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民族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民族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资源简介

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民族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1.(2024七上·恩施期中)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于2025年9月在中国杭州举办。下列关于生物圈 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圈中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C.整个地球就是生物圈,到处都有生物生存
D.生物圈为各种生物的生存提供了阳光、空气、水、营养物质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基本条件,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圈的概述;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A、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A正确;
B、生物圈中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都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B正确;
C、 与地球的体积及其大气层的厚度相比,生物生存的空间是极其有限 的,只是在地球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才有生物生存,C错误;
D、 生物圈之所以适于生物生存,是因为它具备了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 本条件——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等 ,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物圈就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2024七上·恩施期中)对微小的物体和细胞进行观察,要借助显微镜。在使用双目电光源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视野中的物像也会向左上方移动
B.如果发现镜头上有污物,应立即用水清洗
C.对光时,首先要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D.要使视野变得明亮,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在显微镜下观察时,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果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视野中的物像实际上会向右下方移动。A错误。B、镜头上的污物应该用专门的镜头纸或擦镜布轻轻擦拭,而不是直接用水清洗,以免损伤镜头或导致污物扩散。B错误。
C、在使用显微镜对光时,需要将转换器转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以便光线能够通过物镜照射到标本上。C正确。
D、细准焦螺旋用于调节焦距,使物像更加清晰,而不是调节视野的亮度。要使视野变得明亮,应该调节光圈或聚光镜。D错误。
故选C。
【分析】显微镜镜头上的污点用擦镜纸擦拭;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收镜。显微镜成的物像:倒像。即像的移动方向与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
3.(2024七上·恩施期中)载玻片上的“pd”在显微镜下显示出来的物像是(  )
A.pd B.dp C.qd D.dq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 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上下倒立、左右相反,载玻片上的“pd”在显微镜下显示出来的物像是旋转180°后得到的,是字母“pd”,A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倒立、左右相反。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物像了。
4.(2024七上·恩施期中)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你认为应选用的显微镜镜头组合是(  )
A.1和4 B.2和6 C.3和4 D.1和6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由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共同决定的,总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同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成反比,即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反之,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
A、1和4:目镜1的放大倍数较小,但物镜4的放大倍数也较小。因此,它们的组合虽然总放大倍数不是最大,但也不是最小,所以观察到的细胞数目不是最少。A错误。
B、2和6:目镜2的放大倍数比目镜1大,但物镜6的放大倍数比物镜4小。然而,由于目镜的放大倍数对总放大倍数的影响较小,所以这组镜头的总放大倍数仍然不是最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也不是最少。B错误。
C、3和4:目镜3的放大倍数最大,物镜4虽然放大倍数不是最大,但与目镜3组合后,总放大倍数成为四组中最大的。因此,这组镜头组合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将是最少的。C正确。
D、1和6:目镜1的放大倍数较小,物镜6的放大倍数也较小。因此,这组镜头的总放大倍数是最小的,但题目要求的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即需要最大的放大倍数,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区分目镜和物镜:
①目镜:没有螺纹,它直接插在镜筒的顶端。放大倍数低的长,放大倍数高的短。
②物镜:物镜上有螺纹,它像上螺钉一样安装在转换器的孔上。放大倍数低的短,放大倍数高的长。
5.(2024七上·恩施期中)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过程中,先后得到如图三个画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绘图时,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涂上黑色
B.三个画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③②①
C.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不需要调节粗准焦螺旋
D.视野最暗的是③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在绘制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时,应该用铅笔以点或短线条表示暗处,而不是涂上黑色,以免遮盖其他细节。A错误。B、根据参考解析,图②是低倍镜视野下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图像,细胞未移到视野中间;图③是低倍镜下,位于视野中间的洋葱表皮细胞的图像;图①是高倍镜看到的清晰的细胞图像。因此,正确的顺序应该是②③①。B错误。
C、当从低倍镜切换到高倍镜时,通常只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来微调焦距,使图像清晰,而不需要调节粗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用于较大范围的焦距调整,细准焦螺旋用于细微调整。C正确。
D、根据参考解析,图①是高倍镜看到的清晰的细胞图像,高倍镜下的视野通常比低倍镜下的视野要暗,因此视野最暗的应该是图①。D错误。
故选C。
【分析】观察图示可知,图①是高倍镜看到的清晰的细胞图像;图②是低倍镜视野下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图像,细胞未移到视野中间;图③是低倍镜下,位于视野中间的洋葱表皮细胞的图像。
6.(2024七上·恩施期中)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虽结构简单,但能表现出一系列的生命活动。下列关于草履虫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壁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B.细胞膜具有进行物质交换的功能
C.线粒体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细胞核对细胞生命活动起控制作用
【答案】A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解答】A、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属于原生动物,其细胞没有细胞壁,只有细胞膜。细胞壁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真菌细胞和某些细菌中,对这些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A错误。B、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结构,具有选择性通透性,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进行物质交换,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B正确。
C、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通过氧化磷酸化过程产生ATP,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正确。
D、细胞核包含遗传物质DNA,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D正确。
故选A。
【分析】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能独立生活,具有生物的所有特征,如应激性、新陈代谢、生长、繁殖。一般生活在水中,如草履虫、眼虫、变形虫等。动物细胞的结构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
7.(2024七上·恩施期中)动物细胞形态多样,不规则且易变形,这都是由于细胞结构中没有(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液泡 D.叶绿体
【答案】A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细胞膜起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液泡中含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在植物细胞结构中,有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的作用,这使植物细胞能保持一定的形态。动物细胞形态多样,不规则且易变形,是因为动物细胞外面没有细胞壁的保护和支持作用。故答案为:A。
【分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叶绿体、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线粒体;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而动物细胞没有。
8.(2024七上·恩施期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下图甲和乙分别是鸭和桃的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细胞膜,主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B.桃叶细胞中的染色体位于②细胞质中
C.③是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
D.乙细胞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④
【答案】C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A.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①是细胞膜,主要起保护和控制物种进出细胞的作用,而非支持作用,A错误。
B.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B错误。
C.③是细胞核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C正确。
D.④是液泡,乙细胞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D错误。
故选C。
【分析】图中,①是细胞膜、②是细胞质、③是细胞核、④是液泡;甲是动物细胞、乙是植物细胞。
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结构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壁 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无
细胞膜 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 有液泡、线粒体,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 有线粒体和多种物质
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叶绿体 部分细胞有,光合作用的场所 无
线粒体 呼吸作用的场所
液泡 成分有水、无机盐、糖分和色素 无
9.(2024七上·恩施期中)瑞典科学家林奈和英国科学家达尔文进行科学研究时都运用的是观察描述法,而科学家哈维在发现血液循环时用的方法是: (  )
A.观察法 B.归纳演义法 C.对比法 D.实验法
【答案】D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分析】哈维是英国的生理学家.哈维是实验生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首次阐明了血液循环的原理,血液循环是英国科学家哈维根据大量的实验于1628年提出的,所以此题答案为D。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10.(2024七上·恩施期中)某学习小组准备对淮安地区不同水域环境中鱼类的生存状况进行探究,他们预测“污水的水质会影响鱼类的生存”,这属于科学探究基本过程中的(  )
A.发现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订计划 D.得出结论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交流分享等步骤。其中,作出假设是基于已有的知识和观察,对问题可能的答案提出一种或多种猜测,为后续的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提供方向。故他们预测污染的水质会影响鱼类的生存,这属于科学探究基本过程中的作出假设,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11.(2024七上·恩施期中)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仙人掌,草本植物,茎粗大肥厚,根系发达,叶特化成刺,花明艳,浆果酸甜可食。耐干旱,喜干燥、阳光充足的地方。1787年,有一个叫菲利浦的船长带了一些仙人掌到澳大利亚种植,用于培养胭脂虫,作为生产染料的原料。不料一些仙人掌流失到种植园外。由于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仙人掌的生长,而且没有天敌的存在,仙人掌便在澳大利亚肆无忌惮地蔓延开来。到1925年,它们已演化成了近20个野生品种,并占领了大片土地,严重影响了当地其他生物的生长,成为当地的一大灾难。后来,人们从仙人掌的原产地引进了吃这种植物的昆虫,这才遏制了它们的繁衍。
材料二: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物种,它的羊绒比金子还要贵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近年来,藏羚羊已濒临灭绝,然而偷猎者的枪声仍不时响起。据专家评估,由于人类的活动,目前地球土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比自然淘汰高达1000倍的速度灭绝。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国际组织确定201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多个物种,一颗星球,一个未来”。
(1)澳大利亚生物种类繁多,比如瓶干树、南洋杉、鸭嘴兽、考拉、袋鼠、肺鱼等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2)到1925年,仙人掌演化成了近20个野生品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3)仙人掌浆果中酸甜的物质存在于细胞的   中。
(4)为了保护藏羚羊,有人提出组织力量消灭藏羚羊的天敌,这种做法(选填:   “不可取”或“可取”)
(5)组成袋鼠细胞的能量转换器是   ,它存在于活细胞的细胞质中,主要.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请你为保护地球母亲,保护环境,写出一条可操作的建议:   。
【答案】(1)物种
(2)基因
(3)液泡
(4)不可取
(5)线粒体
(6)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例如使用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和水瓶,以减少塑料污染对环境的危害。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1) 和 (2) 生物多样性通常包含三个层面: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指的是生物种类的丰富性,而基因多样性指的是物种内部基因的变化。材料一中提到澳大利亚有多种不同的生物,体现了物种多样性;仙人掌演化成多个品种,体现了基因多样性。
(3) 液泡是植物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主要负责储存物质,包括酸甜的物质。
(4) 消灭任何物种都不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好方法,因为这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正确的做法是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让物种自然地生存和繁衍。
(5) 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它们通过呼吸作用将营养物质转化为细胞可以使用的能量。
(6) 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是保护环境的一个实际行动,这有助于减少塑料垃圾,保护土壤和海洋生物。
【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
(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生态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生物与环境相互联系。
(1)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基因(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所以澳大利亚生物种类繁多,比如瓶干树、南洋杉、鸭嘴兽、考拉、袋鼠、肺鱼等等,这体现了生物的种类多样性。
(2)基因多样性代表生物种群之内和种群之间的遗传结构的变异。每一个物种包括由若干个体组成的若干种群。各个种群由于突变、自然选择或其他原因,往往在遗传上不同,仙人掌演化成了近20个野生品种,这体现了生物的基因(遗传)多样性。
(3)液泡内含细胞液,溶解有色素、糖分等多种物质,仙人掌浆果中酸甜的物质存在于细胞的液泡中。
(4)消灭生态系统中某个物种的天敌可能会对生态平衡产生负面影响。天敌通常是生态系统内自然控制生物种群数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其存在可以维持群落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如果人为消灭天敌,可能导致其他生物种群失控甚至引发新的生态问题。因此,针对保护藏羚羊,应采取综合的生态保护措施,而不是简单地消灭天敌,消灭藏羚羊的天敌这种做法不可取。
(5)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负责进行细胞呼吸,产生ATP,为细胞提供能量。线粒体广泛分布在真核生物的细胞质中,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6)一次性塑料制品在使用后往往被随意丢弃,很难降解,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通过减少使用,使用可重复使用的替代品,可以有效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保护地球环境。
12.(2024七上·恩施期中)生石花能开出黄色的花朵,以下是与生石花细胞的生活有关的概念图,请答下列问题。(注:[ ]里面填序号,横线上写文字)
(1)生石花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2)生石花肉质叶看起来像石头,其叶肉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场所是   。若要借助显微镜观察叶肉细胞的结构,观察时应选用   物镜,才利于观察。
(3)生石花能开出黄色的花,是因为花中含黄色花青素,其花青素主要贮存在细胞的   (填结构名称)中。能开出黄色的花,是由结构[ ]   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
【答案】(1)细胞
(2)叶绿体;高倍
(3)液泡;② 细胞核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细胞核的功能
【解析】【解答】(1) 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生石花也不例外。
(2)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体进行的过程,因此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为了观察细胞内部结构,需要使用高倍物镜,因为它能提供更大的放大倍数,使观察者能够看到更多的细节。
(3) 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主要储存在液泡中,它决定了植物花朵的颜色。花的颜色是由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因为细胞核包含指导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基因,包括控制花色的基因。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等,植物细胞的各种结构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它们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分析图示,①是细胞膜、②是细胞核。
(1)生石花作为一种生物,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是生物体进行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生命活动的基础。
(2)生石花的肉质叶虽然看起来像石头,但其叶肉细胞具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它是细胞中的一个重要细胞器,负责捕获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若要借助显微镜观察叶肉细胞的结构,为了获得更清晰的图像,观察时应选用高倍物镜。高倍物镜能够放大细胞结构,使观察者能够更详细地看到细胞的内部构造。
(3)生石花能开出黄色的花,这是因为花中含有黄色的花青素。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色素,它主要贮存在细胞的液泡中。液泡是细胞中的一个重要结构,它含有细胞液,其中包括各种物质如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此外,生石花能开出黄色的花是由其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它含有细胞的遗传信息,并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分裂和代谢等活动。因此,生石花能开出黄色的花是由结构②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
13.(2024七上·恩施期中)熟练地使用显微镜是学习生物学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制作装片是显微镜观察的重要手段,请据图分析回答:
(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的是   和   。
(2)如果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要观察的细胞在视野的左下方,要使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把装片往   移动。
(3)图二中阴影部分的内容是   (填序号)。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⑤叶绿体;⑥线粒体;⑦液泡
(4)染色后,于显微镜下观察,染色最深的细胞结构是图一中的   。
(5)按照组成生物细胞数量的不同,洋葱是由多个细胞组成的,而草履虫是由单个细胞组成的,所以草履虫是   生物。
(6)有同学在切洋葱时,泪流满面,这一现象符合生物四大基本特征中   的特征。
【答案】(1)清水;生理盐水
(2)左下方
(3)②③④⑥
(4)细胞核
(5)单细胞
(6)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1) 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通常在载玻片中央滴加清水以保持细胞形态;而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生理盐水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生命活动。
(2) 在显微镜下,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如果细胞位于视野的左下方,需要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以便将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3) 阴影部分可能指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因为这些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相对容易观察到,并且与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4) 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后的细胞,细胞核通常染色最深,因为细胞核含有染色质,容易被碱性染料如碘液染色。
(5) 草履虫是一个单细胞生物,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能够完成营养摄取、运动、排泄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6)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是生物的四大基本特征之一,切洋葱时产生的刺激导致人流泪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一个例子。
【分析】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绿色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加清水;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生理盐水。目的都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2)在显微镜下观察物像时,物像的移动方向与实际移动方向相反。若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则物像位于哪一方,玻片标本就移向哪一方,图中物像位于视野左下方,若将视野中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则玻片标本应向左下方移动。
(3)图三中阴影部分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共同结构,即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⑥线粒体。
(4)染色时,细胞核由于含有大量遗传物质,通常会被染色剂染成深色,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时,细胞核是染色最深的结构。
(5)洋葱是由多个细胞组成的,所以是多细胞生物,草履虫的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生物。
(6)人在切洋葱时,洋葱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刺激眼睛,使眼睛产生泪水,这是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即应激性。
14.(2024七上·恩施期中)当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时,常常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我们发现鼠妇经常躲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石块、花盆的下面。“土壤湿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有些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请你根据下面的图片完成此次探究活动。
(1)根据该实验所探究的问题,该实验的变量是   。
(2)根据所学知识和经验,你作出的假设是   。
(3)设计实验方案:
将一个硬纸盒一分为二,硬纸盒两侧的条件应如图中______(填字母)所示,其他条件都相同。
A. B.
C. D.
(4)实施实验:
在硬纸盒中央放入10只鼠妇,10分钟内每隔2分钟统计一次硬纸盒两侧鼠妇的数量。按上述实验计划进行多次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计算出硬纸盒两侧鼠妇数量的   。
实验中选用10只鼠妇而不是1只,原因是   。
(5)预测实验现象:
硬纸盒潮湿一侧鼠妇的数量可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干燥一侧鼠妇的数量。
(6)实验时,有一个小组的实验结果和其他小组都不相同。他们应该_______(选填字母)
A.参考其他小组实验结果进行修正
B.在多次重复实验的基础上确认实验结果是否正确
C.承认本组探究活动失败
D.坚持本组实验结果是完全正确的
(7)如图所示为两名同学分别设计的“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装置,两个实验装置都不科学。如果将甲装置改为科学合理,改动方法是   。
【答案】(1)湿度
(2)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3)C
(4)平均值;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5)大于
(6)B
(7)将干土改为湿土
【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1) 实验的目的是要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因此实验中改变的唯一变量应该是湿度。其他所有条件,如温度、光照等,都应该保持一致,以确保实验结果是由湿度变化引起的。
(2) 根据鼠妇经常躲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这一观察,我们可以做出一个初步假设,即鼠妇可能更偏好潮湿的环境。这个假设将指导我们的实验设计。
(3) 为了设置对照实验,硬纸盒应该被分成两个不同的环境,一侧保持潮湿(代表鼠妇的自然偏好环境),另一侧保持干燥。这样,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两侧鼠妇的数量来观察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4) 使用10只鼠妇可以减少单一样本可能带来的偶然误差,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可靠。通过多次实验并计算平均值,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5) 基于假设,我们预测鼠妇会更倾向于选择潮湿的环境。因此,我们预期在实验中潮湿一侧的鼠妇数量会多于干燥一侧。
(6)在科学实验中,重复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小组的结果与其他小组不一致,他们应该重复实验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这有助于排除可能的操作错误或偶然因素。
(7) 为了确保实验中光照是唯一的变量,甲装置应该模拟鼠妇的自然生活环境,即潮湿的土壤。这样,任何观察到的效果都可以更准确地归因于光照变化,而不是土壤湿度的变化。
【分析】(1)科学探究是研究生命科学常用的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为了使实验有说服力,实验中一定要设置对照组。在设计对照实验时,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
(2)该实验是探究的是湿度对鼠妇的影响,所以要设计干燥和潮湿两种环境,而其他条件都必须完全相同,鼠妇的数量不能用的太少,否则结果存在很大的偶然性,误差大。
(1)该实验的题目是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湿度,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干燥和潮湿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就是形成以湿度为单一变量的对照实验。
(2)作出假设: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作出的假设是:湿度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3)设计科学探究实验时,一定要设置对照组,而设置对照组时要把握唯一变量,既除所要探究的条件为变量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本实验中将一个硬纸盒一分为二,硬纸盒两侧内的条件应如图C所示:一侧是干土,另一侧是湿土的环境,在两侧的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鼠妇,并进行观察,这样就形成干土与湿土两种环境,以湿度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4)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的误差,需要对实验设置重复组,或进行多次实验,取其平均值。
本实验所用鼠妇的数量要多一些,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排除偶然误差。如果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此类偏差,实验中应尽可能多选几只鼠妇。但鼠妇数量也不能太多,太多了会增加实验操作难度。所以,本实验用10只鼠妇做实验的目的是:避免出现偶然性,减小误差。
(5)实验现象:硬纸盒潮湿一侧鼠妇的数量明显多于干燥一侧鼠妇的数量,与该同学的假设相吻合,因此结论是鼠妇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
(6)“参考其他小组实验结果进行修正、承认本组的探究活动是失败的、坚持本组的实验结果是完全正确的”这都不符合科学探究的要求;“在多次重复实验的基础上确认实验结果是否正确”这符合科学探究的要求,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7)如果要“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影响”,则实验变量是光照,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有光和无光两种环境,除了这个条件不同外,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又因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所以将甲装置中的干土改为湿土更科学合理。
1 / 1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民族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1.(2024七上·恩施期中)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于2025年9月在中国杭州举办。下列关于生物圈 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圈中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C.整个地球就是生物圈,到处都有生物生存
D.生物圈为各种生物的生存提供了阳光、空气、水、营养物质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基本条件,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2.(2024七上·恩施期中)对微小的物体和细胞进行观察,要借助显微镜。在使用双目电光源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视野中的物像也会向左上方移动
B.如果发现镜头上有污物,应立即用水清洗
C.对光时,首先要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D.要使视野变得明亮,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
3.(2024七上·恩施期中)载玻片上的“pd”在显微镜下显示出来的物像是(  )
A.pd B.dp C.qd D.dq
4.(2024七上·恩施期中)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你认为应选用的显微镜镜头组合是(  )
A.1和4 B.2和6 C.3和4 D.1和6
5.(2024七上·恩施期中)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过程中,先后得到如图三个画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绘图时,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涂上黑色
B.三个画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③②①
C.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不需要调节粗准焦螺旋
D.视野最暗的是③
6.(2024七上·恩施期中)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虽结构简单,但能表现出一系列的生命活动。下列关于草履虫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壁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B.细胞膜具有进行物质交换的功能
C.线粒体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细胞核对细胞生命活动起控制作用
7.(2024七上·恩施期中)动物细胞形态多样,不规则且易变形,这都是由于细胞结构中没有(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液泡 D.叶绿体
8.(2024七上·恩施期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下图甲和乙分别是鸭和桃的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细胞膜,主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B.桃叶细胞中的染色体位于②细胞质中
C.③是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
D.乙细胞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④
9.(2024七上·恩施期中)瑞典科学家林奈和英国科学家达尔文进行科学研究时都运用的是观察描述法,而科学家哈维在发现血液循环时用的方法是: (  )
A.观察法 B.归纳演义法 C.对比法 D.实验法
10.(2024七上·恩施期中)某学习小组准备对淮安地区不同水域环境中鱼类的生存状况进行探究,他们预测“污水的水质会影响鱼类的生存”,这属于科学探究基本过程中的(  )
A.发现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订计划 D.得出结论
11.(2024七上·恩施期中)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仙人掌,草本植物,茎粗大肥厚,根系发达,叶特化成刺,花明艳,浆果酸甜可食。耐干旱,喜干燥、阳光充足的地方。1787年,有一个叫菲利浦的船长带了一些仙人掌到澳大利亚种植,用于培养胭脂虫,作为生产染料的原料。不料一些仙人掌流失到种植园外。由于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仙人掌的生长,而且没有天敌的存在,仙人掌便在澳大利亚肆无忌惮地蔓延开来。到1925年,它们已演化成了近20个野生品种,并占领了大片土地,严重影响了当地其他生物的生长,成为当地的一大灾难。后来,人们从仙人掌的原产地引进了吃这种植物的昆虫,这才遏制了它们的繁衍。
材料二: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物种,它的羊绒比金子还要贵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近年来,藏羚羊已濒临灭绝,然而偷猎者的枪声仍不时响起。据专家评估,由于人类的活动,目前地球土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比自然淘汰高达1000倍的速度灭绝。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国际组织确定201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多个物种,一颗星球,一个未来”。
(1)澳大利亚生物种类繁多,比如瓶干树、南洋杉、鸭嘴兽、考拉、袋鼠、肺鱼等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2)到1925年,仙人掌演化成了近20个野生品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3)仙人掌浆果中酸甜的物质存在于细胞的   中。
(4)为了保护藏羚羊,有人提出组织力量消灭藏羚羊的天敌,这种做法(选填:   “不可取”或“可取”)
(5)组成袋鼠细胞的能量转换器是   ,它存在于活细胞的细胞质中,主要.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请你为保护地球母亲,保护环境,写出一条可操作的建议:   。
12.(2024七上·恩施期中)生石花能开出黄色的花朵,以下是与生石花细胞的生活有关的概念图,请答下列问题。(注:[ ]里面填序号,横线上写文字)
(1)生石花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2)生石花肉质叶看起来像石头,其叶肉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场所是   。若要借助显微镜观察叶肉细胞的结构,观察时应选用   物镜,才利于观察。
(3)生石花能开出黄色的花,是因为花中含黄色花青素,其花青素主要贮存在细胞的   (填结构名称)中。能开出黄色的花,是由结构[ ]   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
13.(2024七上·恩施期中)熟练地使用显微镜是学习生物学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制作装片是显微镜观察的重要手段,请据图分析回答:
(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的是   和   。
(2)如果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要观察的细胞在视野的左下方,要使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把装片往   移动。
(3)图二中阴影部分的内容是   (填序号)。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⑤叶绿体;⑥线粒体;⑦液泡
(4)染色后,于显微镜下观察,染色最深的细胞结构是图一中的   。
(5)按照组成生物细胞数量的不同,洋葱是由多个细胞组成的,而草履虫是由单个细胞组成的,所以草履虫是   生物。
(6)有同学在切洋葱时,泪流满面,这一现象符合生物四大基本特征中   的特征。
14.(2024七上·恩施期中)当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时,常常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我们发现鼠妇经常躲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石块、花盆的下面。“土壤湿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有些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请你根据下面的图片完成此次探究活动。
(1)根据该实验所探究的问题,该实验的变量是   。
(2)根据所学知识和经验,你作出的假设是   。
(3)设计实验方案:
将一个硬纸盒一分为二,硬纸盒两侧的条件应如图中______(填字母)所示,其他条件都相同。
A. B.
C. D.
(4)实施实验:
在硬纸盒中央放入10只鼠妇,10分钟内每隔2分钟统计一次硬纸盒两侧鼠妇的数量。按上述实验计划进行多次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计算出硬纸盒两侧鼠妇数量的   。
实验中选用10只鼠妇而不是1只,原因是   。
(5)预测实验现象:
硬纸盒潮湿一侧鼠妇的数量可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干燥一侧鼠妇的数量。
(6)实验时,有一个小组的实验结果和其他小组都不相同。他们应该_______(选填字母)
A.参考其他小组实验结果进行修正
B.在多次重复实验的基础上确认实验结果是否正确
C.承认本组探究活动失败
D.坚持本组实验结果是完全正确的
(7)如图所示为两名同学分别设计的“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装置,两个实验装置都不科学。如果将甲装置改为科学合理,改动方法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生物圈的概述;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A、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A正确;
B、生物圈中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都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B正确;
C、 与地球的体积及其大气层的厚度相比,生物生存的空间是极其有限 的,只是在地球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才有生物生存,C错误;
D、 生物圈之所以适于生物生存,是因为它具备了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 本条件——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等 ,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物圈就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在显微镜下观察时,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果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视野中的物像实际上会向右下方移动。A错误。B、镜头上的污物应该用专门的镜头纸或擦镜布轻轻擦拭,而不是直接用水清洗,以免损伤镜头或导致污物扩散。B错误。
C、在使用显微镜对光时,需要将转换器转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以便光线能够通过物镜照射到标本上。C正确。
D、细准焦螺旋用于调节焦距,使物像更加清晰,而不是调节视野的亮度。要使视野变得明亮,应该调节光圈或聚光镜。D错误。
故选C。
【分析】显微镜镜头上的污点用擦镜纸擦拭;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收镜。显微镜成的物像:倒像。即像的移动方向与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
3.【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 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上下倒立、左右相反,载玻片上的“pd”在显微镜下显示出来的物像是旋转180°后得到的,是字母“pd”,A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倒立、左右相反。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物像了。
4.【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由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共同决定的,总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同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成反比,即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反之,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
A、1和4:目镜1的放大倍数较小,但物镜4的放大倍数也较小。因此,它们的组合虽然总放大倍数不是最大,但也不是最小,所以观察到的细胞数目不是最少。A错误。
B、2和6:目镜2的放大倍数比目镜1大,但物镜6的放大倍数比物镜4小。然而,由于目镜的放大倍数对总放大倍数的影响较小,所以这组镜头的总放大倍数仍然不是最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也不是最少。B错误。
C、3和4:目镜3的放大倍数最大,物镜4虽然放大倍数不是最大,但与目镜3组合后,总放大倍数成为四组中最大的。因此,这组镜头组合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将是最少的。C正确。
D、1和6:目镜1的放大倍数较小,物镜6的放大倍数也较小。因此,这组镜头的总放大倍数是最小的,但题目要求的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即需要最大的放大倍数,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区分目镜和物镜:
①目镜:没有螺纹,它直接插在镜筒的顶端。放大倍数低的长,放大倍数高的短。
②物镜:物镜上有螺纹,它像上螺钉一样安装在转换器的孔上。放大倍数低的短,放大倍数高的长。
5.【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在绘制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时,应该用铅笔以点或短线条表示暗处,而不是涂上黑色,以免遮盖其他细节。A错误。B、根据参考解析,图②是低倍镜视野下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图像,细胞未移到视野中间;图③是低倍镜下,位于视野中间的洋葱表皮细胞的图像;图①是高倍镜看到的清晰的细胞图像。因此,正确的顺序应该是②③①。B错误。
C、当从低倍镜切换到高倍镜时,通常只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来微调焦距,使图像清晰,而不需要调节粗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用于较大范围的焦距调整,细准焦螺旋用于细微调整。C正确。
D、根据参考解析,图①是高倍镜看到的清晰的细胞图像,高倍镜下的视野通常比低倍镜下的视野要暗,因此视野最暗的应该是图①。D错误。
故选C。
【分析】观察图示可知,图①是高倍镜看到的清晰的细胞图像;图②是低倍镜视野下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图像,细胞未移到视野中间;图③是低倍镜下,位于视野中间的洋葱表皮细胞的图像。
6.【答案】A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解答】A、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属于原生动物,其细胞没有细胞壁,只有细胞膜。细胞壁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真菌细胞和某些细菌中,对这些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A错误。B、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结构,具有选择性通透性,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进行物质交换,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B正确。
C、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通过氧化磷酸化过程产生ATP,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正确。
D、细胞核包含遗传物质DNA,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D正确。
故选A。
【分析】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能独立生活,具有生物的所有特征,如应激性、新陈代谢、生长、繁殖。一般生活在水中,如草履虫、眼虫、变形虫等。动物细胞的结构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
7.【答案】A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细胞膜起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液泡中含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在植物细胞结构中,有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的作用,这使植物细胞能保持一定的形态。动物细胞形态多样,不规则且易变形,是因为动物细胞外面没有细胞壁的保护和支持作用。故答案为:A。
【分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叶绿体、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线粒体;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而动物细胞没有。
8.【答案】C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A.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①是细胞膜,主要起保护和控制物种进出细胞的作用,而非支持作用,A错误。
B.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B错误。
C.③是细胞核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C正确。
D.④是液泡,乙细胞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D错误。
故选C。
【分析】图中,①是细胞膜、②是细胞质、③是细胞核、④是液泡;甲是动物细胞、乙是植物细胞。
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结构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壁 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无
细胞膜 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 有液泡、线粒体,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 有线粒体和多种物质
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叶绿体 部分细胞有,光合作用的场所 无
线粒体 呼吸作用的场所
液泡 成分有水、无机盐、糖分和色素 无
9.【答案】D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分析】哈维是英国的生理学家.哈维是实验生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首次阐明了血液循环的原理,血液循环是英国科学家哈维根据大量的实验于1628年提出的,所以此题答案为D。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10.【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交流分享等步骤。其中,作出假设是基于已有的知识和观察,对问题可能的答案提出一种或多种猜测,为后续的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提供方向。故他们预测污染的水质会影响鱼类的生存,这属于科学探究基本过程中的作出假设,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11.【答案】(1)物种
(2)基因
(3)液泡
(4)不可取
(5)线粒体
(6)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例如使用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和水瓶,以减少塑料污染对环境的危害。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1) 和 (2) 生物多样性通常包含三个层面: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指的是生物种类的丰富性,而基因多样性指的是物种内部基因的变化。材料一中提到澳大利亚有多种不同的生物,体现了物种多样性;仙人掌演化成多个品种,体现了基因多样性。
(3) 液泡是植物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主要负责储存物质,包括酸甜的物质。
(4) 消灭任何物种都不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好方法,因为这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正确的做法是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让物种自然地生存和繁衍。
(5) 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它们通过呼吸作用将营养物质转化为细胞可以使用的能量。
(6) 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是保护环境的一个实际行动,这有助于减少塑料垃圾,保护土壤和海洋生物。
【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
(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生态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生物与环境相互联系。
(1)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基因(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所以澳大利亚生物种类繁多,比如瓶干树、南洋杉、鸭嘴兽、考拉、袋鼠、肺鱼等等,这体现了生物的种类多样性。
(2)基因多样性代表生物种群之内和种群之间的遗传结构的变异。每一个物种包括由若干个体组成的若干种群。各个种群由于突变、自然选择或其他原因,往往在遗传上不同,仙人掌演化成了近20个野生品种,这体现了生物的基因(遗传)多样性。
(3)液泡内含细胞液,溶解有色素、糖分等多种物质,仙人掌浆果中酸甜的物质存在于细胞的液泡中。
(4)消灭生态系统中某个物种的天敌可能会对生态平衡产生负面影响。天敌通常是生态系统内自然控制生物种群数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其存在可以维持群落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如果人为消灭天敌,可能导致其他生物种群失控甚至引发新的生态问题。因此,针对保护藏羚羊,应采取综合的生态保护措施,而不是简单地消灭天敌,消灭藏羚羊的天敌这种做法不可取。
(5)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负责进行细胞呼吸,产生ATP,为细胞提供能量。线粒体广泛分布在真核生物的细胞质中,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6)一次性塑料制品在使用后往往被随意丢弃,很难降解,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通过减少使用,使用可重复使用的替代品,可以有效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保护地球环境。
12.【答案】(1)细胞
(2)叶绿体;高倍
(3)液泡;② 细胞核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细胞核的功能
【解析】【解答】(1) 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生石花也不例外。
(2)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体进行的过程,因此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为了观察细胞内部结构,需要使用高倍物镜,因为它能提供更大的放大倍数,使观察者能够看到更多的细节。
(3) 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主要储存在液泡中,它决定了植物花朵的颜色。花的颜色是由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因为细胞核包含指导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基因,包括控制花色的基因。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等,植物细胞的各种结构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它们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分析图示,①是细胞膜、②是细胞核。
(1)生石花作为一种生物,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是生物体进行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生命活动的基础。
(2)生石花的肉质叶虽然看起来像石头,但其叶肉细胞具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它是细胞中的一个重要细胞器,负责捕获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若要借助显微镜观察叶肉细胞的结构,为了获得更清晰的图像,观察时应选用高倍物镜。高倍物镜能够放大细胞结构,使观察者能够更详细地看到细胞的内部构造。
(3)生石花能开出黄色的花,这是因为花中含有黄色的花青素。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色素,它主要贮存在细胞的液泡中。液泡是细胞中的一个重要结构,它含有细胞液,其中包括各种物质如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此外,生石花能开出黄色的花是由其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它含有细胞的遗传信息,并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分裂和代谢等活动。因此,生石花能开出黄色的花是由结构②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
13.【答案】(1)清水;生理盐水
(2)左下方
(3)②③④⑥
(4)细胞核
(5)单细胞
(6)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1) 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通常在载玻片中央滴加清水以保持细胞形态;而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生理盐水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生命活动。
(2) 在显微镜下,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如果细胞位于视野的左下方,需要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以便将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3) 阴影部分可能指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因为这些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相对容易观察到,并且与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4) 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后的细胞,细胞核通常染色最深,因为细胞核含有染色质,容易被碱性染料如碘液染色。
(5) 草履虫是一个单细胞生物,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能够完成营养摄取、运动、排泄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6)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是生物的四大基本特征之一,切洋葱时产生的刺激导致人流泪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一个例子。
【分析】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绿色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加清水;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生理盐水。目的都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2)在显微镜下观察物像时,物像的移动方向与实际移动方向相反。若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则物像位于哪一方,玻片标本就移向哪一方,图中物像位于视野左下方,若将视野中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则玻片标本应向左下方移动。
(3)图三中阴影部分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共同结构,即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⑥线粒体。
(4)染色时,细胞核由于含有大量遗传物质,通常会被染色剂染成深色,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时,细胞核是染色最深的结构。
(5)洋葱是由多个细胞组成的,所以是多细胞生物,草履虫的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生物。
(6)人在切洋葱时,洋葱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刺激眼睛,使眼睛产生泪水,这是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即应激性。
14.【答案】(1)湿度
(2)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3)C
(4)平均值;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5)大于
(6)B
(7)将干土改为湿土
【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1) 实验的目的是要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因此实验中改变的唯一变量应该是湿度。其他所有条件,如温度、光照等,都应该保持一致,以确保实验结果是由湿度变化引起的。
(2) 根据鼠妇经常躲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这一观察,我们可以做出一个初步假设,即鼠妇可能更偏好潮湿的环境。这个假设将指导我们的实验设计。
(3) 为了设置对照实验,硬纸盒应该被分成两个不同的环境,一侧保持潮湿(代表鼠妇的自然偏好环境),另一侧保持干燥。这样,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两侧鼠妇的数量来观察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4) 使用10只鼠妇可以减少单一样本可能带来的偶然误差,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可靠。通过多次实验并计算平均值,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5) 基于假设,我们预测鼠妇会更倾向于选择潮湿的环境。因此,我们预期在实验中潮湿一侧的鼠妇数量会多于干燥一侧。
(6)在科学实验中,重复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小组的结果与其他小组不一致,他们应该重复实验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这有助于排除可能的操作错误或偶然因素。
(7) 为了确保实验中光照是唯一的变量,甲装置应该模拟鼠妇的自然生活环境,即潮湿的土壤。这样,任何观察到的效果都可以更准确地归因于光照变化,而不是土壤湿度的变化。
【分析】(1)科学探究是研究生命科学常用的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为了使实验有说服力,实验中一定要设置对照组。在设计对照实验时,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
(2)该实验是探究的是湿度对鼠妇的影响,所以要设计干燥和潮湿两种环境,而其他条件都必须完全相同,鼠妇的数量不能用的太少,否则结果存在很大的偶然性,误差大。
(1)该实验的题目是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湿度,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干燥和潮湿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就是形成以湿度为单一变量的对照实验。
(2)作出假设: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作出的假设是:湿度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3)设计科学探究实验时,一定要设置对照组,而设置对照组时要把握唯一变量,既除所要探究的条件为变量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本实验中将一个硬纸盒一分为二,硬纸盒两侧内的条件应如图C所示:一侧是干土,另一侧是湿土的环境,在两侧的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鼠妇,并进行观察,这样就形成干土与湿土两种环境,以湿度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4)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的误差,需要对实验设置重复组,或进行多次实验,取其平均值。
本实验所用鼠妇的数量要多一些,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排除偶然误差。如果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此类偏差,实验中应尽可能多选几只鼠妇。但鼠妇数量也不能太多,太多了会增加实验操作难度。所以,本实验用10只鼠妇做实验的目的是:避免出现偶然性,减小误差。
(5)实验现象:硬纸盒潮湿一侧鼠妇的数量明显多于干燥一侧鼠妇的数量,与该同学的假设相吻合,因此结论是鼠妇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
(6)“参考其他小组实验结果进行修正、承认本组的探究活动是失败的、坚持本组的实验结果是完全正确的”这都不符合科学探究的要求;“在多次重复实验的基础上确认实验结果是否正确”这符合科学探究的要求,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7)如果要“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影响”,则实验变量是光照,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有光和无光两种环境,除了这个条件不同外,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又因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所以将甲装置中的干土改为湿土更科学合理。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