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1.(2025七下·乐清期末)与异性交往要把握好尺度,做到言谈得当、举止得体。
【答案】正确
【知识点】异性交往的尺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与异性交往要把握好尺度。我们应注意交往的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既要热情大方,又要掌握分寸,做到言谈得当、举止得体。所以题文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与异性交往的尺度的认识,与异性交往对我们的成长有积极作用。与异性交往,可以增进对异性的了解,消除神秘感;可以扩大交往范围,提高交往能力。与异性友好坦然地合作,有助于完善自身,让我们在团结和睦的集体中共同成长。
2.(2025七下·乐清期末)做自尊的人就是要尊重自己,不用尊重他人。
【答案】错误
【知识点】尊重他人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人都有自尊的需要,尊重他人,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做自尊的人要学会尊重他人,所以题文观点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对尊重他人的认识,尊重他人,就要尊重他人的隐私和人格,不取笑、歧视他人,更不能侮辱他人;接纳他人不同的个性和处世风格,尊重他人不同的生活习惯,珍视他人的劳动和付出。
3.(2025七下·乐清期末)2025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明确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这体现法律促进社会发展。
【答案】正确
【知识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法律为促进各行业各领域事业 发展,建立健康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秩序,提供方向指引和有力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明确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这体现法律促进社会发展,所以题文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法律的作用的认识,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的幸福 生活。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4.(2025七下·乐清期末)进入青春期后,许多同学都有了一些小烦恼:小明的声音变粗了、小天的身高赶不上同龄人、小美有许多心里话不知道对谁说 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应该(  )
①不焦虑不自卑,积极面对 ②只注重外在美
③依靠自我调节,隐藏缺点 ④要提升内在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青春期及青春期生理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我们要正确对待生理变化。我们既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焦虑或自卑,也不嘲弄他人的生理变化,在塑造身体、仪表等外在美的同时,我们更要注重品德和文化修养,提升内在美,所以①④正确;
②错误,我们在追求形体、仪表美的同时也要提高品德和文化修养,体现青春的内在美;
③错误,我们要及时改正缺点,而不是隐藏缺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的认识,青春期是人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形的变化、体内机能的增强、性的发育和成熟。这些生理变化让我们感受到旺盛的生命力,让我们的身体充满能量。我们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对成长充满渴望。
5.(2025七下·乐清期末)右图漫画启示我们面对困境的正确做法是 (  )
A.善于放松自己,学会得过且过 B.改变客观环境,注重追求个性
C.学会调节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D.避免负面情感,积极传递温暖
【答案】C
【知识点】情绪的调节
【解析】【分析】分析漫画找到关键文字信息“路上再泥泞,也要有玩泥巴的好心情,这告诉我们 在困境中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所以C正确;
A错误,“得过且过”是消极的态度,与漫画倡导的积极应对困境的寓意不符;
B错误,选项观点与漫画寓意主旨无关;
D错误,负面情感无法避免,且漫画体现的是情绪,而不是负面的情感。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情绪的调节的认识,情绪是可以管理的。虽然情绪有时难以驾驭,但是这 并不意味着我们是情绪的奴隶,任由情绪支配我们的行 为。管理好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对我们一生的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6.(2025七下·乐清期末)班上有男生有时会用不雅语言和女生开玩笑,大家纷纷指责该行为。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  )
A.应该指责,我们应自重自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B.应该指责,男女生之间应该划清界限,避免交往
C.不该指责,开玩笑是个人的选择,他人无权干涉
D.不该指责,因为会影响班级同学之间的和谐交往
【答案】A
【知识点】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性观念,自重自爱,言谈举止不越界。 使用不雅语言开玩笑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应当被指出并改正。同时,每个人都应学会自尊自爱,并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维护健康的人际关系,所以A正确;
B错误, 男女生之间可以正常交往;
CD错误, 不雅语言和女生开玩笑 应该受到指责。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树立正确的性观念的认识,随着身体的发育,我们逐渐走向性成熟。这时我们会对性产生好奇,也会产生困惑。这就要求我们了解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7.(2025七下·乐清期末)有同学在班级群里发布如下漫画,并向大家征集主题。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是(  )
A.消除自身缺点,维护人格尊严 B.敢于挑战权威,培养创造思维
C.加强自我管理,树立远大理想 D.塑造自信品质,助力青春飞扬
【答案】D
【知识点】自信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漫画中间的女生元气满满 ,而旁边的男生不能接纳认识自己,这缺乏自信的表现,旁边的女生对自己的考试没有信心,两位同学都应向中间的女生学习,因此,最合适的主题是塑造自信品质,助力青春飞扬,所以D正确;
A错误,漫 画与人格尊严无关,消除缺点的观点太绝对,缺点可以改正,但无法消除;
B错误,漫画没有涉及挑战权威和培养创造思维;
C错误,漫画没有涉及树立远大理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自信的认识,自信让人乐观坚定。自信是一种“我能行”的信念, 是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动上表现“我能行”,情 感上体验“我能行”。正是这种“我能行”,让我们充满 希望和力量,面对困难和失败不轻言放弃,朝着既定目标 勇毅前行。
8.(2025七下·乐清期末)出身贫寒的外卖员王计兵用废纸记录灵感,为生活增添诗意;左眼失明的网络主播王金带领残障伙伴荒漠造林,为世界播种春天。他们共同的品质是(  )
A.明辨是非,遵守社会规则 B.自强不息,勇敢面对生活
C.行己有耻,赢得他人认可 D.顾全大局,维护集体利益
【答案】B
【知识点】自强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外卖员王计兵在艰苦生活中坚持创作诗歌,网络主播王金虽身有残疾却带领他人植树造林,展现了在逆境中依然积极向上、努力创造价值的品质,因此,他们共同的品质是自强不息,勇敢面对生活,所以B正确;
ACD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涉及遵守社会规则 ,行己有耻和 维护集体利益的内容,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自强的认识,自强是自我勉励、发愤图强。自强是一种奋发进取的 精神状态,是一种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人生追求。自强的人,有锲而不舍的坚毅 品格,积极进取,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不断挑 战自我、超越自我。
9.(2025七下·乐清期末)下列图示说明法律 (  )
A.处于不断完善中 B.伴随我们一生
C.是由国家制定的 D.比道德更重要
【答案】B
【知识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解析】【分析】图示反映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这说明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所以B正确;
ACD不符合题意,选项的观点在图示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的认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法律为我们的成长营造文明 有序、和谐自由的环境。
10.(2025七下·乐清期末)下列图示中,能准确表达各组概念之间关系的是 (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了解刑法、犯罪与刑罚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刑罚是指审判机关 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以限 制或剥夺犯罪人权利为主要内容。我国的刑罚分为主刑和 附加刑,所以D正确;
A错误,情感不包含情绪;
B错误,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来维持,道德不含法律;
C错误,隐私权属于人格尊严权,因此人身权包含隐私权。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刑罚的认识,法律上,我国刑罚种类分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5种。主刑是处罚犯罪的基本刑罚,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使用。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和驱逐出境。
11.(2025七下·乐清期末)某校学生为“民法典宣传月”设计普法宣传展板,下列能选用的案例有 (  )
①将他人丢失的物品据为己有,被法院判令归还
②球迷观赛时向场内投掷物品,被行政拘留七日
③某超市强行对顾客搜身,被判赔偿精神抚慰金
④某平台盗用他人照片用于商品宣传,被诉侵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民法典的认识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 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 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 将他人丢失的物品据为己有,被法院判令归还,这体现对财产权的保护。 某超市强行对顾客搜身,被判赔偿精神抚慰金,这体现对人格权的保护。 某平台盗用他人照片用于商品宣传,被诉侵权,这体现对肖像权的保护,所以①③④符合题意;
②错误,球迷观赛时向场内投掷物品,被行政拘留七日 ,这是行政违法行为,由《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与民法典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民法典的认识,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会生活的百 科全书”。民法典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 可分。
12.(2025七下·乐清期末)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家规家训是它的承载形式。要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习古人家训】
从以上家训中任选两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其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2)【学时代榜样】
“浙岱渔11492”船长沈华忠在海上作业时,两次共舍弃价值几十万元的蟹笼,紧急救援32名落海船员,入选2024年“中国好人榜”。
沈氏家族世代渔民,秉承“船能载人,也能渡命”的家训。沈华忠的祖父曾参与1959年“舟山大救援”,儿子如今是一名海事局搜救员,其家风体现了几代人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结合榜样事迹并联系所学,分析传承好家风的时代价值。
(3)【传精神力量】
请你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为自己的家庭写一条能滋养精神的家规家训。
【答案】(1)家训1:脚踏实地的思想理念:家训2:俭约自守的生活理念;家训3:孝悌忠信的荣辱观念:
(2)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道德理念和规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沈氏家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沈氏后人的行为方式,使他们自觉成为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人。②: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好家风,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发挥中国好人的模范引领作用。
(3)能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言之有理即可。如:与人为善、求同存异、诚信为本、振兴中华等。
【知识点】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方面;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家训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现脚踏实地的思想理念:家训2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体现俭约自守的生活理念;家训3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北不恭,体现孝悌忠信的荣辱观念。
(2)沈氏家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沈氏后人的行为方式,这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 丰富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 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传承好家风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等。
据此组织答案。
(3)本题为开放性的试题,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即可,如:与人为善、求同存异、诚信为本等。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弘扬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在生活 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和践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 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13.(2025七下·乐清期末) 遵纪守法,与法同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据观察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 (2024)》
(1)从上述两则数据中能得出哪些信息
案情释法 【案情展示】 被告人王某(男,17岁)以暴力殴打的方式,劫取被害人张某某(女,19岁)黑色挎包1个,内有人民币75元、被害人身份证1张及银行卡1张,并致被害人张某某轻微伤。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王某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罚金人民币2000元。
【法律链接】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2)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王某的行为是哪一类的违法行为并说明理由。
明理践行 (3)王某的案件给未成年人敲响了警钟,请你为未成年人写两条警示语。
警示语①: ▲
警示语②: ▲
【答案】(1)①未成年人犯罪近五年总体呈现“先降后升”趋势;②未成年人犯罪中盗窃罪所占比例最大或未成年人犯罪多与财产权和人身权相关。
(2)王某的行为是犯罪(刑事违法行为):此案中王某暴力殴打他人、非法抢夺财物,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其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罚金2000元说明其行为受到了刑罚的处罚。
(3)警示语①: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
警示语②: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③严于律己,防患于未然。
【知识点】了解刑法、犯罪与刑罚;预防犯罪的做法
【解析】【分析】(1)从图12020年以来,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可知,未成年人犯罪近五年总体呈现“先降后升”趋势;图2中未成年人犯罪主要罪名分布情况可知,未成年人犯罪中盗窃罪所占比例最大或未成年人犯罪多与财产权和人身权相关。
(2) 被告人王某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罚金人民币2000元,这说明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理由可以从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被判处刑罚等方面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回答即可。
(3)警未语从预防犯罪的角度回答即可,如: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
【点评】本题考查对犯罪和预防犯罪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 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
1 / 1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1.(2025七下·乐清期末)与异性交往要把握好尺度,做到言谈得当、举止得体。
2.(2025七下·乐清期末)做自尊的人就是要尊重自己,不用尊重他人。
3.(2025七下·乐清期末)2025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明确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这体现法律促进社会发展。
4.(2025七下·乐清期末)进入青春期后,许多同学都有了一些小烦恼:小明的声音变粗了、小天的身高赶不上同龄人、小美有许多心里话不知道对谁说 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应该(  )
①不焦虑不自卑,积极面对 ②只注重外在美
③依靠自我调节,隐藏缺点 ④要提升内在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5七下·乐清期末)右图漫画启示我们面对困境的正确做法是 (  )
A.善于放松自己,学会得过且过 B.改变客观环境,注重追求个性
C.学会调节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D.避免负面情感,积极传递温暖
6.(2025七下·乐清期末)班上有男生有时会用不雅语言和女生开玩笑,大家纷纷指责该行为。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  )
A.应该指责,我们应自重自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B.应该指责,男女生之间应该划清界限,避免交往
C.不该指责,开玩笑是个人的选择,他人无权干涉
D.不该指责,因为会影响班级同学之间的和谐交往
7.(2025七下·乐清期末)有同学在班级群里发布如下漫画,并向大家征集主题。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是(  )
A.消除自身缺点,维护人格尊严 B.敢于挑战权威,培养创造思维
C.加强自我管理,树立远大理想 D.塑造自信品质,助力青春飞扬
8.(2025七下·乐清期末)出身贫寒的外卖员王计兵用废纸记录灵感,为生活增添诗意;左眼失明的网络主播王金带领残障伙伴荒漠造林,为世界播种春天。他们共同的品质是(  )
A.明辨是非,遵守社会规则 B.自强不息,勇敢面对生活
C.行己有耻,赢得他人认可 D.顾全大局,维护集体利益
9.(2025七下·乐清期末)下列图示说明法律 (  )
A.处于不断完善中 B.伴随我们一生
C.是由国家制定的 D.比道德更重要
10.(2025七下·乐清期末)下列图示中,能准确表达各组概念之间关系的是 (  )
A. B.
C. D.
11.(2025七下·乐清期末)某校学生为“民法典宣传月”设计普法宣传展板,下列能选用的案例有 (  )
①将他人丢失的物品据为己有,被法院判令归还
②球迷观赛时向场内投掷物品,被行政拘留七日
③某超市强行对顾客搜身,被判赔偿精神抚慰金
④某平台盗用他人照片用于商品宣传,被诉侵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2025七下·乐清期末)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家规家训是它的承载形式。要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习古人家训】
从以上家训中任选两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其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2)【学时代榜样】
“浙岱渔11492”船长沈华忠在海上作业时,两次共舍弃价值几十万元的蟹笼,紧急救援32名落海船员,入选2024年“中国好人榜”。
沈氏家族世代渔民,秉承“船能载人,也能渡命”的家训。沈华忠的祖父曾参与1959年“舟山大救援”,儿子如今是一名海事局搜救员,其家风体现了几代人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结合榜样事迹并联系所学,分析传承好家风的时代价值。
(3)【传精神力量】
请你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为自己的家庭写一条能滋养精神的家规家训。
13.(2025七下·乐清期末) 遵纪守法,与法同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据观察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 (2024)》
(1)从上述两则数据中能得出哪些信息
案情释法 【案情展示】 被告人王某(男,17岁)以暴力殴打的方式,劫取被害人张某某(女,19岁)黑色挎包1个,内有人民币75元、被害人身份证1张及银行卡1张,并致被害人张某某轻微伤。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王某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罚金人民币2000元。
【法律链接】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2)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王某的行为是哪一类的违法行为并说明理由。
明理践行 (3)王某的案件给未成年人敲响了警钟,请你为未成年人写两条警示语。
警示语①: ▲
警示语②: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正确
【知识点】异性交往的尺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与异性交往要把握好尺度。我们应注意交往的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既要热情大方,又要掌握分寸,做到言谈得当、举止得体。所以题文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与异性交往的尺度的认识,与异性交往对我们的成长有积极作用。与异性交往,可以增进对异性的了解,消除神秘感;可以扩大交往范围,提高交往能力。与异性友好坦然地合作,有助于完善自身,让我们在团结和睦的集体中共同成长。
2.【答案】错误
【知识点】尊重他人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人都有自尊的需要,尊重他人,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做自尊的人要学会尊重他人,所以题文观点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对尊重他人的认识,尊重他人,就要尊重他人的隐私和人格,不取笑、歧视他人,更不能侮辱他人;接纳他人不同的个性和处世风格,尊重他人不同的生活习惯,珍视他人的劳动和付出。
3.【答案】正确
【知识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法律为促进各行业各领域事业 发展,建立健康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秩序,提供方向指引和有力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明确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这体现法律促进社会发展,所以题文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法律的作用的认识,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的幸福 生活。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4.【答案】B
【知识点】青春期及青春期生理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我们要正确对待生理变化。我们既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焦虑或自卑,也不嘲弄他人的生理变化,在塑造身体、仪表等外在美的同时,我们更要注重品德和文化修养,提升内在美,所以①④正确;
②错误,我们在追求形体、仪表美的同时也要提高品德和文化修养,体现青春的内在美;
③错误,我们要及时改正缺点,而不是隐藏缺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的认识,青春期是人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形的变化、体内机能的增强、性的发育和成熟。这些生理变化让我们感受到旺盛的生命力,让我们的身体充满能量。我们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对成长充满渴望。
5.【答案】C
【知识点】情绪的调节
【解析】【分析】分析漫画找到关键文字信息“路上再泥泞,也要有玩泥巴的好心情,这告诉我们 在困境中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所以C正确;
A错误,“得过且过”是消极的态度,与漫画倡导的积极应对困境的寓意不符;
B错误,选项观点与漫画寓意主旨无关;
D错误,负面情感无法避免,且漫画体现的是情绪,而不是负面的情感。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情绪的调节的认识,情绪是可以管理的。虽然情绪有时难以驾驭,但是这 并不意味着我们是情绪的奴隶,任由情绪支配我们的行 为。管理好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对我们一生的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6.【答案】A
【知识点】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性观念,自重自爱,言谈举止不越界。 使用不雅语言开玩笑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应当被指出并改正。同时,每个人都应学会自尊自爱,并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维护健康的人际关系,所以A正确;
B错误, 男女生之间可以正常交往;
CD错误, 不雅语言和女生开玩笑 应该受到指责。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树立正确的性观念的认识,随着身体的发育,我们逐渐走向性成熟。这时我们会对性产生好奇,也会产生困惑。这就要求我们了解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7.【答案】D
【知识点】自信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漫画中间的女生元气满满 ,而旁边的男生不能接纳认识自己,这缺乏自信的表现,旁边的女生对自己的考试没有信心,两位同学都应向中间的女生学习,因此,最合适的主题是塑造自信品质,助力青春飞扬,所以D正确;
A错误,漫 画与人格尊严无关,消除缺点的观点太绝对,缺点可以改正,但无法消除;
B错误,漫画没有涉及挑战权威和培养创造思维;
C错误,漫画没有涉及树立远大理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自信的认识,自信让人乐观坚定。自信是一种“我能行”的信念, 是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动上表现“我能行”,情 感上体验“我能行”。正是这种“我能行”,让我们充满 希望和力量,面对困难和失败不轻言放弃,朝着既定目标 勇毅前行。
8.【答案】B
【知识点】自强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外卖员王计兵在艰苦生活中坚持创作诗歌,网络主播王金虽身有残疾却带领他人植树造林,展现了在逆境中依然积极向上、努力创造价值的品质,因此,他们共同的品质是自强不息,勇敢面对生活,所以B正确;
ACD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涉及遵守社会规则 ,行己有耻和 维护集体利益的内容,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自强的认识,自强是自我勉励、发愤图强。自强是一种奋发进取的 精神状态,是一种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人生追求。自强的人,有锲而不舍的坚毅 品格,积极进取,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不断挑 战自我、超越自我。
9.【答案】B
【知识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解析】【分析】图示反映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这说明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所以B正确;
ACD不符合题意,选项的观点在图示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的认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法律为我们的成长营造文明 有序、和谐自由的环境。
10.【答案】D
【知识点】了解刑法、犯罪与刑罚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刑罚是指审判机关 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以限 制或剥夺犯罪人权利为主要内容。我国的刑罚分为主刑和 附加刑,所以D正确;
A错误,情感不包含情绪;
B错误,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来维持,道德不含法律;
C错误,隐私权属于人格尊严权,因此人身权包含隐私权。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刑罚的认识,法律上,我国刑罚种类分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5种。主刑是处罚犯罪的基本刑罚,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使用。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和驱逐出境。
11.【答案】C
【知识点】民法典的认识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 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 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 将他人丢失的物品据为己有,被法院判令归还,这体现对财产权的保护。 某超市强行对顾客搜身,被判赔偿精神抚慰金,这体现对人格权的保护。 某平台盗用他人照片用于商品宣传,被诉侵权,这体现对肖像权的保护,所以①③④符合题意;
②错误,球迷观赛时向场内投掷物品,被行政拘留七日 ,这是行政违法行为,由《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与民法典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民法典的认识,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会生活的百 科全书”。民法典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 可分。
12.【答案】(1)家训1:脚踏实地的思想理念:家训2:俭约自守的生活理念;家训3:孝悌忠信的荣辱观念:
(2)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道德理念和规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沈氏家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沈氏后人的行为方式,使他们自觉成为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人。②: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好家风,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发挥中国好人的模范引领作用。
(3)能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言之有理即可。如:与人为善、求同存异、诚信为本、振兴中华等。
【知识点】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方面;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家训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现脚踏实地的思想理念:家训2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体现俭约自守的生活理念;家训3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北不恭,体现孝悌忠信的荣辱观念。
(2)沈氏家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沈氏后人的行为方式,这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 丰富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 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传承好家风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等。
据此组织答案。
(3)本题为开放性的试题,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即可,如:与人为善、求同存异、诚信为本等。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弘扬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在生活 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和践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 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13.【答案】(1)①未成年人犯罪近五年总体呈现“先降后升”趋势;②未成年人犯罪中盗窃罪所占比例最大或未成年人犯罪多与财产权和人身权相关。
(2)王某的行为是犯罪(刑事违法行为):此案中王某暴力殴打他人、非法抢夺财物,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其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罚金2000元说明其行为受到了刑罚的处罚。
(3)警示语①: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
警示语②: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③严于律己,防患于未然。
【知识点】了解刑法、犯罪与刑罚;预防犯罪的做法
【解析】【分析】(1)从图12020年以来,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可知,未成年人犯罪近五年总体呈现“先降后升”趋势;图2中未成年人犯罪主要罪名分布情况可知,未成年人犯罪中盗窃罪所占比例最大或未成年人犯罪多与财产权和人身权相关。
(2) 被告人王某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罚金人民币2000元,这说明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理由可以从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被判处刑罚等方面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回答即可。
(3)警未语从预防犯罪的角度回答即可,如: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
【点评】本题考查对犯罪和预防犯罪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 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