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节 化学反应的调控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1.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综合调控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知道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历程,对调控化学反应速率具有重要意义。 重 点 合成氨反应中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综合调控难 点 形成多角度调控反应的思路新知探究(一)——合成氨反应条件的原理分析1.反应原理:N2(g)+3H2(g)2NH3(g)。2.反应特点3.原理分析从增大合成氨的反应速率、提高平衡混合物中氨的含量角度分析(填写表格)条件 提高反应速率 提高平衡转化率压强 压强 压强 温度 升高温度 温度 催化剂 使用 无影响浓度 反应物浓度 增大反应物浓度[题点多维训练]1.下列有关合成氨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2的量越多,H2的转化率越大,因此,充入的N2越多越有利于NH3的合成B.恒容条件下充入稀有气体有利于NH3的合成C.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是熵增加的放热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自发进行D.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是熵减小的放热反应,在常温时可自发进行2.在合成氨反应中使用催化剂和施加高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都能提高反应速率,都对化学平衡无影响B.都对化学平衡有影响,但都不影响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C.都能缩短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只有施加高压对化学平衡有影响D.使用催化剂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而施加高压无此效果3.在合成氨时,要使氨的产率增大,又要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增大体积使压强减小 ②减小体积使压强增大 ③升高温度 ④降低温度 ⑤恒温恒容,再充入N2和H2 ⑥恒温恒压,再充入N2和H2 ⑦及时分离产生的NH3 ⑧使用催化剂A.②④⑤⑦ B.②③④⑤⑦⑧C.②⑤ D.②③⑤⑧新知探究(二)——工业合成氨的适宜条件1.合成氨工业中生产条件的选择压强 理论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均表明,合成氨时压强增大可以同时提高反应速率和转化率。但是,压强越大,对材料的强度和设备的要求也越高,增加生产投资并可能降低综合经济效益。一般采用的压强为10 MPa~30 MPa温度 温度升高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温度降低有利于提高反应转化率。因此,需要选择一个适宜的温度,一般采用的温度为400~500 ℃催化剂 加入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一般选择铁触媒作为合成氨工业的催化剂。该催化剂在500 ℃左右时活性最大,这也是温度选择的原因之一。另外,为了防止杂质使催化剂“中毒”,原料气必须经过净化浓度 为提高平衡转化率,工业上采取迅速冷却的方法,使气态氨变成液态氨并及时分离,分离后的原料气循环使用,并及时补充氢气和氮气,使反应物保持一定的浓度2.合成氨生产流程示意图3.化学反应的调控影响化学反应进行的因素有两个方面: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因素(组成、结构、性质等)和外部条件(温度、压强、浓度、催化剂等)。化学反应的调控,就是通过改变外界条件使一个可能发生的反应按照某一方向进行。在实际生产中,要综合考虑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因素,寻找一个适宜的生产条件。应用化学 工业上以黄铁矿(FeS2)为原料生产硫酸的工艺流程如图:A为沸腾炉,反应为4FeS2+11O22Fe2O3+8SO2;B为接触室,反应为2SO2(g)+O2(g) 2SO3(g) ΔH=-196.6 kJ·mol-1;C为吸收塔,反应为SO3+H2O H2SO4。接触室中利用催化氧化反应将SO2转化为SO3是工业制硫酸中最关键的步骤。下表是不同压强、温度时SO2的转化率情况。温度 不同压强下SO2的转化率/%1×105 Pa 5×105 Pa 1×106 Pa 5×106 Pa 1×107 Pa450 ℃ 97.5 98.9 99.2 99.6 99.7550 ℃ 85.6 92.9 94.9 97.7 98.31.从理论上分析,为了使反应物的转化率尽可能大,在温度和压强方面如何选择 2.在实际工业生产中通常选择的温度是450 ℃,理由是什么 3.在实际工业生产中通常选择的压强是多少 理由是什么 4.在合成SO3的过程中,解释不需要分离出SO3的原因。5.生产中通入过量空气的目的是什么 [题点多维训练]题点(一)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1.(2025·重庆期中检测)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N2(g)+3H2(g) 2NH3(g) ΔH=-92 kJ·mol-1 ΔS=-198.2 J·mol-1·K-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调控说法错误的是 ( )A.合成氨气,理论上选用低温、高压的条件进行控制,有利于提高合成氨的产率B.该反应在常温下可以自发进行C.将生成的NH3进行液化,有助于提高反应速率D.结合生产实际,可以适当提高原料气体中N2的含量2.下列所示是哈伯法制氨的流程图,其中为提高原料转化率而采取的措施是 ( )A.①②③ B.②④⑤C.①③⑤ D.②③④题点(二) 化学反应的调控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调控措施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硫酸工业中,为提高SO2的转化率,通入过量的空气B.工业上增加炼铁高炉的高度可以有效降低尾气中CO的含量C.合成氨工业中,从生产实际条件考虑,不盲目增大反应压强D.合成氨工业中,为提高氮气和氢气的利用率,采用循环操作4.(2025·南宁高二检测)在300 ℃、70 MPa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的反应如下:2CO2(g)+6H2(g) CH3CH2OH(g)+3H2O(g),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使用催化剂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B.反应需在300 ℃进行可推测该反应是吸热反应C.充入大量CO2气体可提高H2的转化率D.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3CH2OH和H2O可提高CO2和H2的利用率|归纳拓展|化工生产适宜条件选择的分析角度分析角度 原则要求从化学反应 速率分析 既不能过快,又不能太慢从化学平衡 移动分析 既要注意外界条件对速率和平衡影响的一致性,又要注意二者影响的矛盾性从原料的 利用率分析 增加易得廉价原料,提高难得高价原料的利用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从实际生产 能力分析 如设备承受高温、高压的能力等从催化剂的 使用活性分析 注意催化剂的活性对温度的限制第四节 化学反应的调控新知探究(一)2.减小 3.增大 增大 降低 增大[题点多维训练]1.选D A项,在合成氨工业中应选择一个合适的投料比[n(N2)∶n(H2)],并不是充入的N2越多越有利于NH3的合成;B项,恒容条件下,充入稀有气体对平衡无影响;C、D项,ΔH-TΔS<0时反应自发进行,而合成氨反应的ΔH<0、ΔS<0,故在常温条件下该反应能自发进行。2.选C 对于反应N2(g)+3H2(g) 2NH3(g),使用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施加高压既能提高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也能使化学平衡向生成NH3的方向移动。3.选C 根据题目要求,既要满足增大速率,又要满足使化学平衡向右移动。从反应速率角度分析,①④⑦三种条件下化学反应速率降低;⑥条件下化学反应速率不变;②③⑤⑧条件下化学反应速率增高。从平衡移动角度分析:①③条件下化学平衡向左移动;②④⑤⑦条件下化学平衡向右移动;⑥⑧条件下化学平衡不移动。新知探究(二)[应用化学]1.提示:低温高压。2.提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物转化率降低,在450 ℃时反应物转化率较高。3.提示:1×105 Pa。常压下SO2的转化率已经很高,若采用较大的压强,SO2的转化率提高很少,但对设备及动力的要求更高。4.提示:SO2的转化率比较高,达到平衡后的混合气体中SO2的余量很少,故不需要分离出SO3。5.提示:增大O2浓度,提高SO2的转化率。[题点多维训练]1.选C 反应正向气体分子数减小,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合成氨的产率提高,正向放热,降低温度,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合成氨的产率提高,故A正确;反应正向气体分子数减小,ΔS<0,ΔH<0,低温时反应自发,故B正确;将生成的NH3进行液化,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C错误;适当提高原料气体中N2的含量,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可以提高氢气转化率,故D正确。2.选B ②④⑤操作均有利于化学平衡向合成氨的方向移动,提高转化率。3.选B 反应2SO2+O2 2SO3,通入过量的空气,反应正向进行,SO2的转化率提高,A项正确;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反应:Fe2O3(s)+3CO(g) 2Fe(s)+3CO2(g),达到平衡后,增加高炉的高度不能降低炼铁尾气中CO的含量,B项错误;工业合成氨,从生产实际条件考虑,不盲目增大反应压强,若压强过大,不仅会增大能源消耗,还会增大动力消耗,对设备的要求也高,C项正确;工业合成氨是可逆反应,原料不能完全转化为产物,采用氮气和氢气循环操作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氮气和氢气的利用率,D项正确。4.选B 使用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故A正确;如煤的燃烧放热,但需要加热,反应加热与反应放热还是吸热没有直接的关系,故B错误;充入大量CO2气体平衡会正向移动,所以可提高H2的转化率,故C正确;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3CH2OH和H2O会使平衡正向移动,所以可提高CO2和H2的利用率,故D正确。5 / 5(共46张PPT)第四节 化学反应的调控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1.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综合调控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知道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历程,对调控化学反应速率具有重要意义。 重点 合成氨反应中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综合调控难点 形成多角度调控反应的思路新知探究(一) 合成氨反应条件的原理分析新知探究(二) 工业合成氨的适宜条件课时跟踪检测目录新知探究(一) 合成氨反应条件的原理分析1.反应原理:N2(g)+3H2(g) 2NH3(g)。2.反应特点减小3.原理分析从增大合成氨的反应速率、提高平衡混合物中氨的含量角度分析(填写表格)条件 提高反应速率 提高平衡转化率压强 压强 压强温度 升高温度 温度催化剂 使用 无影响浓度 反应物浓度 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增大降低增大[题点多维训练]√1.下列有关合成氨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2的量越多,H2的转化率越大,因此,充入的N2越多越有利于NH3的合成B.恒容条件下充入稀有气体有利于NH3的合成C.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是熵增加的放热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自发进行D.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是熵减小的放热反应,在常温时可自发进行解析:A项,在合成氨工业中应选择一个合适的投料比[n(N2)∶n(H2)],并不是充入的N2越多越有利于NH3的合成;B项,恒容条件下,充入稀有气体对平衡无影响;C、D项,ΔH-TΔS<0时反应自发进行,而合成氨反应的ΔH<0、ΔS<0,故在常温条件下该反应能自发进行。√2.在合成氨反应中使用催化剂和施加高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都能提高反应速率,都对化学平衡无影响B.都对化学平衡有影响,但都不影响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C.都能缩短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只有施加高压对化学平衡有影响D.使用催化剂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而施加高压无此效果解析:对于反应N2(g)+3H2(g) 2NH3(g),使用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施加高压既能提高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也能使化学平衡向生成NH3的方向移动。3.在合成氨时,要使氨的产率增大,又要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增大体积使压强减小 ②减小体积使压强增大③升高温度 ④降低温度 ⑤恒温恒容,再充入N2和H2⑥恒温恒压,再充入N2和H2 ⑦及时分离产生的NH3 ⑧使用催化剂A.②④⑤⑦ B.②③④⑤⑦⑧C.②⑤ D.②③⑤⑧解析:根据题目要求,既要满足增大速率,又要满足使化学平衡向右移动。从反应速率角度分析,①④⑦三种条件下化学反应速率降低;⑥条件下化学反应速率不变;②③⑤⑧条件下化学反应速率增高。从平衡移动角度分析:①③条件下化学平衡向左移动;②④⑤⑦条件下化学平衡向右移动;⑥⑧条件下化学平衡不移动。√新知探究(二) 工业合成氨的适宜条件1.合成氨工业中生产条件的选择压强 理论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均表明,合成氨时压强增大可以同时提高反应速率和转化率。但是,压强越大,对材料的强度和设备的要求也越高,增加生产投资并可能降低综合经济效益。一般采用的压强为10 MPa~30 MPa温度 温度升高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温度降低有利于提高反应转化率。因此,需要选择一个适宜的温度,一般采用的温度为400~500 ℃催化剂 加入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一般选择铁触媒作为合成氨工业的催化剂。该催化剂在500 ℃左右时活性最大,这也是温度选择的原因之一。另外,为了防止杂质使催化剂“中毒”,原料气必须经过净化浓度 为提高平衡转化率,工业上采取迅速冷却的方法,使气态氨变成液态氨并及时分离,分离后的原料气循环使用,并及时补充氢气和氮气,使反应物保持一定的浓度2.合成氨生产流程示意图3.化学反应的调控影响化学反应进行的因素有两个方面: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因素(组成、结构、性质等)和外部条件(温度、压强、浓度、催化剂等)。化学反应的调控,就是通过改变外界条件使一个可能发生的反应按照某一方向进行。在实际生产中,要综合考虑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因素,寻找一个适宜的生产条件。应用化学工业上以黄铁矿(FeS2)为原料生产硫酸的工艺流程如图:A为沸腾炉,反应为4FeS2+11O2 2Fe2O3+8SO2;B为接触室,反应为2SO2(g)+O2(g) 2SO3(g) ΔH=-196.6 kJ·mol-1;C为吸收塔,反应为SO3+H2O H2SO4。接触室中利用催化氧化反应将SO2转化为SO3是工业制硫酸中最关键的步骤。下表是不同压强、温度时SO2的转化率情况。1.从理论上分析,为了使反应物的转化率尽可能大,在温度和压强方面如何选择 温度 不同压强下SO2的转化率/%1×105 Pa 5×105 Pa 1×106 Pa 5×106 Pa 1×107 Pa450 ℃ 97.5 98.9 99.2 99.6 99.7550 ℃ 85.6 92.9 94.9 97.7 98.3提示:低温高压。2.在实际工业生产中通常选择的温度是450 ℃,理由是什么 提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物转化率降低,在450 ℃时反应物转化率较高。3.在实际工业生产中通常选择的压强是多少 理由是什么 提示:1×105 Pa。常压下SO2的转化率已经很高,若采用较大的压强,SO2的转化率提高很少,但对设备及动力的要求更高。4.在合成SO3的过程中,解释不需要分离出SO3的原因。提示:SO2的转化率比较高,达到平衡后的混合气体中SO2的余量很少,故不需要分离出SO3。5.生产中通入过量空气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增大O2浓度,提高SO2的转化率。[题点多维训练]√题点(一)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1.(2025·重庆期中检测)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N2(g)+3H2(g) 2NH3(g) ΔH=-92 kJ·mol-1 ΔS=-198.2 J·mol-1·K-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调控说法错误的是( )A.合成氨气,理论上选用低温、高压的条件进行控制,有利于提高合成氨的产率B.该反应在常温下可以自发进行C.将生成的NH3进行液化,有助于提高反应速率D.结合生产实际,可以适当提高原料气体中N2的含量解析:反应正向气体分子数减小,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合成氨的产率提高,正向放热,降低温度,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合成氨的产率提高,故A正确;反应正向气体分子数减小,ΔS<0,ΔH<0,低温时反应自发,故B正确;将生成的NH3进行液化,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C错误;适当提高原料气体中N2的含量,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可以提高氢气转化率,故D正确。√2.下列所示是哈伯法制氨的流程图,其中为提高原料转化率而采取的措施是 ( )A.①②③ B.②④⑤C.①③⑤ D.②③④解析:②④⑤操作均有利于化学平衡向合成氨的方向移动,提高转化率。题点(二) 化学反应的调控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调控措施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酸工业中,为提高SO2的转化率,通入过量的空气B.工业上增加炼铁高炉的高度可以有效降低尾气中CO的含量C.合成氨工业中,从生产实际条件考虑,不盲目增大反应压强D.合成氨工业中,为提高氮气和氢气的利用率,采用循环操作√解析:反应2SO2+O2 2SO3,通入过量的空气,反应正向进行,SO2的转化率提高,A项正确;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反应:Fe2O3(s)+3CO(g) 2Fe(s)+3CO2(g),达到平衡后,增加高炉的高度不能降低炼铁尾气中CO的含量,B项错误;工业合成氨,从生产实际条件考虑,不盲目增大反应压强,若压强过大,不仅会增大能源消耗,还会增大动力消耗,对设备的要求也高,C项正确;工业合成氨是可逆反应,原料不能完全转化为产物,采用氮气和氢气循环操作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氮气和氢气的利用率,D项正确。√4.(2025·南宁高二检测)在300 ℃、70 MPa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的反应如下:2CO2(g)+6H2(g) CH3CH2OH(g)+3H2O(g),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使用催化剂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B.反应需在300 ℃进行可推测该反应是吸热反应C.充入大量CO2气体可提高H2的转化率D.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3CH2OH和H2O可提高CO2和H2的利用率解析:使用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故A正确;如煤的燃烧放热,但需要加热,反应加热与反应放热还是吸热没有直接的关系,故B错误;充入大量CO2气体平衡会正向移动,所以可提高H2的转化率,故C正确;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3CH2OH和H2O会使平衡正向移动,所以可提高CO2和H2的利用率,故D正确。|归纳拓展|化工生产适宜条件选择的分析角度分析角度 原则要求从化学反应速率分析 既不能过快,又不能太慢从化学平衡移动分析 既要注意外界条件对速率和平衡影响的一致性,又要注意二者影响的矛盾性从原料的利用率分析 增加易得廉价原料,提高难得高价原料的利用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从实际生产能力分析 如设备承受高温、高压的能力等从催化剂的使用活性分析 注意催化剂的活性对温度的限制课时跟踪检测123456789101113√12一、选择题1.根据合成氨反应的特点分析,当前最有前途的研究发展方向是( )A.研制耐高压的合成塔B.采用超大规模的工业生产C.研制耐低温复合催化剂D.探索不用H2和N2合成氨的新途径解析:现在合成氨工业主要选择高温、高压、铁催化剂,条件较为苛刻,研制耐低温复合催化剂是最有前途的研究方向。1514√124567891011121332.贮氢技术是氢气作燃料的一大难题。有报道称镧(La)—镍(Ni)合金材料LaNi4有较大贮氢容量,其原理为LaNi4(s)+3H2(g) LaNi4H6(s) ΔH=-31.8 kJ·mol-1。下列条件有利于该合金贮氢的是 ( )A.高温、低压 B.低温、高压C.高温、高压 D.低温、低压解析:LaNi4(s)+3H2(g) LaNi4H6(s)反应放热,故降低温度利于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故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1514√124567891011121333.(2025·肇庆市高二期中)合成氨问题,关乎世界化工发展和粮食安全问题。下列对合成氨工业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高压条件比常压条件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B.合成氨时采用循环操作,可以提高原料利用率C.工业生产采用500 ℃而不采用常温,是为了提高合成氨的转化率D.铁触媒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合成氨的生产效率解析:合成氨的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A正确;合成氨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原料不能完全反应,采用循环操作,可以提高原料利用率,B正确;合成氨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会使平衡逆向移动,工业生产采用500 ℃而不采用常温,是为了提高反应速率,C错误;铁触媒为催化剂,可以大大提高反应速率,有利于提高合成氨的生产效率,D正确。1514√124567891011121334.水煤气的主要成分为CO和H2,工业上常利用CH4和H2O在催化剂和一定条件下来制备水煤气,原理为CH4(g)+H2O(g) CO(g)+3H2(g) ΔH>0。下列条件中最适宜工业生产水煤气的是 ( )A.温度为25 ℃,压强为50 kPa B.温度为25 ℃,压强为101 kPaC.温度为500 ℃,压强为1 000 kPa D.温度为800 ℃,压强为250 kPa解析:对于反应CH4(g)+H2O(g) CO(g)+3H2(g) ΔH>0,反应物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生成物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则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工业生产水煤气,可在高温下进行,排除A、B;C、D相比较,D压强较小,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1514√124567891011121335.某工厂的一种无害化处理反应为6NO+4NH3 5N2+6H2O。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大反应物浓度能减慢反应速率B.降低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C.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D.NO与NH3能100%转化为产物解析: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A错误;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B错误;使用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C正确;可逆反应不能100%转化为产物,所以NO与NH3不能100%转化为产物,D错误。1514√124567891011121336.合成氨所需要的H2可由煤和水反应制得:(1)H2O(g)+C(s) CO(g)+H2(g) ΔH>0(2)CO(g)+H2O(g) CO2(g)+H2(g) ΔH<0工业生产中,欲提高CO的转化率,所采用的下列措施正确的最佳组合是( )①降低温度 ②增大压强 ③使用催化剂 ④增大CO浓度 ⑤增大H2O(g)的浓度A.①⑤ B.②③ C.②④⑤ D.③⑤解析:反应(2)为体积不变的放热反应,降温和增大水蒸气的浓度均可使平衡右移,提高CO的转化率。1514√124567891012111337.(2025·柳州高二月考)用于净化汽车尾气的反应:2NO(g)+2CO(g) 2CO2(g)+N2(g),已知常温下该反应速率极慢,570 K时平衡常数为1×105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在常温下进行不需要催化剂B.提高尾气净化效率的最佳途径是研制高效催化剂C.装有尾气净化装置的汽车排出的气体中不再含有NO或COD.570 K时该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很大,故使用催化剂并无实际意义151412456789101211133解析:常温下该反应速率极慢,故需要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A错误;研制高效催化剂可提高反应速率,解决该反应极慢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尾气净化的效率,B正确;净化汽车尾气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进行,则尾气中的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不能完全转化,排出的气体中一定含有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C错误;使用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的移动,但能够加快反应速率,则使用催化剂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D错误。1514√124567891011121338.(2025·吉林高二期中)在硫酸工业中,通过下列反应使SO2氧化为SO3:2SO2(g)+O2(g) 2SO3(g) ΔH=-196.6 kJ·mol-1。下表列出了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反应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 )A.从理论上分析,为了使SO2尽可能多地转化为SO3,应选择的条件是450 ℃、10 MPaB.在实际生产中,通入过量的空气,原因是增大O2浓度,SO2和O2的转化率均会提高C.在实际生产中,选定的温度为400~500 ℃,原因是温度较低会使反应速率减小,达平衡时间变长,温度较高,SO2的转化率会降低,该温度下催化剂活性最佳D.在实际生产中,采用的压强为常压,原因是常压下SO2的转化率已经很高,压强过大对设备要求过高温度/℃ 平衡时SO2的转化率/%0.1 MPa 0.5 MPa 1 MPa 5 MPa 10 MPa450 97.5 98.9 99.2 99.6 99.7550 85.6 92.9 94.9 97.7 98.3151412456789101112133解析:450 ℃、10 MPa时,二氧化硫的转化率较高,则为了使二氧化硫尽可能多转化为三氧化硫,应选择的条件是450 ℃、10 MPa,故A正确;通入过量的空气,增大O2浓度,平衡正移,SO2的转化率增大,O2的转化率会减小,故B错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较低会使反应速率减小,则温度较高,SO2的转化率会降低,在温度为400~500 ℃时,催化剂活性最佳,故在实际生产中,选定的温度为400~500 ℃,故C正确;常压下二氧化硫的平衡转化率已经很高,虽然高压有利于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但高压对设备和动力的要求提高,成本增加,从经济效益考虑,常压对生产更有利,故D正确。1514√124567891011121339.目前空间站处理CO2废气涉及的反应为CO2+4H2 CH4+2H2O,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钌催化剂能加快该反应的速率B.升高温度能加快该反应的速率C.达到平衡时,CO2能100%转化为CH4D.达到平衡时,反应速率:v(正)=v(逆)>0解析:催化剂通过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该反应的速率,所以钌催化剂能加快该反应的速率,故A正确;升高温度能加快该反应的速率,故B正确;该反应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CO2不能100%转化为CH4,故C错误;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v(正)=v(逆)>0,故D正确。151412456789101112133√10.(2025·济宁高二期末)合成氨工业中,原料气(N2、H2及少量CO、NH3的混合气)在进入合成塔前需经过铜氨液处理以除去其中的CO,其反应为[Cu(NH3)2]++CO+NH3 [Cu(NH3)3CO]+ ΔH<0,所得溶液经过处理可使铜氨液再生,重复利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高温、低压条件有利于铜氨液再生B.除CO的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C.合成塔使用热交换控制体系控制温度在400~500 ℃左右,主要目的是使合成氨反应平衡正向移动D.合成氨过程中的加压、加催化剂都有利于提高原料的平衡转化率151412456789101112133解析:铜氨液再生,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或减小压强均可使平衡逆向移动,故A正确。反应的ΔH<0,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ΔS<0,根据体系的自由能ΔG=ΔH-TΔS,只有在低温时,反应才能自发进行,故B错误。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要使平衡正向移动,应该采用低温条件;合成塔使用热交换控制体系控制温度在400~500 ℃左右,主要目的是使催化剂铁触媒的活性达到最佳状态,故C错误。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途径,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是不能使平衡移动,故使用催化剂无法提高原料的平衡转化率,故D错误。15141245678910111213311.纳米钴(Co)常用于CO加氢反应的催化剂:CO(g)+3H2(g) CH4(g)+H2O(g) ΔH<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纳米技术的应用,优化了催化剂的性能,提高了反应的转化率B.缩小容器体积,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浓度增大C.温度越低,越有利于CO催化加氢D.从平衡体系中分离出H2O(g)能加快正、逆反应速率解析:应用纳米技术能够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A错误;缩小容器体积,平衡正向移动,但由勒夏特列原理可知CO的浓度增大,B正确;催化剂的活性受温度影响,降温可能导致催化剂活性下降,不利于CO的催化加氢,C错误;降低生成物浓度,达到新的平衡,浓度下降,正、逆反应速率比原平衡慢,D错误。√151412124567891011133√12.(2025·天津期中检测)吉林大学科研人员合作研究得出基于机械化学(“暴力”干扰使铁活化)在较温和的条件下由氮气合成氨的新方案(如图所示),利用这种方案所得氨的体积分数平衡时可高达82.5%。已知合成氨反应N2(g)+3H2(g) 2NH3(g) ΔH=-92.4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方案所得氨的含量高,主要是因为使用了铁做催化剂B.采用该方案生产氨气,活化能和ΔH均减小C.该方案提高了氨的平衡体积分数,与反应温度较低有关D.为了提高氢气的平衡转化率和反应速率,应尽量采取较高温度解析: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氨气的含量不变,故A错误;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但是反应焓变不变,故B错误;反应放热,温度低,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氨的平衡体积分数提高,故C正确;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平衡逆向移动,氢气平衡转化率减小,故D错误。15141245678910111213313.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催化剂对尾气中CO、NO转化的影响,将含NO和CO的尾气在不同温度下,以一定的流速通过两种不同的催化剂进行反应:2NO(g)+2CO(g) N2(g)+2CO2(g) ΔH<0,测量相同时间内逸出气体中NO的含量,从而确定尾气脱氮率(脱氮率即NO的转化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种催化剂均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ΔH均不变 ②相同条件下,改变压强对脱氮率没有影响 ③曲线Ⅱ中的催化剂的最适宜温度为450 ℃左右 ④a点的脱氮率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脱氮率 ⑤若低于200 ℃,图中曲线Ⅰ脱氮率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的主要原因是催化剂的活性不高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⑤√151412456789101112133解析:①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改变反应的ΔH,正确;②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发生移动,则改变压强对脱氮率有影响,错误;③由图可知,曲线Ⅱ中450 ℃左右脱氮率最大,则曲线Ⅱ中的催化剂的最适宜温度为450 ℃左右,正确;④因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a点对应温度下的平衡脱氮率应大于450 ℃下的脱氮率,错误;⑤催化剂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则低于200 ℃时,图中曲线Ⅰ脱氮率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的主要原因是催化剂的活性不高,正确。15141245678910111213314.在一定条件下,利用CO2合成CH3OH的反应为CO2(g)+3H2(g) CH3OH(g)+H2O(g) ΔH1,研究发现,反应过程中会发生副反应为CO2(g)+H2(g) CO(g)+H2O(g) ΔH2,温度对CH3OH、CO的产率影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ΔH1<0,ΔH2>0B.增大压强有利于加快合成反应的速率C.选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减弱副反应的发生D.生产过程中,温度越高越有利于提高CH3OH的产率14√1512456789101112133解析:根据图示,升高温度CH3OH的产率降低,反应CO2(g)+3H2(g) CH3OH (g)+H2O(g)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ΔH1<0,升高温度CO的产率增大,反应CO2(g)+H2(g) CO(g)+H2O(g)向正反应方向移动,ΔH2>0,A正确;反应有气体参与,增大压强有利于加快合成反应的速率,B正确;催化剂有一定的选择性,选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减弱副反应的发生,C正确;由题图可见,温度越高,CH3OH的产率越低,D错误。14151245678910111213314二、非选择题15.(12分)合成氨工艺是人工固氮最重要的途径。下图是合成氨的简要流程和反应方程式:N2(g)+3H2(g) 2NH3(g) ΔH<0(1)图中X的主要成分是 ,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 15解析:N2(g)+3H2(g) 2NH3(g)反应可逆,氮气、氢气不能完全转化为氨气,冷凝器中氨气液化,分离出液氨后剩余氮气和氢气,X的主要成分是N2、H2,N2、H2循环利用,有利于提高原料的利用率。N2、H2循环利用N2、H2,提高原料的利用率1245678910111213314二、非选择题15.(12分)合成氨工艺是人工固氮最重要的途径。下图是合成氨的简要流程和反应方程式:N2(g)+3H2(g) 2NH3(g) ΔH<0(2)有利于提高合成氨平衡产率的条件为 。A.低温 B.高温 C.低压 D.高压 E.催化剂15解析:正反应放热,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气体系数和减小,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催化剂对平衡无影响,有利于提高合成氨平衡产率的条件为低温、高压,选A、D。AD1245678910111213314二、非选择题15.(12分)合成氨工艺是人工固氮最重要的途径。下图是合成氨的简要流程和反应方程式:N2(g)+3H2(g) 2NH3(g) ΔH<0(3)T ℃时,若在容积为2 L的密闭恒容容器中充入0.8 mol N2(g)和1.6 mol H2(g),5 min后达到平衡,测得N2的浓度为0.2 mol·L-1。①计算此段时间的反应速率v(NH3)= ,H2的转化率为 。 ②已知300 ℃时K=0.86,则上述反应温度T 300(填“>”“<”或“=”)。 150.08 mol·L-1·min-1 75%<1245678910111213314解析:T ℃时,若在容积为2 L的密闭恒容容器中充入0.8 mol N2(g)和1.6 mol H2(g),5 min后达到平衡,测得N2的浓度为0.2 mol·L-1,则此段时间内消耗0.4 mol氮气,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消耗1.2 mol H2,生成0.8 mol氨气;①反应速率v(NH3)==0.08 mol·L-1·min-1,H2的转化率为×100%=75%。②已知300 ℃时K=0.86, 反应中K==100,正反应放热,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反应温度T<300。15课时跟踪检测(十四) 化学反应的调控一、选择题1.根据合成氨反应的特点分析,当前最有前途的研究发展方向是 ( )A.研制耐高压的合成塔B.采用超大规模的工业生产C.研制耐低温复合催化剂D.探索不用H2和N2合成氨的新途径2.贮氢技术是氢气作燃料的一大难题。有报道称镧(La)—镍(Ni)合金材料LaNi4有较大贮氢容量,其原理为LaNi4(s)+3H2(g)LaNi4H6(s) ΔH=-31.8 kJ·mol-1。下列条件有利于该合金贮氢的是 ( )A.高温、低压 B.低温、高压C.高温、高压 D.低温、低压3.(2025·肇庆市高二期中)合成氨问题,关乎世界化工发展和粮食安全问题。下列对合成氨工业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高压条件比常压条件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B.合成氨时采用循环操作,可以提高原料利用率C.工业生产采用500 ℃而不采用常温,是为了提高合成氨的转化率D.铁触媒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合成氨的生产效率4.水煤气的主要成分为CO和H2,工业上常利用CH4和H2O在催化剂和一定条件下来制备水煤气,原理为CH4(g)+H2O(g)CO(g)+3H2(g) ΔH>0。下列条件中最适宜工业生产水煤气的是 ( )A.温度为25 ℃,压强为50 kPaB.温度为25 ℃,压强为101 kPaC.温度为500 ℃,压强为1 000 kPaD.温度为800 ℃,压强为250 kPa5.某工厂的一种无害化处理反应为6NO+4NH35N2+6H2O。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大反应物浓度能减慢反应速率B.降低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C.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D.NO与NH3能100%转化为产物6.合成氨所需要的H2可由煤和水反应制得:(1)H2O(g)+C(s)CO(g)+H2(g) ΔH>0(2)CO(g)+H2O(g)CO2(g)+H2(g) ΔH<0工业生产中,欲提高CO的转化率,所采用的下列措施正确的最佳组合是 ( )①降低温度 ②增大压强 ③使用催化剂④增大CO浓度 ⑤增大H2O(g)的浓度A.①⑤ B.②③ C.②④⑤ D.③⑤7.(2025·柳州高二月考)用于净化汽车尾气的反应:2NO(g)+2CO(g)2CO2(g)+N2(g),已知常温下该反应速率极慢,570 K时平衡常数为1×105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在常温下进行不需要催化剂B.提高尾气净化效率的最佳途径是研制高效催化剂C.装有尾气净化装置的汽车排出的气体中不再含有NO或COD.570 K时该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很大,故使用催化剂并无实际意义8.(2025·吉林高二期中)在硫酸工业中,通过下列反应使SO2氧化为SO3:2SO2(g)+O2(g)2SO3(g) ΔH=-196.6 kJ·mol-1。下表列出了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反应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 )温度/℃ 平衡时SO2的转化率/%0.1 MPa 0.5 MPa 1 MPa 5 MPa 10 MPa450 97.5 98.9 99.2 99.6 99.7550 85.6 92.9 94.9 97.7 98.3A.从理论上分析,为了使SO2尽可能多地转化为SO3,应选择的条件是450 ℃、10 MPaB.在实际生产中,通入过量的空气,原因是增大O2浓度,SO2和O2的转化率均会提高C.在实际生产中,选定的温度为400~500 ℃,原因是温度较低会使反应速率减小,达平衡时间变长,温度较高,SO2的转化率会降低,该温度下催化剂活性最佳D.在实际生产中,采用的压强为常压,原因是常压下SO2的转化率已经很高,压强过大对设备要求过高9.目前空间站处理CO2废气涉及的反应为CO2+4H2CH4+2H2O,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钌催化剂能加快该反应的速率B.升高温度能加快该反应的速率C.达到平衡时,CO2能100%转化为CH4D.达到平衡时,反应速率:v(正)=v(逆)>010.(2025·济宁高二期末)合成氨工业中,原料气(N2、H2及少量CO、NH3的混合气)在进入合成塔前需经过铜氨液处理以除去其中的CO,其反应为[Cu(NH3)2]++CO+NH3[Cu(NH3)3CO]+ ΔH<0,所得溶液经过处理可使铜氨液再生,重复利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高温、低压条件有利于铜氨液再生B.除CO的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C.合成塔使用热交换控制体系控制温度在400~500 ℃左右,主要目的是使合成氨反应平衡正向移动D.合成氨过程中的加压、加催化剂都有利于提高原料的平衡转化率11.纳米钴(Co)常用于CO加氢反应的催化剂:CO(g)+3H2(g)CH4(g)+H2O(g) ΔH<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纳米技术的应用,优化了催化剂的性能,提高了反应的转化率B.缩小容器体积,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浓度增大C.温度越低,越有利于CO催化加氢D.从平衡体系中分离出H2O(g)能加快正、逆反应速率12.(2025·天津期中检测)吉林大学科研人员合作研究得出基于机械化学(“暴力”干扰使铁活化)在较温和的条件下由氮气合成氨的新方案(如图所示),利用这种方案所得氨的体积分数平衡时可高达82.5%。已知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方案所得氨的含量高,主要是因为使用了铁做催化剂B.采用该方案生产氨气,活化能和ΔH均减小C.该方案提高了氨的平衡体积分数,与反应温度较低有关D.为了提高氢气的平衡转化率和反应速率,应尽量采取较高温度13.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催化剂对尾气中CO、NO转化的影响,将含NO和CO的尾气在不同温度下,以一定的流速通过两种不同的催化剂进行反应:2NO(g)+2CO(g)N2(g)+2CO2(g) ΔH<0,测量相同时间内逸出气体中NO的含量,从而确定尾气脱氮率(脱氮率即NO的转化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种催化剂均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ΔH均不变②相同条件下,改变压强对脱氮率没有影响③曲线Ⅱ中的催化剂的最适宜温度为450 ℃左右④a点的脱氮率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脱氮率⑤若低于200 ℃,图中曲线Ⅰ脱氮率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的主要原因是催化剂的活性不高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⑤14.在一定条件下,利用CO2合成CH3OH的反应为CO2(g)+3H2(g)CH3OH(g)+H2O(g) ΔH1,研究发现,反应过程中会发生副反应为CO2(g)+H2(g)CO(g)+H2O(g) ΔH2,温度对CH3OH、CO的产率影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ΔH1<0,ΔH2>0B.增大压强有利于加快合成反应的速率C.选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减弱副反应的发生D.生产过程中,温度越高越有利于提高CH3OH的产率二、非选择题15.(12分)合成氨工艺是人工固氮最重要的途径。下图是合成氨的简要流程和反应方程式:N2(g)+3H2(g)2NH3(g) ΔH<0(1)图中X的主要成分是 ,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 (2)有利于提高合成氨平衡产率的条件为 。A.低温 B.高温 C.低压 D.高压 E.催化剂(3)T ℃时,若在容积为2 L的密闭恒容容器中充入0.8 mol N2(g)和1.6 mol H2(g),5 min后达到平衡,测得N2的浓度为0.2 mol·L-1。①计算此段时间的反应速率v(NH3)= ,H2的转化率为 。 ②已知300 ℃时K=0.86,则上述反应温度T 300(填“>”“<”或“=”)。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1.选C 现在合成氨工业主要选择高温、高压、铁催化剂,条件较为苛刻,研制耐低温复合催化剂是最有前途的研究方向。2.选B LaNi4(s)+3H2(g) LaNi4H6(s)反应放热,故降低温度利于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故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3.选C 合成氨的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A正确;合成氨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原料不能完全反应,采用循环操作,可以提高原料利用率,B正确;合成氨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会使平衡逆向移动,工业生产采用500 ℃而不采用常温,是为了提高反应速率,C错误;铁触媒为催化剂,可以大大提高反应速率,有利于提高合成氨的生产效率,D正确。4.选D 对于反应CH4(g)+H2O(g) CO(g)+3H2(g) ΔH>0,反应物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生成物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则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工业生产水煤气,可在高温下进行,排除A、B;C、D相比较,D压强较小,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5.选C 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A错误;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B错误;使用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C正确;可逆反应不能100%转化为产物,所以NO与NH3不能100%转化为产物,D错误。6.选A 反应(2)为体积不变的放热反应,降温和增大水蒸气的浓度均可使平衡右移,提高CO的转化率。7.选B 常温下该反应速率极慢,故需要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A错误;研制高效催化剂可提高反应速率,解决该反应极慢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尾气净化的效率,B正确;净化汽车尾气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进行,则尾气中的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不能完全转化,排出的气体中一定含有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C错误;使用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的移动,但能够加快反应速率,则使用催化剂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D错误。8.选B 450 ℃、10 MPa时,二氧化硫的转化率较高,则为了使二氧化硫尽可能多转化为三氧化硫,应选择的条件是450 ℃、10 MPa,故A正确;通入过量的空气,增大O2浓度,平衡正移,SO2的转化率增大,O2的转化率会减小,故B错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较低会使反应速率减小,则温度较高,SO2的转化率会降低,在温度为400~500 ℃时,催化剂活性最佳,故在实际生产中,选定的温度为400~500 ℃,故C正确;常压下二氧化硫的平衡转化率已经很高,虽然高压有利于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但高压对设备和动力的要求提高,成本增加,从经济效益考虑,常压对生产更有利,故D正确。9.选C 催化剂通过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该反应的速率,所以钌催化剂能加快该反应的速率,故A正确;升高温度能加快该反应的速率,故B正确;该反应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CO2不能100%转化为CH4,故C错误;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v(正)=v(逆)>0,故D正确。10.选A 铜氨液再生,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或减小压强均可使平衡逆向移动,故A正确。反应的ΔH<0,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ΔS<0,根据体系的自由能ΔG=ΔH-TΔS,只有在低温时,反应才能自发进行,故B错误。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要使平衡正向移动,应该采用低温条件;合成塔使用热交换控制体系控制温度在400~500 ℃左右,主要目的是使催化剂铁触媒的活性达到最佳状态,故C错误。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途径,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是不能使平衡移动,故使用催化剂无法提高原料的平衡转化率,故D错误。11.选B 应用纳米技术能够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A错误;缩小容器体积,平衡正向移动,但由勒夏特列原理可知CO的浓度增大,B正确;催化剂的活性受温度影响,降温可能导致催化剂活性下降,不利于CO的催化加氢,C错误;降低生成物浓度,达到新的平衡,浓度下降,正、逆反应速率比原平衡慢,D错误。12.选C 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氨气的含量不变,故A错误;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但是反应焓变不变,故B错误;反应放热,温度低,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氨的平衡体积分数提高,故C正确;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平衡逆向移动,氢气平衡转化率减小,故D错误。13.选D ①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改变反应的ΔH,正确;②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发生移动,则改变压强对脱氮率有影响,错误;③由图可知,曲线Ⅱ中450 ℃左右脱氮率最大,则曲线Ⅱ中的催化剂的最适宜温度为450 ℃左右,正确;④因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a点对应温度下的平衡脱氮率应大于450 ℃下的脱氮率,错误;⑤催化剂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则低于200 ℃时,图中曲线Ⅰ脱氮率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的主要原因是催化剂的活性不高,正确。14.选D 根据图示,升高温度CH3OH的产率降低,反应CO2(g)+3H2(g) CH3OH (g)+H2O(g)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ΔH1<0,升高温度CO的产率增大,反应CO2(g)+H2(g) CO(g)+H2O(g)向正反应方向移动,ΔH2>0,A正确;反应有气体参与,增大压强有利于加快合成反应的速率,B正确;催化剂有一定的选择性,选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减弱副反应的发生,C正确;由题图可见,温度越高,CH3OH的产率越低,D错误。15.解析:(1)N2(g)+3H2(g) 2NH3(g)反应可逆,氮气、氢气不能完全转化为氨气,冷凝器中氨气液化,分离出液氨后剩余氮气和氢气,X的主要成分是N2、H2,N2、H2循环利用,有利于提高原料的利用率。(2)正反应放热,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气体系数和减小,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催化剂对平衡无影响,有利于提高合成氨平衡产率的条件为低温、高压,选A、D。(3)T ℃时,若在容积为2 L的密闭恒容容器中充入0.8 mol N2(g)和1.6 mol H2(g),5 min后达到平衡,测得N2的浓度为0.2 mol·L-1,则此段时间内消耗0.4 mol氮气,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消耗1.2 mol H2,生成0.8 mol氨气;①反应速率v(NH3)==0.08 mol·L-1·min-1,H2的转化率为×100%=75%。②已知300 ℃时K=0.86, 反应中K==100,正反应放热,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反应温度T<300。答案:(1)N2、H2 循环利用N2、H2,提高原料的利用率(2)AD (3)①0.08 mol·L-1·min-1 75% ②<5 /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四节 化学反应的调控.docx 第四节 化学反应的调控.pptx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 化学反应的调控.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