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长寿区2025年春期初中期末质量监测八年级生物学试题注意事项:1.与地理合堂,共用90分钟。满分50分,试题卷总页数6页。2.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3.需要填涂的地方,一律用2B铅笔涂满涂黑。需要书写的地方一律用0.5mm签字笔书写。4.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小李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载玻片的“长寿”二字时,他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 )A. B.C. D.2.沿着菩提山登山步道,调查并记录沿途遇到的入侵植物,包括其种类、数量、生长状态、分布范围等信息,主要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调查法 B.比较法 C.实验法 D.推测法3.有些动物“名不符实”:“鲸鱼不是鱼”“壁虎不是虎”,它们分别属于( )A.哺乳类、两栖类 B.鱼类、爬行类C.鱼类、两栖类 D.哺乳类、爬行类4.下列能够说明生物进化的证据中,属于直接证据的是( )A.古代生物的化石B.形态解剖学上的证据C.胚胎学上的证据D.分子生物学上的证据5.下图中①②③表示细胞不同的生理活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过程表示细胞的生长B.②过程表示细胞的分裂C.③过程表示细胞的分化D.③过程的直接结果是形成不同的器官6.无偿献血是公民的义务,也是高尚的行为。下列与献血和输血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贫血的人也可以献血B.献血时抽取的是静脉中的血液C.输血时,一般采用输同型血的原则D.输血时,根据患者需要输全血或输入血液的部分成分7.下图为某稻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网,图中食物链的条数是( )A.1条 B.2条 C.3条 D.4条8.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录了一种植物曼陀罗。曼陀罗又叫曼茶罗,草本或半灌木状,花冠漏斗状,其果实内的种子卵圆形,稍扁。据此判断,以下植物中与曼陀罗属于同一类群的是( )A.肾蕨 B.葫芦藓 C.沙田柚 D.银杏9.青春期是人一生中一个重要的发育阶段。下列对此阶段发育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第二性征出现与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关B.身高、体重迅速增加,心肺功能增强C.生殖器官成熟,会出现月经或遗精现象D.脑的兴奋性增强,是认识事物的好时机10.下图为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示意图,其中甲乙表示不同的血管,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或气体进出的方向,途中ab分别表示的气体是( )A.氧气、氧气 B.二氧化碳、二氧化碳C.氧气、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氧气11.被狗咬伤后,视情况可能需要及时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注射的物质、该免疫反应的类型依次是( )A.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B.抗原、特异性免疫C.抗体、特异性免疫 D.抗原、非特异性免疫《齐民要术》记载“作春酒法:浸曲三日,候曲发,取糯米炊熟,摊冷,纳曲汁中,密封瓮口,置暖处,七日酒成”“曲”含有酵母菌、曲霉等真菌。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下列对上述材料中的知识分析错误的是( )A.“糯米炊熟”可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B.“七日酒成”中“酒”成分只有酒精C.“置暖处”可以给微生物发酵提供适宜的温度D.“摊冷,纳曲汁中。”摊冷可避免温度过高而杀死酒曲中的微生物13.根据材料,春酒发酵的主要微生物及代谢条件是( )A.霉菌、需氧环境 B.乳酸菌、无氧环境C 酵母菌、无氧环境 D.曲霉、有氧环境14.光照是影响苹果果实品质的重要因素,研究者对某品种苹果树树体各部位相对光照强度进行了测量,下表是其测量结果,相对光照强度最强的树体部位是( )树体部位 相对光照强度/%上部 73.3中部 45.5下部 21.8A.上部 B.中部 C.下部 D.无法确定15.长寿血橙是长寿区特色水果,果肉细嫩多汁、酸甜适中,富含大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C可以预防( )A.夜盲症 B.坏血病C.佝偻病 D.地方性甲状腺肿16.甲瓶中装入萌发的大豆种子,乙瓶中装入等量的煮熟的大豆种子。一段时间后,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观察到甲瓶中的蜡烛熄灭,乙瓶中的蜡烛燃烧(如图)。分析实验现象,能得出下列哪项结论( )A.种子萌发消耗氧气 B.种子萌发消耗二氧化碳C.种子萌发产生氧气 D.种子萌发产生二氧化碳17.心脏的瓣膜只能朝一个方向打开,这就保证了血液流动的方向是( )A.由心室→心房→动脉 B.由心室→心房→静脉C.由心房→心室→动脉 D.由心房→心室→静脉18.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是有科学道理的,其主要原因是( )A.流经消化器官的血量减少,不利于消化 B.食物容易由咽误入气管C.唾液腺分泌唾液的量减少 D.有利于保护声带19.家里养的小狗,看到陌生人到家里来会狂吠,这种行为属于( )A.防御行为 B.攻击行为C.生殖行为 D.社会行为20.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 )A.水 B.水和无机盐 C.有机物 D.氧气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每空1分,共30分)2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下图甲是水稻花的结构示意图,图乙是水稻种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甲中①成熟后会散发花粉落到③上,再经过________过程,才能发育形成果实和种子。由此可知,水稻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2)由图乙可知,水稻种子存在[b]________,故可得出水稻是单子叶植物。(3)播种时,水稻种子被水一直淹没着很难萌发,主要原因是缺少种子萌发所需的_______;水稻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的结构是______(填图乙中字母)。(4)为增加水稻的抗虫性,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将苏云金杆菌的杀虫蛋白基因转入水稻细胞,培育出抗虫水稻,这是一种_______(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的变异。22.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相关问题:为保护生物多样性,2008年1月设立的长寿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给众多生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和繁衍环境。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维管束植物156科318属846种,野生动物47目151科567种,其中稀有物种32种。(1)材料中提到的几个生物分类等级中,最基本的生物分类单位是_______。该保护区内哺乳动物和鸟类种类较多,它们都具有体温_______(填“恒定”或“不恒定”)的特点,适应环境的能力强。(2)长寿湖有多种植物、鱼类和鸟类等生物,直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多样性。维管束植物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写出一条这三类植物的共同特点________。(3)长寿湖太极岛上有散养的猕猴,常爬到黄葛树上嬉戏打闹。猕猴与黄葛树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但从生物体结构层次来看,黄葛树与猕猴相比,黄葛树缺少的结构层次是______。23.自然状态下,豌豆在开花前已完成传粉,是一种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由一对基因(用D、d表示)控制的性状,“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用纯种高茎和矮茎豌豆做亲本,进行了下列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注:纯种基因组成是DD或dd,杂种基因组成是Dd。)(1)由题干可知,豌豆的花属于________(填“单性花”或“两性花”)。(2)在遗传学上,豌豆高茎和矮茎称为一对_______;高茎、矮茎基因位于豌豆的染色体上,染色体主要是由________和蛋白质组成。(3)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可知,_______(填“高茎”或“矮茎”)为隐性性状;子一代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24.《世说新语·假谲》记载:“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下图是与此相关的部分人体器官示意图,请据此回答:(1)“魏武行役”过程中,士兵奔跑运动是由骨、骨连结和________组成的运动系统在_______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下完成的,同时也需其它系统的配合。(2)“士卒闻之,口皆出水”的反射类型属于________(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该反射的感受器是图甲的[c]________。(3)“乘此得及前源”——借此得以坚持到找到前方的水源。看见水的过程是:图丙[④]______上的感光细胞受到光的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最后在图乙[ ]_______的特定区域形成视觉。(4)人体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周围环境,从而调节生命活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我们要爱惜自己的感官,如不要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不要躺着看书,请你提出其它保护感官的具体措施:_______(至少写出1种)。25.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提出在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大国担当。“增汇”即增加自然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是实现碳中和的根本途径之一。下图甲示湖泊湿地的碳汇功能和碳库构成,图乙示湖泊湿地转换为其他利用方式后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请据图回答:(1)由图甲可知,湖泊湿地碳汇的重要方式是: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作用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形成植物碳库,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2)由图甲可知,植物碳库中小部分碳会通过呼吸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大部分碳一方面被________(填生态系统的成分)通过食物网(链)取食利用,另一方面植物残体腐殖化沉积埋藏于土壤,经长期变化形成_________碳库的一部分,从而促进碳汇。(3)由图乙可得出:湖泊湿地转换为其他利用方式后,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均会________。请你据此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________。(4)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关乎着我们每个人的健康,由上述知识可知,实现碳中和的根本途径是________和减排。长寿区2025年春期初中期末质量监测八年级生物学试题注意事项:1.与地理合堂,共用90分钟。满分50分,试题卷总页数6页。2.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3.需要填涂的地方,一律用2B铅笔涂满涂黑。需要书写的地方一律用0.5mm签字笔书写。4.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小李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载玻片的“长寿”二字时,他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 )A. B.C. D.【答案】B【解析】【分析】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原物体的倒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详解】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将“长寿”二字旋转180°后,看到的物像是倒像,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 沿着菩提山登山步道,调查并记录沿途遇到的入侵植物,包括其种类、数量、生长状态、分布范围等信息,主要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 调查法 B. 比较法 C. 实验法 D. 推测法【答案】A【解析】【分析】科学方法包括调查法、比较法、实验法和推测法等。调查法是通过实地考察、记录和分析数据来研究问题;比较法是通过对比不同对象的特征得出结论;实验法需人为控制变量进行验证;推测法是基于已有信息进行逻辑推理。【详解】A.科学调查的步骤: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有序的调查方案→实施实验调查方案,并如实做好记录→对调查情况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写出调查报告。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题目中要求记录入侵植物的种类、数量、生长状态等信息,属于通过实地考察收集数据,符合调查法的定义,故A符合题意。B.比较法研究生物进化的基本方法,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故B不符合题意。C.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故C不符合题意。D.科学推测法,常常有难以达到条件的时候,这时,我们常常需要借助将实验想象为理想情况下来达到我们的目的,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3. 有些动物“名不符实”:“鲸鱼不是鱼”“壁虎不是虎”,它们分别属于( )A. 哺乳类、两栖类 B. 鱼类、爬行类C. 鱼类、两栖类 D. 哺乳类、爬行类【答案】D【解析】【分析】鱼类的主要特征: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体表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鱼类体内有一条由许多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具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体温通常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由于产的卵是带有硬壳的羊膜卵,爬行动物的生殖发育都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哺乳动物的特征: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腔内有膈,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壁虎用肺呼吸,在陆地产卵,属于爬行动物;鲸鱼的生殖方式是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4. 下列能够说明生物进化的证据中,属于直接证据的是( )A. 古代生物的化石B. 形态解剖学上的证据C. 胚胎学上的证据D. 分子生物学上的证据【答案】A【解析】【分析】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有胚胎学上的,比较解剖学上以及分子生物学上的证据。【详解】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证据,而比较解剖学上的同源器官只是证明了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胚胎学上的证据(如鳃裂)只是说明了古代脊椎动物的原始祖先都生活在水中。这些证据(包括分类学、遗传学上的证据)的证明面都比较窄,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的最直接证据是化石。故A符合题意。故选A。5. 下图中①②③表示细胞不同生理活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①过程表示细胞的生长B. ②过程表示细胞的分裂C. ③过程表示细胞的分化D. ③过程的直接结果是形成不同的器官【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①的过程表示细胞的生长,使细胞体积的增大,②过程表示细胞的分裂,使细胞数量的增加,③过程是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差异性的变化,表示细胞分化。【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①过程细胞体积增大,表示细胞的生长,A正确。B.②过程细胞数量增多,表示细胞的分裂,B正确。C.③过程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差异性变化,表示细胞分化,C正确。D.③过程细胞分化的直接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而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并非细胞分化直接形成器官,D错误。故选D。6. 无偿献血是公民的义务,也是高尚的行为。下列与献血和输血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贫血的人也可以献血B. 献血时抽取的是静脉中的血液C. 输血时,一般采用输同型血的原则D. 输血时,根据患者需要输全血或输入血液的部分成分【答案】A【解析】【分析】(1)一般来说,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找不到同型血,O型血可以少量缓慢地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病人,AB型血的病人原则上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血。(2)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献血是每个18-55周岁健康公民对社会应尽的义务。【详解】A.贫血患者血液中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低,献血会加重其症状,不符合献血条件,故A错误。B.献血时,由于静脉血压较低,且血流速度较慢,便于操作和采集,因此通常选择从静脉中抽取血液,故B正确。C.输血以同型血为原则,避免红细胞凝集反应,故C正确。D.现代输血治疗已经发展到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需要,输注全血或血液的特定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故D正确。故选A。7. 下图为某稻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网,图中食物链的条数是( )A. 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答案】B【解析】【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详解】食物链的书写规则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其起始点一定是生产者(通常是绿色植物),然后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等,食物链中不包含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箭头指向捕食者。以水稻为生产者,第一条食物链:水稻→昆虫→蜘蛛→青蛙→蛇,第二条食物链:水稻→田鼠→蛇。综上,图中食物链的条数是2条,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8.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录了一种植物曼陀罗。曼陀罗又叫曼茶罗,草本或半灌木状,花冠漏斗状,其果实内的种子卵圆形,稍扁。据此判断,以下植物中与曼陀罗属于同一类群的是( )A. 肾蕨 B. 葫芦藓 C. 沙田柚 D. 银杏【答案】C【解析】【分析】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曼陀罗具有花冠和果实,说明其种子被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详解】A.肾蕨属于蕨类植物,依靠孢子繁殖,无种子和果实,A不符合题意。B.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无真正的根,有类似茎、叶的分化,也无种子和果实,B不符合题意。C.沙田柚具有果实,种子被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与曼陀罗属于同一类群,C符合题意。D.银杏属于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没有果实,D不符合题意。故选C。9.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一个重要的发育阶段。下列对此阶段发育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 第二性征出现与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关B. 身高、体重迅速增加,心肺功能增强C. 生殖器官成熟,会出现月经或遗精现象D. 脑的兴奋性增强,是认识事物的好时机【答案】A【解析】【分析】进入青春期后,人体的性器官发育逐渐成熟,性激素开始分泌,男孩和女孩的体形开始发生变化、区别也越来越明显,男孩和女孩还会发生一些“羞于启齿”的生理现象。另外,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所以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详解】A.第二性征的出现是由性激素的分泌引起的。生长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人的生长发育。A错误。B.青春期身高、体重会迅速增加,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B正确。C.进入青春期后,生殖器官迅速发育,睾丸产生精子并分泌雄性激素,卵巢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故男孩会出现遗精,女孩会出现月经,C正确。D.青春期神经系统功能明显增强,脑的兴奋性增强,是人一生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D正确。故选A。【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人体在青春期的变化。10. 下图为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示意图,其中甲乙表示不同的血管,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或气体进出的方向,途中ab分别表示的气体是( )A. 氧气、氧气 B.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C. 氧气、二氧化碳 D. 二氧化碳、氧气【答案】D【解析】【分析】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肺的通气、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四个过程。【详解】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的过程是:从外界到肺泡内气体的氧气浓度高于肺泡毛细血管内的氧气浓度,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故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这样血液由肺动脉送来的含氧少、二氧化碳多的静脉血变成了肺静脉运走的含氧多二氧化碳少的动脉血了。故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故选D。11. 被狗咬伤后,视情况可能需要及时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注射的物质、该免疫反应的类型依次是( )A 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B. 抗原、特异性免疫C. 抗体、特异性免疫 D. 抗原、非特异性免疫【答案】B【解析】【分析】抗狂犬病血清中含有针对狂犬病毒的抗体,可直接中和病毒。注射抗体属于被动免疫,而特异性免疫包括主动免疫(自身产生抗体)和被动免疫(直接输入抗体),均针对特定病原体。【详解】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所以,被狗咬伤后,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属于抗原,抗体具有特异性,注射狂犬疫苗产生的抗体,只能对狂犬病毒有免疫作用,因此这种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齐民要术》记载“作春酒法:浸曲三日,候曲发,取糯米炊熟,摊冷,纳曲汁中,密封瓮口,置暖处,七日酒成。”“曲”含有酵母菌、曲霉等真菌。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 下列对上述材料中的知识分析错误的是( )A. “糯米炊熟”可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B. “七日酒成”中“酒”的成分只有酒精C. “置暖处”可以给微生物发酵提供适宜的温度D. “摊冷,纳曲汁中。”摊冷可避免温度过高而杀死酒曲中的微生物13. 根据材料,春酒发酵的主要微生物及代谢条件是( )A. 霉菌、需氧环境 B. 乳酸菌、无氧环境C. 酵母菌、无氧环境 D. 曲霉、有氧环境【答案】12. B 13. C【解析】【分析】酿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缺氧条件下,则将葡萄糖分解形成酒精和二氧化碳。【12题详解】A.“糯米炊熟”的过程会达到较高的温度,确实可以杀死杂菌,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故A正确。B.酒的成分不仅是酒精,还包括水、微量的有机酸、酯类、糖分和其他风味物质,故B错误。C.微生物的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温暖的环境有利于酵母菌和曲霉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故C正确。D.“摊冷,纳曲汁中。”是要将煮熟的米摊开冷透,再加入酒曲混合,这样可防止高温杀死酒曲中的微生物,故D正确。故选B。【13题详解】A.虽然“曲”含有曲霉,但主要负责春酒发酵的是酵母菌,而且酒精发酵是在无氧的环境中进行的,故A不符合题意。B.乳酸菌主要用于制作酸奶、泡菜等,而春酒发酵的主要微生物是酵母菌,故B不符合题意。C.酿酒是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因此春酒发酵的主要微生物及代谢条件是酵母菌、无氧环境,故C符合题意。D.曲霉虽然参与了发酵过程,但是主要负责淀粉的水解,而不是酒精的发酵,且酒精发酵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4. 光照是影响苹果果实品质的重要因素,研究者对某品种苹果树树体各部位相对光照强度进行了测量,下表是其测量结果,相对光照强度最强的树体部位是( )树体部位 相对光照强度/%上部 73.3中部 45.5下部 21.8A. 上部 B. 中部 C. 下部 D. 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分析】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越强。故适当增加光照强度,能够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有机物,从而提高产量。【详解】AD.上部相对光照强度为73.3%,是三个部位中最高值,A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B.中部相对光照强度为45.5%,低于上部,B不符合题意。C.下部相对光照强度为21.8%,最低,C不符合题意。故选A。15. 长寿血橙是长寿区的特色水果,果肉细嫩多汁、酸甜适中,富含大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C可以预防( )A. 夜盲症 B. 坏血病C. 佝偻病 D. 地方性甲状腺肿【答案】B【解析】【分析】维生素是一类比较简单的有机物,种类很多,其中大多数是人体自身不能制造的,只能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也很小,但是它们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其他营养物质所不能代替的。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详解】A.维生素A能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时,人会患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干眼症等,A不符合题意。B.维生素C能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当人体缺乏维生素C时,会患坏血病(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等,B符合题意。C.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缺乏含钙的无机盐或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和骨骼的发育,缺乏时儿童易患佝偻病,成人易患骨质疏松症,C不符合题意。D.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于饮食中缺碘引起的。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缺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引起甲状腺代偿性增生肿大,D不符合题意。故选B。16. 甲瓶中装入萌发的大豆种子,乙瓶中装入等量的煮熟的大豆种子。一段时间后,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观察到甲瓶中的蜡烛熄灭,乙瓶中的蜡烛燃烧(如图)。分析实验现象,能得出下列哪项结论( )A. 种子萌发消耗氧气 B. 种子萌发消耗二氧化碳C. 种子萌发产生氧气 D. 种子萌发产生二氧化碳【答案】A【解析】【分析】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详解】只有活的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煮熟的种子没有生命了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而乙瓶中煮熟的种子不能呼吸,里面的氧气比甲的多,因此蜡烛会燃烧。所以,通过这个实验验证了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消耗氧气。故选A。17. 心脏的瓣膜只能朝一个方向打开,这就保证了血液流动的方向是( )A. 由心室→心房→动脉 B. 由心室→心房→静脉C. 由心房→心室→动脉 D. 由心房→心室→静脉【答案】C【解析】【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血液流动方向的一般规律是: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详解】心脏内有瓣膜,其中房室瓣是位于同侧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只能向心室开;动脉瓣是位于同侧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只能向动脉开。这些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从而保证血液只能朝一个方向流动(心房→心室→动脉),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18. 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是有科学道理的,其主要原因是( )A. 流经消化器官的血量减少,不利于消化 B. 食物容易由咽误入气管C. 唾液腺分泌唾液的量减少 D. 有利于保护声带【答案】B【解析】【分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详解】人的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倘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的动作无所适从,导致食物“呛”入食管的事故发生,因为人的右支气管一般短而粗,左支气管细而长,所以食管会落入右支气管,严重时可患吸入性肺炎。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组成。19. 家里养的小狗,看到陌生人到家里来会狂吠,这种行为属于( )A. 防御行为 B. 攻击行为C. 生殖行为 D. 社会行为【答案】A【解析】【分析】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动物行为包括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社会行为等。【详解】A.防御行为是动物为保护自身或领地免受威胁的行为,如发出警告声。小狗对陌生人狂吠是为了驱赶潜在威胁,属于防御行为,故A符合题意。B.攻击行为通常指同种个体间的争斗(如争夺领地或配偶),而小狗对陌生人的行为是防御而非同类攻击,故B不符合题意。C.生殖行为与繁殖相关(如求偶、育雏),与题干情境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D.社会行为需群体内部分工协作(如蜂群、蚁群),小狗单独狂吠未体现群体特征,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0. 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 )A. 水 B. 水和无机盐 C. 有机物 D. 氧气【答案】B【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与无机盐供植物生命活动需要,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对植物进行无土栽培。【详解】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态,叶片才能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提高产量。植物的生长也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钾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磷肥的作用: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施肥的目的就在提供植物生长必需的无机盐(农家肥中的有机物可以被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盐被植物吸收)。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每空1分,共30分)2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下图甲是水稻花的结构示意图,图乙是水稻种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甲中①成熟后会散发花粉落到③上,再经过________过程,才能发育形成果实和种子。由此可知,水稻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2)由图乙可知,水稻种子存在[b]________,故可得出水稻是单子叶植物。(3)播种时,水稻种子被水一直淹没着很难萌发,主要原因是缺少种子萌发所需的_______;水稻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的结构是______(填图乙中字母)。(4)为增加水稻的抗虫性,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将苏云金杆菌的杀虫蛋白基因转入水稻细胞,培育出抗虫水稻,这是一种_______(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的变异。【答案】(1) ①. 受精 ②. 有性生殖(2)胚乳 (3) ①. 氧气##空气 ②. f(4)可遗传【解析】【分析】图甲中①是花药,②是花丝,③是柱头,④是子房;图乙中a是果皮和种皮,b是胚乳,c是子叶,d是胚芽,e是胚轴,f是胚根。【小问1详解】水稻开花时,图甲中的①花药成熟后会散发花粉落到雌蕊的③羽毛状柱头上,再经过受精过程,即可结出果实和种子。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里面有卵细胞,它跟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由此可知,水稻的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有性生殖。【小问2详解】图乙中,水稻种子有一片子叶,且有b胚乳,故可得出水稻是单子叶植物。【小问3详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种子呼吸作用吸收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水涝地里水较多,把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使土壤中的氧气减少,种子无法呼吸导致种子很难萌发甚至腐烂,所以播种时,水稻种子被水一直淹没着很难萌发,主要原因是缺少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空气。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先吸收水分,体积膨大,种皮涨破。同时,胚内的生命活动活跃起来,从胚乳得到营养物质和能量后开始分裂和生长:胚根最先突出种皮,发育成根,不久,从这条根的周围又生出一些细根;此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因此水稻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的结构是图乙中的f胚根。【小问4详解】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将苏云金杆菌的杀虫蛋白基因转入水稻细胞,培育出抗虫水稻新品种,这是一种可遗传的变异。因为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能够遗传给后代。22.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相关问题:为保护生物多样性,2008年1月设立的长寿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给众多生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和繁衍环境。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维管束植物156科318属846种,野生动物47目151科567种,其中稀有物种32种。(1)材料中提到的几个生物分类等级中,最基本的生物分类单位是_______。该保护区内哺乳动物和鸟类种类较多,它们都具有体温_______(填“恒定”或“不恒定”)的特点,适应环境的能力强。(2)长寿湖有多种植物、鱼类和鸟类等生物,直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_______多样性。维管束植物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写出一条这三类植物的共同特点________。(3)长寿湖太极岛上有散养的猕猴,常爬到黄葛树上嬉戏打闹。猕猴与黄葛树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但从生物体结构层次来看,黄葛树与猕猴相比,黄葛树缺少的结构层次是______。【答案】(1) ①. 种 ②. 恒定(2) ①. 物种 ②. 都有维管束##都有输导组织##有根茎叶的分化(3) ①. 细胞 ②. 系统【解析】【分析】(1)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2)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小问1详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所以材料中提到的几个生物分类等级中,最基本的生物分类单位是种。哺乳动物和鸟类的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属于恒温动物。恒定的体温使它们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增强了适应环境的能力。所以该保护区内哺乳动物和鸟类都具有体温恒定的特点。【小问2详解】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长寿湖有多种植物、鱼类和鸟类等生物,直接体现了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属于维管束植物,都有根茎叶的分化,它们都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即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或有输导组织等合理答案均可)。【小问3详解】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所以猕猴与黄葛树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因此,从生物体结构层次来看,黄葛树(植物)与猕猴(动物)相比,黄葛树缺少的结构层次是系统。23. 自然状态下,豌豆在开花前已完成传粉,是一种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由一对基因(用D、d表示)控制的性状,“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用纯种高茎和矮茎豌豆做亲本,进行了下列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注:纯种基因组成是DD或dd,杂种基因组成是Dd。)(1)由题干可知,豌豆花属于________(填“单性花”或“两性花”)。(2)在遗传学上,豌豆的高茎和矮茎称为一对_______;高茎、矮茎基因位于豌豆的染色体上,染色体主要是由________和蛋白质组成。(3)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可知,_______(填“高茎”或“矮茎”)为隐性性状;子一代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答案】(1)两性花 (2) ①. 相对性状 ②. DNA(3) ①. 矮茎 ②. Dd【解析】【分析】(1)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决定,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件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小问1详解】根据雄蕊和雌蕊的有无,花可以分为两性花、单性花,在一朵花中同时具有雌蕊和雄蕊的花叫两性花,如:桃花;在一朵花中只有雌蕊或只有雄蕊的花叫单性花,如:黄瓜花。由题干可知,“自然状态下,豌豆在开花前已完成传粉”,说明豌豆的花内既有雌蕊又有雄蕊,属于两性花。【小问2详解】在遗传学上,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它们被称为一对相对性状。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小问3详解】根据杂交实验结果,亲代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子一代全部表现为高茎,这说明高茎对矮茎具有显性作用,因此高茎为显性性状,矮茎为隐性性状。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由一对基因(用D、d表示)控制的性状,因此亲代矮茎豌豆的基因组成为dd,亲代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为DD,子一代的基因组成为Dd,遗传图解如下:24. 《世说新语·假谲》记载:“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下图是与此相关的部分人体器官示意图,请据此回答:(1)“魏武行役”过程中,士兵奔跑运动是由骨、骨连结和________组成的运动系统在_______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下完成的,同时也需其它系统的配合。(2)“士卒闻之,口皆出水”的反射类型属于________(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该反射的感受器是图甲的[c]________。(3)“乘此得及前源”——借此得以坚持到找到前方的水源。看见水的过程是:图丙[④]______上的感光细胞受到光的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最后在图乙[ ]_______的特定区域形成视觉。(4)人体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周围环境,从而调节生命活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我们要爱惜自己的感官,如不要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不要躺着看书,请你提出其它保护感官的具体措施:_______(至少写出1种)。【答案】(1) ①. 骨骼肌 ②. 神经系统(2) ①. 条件反射 ②. 耳蜗(3) ①. 视网膜 ②. [A]大脑皮层(4)不在强光或弱光下看书(或“不用尖锐物体掏耳朵”)【解析】【分析】运动系统的核心组成为 骨、关节(骨连结的主要形式)和骨骼肌;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视觉形成路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a鼓膜,b听小骨,c耳蜗,d半规管,A大脑皮层,B小脑,C脑干,①角膜,②瞳孔,③晶状体,④视网膜。【小问1详解】运动系统的核心组成为 骨、关节(骨连结的主要形式)和骨骼肌,其中骨骼肌通过收缩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人体运动受神经系统(主导) 和 内分泌系统(激素调节) 的共同调控,同时依赖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提供能量和物质。【小问2详解】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在这个例子中,士卒在听到“大梅林”的描述后,由于之前的经验(可能是之前吃过梅子后口中有水的感觉),大脑皮层产生了相应的反应,导致口中分泌唾液。因此,“士卒闻之,口皆出水”的反射类型属于条件反射。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在这个例子中,感受器是c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小问3详解】视觉形成路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因此看见水的过程:图丙[④]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光刺激,神经冲动最终在图乙[A]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小问4详解】人体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周围环境,从而调节生命活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为了保护这些感觉器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除了题目中提到的不要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和不要躺着看书外,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不要长时间看电视,长时间看电视会导致眼睛疲劳,甚至近视。不要长时间玩手机或看电脑,长时间盯着屏幕看会导致眼睛疲劳、干涩,甚至影响视力,不在强光或弱光下看书。这些措施都有助于保护我们的感觉器官,特别是眼睛和耳朵。25.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提出在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大国担当。“增汇”即增加自然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是实现碳中和的根本途径之一。下图甲示湖泊湿地的碳汇功能和碳库构成,图乙示湖泊湿地转换为其他利用方式后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请据图回答:(1)由图甲可知,湖泊湿地碳汇的重要方式是: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作用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形成植物碳库,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2)由图甲可知,植物碳库中小部分碳会通过呼吸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大部分碳一方面被________(填生态系统的成分)通过食物网(链)取食利用,另一方面植物残体腐殖化沉积埋藏于土壤,经长期变化形成_________碳库的一部分,从而促进碳汇。(3)由图乙可得出:湖泊湿地转换为其他利用方式后,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均会________。请你据此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________。(4)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关乎着我们每个人的健康,由上述知识可知,实现碳中和的根本途径是________和减排。【答案】(1)光合 (2) ①. 消费者 ②. 土壤(3) ①. 降低 ②. 退耕还湖##退养(殖塘)还湖##保护湖泊湿地(4)增汇【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小问1详解】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由图甲可知,湖泊湿地碳汇的重要方式是: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形成植物碳库,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小问2详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随食物链和食物网循环流动的。由图甲可知,植物碳库中小部分碳会通过呼吸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大部分碳一方面被消费者通过食物网(链)取食利用,另一方面植物残体腐殖化沉积埋藏于土壤,经长期变化形成土壤碳库的一部分,从而促进碳汇。【小问3详解】由图乙可得出:湖泊湿地转换为其他利用方式后,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均会降低。据此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保护和恢复湖泊湿地,如退耕还湖等,减少人为干扰,保持其自然状态,以维持和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强碳汇功能。【小问4详解】由上述知识可知,实现碳中和的根本途径是增加碳汇即增汇(如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提高植被覆盖率等)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即减排(如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重庆市长寿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 重庆市长寿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