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暑假作业·五升六】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预习学案(1)同一个微小的物体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大小及视野是不同的。(2)掌握光学显微镜和手持式简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了解受昆虫启发的发明创造。一、选择题1.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 才可以看清楚。2.观察工具的发展史: (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 (能观察到生物的一些较小的器官和组织)→ (能看清细胞和一些微生物)→ (能看到病毒、物质的极小微粒——原子)。3.昆虫头上的触角能分辨各种气味,在放大镜下观察,昆虫的触角形状 (填“相同”或“不同”)。4.如图是科学小组在显微镜下观察某生物标本时的视野,若要使视野①转换成视野,则应向 移动标本才能实现。若看到的图像不大清晰,应转动 。5.用放大镜观察,发现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 ,苍蝇的眼睛是 。二、判断题1.显微镜和放大镜相比,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视野也更大。( )2.昆虫头上的触角除了好看,没有别的功能。( )3.放大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和细胞。( )4.用显微镜观察时,要注意把光反射到被观察的物体上。( )三、单选题1.用放大镜观察天牛的触角,以下是天牛的触角的是( )。A. B. C.2.昆虫用( )来辨别气味。A.鼻子 B.嘴 C.触角3.蝗虫的触角是( )触角。A.丝状 B.棒状 C.羽毛状4. 阳阳在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移动位置后视野变暗,他应该重新进行( )步骤。A.安放 B.对光 C.调焦5. 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 )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A.大小 B.图像 C.体积6.菲菲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某生物玻片标本时的视野如图所示,若要使视野中的物体移动到中间,应向( )方移动玻片标本。A.右下 B.左上 C.左下7.用显微镜观察蝴蝶足的是( )A. B. C.8.下面______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片。( )A. B. C.9.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 )才可以看清楚。A.放大镜 B.显微镜 C.老花镜四、综合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复眼复眼由不定数量的小眼组成,主要在昆虫及甲壳类等节肢动物的身上出现。复眼中的小眼面一般呈六角形,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 多数昆虫的复眼呈圆形、卵圆形或肾形。每个小眼都是一个独立的感光单位。 一些节肢动物的复眼中含有色素细胞,光线强时色素细胞延伸,只有直射的光线可以射到视杆,为视神经所感受,斜射的光线被色素细胞吸收,不能被视神经感受。这样每个小眼只能形成一个像点,众多小眼形成的像点拼合成一幅图像。 家蝇的复眼约由4000个小眼组成,蝶、蛾类的复眼约有28000个小眼。(1)复眼中的小眼面一般呈( )。A.圆形 B.卵圆形 C.肾形 D.六角形(2)光线强时,只有( )的光线可以射到视杆,为视神经所感受。A.直射 B.斜射 C.散射(3)(判断题)家蝇的复眼约由4000个小眼组成,每一个小眼都能形成一幅图像。 ( )2.微小世界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收集到比其他感宫更丰富的信息,尽管如此,人们在一千多年前就发明、制作了放大镜。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目前凸透镜广泛使用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 透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我们从右侧的记录表中看到:透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 (小大)。答案解析部分一、填空题1.【答案】显微镜【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解析】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看到微小的物体。2.【答案】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解析】根据对观察工具的了解,用肉眼能看到小昆虫等;放大镜能把图像放大几十倍,能观察到晶体、器官等较小组织;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能观察到生物的细胞、微生物;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200万倍,能观察到细菌、病毒。3.【答案】不同【知识点】昆虫;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解析】昆虫头部都有一对触角,既有像蝈蝈、蝴蝶那样的长触角,也有像瓢虫、苍蝇那样的短触角。另外,触角的形状也各种各样,有丝状、棒状、念珠状、锯齿状、栉状和羽毛状等。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4.【答案】左;细准焦螺旋【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读图可以看出,视野①中明影区偏向左下方,视野②中的明影区位于中央位置,因为载物台上的载坡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若要使图中视野①转换成视野②,则应向左下方移动标本才能实现。若看到的图像不清晰,应转动细准调节旋钮。5.【答案】鳞片;复眼【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解析】用放大镜观察,发现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 鳞片 ,苍蝇的眼睛是 复眼 。二、判断题1.【答案】错误【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解析】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放大镜的镜片是中央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具有放大的功能。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显微镜比放大镜看到的细节更多,视野会变小,题目说法错误。2.【答案】错误【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解析】昆虫头上的触角是其重要的感觉器官,具有嗅觉、触觉、听觉等功能,可帮助昆虫寻找食物、识别同类、感知环境变化等。因此本题说昆虫头上的触角除了好看,没有别的功能是错误的。3.【答案】错误【知识点】放大镜;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解析】工具能够帮助人类做许多人类不能做的事情,扩大了人的视野,延伸了人的肢体,增强了人的力量。我们在进行观察的时候,常常需要借助一些工具。微生物和细胞比较微小,所以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和细胞。4.【答案】正确【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用显微镜观察时,要注意把光反射到被观察的物体上,增加亮度,便于观察。三、单选题1.【答案】C【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解析】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表有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的作用,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天牛是鞘翅目叶甲总科天牛科昆虫的总称,咀嚼式口器,有很长的鞭状的触角,常常超过身体的长度。可见C符合题意。2.【答案】C【知识点】昆虫;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解析】昆虫是自然界中人类肉眼看得见的最小的动物之一,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昆虫的口器、触角、翅膀等特殊的构造。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3.【答案】A【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解析】科学家通过放大镜观察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出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在蝗虫的头部有一对触角,是蝗虫的感觉器官,形状是-丝状,而蝴蝶-棒状,蚕蛾-羽毛状,蚂蚁-膝状,天牛-鞭状。4.【答案】B【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解析】阳阳在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移动位置后视野变暗,这是由于反射光线不足导致的,他应该重新进行对光步骤。5.【答案】B【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解析】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探知世界。那时候,人能发现的最小的动物,就是一些很小的昆虫。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看到了细菌、病毒、生物细胞等。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观察范围的拓展,导致了许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由此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故选B。6.【答案】B【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显微镜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不但上下倒,左右也倒。图中图像在视野中的左上角,若要使视野中的物体移动到中间,应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7.【答案】C【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用肉眼观察时,蝴蝶的足是细细的,一节一节的;在放大镜下,能看到图像中足变粗了,边缘有些毛刺;在显微镜下,图像中蝴蝶的足变得更粗了,上面有很多毛,但只能看到足的一部分。8.【答案】C【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解析】考查利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显微镜具有方法的作用,可以观察到细胞的结构。9.【答案】B【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一般用显微镜观察。四、综合题1.【答案】(1)D(2)A(3)错误【知识点】昆虫;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光的传播【解析】(1)复眼是一种由不定数量的小眼组成的感知器官。主要在昆虫及甲壳类等节肢动物的身上出现,同样结构的器官亦有在双壳纲身上出现。复眼中的小眼面一般呈六角形。(2)光线强时,只有直射的光线可以射到视杆,为视神经所感受。(3)家蝇的复眼有着独特且强大的构造呢,约由 4000 个小眼组成,并且每一个小眼都具备形成一幅图像的能力。2.【答案】小【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解析】在日常生活中放大镜、显微镜工具能延伸我们的视觉功能,放大镜能够放大物体图像,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细节,使用方便,是观察较小物体的常用工具。显微镜是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工具,放大的倍数更大。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视野呈反比例,即透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