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渌口区龙凤中学多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株洲市渌口区龙凤中学多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 (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湖南省株洲市渌口区朱亭镇中学多校期末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考试用时60分钟,全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长时间不正确的身体姿势会导致双侧肌肉力量不均衡形成高低肩,还会引起关节活动异常。下图为右肩胛提肌和肩关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用右肩背书包,右侧肩胛提肌处于舒张状态
B.图2中正常肩关节的③可以减少骨与骨的摩擦,增强关节灵活性
C.经常使用右肩背书包,可能会造成高低肩
D.增加肩部肌肉力量及柔韧性训练,有可能改善高低肩情况
2.在一群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列等级次序。这是动物行为中的一种社会行为。下列所列举的动物全具有这一行为的是(  )
A.燕子、牛、老虎 B.白蚁、蜜蜂、猴
C.家鸽、狼、麻雀 D.蜻蜓、蚂蚁、蝗虫
3.下列关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制作酸奶和泡菜都需要用到乳酸菌
B.甲烷菌是生产沼气不可缺少的一类细菌
C.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使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
D.低温保存食品就是杀死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
4.下列不属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是(  )
A.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B.帮助植物传粉
C.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D.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5.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科学家需要运用证据和逻辑做出推测,下列证据与推测之间逻辑关系不成立的是(  )
序号 证据 推测
① 巴斯德鹅颈瓶实验 肉汤中的微生物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来自瓶外
② 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 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可以转变为有机物
③ 孟德尔杂交实验 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④ 达尔文对古代生物化石的研究 不同地质年代的化石记录了生物从小到大、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过程
A.① B.② C.③ D.④
6.河南汝阳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中展示着汝阳黄河巨龙化石模型。从进化的角度看,汝阳黄河巨龙是由古代哪种生物进化而来(  )
A.鸟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哺乳类
7.19世纪末,英国某地绿树成荫,栖息在树上的桦尺蛾大都是浅色,深色的桦尺蛾极为少见。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煤灰覆盖了树干,深色的桦尺蛾增多,浅色的桦尺蛾急剧减少。利用达尔文的进化论分析这一现象,错误的是(  )
A.桦尺蛾体色的深色和浅色属于变异现象
B.工业发展后,深色桦尺蛾更能适应环境
C.煤灰使桦尺蛾的体色变黑利于躲避天敌
D.食蛾鸟对桦尺蛾体色变异进行定向选择
8.“天上飞蝙蝠,地中藏鼹鼠,海中游鲸鱼,山中有猛虎。”若将这些动物划为同一类,最主要的依据是(  )
A.胎生、哺乳 B.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C.体温恒定 D.用肺呼吸
9.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独角仙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完善,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是(  )
位置 独角仙 光照 温度 湿度
纸盒左半侧 30只 明亮 10℃ 适宜
纸盒右半侧 30只 阴暗 25℃ 适宜
A.左右两侧独角仙的数量太多
B.左右两侧都应保持25℃
C.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
D.左右两侧湿度应不相同
10.如图是家鸽的呼吸系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和③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B.气体进入体内的途径是①→③→②
C.①是食管、②是肺、③是气囊
D.呼气时气囊内的气体也能进入肺
11.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中,科研人员在广西石灰岩地区发现一株花瓣白色、子房密被柔毛的大戟科油桐属植物,将其命名为石山油桐。据此判断,石山油桐属于(  )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12.黄果树国家湿地公园是云贵高原上的一个生态湿地宝藏,分布着非富的喀斯特地貌、多元的水流形态、极为特殊的植被,是“高原喀斯特瀑布博物馆”(  )
A.黄果树国家湿地公园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B.猕猴、小鹿等动物是该湿地公园中的消费者
C.湿地生态系统有着“地球之肺”的美誉
D.湿地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13.洞庭湖湿地土地肥沃,水草丰美,鱼鸟成群,右图为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生物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B.图中的箭头可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C.若有毒工业废水排入湖中,鹰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
D.“十年禁渔”有利于提高洞庭湖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14.正值青春年华的同学们,一定要远离危险,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中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是(  )
①远离地沟油,少吃地摊上的食品;②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③生活中常与父母、朋友交流沟通;④坚持体育锻炼,积极参加户外活动;⑤多吸烟来提神醒脑,提高学习效率。
A.②③⑤ B.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⑤
15.小羊“多莉”的诞生应用的生物技术是(  )
A.发酵技术 B.克隆技术
C.转基因技术 D.组织培养技术
16.关于生物技术应用的叙述合理的是(  )
A.利用乳酸菌发酵可制作米酒,泡菜等食品
B.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使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
C.利用冰箱冷藏保存食物可以杀死细菌和真菌
D.利用克隆培育的多莉羊与代孕母羊遗传物质相同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17题12分,18题13分,19题12分,20题15分,共52分)
17.(12分)根据下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上图中的生物按照形态结构分类可分为动物、   和   三类。其中的动物按照形态结构分类可分为   和   两类。(4分)
(2)上图中营寄生生活的是   ,卵生的有   (至少写出三种)。水绵的繁殖靠孢子,与其繁殖方式相似的是   。(3分)
(3)河蚌的   受到沙粒等异物的刺激,会分泌与贝壳内表面相同的物质将异物层层包裹起来而形成   。(2分)
(4)家兔所在的动物类群的共同特征是体表被毛,   ,   ;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根据家兔的食性判断,其   齿发达。(3分)
18.(13分)如图为近郊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田鼠、昆虫等影响农作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   因素。(1.5分)
(2)图1中鸟和昆虫的关系是   ,请写出1条含有昆虫的食物链(图1中):   。(2分)
(3)图1中有   条食物链,若要将图1补充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则还应该添加 和非生物部分;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3分)
(4)国家鼓励用生物防治来治理农田害虫的原因是:农药不仅污染环境,也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若图2表示图1中的一条食物链,则C对应的生物是   (填图1中生物的名称)。(1.5分)
(5)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一旦人的作用消失,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   能力较弱。(1.5分)
(6)该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于   。(1.5分)
(7)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人们需要不断地去除杂草、害虫,这样做的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结构   流向人类最有益的方向。(2分)
19.(12分)酱油起源于我国周朝,是以大豆为原料,以面粉为辅料,利用微生物发酵酿造而成。制作酱油的工艺流程可概括如下。
(1)制作酱油的主要菌种是米曲霉,它是一种   (选填“真核”或“原核”)生物。发酵前期,米曲霉能彻底将大豆的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2分)
(2)上述工艺流程中,在制曲前要先将蒸煮的大豆进行冷却,目的是   。制曲大约需要7天,7天后豆粒表面长了一层厚厚的白色绒毛,表明制曲完成。(2分)
(3)古法酱油酿造在发酵环节讲究“日晒夜露”,白天打开酱缸让豆酱充分享受太阳热度,提供适宜的   条件促进微生物发酵;晚上热气散去浓缩酱味。这个过程通常需要180天。(2分)
(4)现代酱油的制作工艺中还会在发酵环节适当加入酵母菌和乳酸菌,这样可以加速有机物的分解,   (选填“缩短”或“延长”)发酵时间。其中,   菌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与其他分解产物混合在一起,增加酱油的风味。(4分)
(5)无论是古法酿造还是现代工艺,制作酱油时在发酵后期都要加入一定的盐分,可延长保存时间,其主要原理是   。(2分)
20.(15分)奶牛群中出现了一头产奶量高、抗病力强的母奶牛,那么用什么方法可繁殖出与其品质完全相同的奶牛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获取这头奶牛的卵细胞并去掉   。(3分)
(2)从这头奶牛身上获取体细胞,并取出   。(3分)
(3)用一定技术将去核卵细胞与   进行融合,并将合成的这种新细胞在体外培养成胚胎。(3分)
(4)将培养成的胚胎利用一定方法移植到这头奶牛的   内,使胚胎继续发育,生下品质和母奶牛完全相同的小奶牛。(3分)
(5)能不能利用杂交的方法来繁殖产奶量高,抗病力强的小奶牛?   。(3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D
【解析】【解答】A.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发酵后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泡菜是美味的小吃,制泡菜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出现一种特殊的风味,还不降低菜的品质,A正确。
B.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有很多有机物,可以作为细菌的食物,在无氧的环境中,一些杆菌和甲烷菌等细菌通过发酵把这些物质分解,产生甲烷,可以燃烧,用于照明、取暖等,是一种清洁的能源,B正确。
C.科学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把其他生物的某种基因转入一些细菌内部,使这些细菌能够生产药品。例如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对大肠杆菌进行大规模的培养,使之大量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C正确。
D.低温保存食品的原理是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而不是把它们杀死,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A
【解析】【解答】 蝙蝠、鼠、鲸鱼、猛虎,这四种动物都是胎生、哺乳的,因此均属于哺乳动物。虽然四个选项都是哺乳动物的特征,但只有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所以划分的依据主要是胎生、哺乳,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9.【答案】C
10.【答案】D
11.【答案】D
12.【答案】C
【解析】【解答】 A 、黄果树国家湿地公园包括了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A 正确。B 、猕猴,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为食物和能量来源, B 正确。C 、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湿地具有净化水源,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D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故选: C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即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但是这种能力是有限的。
13.【答案】A
【解析】【解答】A、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题图是食物网,仅有生产者和消费者。A符合题意;
B、食物网中的箭头可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B不符合题意;
C、根据生物富集现象,营养级别越高,其体内有毒物质浓度越高。所以食物链终端的鹰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C不符合题意;
D、“十年禁渔”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使生态系统生物品种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沿食物链进行,箭头的方向表示物质和能量的去向。3、生物富集:环境中的铅、汞、磷等有毒物质一旦进入生物体,在体内无法被分解排出,所以沿食物链逐级传递向下传递,并且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其浓度逐级升高,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高。
14.【答案】C
15.【答案】B
【解析】【解答】克隆技术即无性繁殖技术,因为它不需要雌雄交配,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只需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植入雌性动物体内,就可孕育出新的个体。“多利”是世界上第一例经体细胞核移植出生的动物,是克隆技术领域研究的巨大突破。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技术它主要包括发酵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一般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20世纪末,随着计算生物学、化学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的兴起,发展了系统生物学的生物技术——即系统生物技术,包括生物信息技术、纳米生物技术与合成生物技术等。
16.【答案】B
【解析】【解答】A、制作米酒用酵母菌,制作泡菜用乳酸菌,不符合题意;
B、大肠杆菌能大量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运用的是转基因技术,把人胰岛素基因注入大肠杆菌体内,可以通过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符合题意;
C、利用冰箱冷藏保存食物可以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繁殖,而不可以杀死细菌和真菌,不符合题意;
D、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在克隆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因此多莉长相与供核羊相似,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技术它主要包括发酵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一般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20世纪末,随着计算生物学、化学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的兴起,发展了系统生物学的生物技术-即系统生物技术,包括生物信息技术、纳米生物技术与合成生物技术等。
17.【答案】(1)植物;病毒;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
(2)蛔虫、病毒;蛔虫、河蚌、蚯蚓;肾蕨
(3)外套膜;珍珠
(4)胎生;哺乳;门
【解析】【解答】(1)根据图示,按照形态结构可以分为动物、植物和病毒三类。其中的动物按照形态结构分类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故填:植物;病毒;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2)根据图示可知,蛔虫寄生在肠道中,营寄生生活;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存;卵生的有蛔虫、河蚌、蚯蚓。水绵的繁殖靠孢子,肾蕨属于蕨类植物,也是依靠孢子繁殖。故填:蛔虫;病毒;蛔虫;河蚌;蚯蚓;肾蕨。(3)河蚌属于软体动物,具有外套膜,当有异物刺激时,外套膜会分泌一种物质将异物包裹住,形成珍珠。故填:外套膜;珍珠。(4)家兔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家兔是食草动物,其门齿比较发达。故填:胎生;哺乳;门。【分析】(1)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称为无脊椎动物;体内具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称为脊椎动物。(2)哺乳动物的特征:体表被毛;牙齿分化;体内有膈;大脑发达;胎生哺乳。(3)线形动物的身体一般为细线形或圆筒形,两头尖,有口有肛门。(4)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外壳为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贝壳能随身体的生长而长大,呈现出年轮般的花纹。
18.【答案】(1)生态
(2)捕食和竞争;农作物→昆虫→鸟→蛇(或农作物→昆虫→青蛙→蛇)
(3)7;分解者;农作物
(4)蛇
(5)自动调节
(6)太阳能
(7)物质和能量
【解析】【解答】(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作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因此,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田鼠、昆虫等影响农作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2)图1中鸟以昆虫为食,同时鸟和昆虫都以农作物为食,所以鸟和昆虫之间形成了捕食和竞争关系。该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①农作物→田鼠→蛇;②农作物→鸟→蛇;③农作物→昆虫→鸟→蛇;④农作物→昆虫→青蛙→蛇。含有昆虫的食物链是农作物→昆虫→鸟→蛇或农作物→昆虫→青蛙→蛇。则含有昆虫的食物链应为农作物→昆虫→鸟→蛇(或农作物→昆虫→青蛙→蛇) 。(3)图1中有 7条食物链 。图中的农作物是生产者,鸟、蛇等动物是消费者,要构成一个完整生态系统,图甲中还应该添加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4)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由于图1中蛇的营养级最高,图2中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最的 C ,所以 C 相对应的生物是图1中的蛇。(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因此,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占优势地位的农作物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取代,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小。(6)该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太阳能储存在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7)物质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能量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人们需要不断地去除杂草、害虫,这样做的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结构,使更多的物质和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故答案为:(1)生态
(2)捕食和竞争;农作物→昆虫→鸟→蛇(或农作物→昆虫→青蛙→蛇)
(3)7;分解者;农作物;(4)蛇;(5)自动调节;(6)太阳能;(7)物质和能量
【分析】(1)一生态系统是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生物富集是指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的现象。
19.【答案】(1)真核
(2)避免高温杀死米曲霉
(3)温度
(4)缩短;乳酸
(5)盐分较多,能够抑制微生物繁殖
【解析】【解答】 (1)米曲霉是真菌的一种,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2)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太高会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甚至杀死细菌真菌。所以,在制曲前要先将蒸煮的大豆进行冷却,原因是避免高温杀死米曲霉。(3)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可见,古法酱油酿造在发酵环节讲究“日晒夜露“,是为了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促进微生物发酵;(4)在发酵池发酵阶段添加的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这样会加速有机物的分解,缩短发酵时间。乳酸菌在无氧或少氧的情况下能将有机物分解产生乳酸,与其它分解产物混合在一起,增加酱油的风味。(5)制作酱油时在发酵后期都要加入一定的盐分,会造成渗透压较高的环境,能够抑制微生物繁殖而达到防腐的目的。【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药品等的制作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制馒头、做面包、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等。
20.【答案】(1)细胞核
(2)细胞核
(3)体细胞的细胞核
(4)子宫
(5)不能
【解析】【解答】(1)克隆技术利用了细胞的全能性,在体细胞中,卵细胞最大,里面的营养物质最多,因此,首先获取这头奶牛的卵细胞并去掉细胞核。(2)细胞核控制遗传中心,然后从这头奶牛身上获取体细胞,并取出细胞核。(3)用一定的融合技术,将去核卵细胞与体细胞的细胞核进行融合,并将合成的这种新细胞在体外培养成胚胎。(4)牛的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将培养成的胚胎利用一定方法移植到这头奶牛的子宫内,使胚胎继续发育,生下品质和母奶牛完全相同的小奶牛。(5)不能利用杂交的方法来繁殖产奶量高,抗病力强的小奶牛,因为杂交会产生基因重组,导致后代的性状与亲本不同。【分析】克隆技术即无性繁殖技术,因为它不需要雌雄交配,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只需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植入雌性动物体内,就可孕育出新的个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