国合作共赢,推动构建】尺巷”的故事便是典范,彰显着“和”文化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和”文化在国际事务中的班级开展“古代经典中的理想与追求”文言文探究活动。请阅读下面的选文并完成第3一7题。在人际交往中的价值。担当。【甲】8.资料组的同学想解决下面两个问题,请帮助他们完成。(2分)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1)请为[甲】文中的加点字注音。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精髓也,亦若是则已矣。(2)【乙】文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选自《北冥有鱼》)改为八年级语文第1页(共6页)八年级语文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