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课时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新知探究(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实验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按表中实验操作步骤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将有关实验现象及其结论填入表中:实验原理 Fe3++3SCN- Fe(SCN)3(红色)实验操作现象与 结论 b溶液颜色 ,平衡向 移动 c溶液颜色 ,平衡向 移动 理论 解释 发生Fe+2Fe3+3Fe2+,Fe3+浓度减小,Q=增大,Q>K,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SCN-)增大,Q=减小,Q2.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及解释(1)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当其他条件不变时:①c(反应物)增大或c(生成物)减小,平衡向 方向移动。 ②c(反应物)减小或c(生成物)增大,平衡向 方向移动。 (2)用平衡常数分析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①Q减小,则Q②Q增大,则Q>K,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3.用v t图像分析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已知反应mA(g)+nB(g) pC(g) m+n改变条件 平衡移动方向① 增大反应物A或B的浓度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 减小生成物C的浓度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③ 增大生成物C的浓度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④ 减小反应物A或B的浓度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4.化学平衡的移动(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如果改变反应条件,平衡状态被破坏,平衡体系的物质组成也会随着 ,直至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这种由 达到 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移动过程分析①从Q、K关系角度 ②从v正、v逆关系角度[微点拨] ①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平衡不移动。②适当增大廉价的反应物的浓度,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提高价格较高的原料的转化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题点多维训练]1.(2025·兰州期中检测)在一定条件下的溶液中,反应:FeCl3+3KSCN Fe(SCN)3+3KCl达到平衡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下列条件,能使平衡逆向移动的是 ( )A.加入少量KSCN固体 B.加入少量FeCl3固体C.加入少量KCl固体 D.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2.如图所示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 )A.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为零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Ⅰ和平衡态Ⅱ时浓度不相等3.(2025·南安阶段检测)5 mL 0.1 mol·L-1KI溶液与1 mL 0.1 mol·L-1 FeCl3溶液发生反应:2Fe3+(aq)+2I-(aq) 2Fe2+(aq)+I2(aq),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入苯、振荡,平衡正向移动B.经苯3次萃取分离后,在水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呈红色,表明该化学反应存在限度C.加入FeSO4固体,平衡逆向移动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在容积一定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X、Y,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 Z(g)+W(s) 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继续充入X,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Y的转化率增大B.若继续充入Z,平衡逆向移动,Z的体积分数减小C.若移走部分W,平衡正向移动D.平衡后移走X,上述反应的ΔH减小新知探究(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实验探究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按表中实验操作步骤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将有关实验现象及其结论填入表中:实验 原理 容器容积减小,气体压强增大;容器容积增大,气体压强减小2NO2(g) N2O4(g) (红棕色) (无色)实验 步骤活塞Ⅱ处→Ⅰ处,压强增大 活塞Ⅰ处→Ⅱ处,压强减小实验 现象 混合气体的颜色先 后又逐渐 混合气体的颜色先 后又逐渐 实验 结论 活塞往里推,管内容积减小,c(NO2)增大,颜色变深,但颜色又变浅[即c(NO2)减小],推理得知,气体的压强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活塞往外拉,管内容积增大,c(NO2)减小,颜色变浅,但颜色又变深[即c(NO2)增大],推理得知,气体的压强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不相等的反应 ①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 的方向移动。 ②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 的方向移动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相等的反应 改变压强平衡 对于无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 由于固体或液体物质的体积受压强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当平衡混合物中都是固体或液态物质时,改变压强化学平衡一般不移动[微点拨] 压强能否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关键看压强改变是否使浓度发生改变,从而使v'正≠v'逆。3.用v t图像分析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对于反应mA(g)+nB(g) pC(g) m+nt1时刻,增大容器容积,压强 ,v'正、v'逆均减小,体积减小方向的v'逆减小幅度更大,则v'正 v'逆,平衡向 方向移动 t1时刻,缩小容器容积,压强 ,v'正、v'逆均增大,体积减小方向的v'逆增大幅度更大,则v'逆 v'正,平衡向 方向移动 (2)对于反应mA(g)+nB(g) pC(g) m+n=p,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在t1时刻改变压强,图像如③所示。t1时刻,若缩小容器容积,压强增大,v'正、v'逆均增大,且v'正=v'逆,平衡不移动,如图中上线t1时刻,若增大容器容积,压强减小,v'正、v'逆均减小,且v'正=v'逆,平衡不移动,如图中下线应用化学 生命过程与化学平衡移动密切相关。例如,在人体利用氧气的过程中,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过程中,就涉及化学平衡的移动。人体中的血红蛋白分子(Hb)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分子——Hb(O2),这一过程可以表示为Hb+O2 Hb(O2)。煤气中的CO也能与血红蛋白分子结合,即:Hb+CO Hb(CO)。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比氧气分子强。1.阅读材料并解释为什么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增大时会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2.思考并讨论如何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设计合理的方法救治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 简述你的理由。[题点多维训练]1.(2025·衡水期中检测)探究压强对反应2NO2(g) N2O4(g)平衡的影响。按如图操作:①活塞从Ⅰ处→拉至Ⅱ处;②活塞从Ⅱ处→推向Ⅰ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混合气体颜色无明显变化B.②增大压强,此反应平衡正向移动C.①开始观察到混合气体颜色变浅,是因为平衡正向移动D.②K不变,但Q>K,判断平衡正向移动2.在恒温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 bB(g)+cC(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容器容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9倍,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化学平衡常数K不变B.a>b+cC.压缩瞬间,v正、v逆都增大D.A的转化率减小3.一定条件下,某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建立化学平衡,在t1时刻改变某一个条件,建立新的平衡,其v t图像如下:(1)对于反应:2SO2(g)+O2(g) 2SO3(g),t1时刻缩小容器体积,其图像为 (填字母),平衡 (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移动。 (2)对于反应:2NH3(g) N2(g)+3H2(g),t1时刻增大容器体积,其图像为 (填字母),平衡 (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移动。 (3)对于反应:H2(g)+I2(g) 2HI(g),t1时刻缩小容器体积,其图像为 (填字母),平衡 (填“向正反应方向” “向逆反应方向”或“不”)移动。4.反应3Fe(s)+4H2O(g) Fe3O4(s)+4H2(g),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试回答:(1)增加Fe的量,其正反应速率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平衡 (填“不”“向正反应方向”或“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其正反应速率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平衡 (填“不”“向正反应方向”或“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其正反应速率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平衡 (填“不”“向正反应方向”或“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4)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水蒸气,其正反应速率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平衡 (填“不”“向正反应方向”或“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归纳拓展|“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恒温、恒容条件(2)恒温、恒压条件第3课时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新知探究(一)1.变浅 逆反应方向 变深 正反应方向2.(1)①正反应 ②逆反应4.(1)改变 原有的平衡状态 新的平衡状态[题点多维训练]1.选D 加入少量KSCN固体,SCN-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故A错误;加入少量的FeCl3固体,铁离子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故B错误;KCl对平衡移动无影响,加入少量KCl固体,平衡不移动,故C错误;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减少铁离子浓度,平衡逆向移动,故D正确。2.选C 由题给图像可以看出,平衡态Ⅰ改变的瞬间,逆反应速率未改变,正反应速率突然增大,可知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B项正确,C项不正确;由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知两平衡状态同一种反应物的浓度不相等,D项正确;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为零,A项正确。3.选D 加入苯萃取碘、振荡,溶液中碘单质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故A正确;经苯3次萃取分离后,在水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呈红色,证明溶液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表明该化学反应存在限度,故B正确;加入FeSO4固体,溶液中亚铁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故C正确;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故D错误。4.选A 通入Z,平衡逆向移动,但Z的体积分数增大,B项错误;W为固体,改变其用量,平衡不移动,C项错误;ΔH只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及状态有关,与实际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量无关,D项错误。新知探究(二)1.变深 变浅 变浅 变深 增大 减小2.减小 增大 不移动3.(1)减小 > 正反应 增大 > 逆反应[应用化学]1.提示: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增大,更多的Hb(CO)取代Hb(O2),造成人体缺氧,导致一氧化碳中毒。2.提示:如果有人一氧化碳中毒,应立即切断一氧化碳来源并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流通处,必要时可以将其放到高压氧舱中,增大氧气浓度。[题点多维训练]1.选B 活塞从Ⅰ处→拉至Ⅱ处,压强减小,平衡逆向移动,但容器体积增加程度更大,二氧化氮浓度减小,混合气体颜色变浅,故A错误;活塞从Ⅱ处→推向Ⅰ处,压强增大,正向气体分子数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故B正确;活塞从Ⅰ处→拉至Ⅱ处,压强减小,平衡逆向移动,但容器体积增加程度更大,二氧化氮浓度减小,混合气体颜色变浅,故C错误;温度不变,故②K不变,但Q2.选B 化学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故A正确;由C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9倍可知,加压后平衡逆向移动,则a3.(1)D 向正反应方向 (2)C 向正反应方向 (3)A 不4.解析:(1)增加Fe的量,正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2)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压强增大。其正反应速率增大,但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平衡不移动;(3)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但容器中原气体的浓度不变,正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4)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水蒸气,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其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答案:(1)不变 不 (2)增大 不 (3)不变 不(4)增大 向正反应方向7 / 7(共55张PPT)第3课时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新知探究(一)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新知探究(二)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课时跟踪检测目录新知探究(一)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实验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按表中实验操作步骤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将有关实验现象及其结论填入表中:实验原理 Fe3++3SCN- Fe(SCN)3(红色)实验操作现象与 结论 b溶液颜色 , 平衡向 移动 c溶液颜色 ,平衡向 移动变浅逆反应方向变深正反应方向理论解释 发生Fe+2Fe3+==3Fe2+,Fe3+浓度减小,Q=增大,Q>K,平衡向 逆反应方向移动 c(SCN-)增大,Q=减小,Q续表2.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及解释(1)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当其他条件不变时:①c(反应物)增大或c(生成物)减小,平衡向 方向移动。②c(反应物)减小或c(生成物)增大,平衡向 方向移动。正反应逆反应(2)用平衡常数分析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①Q减小,则Q②Q增大,则Q>K,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3.用v t图像分析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已知反应mA(g)+nB(g) pC(g) m+n 改变条件 平衡移动方向① 增大反应物A或B的浓度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 减小生成物C的浓度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③ 增大生成物C的浓度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④ 减小反应物A或B的浓度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4.化学平衡的移动(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如果改变反应条件,平衡状态被破坏,平衡体系的物质组成也会随着 ,直至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这种由 达到 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2)移动过程分析①从Q、K关系角度改变原有的平衡状态新的平衡状态②从v正、v逆关系角度[微点拨] ①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平衡不移动。②适当增大廉价的反应物的浓度,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提高价格较高的原料的转化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题点多维训练]√1.(2025·兰州期中检测)在一定条件下的溶液中,反应:FeCl3+3KSCN Fe(SCN)3+3KCl达到平衡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下列条件,能使平衡逆向移动的是 ( )A.加入少量KSCN固体 B.加入少量FeCl3固体C.加入少量KCl固体 D.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解析:加入少量KSCN固体,SCN-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故A错误;加入少量的FeCl3固体,铁离子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故B错误;KCl对平衡移动无影响,加入少量KCl固体,平衡不移动,故C错误;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减少铁离子浓度,平衡逆向移动,故D正确。√2.如图所示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 )A.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为零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Ⅰ和平衡态Ⅱ时浓度不相等解析:由题给图像可以看出,平衡态Ⅰ改变的瞬间,逆反应速率未改变,正反应速率突然增大,可知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B项正确,C项不正确;由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知两平衡状态同一种反应物的浓度不相等,D项正确;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为零,A项正确。3.(2025·南安阶段检测)5 mL 0.1 mol·L-1KI溶液与1 mL 0.1 mol·L-1 FeCl3溶液发生反应:2Fe3+(aq)+2I-(aq) 2Fe2+(aq)+I2(aq),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入苯、振荡,平衡正向移动B.经苯3次萃取分离后,在水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呈红色,表明该化学反应存在限度C.加入FeSO4固体,平衡逆向移动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解析:加入苯萃取碘、振荡,溶液中碘单质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故A正确;经苯3次萃取分离后,在水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呈红色,证明溶液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表明该化学反应存在限度,故B正确;加入FeSO4固体,溶液中亚铁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故C正确;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故D错误。4.在容积一定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X、Y,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 Z(g)+W(s) 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继续充入X,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Y的转化率增大B.若继续充入Z,平衡逆向移动,Z的体积分数减小C.若移走部分W,平衡正向移动D.平衡后移走X,上述反应的ΔH减小解析:通入Z,平衡逆向移动,但Z的体积分数增大,B项错误;W为固体,改变其用量,平衡不移动,C项错误;ΔH只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及状态有关,与实际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量无关,D项错误。√新知探究(二)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实验探究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按表中实验操作步骤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将有关实验现象及其结论填入表中:实验 原理 容器容积减小,气体压强增大;容器容积增大,气体压强减小2NO2(g) N2O4(g) (红棕色) (无色)实验 步骤活塞Ⅱ处→Ⅰ处,压强增大 活塞Ⅰ处→Ⅱ处,压强减小实验 现象 混合气体的颜色先 后又逐渐 ______ 混合气体的颜色先 后又逐渐______实验 结论 活塞往里推,管内容积减小,c(NO2)增大,颜色变深,但颜色又变浅[即c(NO2)减小],推理得知,气体的压强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活塞往外拉,管内容积增大,c(NO2)减小,颜色变浅,但颜色又变深[即c(NO2)增大],推理得知,气体的压强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变深变浅变浅变深增大减小续表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不相等的反应 ①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 的方向移动。②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 的方向移动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相等的反应 改变压强平衡_______对于无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 由于固体或液体物质的体积受压强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当平衡混合物中都是固体或液态物质时,改变压强化学平衡一般不移动减小增大不移动[微点拨] 压强能否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关键看压强改变是否使浓度发生改变,从而使v'正≠v'逆。3.用v t图像分析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对于反应mA(g)+nB(g) pC(g) m+nt1时刻,增大容器容积,压强 ,v'正、v'逆均减小,体积减小方向的v'逆减小幅度更大,则v'正 v'逆,平衡向 方向移动t1时刻,缩小容器容积,压强 ,v'正、v'逆均增大,体积减小方向的v'逆增大幅度更大,则v'逆 v'正,平衡向 方向移动减小正反应增大逆反应>>(2)对于反应mA(g)+nB(g) pC(g) m+n=p,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在t1时刻改变压强,图像如③所示。t1时刻,若缩小容器容积,压强增大,v'正、v'逆均增大,且v'正=v'逆,平衡不移动,如图中上线t1时刻,若增大容器容积,压强减小,v'正、v'逆均减小,且v'正=v'逆,平衡不移动,如图中下线应用化学生命过程与化学平衡移动密切相关。例如,在人体利用氧气的过程中,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过程中,就涉及化学平衡的移动。人体中的血红蛋白分子(Hb)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分子——Hb(O2),这一过程可以表示为Hb+O2 Hb(O2)。煤气中的CO也能与血红蛋白分子结合,即:Hb+CO Hb(CO)。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比氧气分子强。1.阅读材料并解释为什么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增大时会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提示: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增大,更多的Hb(CO)取代Hb(O2),造成人体缺氧,导致一氧化碳中毒。2.思考并讨论如何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设计合理的方法救治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 简述你的理由。提示:如果有人一氧化碳中毒,应立即切断一氧化碳来源并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流通处,必要时可以将其放到高压氧舱中,增大氧气浓度。[题点多维训练]√1.(2025·衡水期中检测)探究压强对反应2NO2(g) N2O4(g)平衡的影响。按如图操作:①活塞从Ⅰ处→拉至Ⅱ处;②活塞从Ⅱ处→推向Ⅰ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混合气体颜色无明显变化B.②增大压强,此反应平衡正向移动C.①开始观察到混合气体颜色变浅,是因为平衡正向移动D.②K不变,但Q>K,判断平衡正向移动解析:活塞从Ⅰ处→拉至Ⅱ处,压强减小,平衡逆向移动,但容器体积增加程度更大,二氧化氮浓度减小,混合气体颜色变浅,故A错误;活塞从Ⅱ处→推向Ⅰ处,压强增大,正向气体分子数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故B正确;活塞从Ⅰ处→拉至Ⅱ处,压强减小,平衡逆向移动,但容器体积增加程度更大,二氧化氮浓度减小,混合气体颜色变浅,故C错误;温度不变,故②K不变,但Q√2.在恒温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 bB(g)+cC(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容器容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9倍,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化学平衡常数K不变 B.a>b+cC.压缩瞬间,v正、v逆都增大 D.A的转化率减小解析:化学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故A正确;由C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9倍可知,加压后平衡逆向移动,则a3.一定条件下,某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建立化学平衡,在t1时刻改变某一个条件,建立新的平衡,其v t图像如下:(1)对于反应:2SO2(g)+O2(g) 2SO3(g),t1时刻缩小容器体积,其图像为 (填字母),平衡 (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移动。 (2)对于反应:2NH3(g) N2(g)+3H2(g),t1时刻增大容器体积,其图像为 (填字母),平衡 (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移动。 (3)对于反应:H2(g)+I2(g) 2HI(g),t1时刻缩小容器体积,其图像为 (填字母),平衡(填“向正反应方向” “向逆反应方向”或“不”)移动。D向正反应方向C向正反应方向A不4.反应3Fe(s)+4H2O(g) Fe3O4(s)+4H2(g),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试回答:(1)增加Fe的量,其正反应速率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平衡____ (填“不”“向正反应方向”或“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解析:增加Fe的量,正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2)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其正反应速率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平衡 (填“不”“向正反应方向”或“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解析: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压强增大。其正反应速率增大,但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平衡不移动;不变 不 增大 不 4.反应3Fe(s)+4H2O(g) Fe3O4(s)+4H2(g),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试回答:(3)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其正反应速率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平衡 (填“不”“向正反应方向”或“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4)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水蒸气,其正反应速率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平衡 (填“不”“向正反应方向”或“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解析: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但容器中原气体的浓度不变,正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解析: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水蒸气,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其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不变 不增大 向正反应方向|归纳拓展|“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恒温、恒容条件(2)恒温、恒压条件课时跟踪检测123456789101113√12一、选择题1.在K2Cr2O7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2Cr(黄色)+2H+ Cr2(橙色)+H2O,溶液颜色介于黄色和橙色之间,今欲使溶液颜色橙色变浅,可以在溶液中加入( )①H+ ②OH- ③K+ ④H2O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平衡向右移动,橙色变深,而向左移动,橙色变浅。加入OH-,中和H+,c(H+)减小,平衡左移,橙色变浅;加入水,溶液体积增大,浓度减小,橙色变浅。而c(K+)的变化,不影响平衡移动。1514√124567891011121332.(2025·西安期中检测)对已达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2X(g)+Y(g) 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 ( )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C.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D.正反应速率先减小后增大解析:2X(g)+Y(g) 2Z(g),减小压强后,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先减小后增大。1514√12456789101112133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SO2(g)+O2(g) 2SO3(g)达到了平衡,改变某一条件,发生下述变化,其中可确定该平衡一定发生移动的是 ( )A.v(SO2)增大 B.v(SO3)减小C.O2的百分含量发生变化 D.SO3的质量不变解析:正、逆反应速率同等倍数的增大或减小,平衡不移动;O2的百分含量发生变化,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SO3的质量不变,平衡不移动。1514√124567891011121334.(2025·洛阳高二期中)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下列关于化学平衡说法错误的是 ( )A.平衡常数改变后,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B.化学平衡移动后,平衡常数不一定改变C.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D.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一定正向移动解析:平衡常数改变,则体系温度一定变化,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故A正确;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改变浓度、压强等外界条件时,平衡发生移动,但平衡常数不变,故B正确;增大一种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另一种反应物转化率增大,自身转化率减小,故C错误;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如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则平衡正向移动,故D正确。1514√124567891011121335.CuCl2的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u(H2O)4]2+(蓝色)+4Cl- [CuCl4]2-(黄色)+4H2O ΔH>0,现各取2 mL相同浓度的黄绿色CuCl2溶液进行下列操作,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水,溶液由黄绿色逐渐变为蓝绿色B.当[CuCl4]2-和[Cu(H2O)4]2+达一定比例时,溶液呈现绿色C.加入适量NaCl溶液,该反应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向溶液中加几滴AgNO3溶液,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K不变解析: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水,反应物浓度减小幅度更大,故平衡逆向移动,溶液由黄绿色逐渐变为蓝绿色,故A、B正确;加入适量NaCl溶液,氯离子浓度和溶液体积均发生改变,故无法判断平衡移动方向,故C错误;向溶液中加几滴AgNO3溶液,生成AgCl沉淀,氯离子浓度减小,平衡逆向移动,但温度不变,平衡常数K不变,故D正确。1514√124567891011121336.密闭容器中,恒温下CaCO3(s) CaO(s)+CO2(g)已达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加CaCO3质量,平衡正向移动B.增大碳酸钙表面积,可以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并提高CO2浓度C.容器容积缩小为原来一半,再次达平衡时,CO2浓度为原来的2倍D.容器容积增大为原来2倍,再次达平衡时,CO2密度不变151412456789101112133解析:碳酸钙为固体,增加CaCO3质量,反应体系中气体的浓度不变,化学平衡不移动,故A错误。增大碳酸钙表面积,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加快,但化学平衡不移动,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变,故B错误。反应的平衡常数K=c(CO2),平衡常数为温度函数,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容器容积缩小为原来一半,再次达平衡时,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变;容器容积增大为原来的2倍,再次达平衡时,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变,因此气体体积、二氧化碳质量都变为原来的二倍,所以二氧化碳的密度不变,故C错误,D正确。1514√124567891012111337.反应NH4HS(s) NH3(g)+H2S(g)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下列情况不会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 )A.温度、容积不变时,通入SO2气体B.将NH4HS固体全部移走C.保持温度和容器容积不变,充入氮气D.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充入氮气151412456789101211133解析:温度、容积不变时,通入SO2气体,SO2与硫化氢反应生成S,使硫化氢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A不符合题意;全部移走反应物,正反应速率减小为0,平衡逆向移动,B不符合题意;温度和容器容积不变,充入氮气,各物质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C符合题意;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体积增大,反应气体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降低,原平衡体系的压强降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不符合题意。1514√124567891011121338.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2B(g) C(s)+3D(g) ΔH<0,达到平衡时采取下列措施,可以使正反应速率v正增大、D的物质的量浓度c(D)增大的是 ( )A.移走少量C B.扩大容积,减小压强C.缩小容积,增大压强 D.容积不变,充入惰性气体解析:A项,C为固体,改变其量,对反应速率无影响,错误;B项,扩大容积,v正减小,c(D)也减小,错误;C项,缩小容积,浓度增大,速率也增大,平衡正向移动,c(D)也增大,正确;D项,容积不变,充入惰性气体,反应物浓度不变,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错误。1514√124567891011121339.(2025·海口高二检测)人体血液内的血红蛋白(Hb)易与O2结合生成HbO2,因此具有输氧能力,CO吸入肺中发生反应:CO+HbO2 O2+HbCO,37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0,HbCO的浓度达到HbO2浓度的0.02倍,会使人智力受损,据此,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CO与HbO2反应的平衡常数K=B.人体吸入的CO越多,与血红蛋白结合的O2越少C.当吸入的CO与O2浓度之比大于或等于11 000 时,人的智力才会受损D.把CO中毒的病人放入高压氧舱中解毒,其原理是使上述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151412456789101112133解析:由CO+HbO2 O2+HbCO可知,CO与血红蛋白反应的平衡常数K=,故A正确;人体吸入的CO越多,CO的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气越少,故B正确;由平衡常数可知,HbCO的浓度达到HbO2浓度的0.02倍时,==,故C错误;CO中毒的病人放入高压氧舱中,氧气的浓度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有利于解毒,故D正确。151412456789101112133√10.如图是FeCl3溶液与KSCN溶液反应的实验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存在平衡:Fe3++3SCN- Fe(SCN)3B.滴加FeCl3溶液达平衡后,c(SCN-)降低C.滴加FeCl3溶液达平衡后,观察到溶液红色加深D.滴加FeCl3溶液,平衡正向移动,体系中c(Fe3+)降低解析:Fe3+会与SCN-发生络合反应,使溶液显红色,存在平衡Fe3++3SCN- Fe(SCN)3,A正确;滴加FeCl3溶液c(Fe3+)增大,平衡正向移动,c(SCN-)降低,c[Fe(SCN)3]增大,红色加深,B、C正确;滴加FeCl3溶液c(Fe3+)增大,虽然平衡正向移动,但只是使c(Fe3+)增大的程度变小,c(Fe3+)依然增大,D错误。15141245678910111213311.已知化学反应2A( )+B(g) 2C( )达到平衡,当增大压强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下列情况可能的是 ( )A.A是气体,C是固体 B.A、C均为气体C.A、C均为固体 D.A是固体或液体,C是气体解析: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说明逆向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由于B为气体,所以C为气体,A为非气体。√151412124567891011133√12.SO2与O2反应生成SO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SO2(g)+O2(g) 2SO3(g) ΔH=-196.6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他条件不变,将反应器的体积压缩,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B.向容器中充入2 mol SO2(g)和1 mol O2(g),达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等于196.6 kJC.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则该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D.向平衡体系中加入SO2,能加快正反应速率,提高SO2的平衡转化率解析:平衡常数仅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将反应器的体积压缩,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故A错误;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196.6 kJ,故B错误;该反应为分子数减小的反应,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则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故C正确;向平衡体系中加入SO2,能加快正反应速率,但降低了SO2的平衡转化率,故D错误。15141245678910111213313.已知反应mA(s)+nB(g) pC(g)+qD(g),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B的体积分数(B%)与压强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 )A.m+n>p+qB.x点表示的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C.x点表示的逆反应速率比y点的大D.n√1514解析:从题图的曲线变化特征可以看出,增大压强,B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为固态,则有nv逆,B错误;x点对应的压强小于y点,生成物浓度小于y点,故x点比y点的逆反应速率小,C错误。12456789101112133二、非选择题14.(13分)Ⅰ.在水溶液中橙色的Cr2与黄色的Cr有下列平衡关系:Cr2+H2O 2Cr+2H+,重铬酸钾(K2Cr2O7)溶于水配成的稀溶液是橙色的。(1)向上述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溶液呈 色,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 (2)向已加入NaOH溶液的(1)溶液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则溶液呈 色,因为 。 (3)向原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已知BaCrO4为黄色沉淀),则平衡_________ (填“逆向移动”或“正向移动”),溶液颜色将 。 14黄OH-与H+结合生成水,c(H+)减小,使平衡正向移动,Cr浓度增大,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橙c(H+)增大,平衡逆向移动,Cr2浓度增大,溶液又由黄色变为橙色正向移动 逐渐变浅,直至无色151245678910111213314解析:Ⅰ.加碱中和溶液中的H+,平衡正向移动,溶液中的c(Cr)增大;加酸使平衡逆向移动,溶液中的c(Cr2)增大;加Ba(NO3)2发生的反应为Ba2++Cr==BaCrO4↓(黄色),平衡正向移动,溶液颜色将由橙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151245678910111213314Ⅱ.在10 ℃和2×105 Pa的条件下,反应aA(g) dD(g)+eE(g)建立平衡后,再逐步增大体系的压强(温度不变)。下表列出了不同压强下平衡时物质D的浓度。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压强从2×105 Pa增加到5×105 Pa时,平衡移动方向是 ,理由是 。 压强/Pa 2×105 5×105 1×106浓度/(mol·L-1) 0.085 0.20 0.44解析:压强增加2.5倍,若平衡不移动,D的浓度应为0.212 5 mol·L-1,现在小于该值,说明平衡逆向移动了。(2)压强从5×105 Pa增加到1×106 Pa时,平衡移动的方向是 ,理由是 。 逆向移动D浓度增大的倍数小于压强增大的倍数正向移动D浓度增大的倍数大于压强增大的倍数15124567891011121331415.(14分)向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A、0.6 mo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 3C(g) ΔH>0,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1所示。图2为t2时刻后改变反应条件,平衡体系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三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不同的条件。已知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图1中t0~t1阶段c(B)未画出。(1)若t1=15 min,则t0~t1阶段以C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C)= 。150.02 mol·L-1·min-1 1245678910111213314(2)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 。各阶段平衡时反应的平衡常数如表所示: 则K1= (只书写计算式),K1、K2、K3、K4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 (用“>”“<”或“=”连接)。 15t1~t2 t2~t3 t3~t4 t4~t5K1 K2 K3 K41 mol K1=K2=K3=K4 124567891011121331415.向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A、0.6 mo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 3C(g) ΔH>0,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1所示。图2为t2时刻后改变反应条件,平衡体系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三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不同的条件。已知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图1中t0~t1阶段c(B)未画出。(3)在相同条件下,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加入4 mol A、3 mol B和1.2 mol C,达到平衡时,体系中C的百分含量比t1时刻C的百分含量 (填“大”“小”或“相等”)。 15小 1245678910111213314(4)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下同)。 a.v(A)=2v(B)b.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c.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d.2v逆(C)=3v正(A)(5)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及时分离出C气体b.适当增大压强c.增大反应物的浓度15dc课时跟踪检测(九)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一、选择题1.在K2Cr2O7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2Cr(黄色)+2H+Cr2(橙色)+H2O,溶液颜色介于黄色和橙色之间,今欲使溶液颜色橙色变浅,可以在溶液中加入 ( )①H+ ②OH- ③K+ ④H2O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2.(2025·西安期中检测)对已达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2X(g)+Y(g)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 ( )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C.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D.正反应速率先减小后增大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SO2(g)+O2(g)2SO3(g)达到了平衡,改变某一条件,发生下述变化,其中可确定该平衡一定发生移动的是 ( )A.v(SO2)增大 B.v(SO3)减小C.O2的百分含量发生变化 D.SO3的质量不变4.(2025·洛阳高二期中)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下列关于化学平衡说法错误的是 ( )A.平衡常数改变后,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B.化学平衡移动后,平衡常数不一定改变C.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D.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一定正向移动5.CuCl2的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u(H2O)4]2+(蓝色)+4Cl-[CuCl4]2-(黄色)+4H2O ΔH>0,现各取2 mL相同浓度的黄绿色CuCl2溶液进行下列操作,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水,溶液由黄绿色逐渐变为蓝绿色B.当[CuCl4]2-和[Cu(H2O)4]2+达一定比例时,溶液呈现绿色C.加入适量NaCl溶液,该反应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向溶液中加几滴AgNO3溶液,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K不变6.密闭容器中,恒温下CaCO3(s)CaO(s)+CO2(g)已达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加CaCO3质量,平衡正向移动B.增大碳酸钙表面积,可以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并提高CO2浓度C.容器容积缩小为原来一半,再次达平衡时,CO2浓度为原来的2倍D.容器容积增大为原来2倍,再次达平衡时,CO2密度不变7.反应NH4HS(s)NH3(g)+H2S(g)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下列情况不会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 )A.温度、容积不变时,通入SO2气体B.将NH4HS固体全部移走C.保持温度和容器容积不变,充入氮气D.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充入氮气8.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2B(g)C(s)+3D(g) ΔH<0,达到平衡时采取下列措施,可以使正反应速率v正增大、D的物质的量浓度c(D)增大的是 ( )A.移走少量C B.扩大容积,减小压强C.缩小容积,增大压强 D.容积不变,充入惰性气体9.(2025·海口高二检测)人体血液内的血红蛋白(Hb)易与O2结合生成HbO2,因此具有输氧能力,CO吸入肺中发生反应:CO+HbO2O2+HbCO,37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0,HbCO的浓度达到HbO2浓度的0.02倍,会使人智力受损,据此,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CO与HbO2反应的平衡常数K=B.人体吸入的CO越多,与血红蛋白结合的O2越少C.当吸入的CO与O2浓度之比大于或等于11 000 时,人的智力才会受损D.把CO中毒的病人放入高压氧舱中解毒,其原理是使上述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10.如图是FeCl3溶液与KSCN溶液反应的实验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存在平衡:Fe3++3SCN-Fe(SCN)3B.滴加FeCl3溶液达平衡后,c(SCN-)降低C.滴加FeCl3溶液达平衡后,观察到溶液红色加深D.滴加FeCl3溶液,平衡正向移动,体系中c(Fe3+)降低11.已知化学反应2A( )+B(g)2C( )达到平衡,当增大压强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下列情况可能的是 ( )A.A是气体,C是固体B.A、C均为气体C.A、C均为固体D.A是固体或液体,C是气体12.SO2与O2反应生成SO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SO2(g)+O2(g)2SO3(g) ΔH=-196.6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他条件不变,将反应器的体积压缩,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B.向容器中充入2 mol SO2(g)和1 mol O2(g),达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等于196.6 kJC.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则该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D.向平衡体系中加入SO2,能加快正反应速率,提高SO2的平衡转化率13.已知反应mA(s)+nB(g)pC(g)+qD(g),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B的体积分数(B%)与压强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 )A.m+n>p+qB.x点表示的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C.x点表示的逆反应速率比y点的大D.n二、非选择题14.(13分)Ⅰ.在水溶液中橙色的Cr2与黄色的Cr有下列平衡关系:Cr2+H2O2Cr+2H+,重铬酸钾(K2Cr2O7)溶于水配成的稀溶液是橙色的。(1)向上述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溶液呈 色,因为 。 (2)向已加入NaOH溶液的(1)溶液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则溶液呈 色,因为 。 (3)向原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已知BaCrO4为黄色沉淀),则平衡 (填“逆向移动”或“正向移动”),溶液颜色将 。 Ⅱ.在10 ℃和2×105 Pa的条件下,反应aA(g)dD(g)+eE(g)建立平衡后,再逐步增大体系的压强(温度不变)。下表列出了不同压强下平衡时物质D的浓度。压强/Pa 2×105 5×105 1×106浓度/(mol·L-1) 0.085 0.20 0.44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压强从2×105 Pa增加到5×105 Pa时,平衡移动方向是 ,理由是 。 (2)压强从5×105 Pa增加到1×106 Pa时,平衡移动的方向是 ,理由是 。 15.(14分)向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A、0.6 mo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3C(g) ΔH>0,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1所示。图2为t2时刻后改变反应条件,平衡体系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三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不同的条件。已知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图1中t0~t1阶段c(B)未画出。(1)若t1=15 min,则t0~t1阶段以C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C)= 。(2)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 。各阶段平衡时反应的平衡常数如表所示: t1~t2 t2~t3 t3~t4 t4~t5K1 K2 K3 K4则K1= (只书写计算式),K1、K2、K3、K4之间的关系为 (用“>”“<”或“=”连接)。 (3)在相同条件下,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加入4 mol A、3 mol B和1.2 mol C,达到平衡时,体系中C的百分含量比t1时刻C的百分含量 (填“大”“小”或“相等”)。 (4)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下同)。 a.v(A)=2v(B)b.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c.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d.2v逆(C)=3v正(A)(5)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及时分离出C气体 b.适当增大压强 c.增大反应物的浓度课时跟踪检测(九)1.选B 平衡向右移动,橙色变深,而向左移动,橙色变浅。加入OH-,中和H+,c(H+)减小,平衡左移,橙色变浅;加入水,溶液体积增大,浓度减小,橙色变浅。而c(K+)的变化,不影响平衡移动。2.选D 2X(g)+Y(g) 2Z(g),减小压强后,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先减小后增大。3.选C 正、逆反应速率同等倍数的增大或减小,平衡不移动;O2的百分含量发生变化,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SO3的质量不变,平衡不移动。4.选C 平衡常数改变,则体系温度一定变化,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故A正确;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改变浓度、压强等外界条件时,平衡发生移动,但平衡常数不变,故B正确;增大一种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另一种反应物转化率增大,自身转化率减小,故C错误;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如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则平衡正向移动,故D正确。5.选C 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水,反应物浓度减小幅度更大,故平衡逆向移动,溶液由黄绿色逐渐变为蓝绿色,故A、B正确;加入适量NaCl溶液,氯离子浓度和溶液体积均发生改变,故无法判断平衡移动方向,故C错误;向溶液中加几滴AgNO3溶液,生成AgCl沉淀,氯离子浓度减小,平衡逆向移动,但温度不变,平衡常数K不变,故D正确。6.选D 碳酸钙为固体,增加CaCO3质量,反应体系中气体的浓度不变,化学平衡不移动,故A错误。增大碳酸钙表面积,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加快,但化学平衡不移动,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变,故B错误。反应的平衡常数K=c(CO2),平衡常数为温度函数,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容器容积缩小为原来一半,再次达平衡时,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变;容器容积增大为原来的2倍,再次达平衡时,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变,因此气体体积、二氧化碳质量都变为原来的二倍,所以二氧化碳的密度不变,故C错误,D正确。7.选C 温度、容积不变时,通入SO2气体,SO2与硫化氢反应生成S,使硫化氢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A不符合题意;全部移走反应物,正反应速率减小为0,平衡逆向移动,B不符合题意;温度和容器容积不变,充入氮气,各物质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C符合题意;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体积增大,反应气体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降低,原平衡体系的压强降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不符合题意。8.选C A项,C为固体,改变其量,对反应速率无影响,错误;B项,扩大容积,v正减小,c(D)也减小,错误;C项,缩小容积,浓度增大,速率也增大,平衡正向移动,c(D)也增大,正确;D项,容积不变,充入惰性气体,反应物浓度不变,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错误。9.选C 由CO+HbO2 O2+HbCO可知,CO与血红蛋白反应的平衡常数K=,故A正确;人体吸入的CO越多,CO的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气越少,故B正确;由平衡常数可知,HbCO的浓度达到HbO2浓度的0.02倍时,==,故C错误;CO中毒的病人放入高压氧舱中,氧气的浓度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有利于解毒,故D正确。10.选D Fe3+会与SCN-发生络合反应,使溶液显红色,存在平衡Fe3++3SCN- Fe(SCN)3,A正确;滴加FeCl3溶液c(Fe3+)增大,平衡正向移动,c(SCN-)降低,c[Fe(SCN)3]增大,红色加深,B、C正确;滴加FeCl3溶液c(Fe3+)增大,虽然平衡正向移动,但只是使c(Fe3+)增大的程度变小,c(Fe3+)依然增大,D错误。11.选D 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说明逆向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由于B为气体,所以C为气体,A为非气体。12.选C 平衡常数仅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将反应器的体积压缩,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故A错误;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196.6 kJ,故B错误;该反应为分子数减小的反应,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则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故C正确;向平衡体系中加入SO2,能加快正反应速率,但降低了SO2的平衡转化率,故D错误。13.选D 从题图的曲线变化特征可以看出,增大压强,B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为固态,则有nv逆,B错误;x点对应的压强小于y点,生成物浓度小于y点,故x点比y点的逆反应速率小,C错误。14.解析:Ⅰ.加碱中和溶液中的H+,平衡正向移动,溶液中的c(Cr)增大;加酸使平衡逆向移动,溶液中的c(Cr2)增大;加Ba(NO3)2发生的反应为Ba2++CrBaCrO4↓(黄色),平衡正向移动,溶液颜色将由橙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Ⅱ.(1)压强增加2.5倍,若平衡不移动,D的浓度应为0.212 5 mol·L-1,现在小于该值,说明平衡逆向移动了。答案:Ⅰ.(1)黄 OH-与H+结合生成水,c(H+)减小,使平衡正向移动,Cr浓度增大,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 (2)橙 c(H+)增大,平衡逆向移动,Cr2浓度增大,溶液又由黄色变为橙色 (3)正向移动 逐渐变浅,直至无色Ⅱ.(1)逆向移动 D浓度增大的倍数小于压强增大的倍数 (2)正向移动 D浓度增大的倍数大于压强增大的倍数15.(1)0.02 mol·L-1·min-1 (2)1 mol K1=K2=K3=K4 (3)小 (4)d (5)c5 /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二节 第3课时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docx 第二节 第3课时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pptx 课时跟踪检测(九)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