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下期)高中学业质量调研抽测高一生物学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否则无效,考试结束,只收回答题卡。第Ⅰ卷 选择题说明: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1.大豆中含有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钾、维生素A、D等,其氨基酸组成与动物蛋白相似,含有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大豆煮熟后蛋白质变性,有利于消化吸收B.大豆蛋白经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消化彻底水解成氨基酸C.细胞中的Ca2+、K+能维持渗透压,保持细胞的一定形态D.经常食用大豆食物制品,人体一般不会缺乏必需氨基酸2.今年1月,研究人员在小鼠耳部发现一种新型骨骼组织——脂肪软骨,该组织由脂肪软骨细胞构成。脂肪软骨细胞内部含有巨大的脂质液泡,这些液泡充满脂肪。当研究人员去除这些细胞内的脂肪后,脂肪软骨变得僵硬且易碎。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脂肪使脂肪软骨细胞具有柔韧性和弹性B.脂肪软骨细胞中的脂肪酸属于生物大分子C.脂肪是脂肪软骨细胞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D.脂肪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功能不同是基因不同导致的3.科学家向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通过检测放射性来研究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题3图中标号代表不同的细胞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分泌蛋白的合成起始于细胞质基质中游离的核糖体B.该实验中3H放射性标记的物质依次经过了④→③→②→①C.该实验过程标记产生的蛋白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分泌到细胞膜外D.该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及运输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和叶绿体4.温度变化常常会对生物学实验结果产生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观察黑藻细胞中叶绿体时,适当升高温度可加快胞质环流B.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的实验中,加热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C.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时,将酶与底物先保温再混合后有利于控制单一变量D.探究细胞的失水和吸水时,温度降低会导致水分子扩散速度减慢5.人红细胞的寿命平均为120天,正常人中每天约0.8%的老化红细胞被巨噬细胞等吞噬,同时又有相等数量的新生红细胞由骨髓中的干细胞制造出来,维持人体正常生理需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红细胞在衰老过程中其端粒会逐渐变短B.红细胞120天后的死亡过程属于程序性细胞死亡C.骨髓中的干细胞形成红细胞需要经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过程D.在人体衰老过程中骨髓中的干细胞会发生普遍性衰老6.瓦尔堡研究发现,癌细胞即使是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仍能通过生成乳酸的方式供能,实现癌细胞的快速生长,这种效应叫“瓦尔堡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癌细胞不能通过有氧呼吸获取能量B.癌细胞无氧呼吸时,葡萄糖氧化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ATP中C.人体内癌细胞产生的CO2只来自线粒体D.癌细胞中丙酮酸不会进入线粒体进行下一步反应7.编码α-半乳糖苷酶的GLA基因调控溶酶体功能的部分机制(如题7图),其中Gb3是一种脂质。已知GLA基因编码的α-半乳糖苷酶第227位氨基酸为精氨酸(密码子5′-CGA-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过程I代表转录B.图中物质甲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C.GLA基因异常会导致Gb3在溶酶体中积累而破坏溶酶体的功能D.GLA基因模板链中对应第227位氨基酸的核苷酸序列为5′-GCT-3′8.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成体干细胞,具备分化为骨细胞、脂肪细胞等的能力,被广泛用于组织修复及干细胞治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MSC进入分裂期时复制后的两组中心粒会彼此分离B.随着MSC分裂次数的增多,端粒DNA序列会逐渐缩短C.将MSC培养成人体器官的过程中,染色体会发生互换D.将MSC用于组织修复、干细胞治疗,利用了细胞的全能性9.题9图所示的基因编码区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为:甲硫氨酸-组氨酸-脯氨酸-赖氨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链是转录的模板链,其左侧是3′端,右侧是5′端B.甲链和乙链上均有终止密码子,可使转录终止C.5号和6号碱基对之间插入G/C,合成的肽链变短D.6号碱基对由A/T替换为G/C后,合成的肽链不变10.将基因型为 Avya的小鼠与基因型为 aa的小鼠进行交配,对其子代中的各种表型百分率进行统计(如题10图),为了更清晰地体现出后代的表型比例,未将子代中基因型为aa的小鼠表示出来。甲组中用基因型为 Avya的小鼠作为父本,而乙组则是用基因型为Avya的小鼠作为母本。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题10图A.甲组中子代小鼠的体色表型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B.乙组中三对杂交组合的父本、母本的基因型均相同C.乙组中黑色雄鼠与黄色雌鼠杂交后代表型共有3种D.甲乙两组子代小鼠的体毛差异与Avy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有关11.题11图为某二倍体高等动物体内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若将细胞甲中的三对等位基因分别用三种颜色的荧光进行标记,不考虑可遗传变异的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乙细胞中DNA分子数为12B.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丙细胞所处的时期C.甲→乙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的数目均加倍D.甲→丙过程中,三种颜色荧光不会进入同一细胞12.一种含丁香酚的中药脐贴,采用透皮给药方式,可辅助治疗小儿腹泻。丁香酚可通过扩散作用,逐步渗透至胃壁细胞,有效刺激胃蛋白酶原的分泌及胃酸的产生。在酸性环境中,胃蛋白酶原的N端44个氨基酸(抑制肽段)被水解切除,这一过程可由胃酸直接启动,或由已激活的胃蛋白酶催化完成。部分原理如题12图所示,其中“+”表示促进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丁香酚进入细胞不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B.H+-K+-ATP酶既具有转运H+和K+的功能又能提供能量C.K+从胃腔进入胃壁细胞中与H+从胞内排出的方式相同D.在激活过程中胃蛋白酶原发生了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变化 题12图13.雌性蝗虫体细胞有两条性染色体,为XX型,雄性蝗虫体细胞仅有1条性染色体,为XO型。关于基因型为BbXRO的蝗虫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和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1条或2条性染色体B.次级精母细胞含有的性染色体数为1条或0条C.该蝗虫精巢中的次级精母细胞有2种基因型D.该蝗虫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为BO、bO、BXR、bXR14.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发病主要原因是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为E基因,使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下表为某患者(Ⅲ-1)相关家庭成员的基因型,如题14图为其家庭的遗传系谱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Ⅰ-1的基因型一定为E/+B.Ⅰ-2一定带有正常基因C.Ш-1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Ⅰ-1和Ⅱ-3D.Ш-1的父母再生一个女儿正常的概率为1/415.某二倍体两性花植物的花色、茎高和籽粒颜色3种性状的遗传只涉及2对等位基因,且每种性状只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控制籽粒颜色的等位基因为D、d;叶边缘的光滑形和锯齿形是由2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的1对相对性状,且只要有1对隐性纯合基因,叶边缘就表现为锯齿形。为研究上述性状的遗传特性,进行了如表所示的杂交实验。不考虑突变和染色体互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组别 亲本杂交组合 F1的表型及比例。甲 紫花矮茎黄粒×红花高茎绿粒 紫花高茎黄粒∶红花高茎绿粒∶紫花矮茎黄粒∶红花矮茎绿粒=1∶1∶1∶1乙 锯齿叶黄粒×锯齿叶绿粒 全部为光滑叶黄粒A.甲组中从F1的表型及比例,无法判断茎高的显隐性关系B.甲组中从F1的表型及比例可知,花色和籽粒颜色是由同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C.甲组F1随机交配,若子代高茎植株占比为7/16,则所涉及的2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D.乙组F1自交后代中,若出现光滑叶:锯齿叶=1:1,说明A、a和B、b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第Ⅱ卷 非选择题说明:请用黑色或蓝色签字笔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不能用红笔或铅笔答题。总共5题,共计55分。16.(11分)蕨菜采摘后易发生褐变,给储藏和加工带来不便。褐变的主要原因是蕨菜组织中含有多酚氧化酶(PPO),它能催化酚类物质氧化成醌并聚合成褐色物质。某兴趣小组研究了pH、高温、抑制剂等因素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题16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取适量新鲜蕨菜切碎,加4倍量冷冻丙酮,经提取、抽滤和真空干燥得到PPO丙酮粉。取PPO丙酮粉加入pH为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搅拌、离心及上清液过滤可得到PPO的粗提液;用缓冲液溶解PPO丙酮粉的目的是_________。图1表明pH为_________时能有效抑制酶促褐变。(2)图2表明,温度越高,PPO维持活性的时间越_________;80℃处理70s后,PPO的相对活性很低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3)图3中亚硫酸钠和抗坏血酸是PPO的抑制剂,同浓度的两种抑制剂相比,对PPO的抑制作用更强的是_________。(4)该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温度20℃、30℃、40℃、50℃、60℃、70℃、80℃的条件下,PPO催化酚类物质氧化的实验,并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各组酶的活性。请列举本实验中两个无关变量:_________。17.(10分)烟草被烟草花叶病毒(TMV)感染后,随着TMV大量繁殖,叶片将出现畸形、斑驳、褐色坏死斑等现象。研究人员对烟草健康株和感病株的色素含量、光合速率等特性进行了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用烟草花叶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和RNA感染烟草,能使烟草叶片上出现病斑的是_________。(2)用_________作为溶剂提取两组叶片中的色素,当用色素对某种颜色的光的吸收率来测定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时,为减少其他光合色素的干扰,“某种颜色的光”最可能是_________(填“红光”“蓝紫光”或“绿光”)。实际测得两种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如下表所示,根据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植株 类型 叶绿素a含量 (mg/gFW) 叶绿素b含量 (mg/gFW) 叶绿素a+b含量 (mg/gFW) 叶绿素a/叶绿素b健康株 2.108 0.818 2.926 2.578感病株 1.543 0.604 2.146 2.555(注:FW为“鲜重”的英文Fresh Weight缩写。)(3)题17图表示不同光照强度下烟草健康株和感病株的净光合速率变化。据图判断,健康株和感病株的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速率基本相同,当光照强度为1500μmol·m-2·s-1时,健康株和感病株的实际光合速率均为_________μmol·m-2·s-1。当光照强度小于1500μmol·m-2·s-1时,感病株的净光合速率并未小于健康株,但强光条件下,感病株的光合作用速率受到影响,请从叶绿素的功能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18.(11分)雄性不育是杂交水稻育种过程中的重要性状,在“二系法”杂交水稻研究中,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具有一系两用的突出优点,其育种过程如图所示:(1)水稻的雄性不育植株不能产生可育花粉,但能产生正常雌配子。利用雄性不育植株培育杂交水稻的优点是_________,简化了育种环节,降低了工作量。(2)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一系两用说明基因与_________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精细调控着生物的性状。高温或长日照条件下,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植株在杂交过程中只能作为_________(“父本”或者“母本”)。(3)在长日照条件下,水稻的光/温敏雄性不育系有一定比例的自交结实率,严重影响了杂交育种的进程。水稻幼叶鞘的紫色和绿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紫色为显性,该对基因与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独立遗传。请利用水稻的这对相对性状解决育种过程中通过表型区分开雄性不育系通过自交和杂交产生的F1,从颜色、育性的角度,分析F1的母本和父本的性状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并在_________(“短日照”或者“长日照”)条件下进行杂交,选择子代表型为_________的植株作为合格的杂交种,进行留种。19.(11分)细胞周期的调控异常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其调控机制对癌症治疗意义重大。已知有丝分裂原是一类能刺激细胞启动有丝分裂的信号分子,可影响一系列下游蛋白质的活性,细胞周期调控存在如下机制:有丝分裂原激活CDK4,CDK4抑制Rb,被抑制的Rb不能抑制CDK2,从而使细胞完成细胞周期。当Rb的活性低于某一临界值时,由于CDK2对Rb活性存在反馈调节,即使有丝分裂原消失,Rb活性也会持续下降,细胞正常完成细胞周期;当Rb的活性高于临界值时,若有丝分裂原消失,细胞会退出细胞周期。“R点”是Rb活性等于临界值的关键调控点,该调控过程通常发生在DNA复制之前。(1)在细胞周期中,DNA复制发生在_______期,若要观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好选择________期的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为研究细胞退出细胞周期的机制,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用CDK4抑制剂处理人类某种癌细胞以模拟有丝分裂原消失对癌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一段时间后检测退出细胞周期的癌细胞中的DNA数目,发现部分细胞中DNA数目______(选填“大于”“等于”“小于”)正常体细胞的DNA数目,这说明这些细胞在R点后才退出细胞周期,不符合经典模型。②已知CNA蛋白有助于CDK2活性的维持,科研人员利用已通过R点的该种癌细胞进行了如下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推测,有丝分裂原消失后,CDK 4活性_______,Rb活性升高,进而导致CDK2活性被________,Rb活性超过临界值,使得部分细胞在R点后退出细胞周期。组别 处理 1 2 3 4添加CDK4抑制剂 - + - +添加CNA激活剂 - - + +退出细胞周期的细胞相对比例 极低 高 极低 极低(3)请提出一种基于以上细胞周期调控机制治疗癌症的新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20.(12分)鹦鹉(ZW型性别决定)的毛色有白色、蓝色、黄色和绿色,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共同决定,其中有一对等位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作用机理如题20图1。研究人员用纯合蓝色鹦鹉和纯合黄色鹦鹉进行了如题20图2的两个杂交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鹦鹉毛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_________定律。该实例体现了基因表达和性状的关系是_________。(2)杂交实验一中,F1雌鹦鹉的基因型是_________,F1雌雄鹦鹉随机交配,F2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不考虑性别)。(3)杂交实验二中,F1雌雄鹦鹉随机交配,F2中绿色雄性鹦鹉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种。欲判断F2中某只绿色雄性鹦鹉的基因型,可让其与多只_________(填表型)杂交,若后代只出现绿色和黄色鹦鹉,则可判断其基因型为_________。高一生物学参考答案1-5:BAABA 6-10:CDCBD 11-15:ABDCC16.(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1分)(1)保持PPO活性 ≤4(2)短(1分) 高温下,PPO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导致其变性失活(3)亚硫酸钠(4)pH、PPO的浓度、酚的浓度等(任答两个,其他合理答案也可)17.(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0分)(1)RNA(1分)(2)无水乙醇(1分) 红光 感病株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明显降低,但叶绿素a/叶绿素b基本相同(3)18 感病株叶绿素的含量低于正常株,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的能力弱,影响光合作用对光能的利用18.(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1分)(1)不需要人工去雄(2)环境(1分) 母本(1分)(3)绿色叶鞘光/温敏雄性不育 纯合的紫色叶鞘可育植株 长日照(1分) 紫色叶鞘19.(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1分)(1)S/分裂间期(1分) 有丝分裂中(1分)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2)①大于(1分) ②下降 抑制(3)开发靶向抑制CDK4活性的药物(或者提高Rb活性、抑制CNA活性、抑制CDK2活性)20.(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2分)(1)(分离和)自由组合(1分)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BbZaW 绿色:黄色:蓝色:白色=3:3:1:1(3)4(1分) 白色(雌性)鹦鹉 BBZAZ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