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七校"期末联考 ● 语文参考答案、解析及评分细则1 . D(材料二提到《雷雨》在艺术表现手法上 " 既借鉴了西方话剧的一些特点,又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 素”,并非 " 完全借鉴西方话剧”。)2 . B(A. 元杂剧表演中唱 、念 、做 、打是相互融合的,并非 " 各 自独立”;C. 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是阶级对立,不 属于 " 封建家庭内部矛盾”;D. " 一定更受观众喜爱”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中未提及相关比较内容 。)3 . A(B. 小说与元杂剧人物 、故事设定集中的艺术形式不同;C. 电影中写实性的美术追求与元杂剧写意性的舞 台美感差异大;D. 影视剧的艺术形式发生了改变 。)4 . ①音乐上,《窦娥冤》以宫调与曲牌构建音乐架构,不同宫调情感色彩鲜明,如第三折窦 娥 唱 的【正 宫 ● 端 正 好】,用正宫调将其冤屈悲愤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②表演上,《窦娥冤》融合了唱 、念 、做 、打,以窦娥的唱为核 心,演员唱功要求高,念白分散白和韵白,用于交代剧情;③文学创作上,《窦娥冤》语言风格兼具质朴与典雅 , 情节跌宕起伏 。 (每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5 . 相同点:①人物塑造:都善于塑造典型人物反映社会现实 。《窦娥冤》中窦娥善良坚韧,被封建司法迫害,展现 底层人民的苦难;《雷雨》中周朴园虚伪冷酷,是封建资本家代表,揭示封建家庭与社会的黑暗;②主题表达: 都批判社会现实 。《窦娥冤》批判封建社会司法腐败 、官吏昏庸;《雷雨》批判封建家庭腐朽罪恶和资本家对工 人的剥削 。不同点:①人物塑造:《窦娥冤》人物形象相对单一 , 窦娥主要体现被压迫者的 反 抗;《雷 雨》人 物 形 象 复 杂 多 面,如蘩漪既有叛逆反抗,又有自身的情感挣扎 。 ②主题表达:《窦娥冤》侧重于揭示司法黑暗和对底层人民 的同情;《雷雨》除批判封建家庭,还涉及阶级对立等更广泛的社会问题 。 (每答出一点给 1 分,意思对即可 。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6 . A( " 表明他是个没有官架子且看重旧情的人”分析错误 。这些行为表现了贾雨村的虚伪 。)7 . B( " 其谚俗口碑运用比喻 、拟人 、夸张等修辞手法”分析错误 。谚俗口碑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 。)8 . ①忘恩负义 。得知被拐卖的丫头是恩人的女儿,却不肯营救以报恩德,可见他的忘恩负义;②徇私枉法 。 面 对有钱有势的薛家,他听信门子,胡乱断案,表现出他徇私枉法的一面;③趋炎附势 。案件办完后,急忙给贾 政等人写信邀功献媚,表现他攀附权贵 、投机钻营的形象 。 (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9 . ①娇生惯养的英莲在元宵节被拐走;②后被薛蟠买去作妾;③改名香菱;④受尽折磨而死 。 (每点 1 分,意思 对即可)10 . C F H11 . B( " 含义和用法相同”错误 。认为……好;友善,交好 。句意:太宗认为他讲的话很好 。/一向与张良交好 。)12 . C( " 魏征则认为虽然创业艰难”错误 。魏征认为 " 帝王之起……乃不为难”,应是认为创业并不艰难 。 另外 ,唐太宗认为 " 玄龄昔从我定天下……所以见草创之难也”,房玄龄的看法也有道理 。)13 . (1)由此可见,君主广泛听取和采纳臣下的建议,那么显贵的大臣就不能蒙上蔽下,这样下情就一定能向上通达。( "是故”,由此可见,因此; "兼听”,广泛听取意见; "壅蔽”, 蒙上蔽下,堵塞蒙蔽; "上”,向上 。以上各 1 分。)(2)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察人民,用威风怒气来威吓他们 , (人们)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 , 但是并不会怀念 (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却不服气 。 ( " 董”,督察; " 振”, 同 " 震”,威 吓; " 董 之 以 严 刑,振 之 以 威 怒”,状语后置句; " 苟”,苟且 。 以上各 1 分 。)14 . ①不要纵逸 。②兼听纳下(竭诚待下) 。③居安思危 。④施行德政 。 (每点 1 分,任答三点)15 . B( " 肯定了项羽更具有帝王之姿”错误 。 陈诗中 " 龙颜”指刘邦 。)16 . ①都认为项羽遇事不果断,错失良机 。 王诗 " 项庄一剑何虚舞”表达对项羽未能果断行动的批评,错过了除 掉刘邦的最佳时机;陈诗 " 雪飞双斗尊前失”表明项羽在酒席上错失机会 。 ②都认为项羽缺乏政治智慧 。 王 诗 " 席上相看浑未悟”指向项羽不能洞察人心和天意,未能识别出刘邦的野心 与 能 力;陈 诗 " 明 日 咸 阳 风 物 改,有人衣绣忆乡关”暗示项羽缺乏深远的战略眼光,最终走 向 失 败 的 结 局 。 ③都 认 为 刘 邦 是 顺 应 天 意 之 人 。王诗 " 天意归明主”直接点明刘邦得天意;陈诗 " 天护单车灞上还”则通过刘邦成功逃脱,认为他有天助 。④都认为刘邦和项羽为英雄人物 。王诗中 " 风云愁兮会龙虎”和陈诗 " 两雄秋色与南山”中以 " 龙虎”" 两雄 ” 评价两人,表达对两者的肯定 。 (每点 3 分,答出其中两点,意思对即可)17 . (1)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 日(2)素月分辉 明河共影(3)能守其土 义不赂秦18 . A(A项和前文连接更紧密 。)19 . D[ " 及时雨”为偏正结构:形容词 " 及时”十名词 " 雨”。A. 偏正结构,名词(活用为像鸭舌一样)十名词(帽) , 这样的喻体加本体的构词还有鸡冠花,兔唇 。B. 偏正结构,动词(滚刀)十名词(肉) 。C. 偏正结构,名词(意 中)十名词(人) 。D. 偏正结构,形容词(糊涂)十名词(虫) 。]20 . ①缩,"shio”应为 " suδ”;② " 错”应为 " 措”;③分,"f飞n”应为 " fen”;④ " 藉”应为 " 籍”。 (每个 1 分)21 . ① " 不仅”置于 " 这些经历”之后(语序不当:①②两句的主语均为 " 这些经历”,关联词要置于主语之后,故将 " 不仅”置于 " 这些经历”之后 。);③去掉 " 不会”(不合逻辑:原句的句意为让学生别成为只会应试的 " 考试机 器”, " 避免……不会”造成相反语意,故去掉 " 不会”。)(每处 2 分)22 . 示例:学生可以制定学习计划,合理规划周末时间,学会 自 主 学 习,弥 补 课 堂 学 习的 不 足 , 同 时 积 极 寻 求 帮 助,遇到困难或不懂的问题,及时向老师 、同学或家长请教 。 (6 分 。解题时,首先要明确问题根源在于双休 致使学习时间缩减,而课程内容与进度不变,学生需在有限时间内保障学习质量与进度;接着,从学生 自身 学习行为与习惯切入思考;最后,考虑到学习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困难,建立及时有效的求助机制是关键 。)23 . 审题参考 :能够辩证思考:学习不仅在于知识积累的 " 量”,更应关注思维升级的 " 质”与问题解决的 " 效”。核心立意:应聚焦 " 学习的本质是知行转化”,需突破传统 " 知识容器”式的学习观,强调知识内化 、思维 创造与实践应用的统一 。建议三个角度论述:①批判知识机械记忆的局限性;②论述思维创造对认知升级的驱动作用;③论证解 决问题是检验学习的终极标准 。写作需注意避免空谈理论,应结合自身经验 、科技发展 、教育变革等现实情 况,展现深度学习对个体成长与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做君主的法则 , 必须首先让百姓存活下去。 如果损害百姓的利益来 满足自身,那就好比是割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填饱了 , 人也就死了。 如果要想安定天下, 必须先端正自 身品行,绝不会有身子端正了而影子弯曲 , 上头治理好了而下边发生动乱的事。 我常想能伤身子的并不是身外 的东西 , 而都是由于自身追求耳 目 口鼻之好才酿成灾祸。 如一味讲究吃喝, 沉溺于音乐美色,欲望越多,损害也 就越大 , 既妨碍政事,又扰害百姓。 如果再说出很不合事理的话来,就更会弄得万千百姓人心涣散, 怨言 四 起 , 众叛亲离。 每当我想到这些 , 就不敢放纵取乐贪图安逸。”贞观二年,唐太宗问魏征说:“什么叫作圣明君主 、昏聩君主 ”魏征答道:“君主之所以能圣明,是因为能够 兼听各方面的话;之所以会昏聩,是因为偏听偏信。 隋炀帝因为偏信虞世基,到各路反隋兵马攻掠城邑时, 他还 是不知道实情。 由此可见,君主广泛听取和采纳 臣下的建议,那么显贵的大臣不能蒙上蔽下,这样下情就一定 能向上通达。”太宗认为他讲的话很好。贞观十年时,唐太宗问侍从的大臣:“在帝王的事业中,创业与守业哪件事比较艰难 ”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对 答说:“ 国 家开始创业的时候,各地豪杰竞起,你攻破他他才投 降,你 战 胜 他 他 才 屈 服。 这 样 看 来,还 是 创 业 艰 难。”魏征对答说:“ 帝王的兴起,一定是在前朝衰乱的时候,这时推翻昏聩的旧主,百姓就乐于拥戴, 四 海之内也 都会先后归顺,这正是上天所授万民中意,如此看来创业并不艰难。 然而已经取得天下之后,骄傲放纵,百姓需 要休养生息而徭役没有休止,百姓已经穷困凋敝而奢侈的事务还仍然不停 , 国 家的衰败,常常就是这样开始的。 这样看来,守业更难。”太宗说:“ 玄龄当初跟随我平定天下,历尽了艰难困苦,多次死里逃生 , 因此知道创业的艰 难 。魏征替我安定天下,担心出现骄奢淫逸的苗头 , 陷入危亡的境地 , 因此知道守业的艰难。 如今创业的艰难 既已过去,守业这一难事,就得和诸公谨慎对待。”贞观十五年,唐太宗问侍从的大臣:“ 守江山是难还是易 ”魏征回答:“很难。”唐太宗说:“ 我选拔任用贤才 , 接受建议 , 就行了。 为什么说是很难的 ”魏征说:“ 据我观察 , 自 古以来的帝王 , 在忧患危难的时候能够选举贤 才 ,接受忠告。 到了天下太平的时候,反而懈怠政务,直言进谏的人战战兢兢,不敢进言,这样 日 复 一 日 , 月 复 一 月 , 就会到灭亡的地步。 古代 圣 人 居 安 思 危 的 原因 , 正 是 这 个 , 国 家 太 平 无 事 , 国 君 却 能 心 怀 忧 惧, 这 难 道 不 难吗 ”材料二 :(历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没有不处在深切的忧虑之中而治道显著的,功德圆满之后 德行就开始衰微了。 国君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 困难吗 当初取得天下时才能有余,现在守天下就显得才能不足,什么原因呢 因为处在深重忧患之中 , 一定 竭尽诚心 对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纵自己的情感而看不起别人。 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和 自 己)联合 , 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毫不相干的陌生人。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察人民,用威风怒气来威吓他们 , (人们)最 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 心 却不服气。 怨恨不在有多大 ,可怕 的是民众(的力量);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用腐烂的缰绳驾驭飞奔的马车 , 这样难道可以坐视不理吗 2024-2025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七校”期末联考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中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折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卷命題范国:必修下册。一、现代文阅读(35分)h(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元杂剧,作为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其艺术特征独特而鲜明,对后世戏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艺术领域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叠从艺术特征来看,元杂剧在音乐、表演、文学创作等方面都展现出卓越的创造力。在音乐体系上,元杂剧以宫调与曲牌为核心构建起独特的音乐架构。不同宫调有着鲜明各异的情感色彩,仙吕宫清新绵邈,适宜表达悠远、闲适的情感;正宫惆怅雄壮,常用于抒发深沉、激昂的情绪。这种宫调与曲牌的巧妙运用,不仅为剧情营造出恰当的氛围,还强化了人物情感的表达,使观众更易沉浸于戏曲情境之中。表演艺术上,元杂剧注重唱、念、做、打多种艺术手段的精妙融合,且每种手段都有着严格规范与极高的艺术要求。唱是核心,演员需具备高超的唱功技巧,不仅要精准把握曲牌的旋律节奏,还要依据人物情感赋予唱腔丰富的表现力。念白同样讲究,散白自然流畅、贴近生活,韵白则线没富有韵律美感,二者相辅相成,用于交代剧情、展现人物性格与冲突。做,涵盖身段、表情等表演动作,演员通过细腻入微的肢体语言与面部表情变化,生动鲜活地塑造人物形象。在一些爱情题材的元杂剧中,男女主角通过细腻的眼神交流、含蓄的肢体动作,将爱慕之情展现得委婉动人。打,在历史剧、武侠剧中尤为突出,演员凭借精湛的武艺和利落的动作设计,呈现出精彩绝伦的武打场面,极大地增强了戏剧的观赏性与感染力。在文学创作方面,元杂剧的剧本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其语言风格独具魅力,既吸收了民间口语的质朴自然,又融入文人创作的典雅精致。王实甫《西厢记》的语言优美典雅,充满诗意,“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用优美的词句描绘出离别场景,营造出凄美动人的意境。元杂剧的剧本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善于设置悬念与冲突。《赵氏孤儿》中,围绕着赵氏孤儿的生死存亡,程婴、公孙杵白等忠义之士与奸佞屠岸贾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情节一波三折,充满张力,紧紧抓住观众的心。【高一“七校”期末联考·语文第1页(共8页)】ZH250688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七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答案.docx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七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PDF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