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九龙坡、渝中区等4地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抽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九龙坡、渝中区等4地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抽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下期)高中学业质量调研抽测高一地理试题
(答题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四川省北川县高山峡谷中的某羌族村寨形成于明末清初,由位于半山腰险要处的四处古寨组成,古寨由林间小路连接,构成“一村四寨”的格局。20世纪70~80年代,该村寨修建公路,村民迁居新寨,对古寨进行保护性开发。图1示意该羌族村寨位置演化。据此完成1~2题。
1.古寨选址半山腰险要处的主要目的是
A.便于通风散热
B.躲避洪涝灾害
C.防御外敌入侵
D.方便农业生产
2.迁居新寨对村民产生的影响是
A.就业途径得以拓展
B.洪灾受损程度降低
C.交通出行成本上升
D.粮食种植面积增加
野柳岬(图2)是台湾省台北县一向东北伸入海中的山岬(伸入海里的尖形陆地)。几千万年前仍在海面以下的台湾岛,接受由陆地冲刷而来的泥沙,堆积形成砂岩层,后经造山运动被推挤出海面。野柳岬有奇岩怪石景观(图3)。据此完成3~4题。
(
地质公园
东海
东海

2

3
)
3.从岩石成因看,野柳岬的奇岩怪石属于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火山岩
4.形成野柳岬奇岩怪石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冰川和海水侵蚀 B.海水和风力沉积
C.冰川和海水沉积 D.海水和风力侵蚀
20世纪70年代开始,韩国通过实施新城开发及城市功能疏解策略,逐渐形成以首尔为中心的都市圈(主要包括首尔、京畿道和仁川)。图4示意1980~2000年韩国人口密度变化幅度。据此完成5~7题。
(

4
)
5.与1980~1990年相比,1990~2000年韩国人口分布特点是
A.南北人口分布均衡 B.城乡人口分布均衡
C.首尔人口向外扩散 D.京畿道人口数稳定
6.1990~2000年首尔人口密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经济水平 B.环境质量
C.基础设施 D.政策导向
7.庆尚南道人口密度变化带来的问题是
A.经济活力降低 B.交通拥堵加剧
C.就业压力增大 D.环境持续恶化
图5示意上海市某日14时近地面等温线分布图。据此完成8~10题。
8.P点附近的气流运动为
A.垂直上升 B.郊外流向市区
C.垂直下沉 D.市区流向郊外
9.该时段气流运动对上海市区大气环境的影响是
A.降低空气湿度 B.提高大气温度
C.减少污染排放 D.减轻大气污染
10.该日午后上海市区最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A.冷锋过境 B.大雾弥漫 C.雷雨天气 D.沙尘天气
海绵城市建设区降低不透水下垫面比例,形成了“大气水 —地表水—土壤水—管网水—地下水”间的“五水”转化过程。信息技术监测表明,海绵城市建设能够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城市面源污染,提升城市河湖水质,具有显著生态效益。图6示意海绵城市建设区五水转化过程图。据此完成11~13题。
(

6
)
11.从水量平衡角度看,海绵城市建设直接减少了
A.蒸散发总量 B.地表产流量
C.地表入渗量 D.大气降水量
12.海绵城市下垫面蒸散发量的变化可直接影响城市的
A.空气质量 B.大气环流
C.空气湿度 D.大气温度
13.海绵城市建设缓解城市面源污染主要体现在
A.截流并净化地表径流 B.污染物集中到管网中
C.城市排放污染水减少 D.污染物蒸发到大气中
“海洋经济”是指围绕海洋资源合理配置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最大化的社会生产活动集合。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表1为2018-2021年我国沿海各蓝色经济圈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表。据此完成14~15题。
表 1
北部蓝色经济圈 东部蓝色经济圈 南部蓝色经济圈
年份 辽宁 河北 天津 山东 江苏 上海 浙江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2018 0.831 0.692 0.836 1.585 1.317 1.163 1.050 0.923 2.098 0.571 0.548
2019 0.809 0.738 0.889 1.631 1.299 1.228 1.079 0.984 2.179 0.608 0.613
2020 0.784 0.702 0.872 1.756 1.338 1.256 1.082 0.889 2.200 0.663 0.881
2021 0.945 0.734 1.025 1.917 1.422 1.458 1.073 0.908 2.322 0.779 1.270
均值 0.842 0.717 0.906 1.722 1.344 1.276 1.071 0.926 2.200 0.655 0.828
14.以下属于“海洋经济”范畴的生产活动是
A.海洋生物研究 B.近岸矿产开采
C.跨海大桥修建 D.远洋船舶制造
15.关于蓝色经济圈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大蓝色经济圈发展水平均衡 B.北部蓝色经济圈发展水平最高
C.东部蓝色经济圈发展增速最快 D.南部蓝色经济圈内部差距较大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1分)
以滑雪运动为代表,依托冰雪资源发展文旅的冰雪经济,正助推地方经济发展,能显著促进当地人口数量增长。理论雪期越长,滑雪季也越长。基于“需求驱动”的冰雪市场在温暖的南方地区快速扩张,截至2025年,我国有室内滑雪场59个,多集中于南方都市。图7为全国平均理论雪期长度和主要室外滑雪场地分布图。
(

7
)
(1)描述全国平均理论雪期长度的分布规律。(3分)
(2)指出我国主要室外滑雪场分布和平均理论雪期长度的关联性并说明原因。(6分)
(3)简述冰雪经济促进当地人口数量增长的表现。(6分)
(4)分析南方地区对室内滑雪场地存在“需求驱动”的主要原因。(6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加勒比海地区位于北美洲和南美洲之间的大西洋西部区域,该地区种植业发达、自然资源丰富。中国与加勒比海地区双边贸易额从2008年的496亿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1064亿美元,中国成为加勒比海地区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与加勒比海地区的贸易深受当地政治、社会和区域贸易政策的影响。图8为2008-2019年中国与加勒比海地区进出口贸易额变化图,图9为2008-2019年中国从加勒比海地区进口主要商品变化图。
(

9
) (

8
2008 2010 2012 2014 2016 2018
年份
贸易额
/
亿美元
进出口总额
出口额
进口额
)
(1)概括2008-2019年中国与加勒比海地区进出口贸易额的变化特点。(6分)
(2)简述2008-2019年中国从加勒比海地区进口主要商品的变化特点及成因。(8分)
(3)简析中国与加勒比海地区发展国际贸易的主要不利条件。(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土壤生物边坡修复技术是采用植物及其他辅助材料来构筑各类边坡(山地斜坡、江河湖库堤岸、海岸坡岸等)结构,实现稳定边坡的生物工程技术。在治理过程中,通常三种生物修复技术和其他工程措施联合使用。表2示意三种土壤生物边坡修复技术方式。
表 2
技术方式 生物边坡修复手段
单枝扦插 直接扦插能够成活并生长根系的乔灌木枝干(如柳枝条等)。有广泛的适应性,经常与柴笼和灌丛垫联合使用
捆栽 也叫柴笼,将枝条捆扎成一束,按等高线水平浅埋入岸坡,适用于地下水埋藏浅的边坡地区
层栽 也称灌丛垫,植物枝条的结构是交互成层或成排形状,枝条组成篱笆状,既可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布置,也可按不同的角度插栽。通常与其他结构(如土工布、石笼、堆石等)联合使用
(1)指出土壤生物边坡修复技术采用的植物应具备的特征。(4分)
(2)说明治理过程中三种生物边坡修复技术联合使用的主要目的。(6分)
(3)分别说出RS和GIS技术在土壤生物边坡修复中的具体应用。(4分)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B D C D A B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A B 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21分)
(1)北方理论雪期长,南方短(纬度高,理论雪期长);理论雪期高值集中在东北和西北;青藏高原海拔高,理论雪期长;大兴安岭理论雪期最长。(每点1分,任答三点得3分)
(2)平均理论雪期长的地区户外滑雪场数量多(2分)。平均理论雪期长,积雪量大,积雪时间长;滑雪场运营时间长,经济收益高;减少对人工造雪的依赖,滑雪场维护成本低等。(每点2分,原因任答两点得4分)
(3)冰雪经济创造大量岗位,吸引外来务工人员迁入(2分);经济环境和公共服务改善,吸引本地外出人口回流(2分);经济发展增强区域吸引力,吸引外来投资者迁入(2分)。
(4)南方气候温暖,降雪少,本地缺乏室外滑雪场(2分);南方室内滑雪场距离近,滑雪成本低(2分);南方人口多,都市经济发达,滑雪体验市场大(2分)。
17.(20分)
(1)2008年以来,中国与加勒比海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迅速;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出口额始终大于进口额;出口增长大于进口增长等。(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2)主要进口矿产品和机械设备,进口产品种类较为集中;矿产品进口呈波动上升趋势;机械设备进口呈波动下降的趋势。(每点2分,特点任答两点得4分)中国巨大市场需求与加勒比海地区优势资源供给形成互补;中国经济发展快,对矿产需求越来越大;中国工业能力逐渐增强,工业机械生产能力提高,进口需求减小。(每点2分,成因任答两点得4分)
(3)距离远,运输成本高(2分);靠近北美发达地区,出口商品与北美竞争大(2分);当地发展中国家政局稳定性差,风险高(2分)。
18.(14分)
(1)成活率高(环境适应性强);根系发达,边坡修复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生根速度快);对人类和环境安全等。(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2)可以确保边坡植被水平和垂直结构合理,稳定边坡和控制水土流失,提高治理效果(2分);不同手段可以互补,加快修复进程,缩短修复时间(2分);可在边坡上种植多种植物,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稳定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等(2分)。
(3)利用RS技术,可以获取边坡的影像数据;监测边坡植被覆盖情况及其变化等。利用GIS技术,建立边坡修复区域的地理数据库;模拟和预测修复效果,制定合理的生态修复规划方案;评估土壤侵蚀情况和修复效果;管理修复过程中的数据,提供修复策略调整的决策支持等。(每点2分,一种技术最多得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