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新知探究(一)——酸碱中和滴定1.概念和原理概 念 依据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原 理 在中和反应中,酸提供的H+与碱提供的OH-的 相等,即c(H+)·V酸= ,则c(H+)=或 c(OH-)=2.实验用品(1)仪器: 滴定管(如图A)、 滴定管(如图B)、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烧杯、洗瓶等。 酸式滴定管 碱式滴定管相同点 ①标有规格、温度、“0”刻度线在上方,尖嘴部分无刻度; ②最小刻度为0.1 mL,可估读到0.01 mL不同点 ①下端有玻璃活塞; ②可盛装酸性、强氧化性溶液 ①下端有由乳胶管、 玻璃球组成的阀; ②只能盛装碱性溶液[微点拨] ①将液面在0 mL处的25 mL的酸式滴定管中的液体全部放出,液体的体积大于25 mL,因为尖嘴部分无刻度。②使用聚四氟乙烯活塞的滴定管为酸碱通用滴定管。(2)试剂: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蒸馏水。3.指示剂的选择(1)原理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 HCl溶液过程中的pH变化图像如下:由曲线可以看出,在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在接近滴定终点时有一个突变过程,在此范围内,滴加很少的酸(或碱),溶液的pH就有很大的变化,能使指示剂的颜色发生明显变化,有利于确定滴定终点。(2)指示剂的选择指示剂 变色范围的pH石蕊 <5.0红色 5.0~8.0紫色 >8.0 甲基橙 <3.1 3.1~4.4橙色 >4.4黄色酚酞 <8.2无色 8.2~10.0 >10.0 [微点拨]当滴定终点为碱性时,选择酚酞;当滴定终点为酸性时,选择甲基橙;当滴定终点为中性时,酚酞、甲基橙都可以。一般不选择石蕊,因为变色现象不明显。4.实验操作(以用盐酸标准液滴定NaOH溶液为例)(1)滴定前准备①滴定管[微点拨] 滴定管的润洗方法从滴定管上口加入3~5 mL所要盛装的酸或碱,倾斜着转动滴定管,使液体润湿全部滴定管内壁;然后,一手控制活塞(轻轻转动酸式滴定管的活塞,或者轻轻挤压碱式滴定管中的玻璃球),将液体从滴定管下部放入预置的烧杯中。 ②锥形瓶(2)滴定(3)终点判断当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时,刚好使锥形瓶中的溶液变色,且在半分钟内不变色,即达到滴定终点。读数并记录。5.实验数据的处理重复滴定操作2~3次,取消耗标准液体积的平均值,根据c(NaOH)=,计算出待测NaOH溶液的浓度。[题点多维训练]题点(一) 仪器的使用1.如图表示50 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如果液面处的读数是a,则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 ( )A.等于a mLB.等于(50-a)mLC.一定大于a mLD.一定大于(50-a)mL2.测定浓硫酸试剂中H2SO4含量的主要操作包括:①量取一定量的浓硫酸并稀释;②转移、定容得待测液;③移取20.00 mL待测液,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完成上述操作,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用到的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题点(二) 滴定操作3.(2025·长沙高二期中)下列有关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实验装置和操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图操作检查碱式滴定管是否漏液B.乙图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2.20 mLC.丙图装置可表示以NaOH为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醋酸溶液D.丁图向锥形瓶中滴入最后半滴NaOH标准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则达到滴定终点4.某同学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烧碱溶液的浓度。Ⅰ.实验步骤:(1)用仪器 (填“A”或“B”)量取待测烧碱溶液25.00 mL于锥形瓶中,滴加2滴酚酞作指示剂。 (2)记录盛装0.100 0 mol·L-1标准盐酸的酸式滴定管的初始读数。如果某时刻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则此时的读数为 mL。 (3)滴定。滴定过程中,眼睛应始终注视 。 (4)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 Ⅱ.数据记录:实验编号 烧碱待测液体积V/mL 标准盐酸体积(消耗)V/mL1 25.00 18.052 25.00 18.003 25.00 17.954 25.00 18.95Ⅲ.数据处理:计算该烧碱溶液的浓度c(NaOH)= mol·L-1(精确到小数点后4位)。 Ⅳ.误差分析:以下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填字母)。 A.未用盐酸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B.装待测液前,锥形瓶中有少量蒸馏水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D.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思维建模|滴定终点的判断答题模板 新知探究(二)——中和滴定误差分析导学设计 在化学实验操作中,往往由于读数不规范导致较大的实验误差。下列有关实验中,会导致所配制(或所测定)溶液的浓度偏高还是偏低 (1)配制500 mL 1 mol·L-1稀硫酸实验中,用量筒量取18 mol·L-1浓硫酸时俯视读数。(2)配制100 mL 5 mol·L-1氯化钠溶液实验中,定容时仰视刻度线。(3)用标准盐酸滴定20.00 mL待测NaOH溶液实验中,使用碱式滴定管量取待测液时开始平视,后来俯视读数。[系统融通知能]1.分析依据c待测·V待测=c标准·V标准 ;c待测=。c标准、V待测均为定值,误差均体现在V标准的大小。2.常见的误差分析以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氢氧化钠溶液为例:步骤 操作 V标准 c待测洗涤 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 变大 偏高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 变小 偏低锥形瓶用待测溶液润洗 变大 偏高锥形瓶洗净后还留有蒸馏水 不变 无影响取液 放出碱液的滴定管开始有气泡,放出液体后气泡消失 变小 偏低滴定 酸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终点时气泡消失 变大 偏高振荡锥形瓶时部分液体溅出 变小 偏低部分酸液滴出锥形瓶外 变大 偏高溶液颜色较浅时滴入酸液过快,停止滴定后再加一滴NaOH溶液无变化 变大 偏高3.滴定管读数误差分析滴定管正确的读数方法是视线、刻度线、凹液面最低点在同一水平线上。试分析下列图示读数对滴定结果的影响:(1)如图Ⅰ,开始仰视读数,滴定完毕俯视读数,滴定结果会偏小。(2)如图Ⅱ,开始俯视读数,滴定完毕仰视读数,滴定结果会偏大。[题点多维训练]1.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液放在锥形瓶中。中和滴定时下列操作会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锥形瓶中溶液用滴定管量取) ( )A.碱式滴定管未用待测碱液润洗B.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C.滴定过程中滴定管内不慎有标准液溅出D.滴定前锥形瓶未用待测液润洗2.(2025·嘉兴高二期末)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时,滴定管和锥形瓶水洗后都需要用待装液润洗B.用标准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配制标准溶液的固体KOH中含有NaOH杂质,则测定结果偏低C.可用量筒量取25.00 mL NaOH待测液置于锥形瓶中D.用盐酸标准液滴定NaOH待测液时,选择酚酞指示反应终点,误差比甲基橙的大3.可利用滴定法来测定尾气中SO2的含量,实验室按以下步骤进行:①量取标准状况下1 000 mL尾气样品,通入适量NaOH溶液中;②配制成250 mL溶液;③准确量取25.00 mL;④将25.00 mL溶液置于锥形瓶中;⑤用0.010 0 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10.00 mL溶液。(1)滴定前,有关滴定管的正确操作为:检漏→蒸馏水洗涤→ →开始滴定。 A.烘干B.装入滴定液至“0”刻度以上C.调整滴定液液面至“0”刻度或“0”刻度以下D.用洗耳球吹出润洗液E.赶出气泡F.用滴定液润洗2至3次G.记录起始读数(2)该尾气中SO2的含量为 g·L-1。 (3)以下操作会造成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 A.达到滴定终点读取数据时,俯视滴定管液面B.锥形瓶未用待测液润洗C.盛装标准溶液的滴定管,滴定前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D.溶液颜色变化后,立即读数第4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新知探究(一)1.物质的量 c(OH-)·V碱 2.(1)酸式 碱式3.(2)蓝色 红色 浅红色 红色4.(2)控制滴定管的活塞 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 摇动锥形瓶[题点多维训练]1.选D 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面,滴定管刻度线以下还有一小段没有刻度,因此滴定管能量取的液体体积大于其量程,故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一定大于(50-a)mL。2.选B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需要的一般仪器: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中和滴定用到的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烧杯、锥形瓶,所以该实验用不到的仪器为试管和分液漏斗。3.选D 甲图为碱式滴定管赶出气泡操作,不是检查碱式滴定管是否漏液,故A错误;滴定管读数从上往下逐渐增大,根据图示可知液体体积读数应该为11.80 mL,故B错误;盛装NaOH溶液的滴定管应该为碱式滴定管,不能使用酸式滴定管,故C错误;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盐酸,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终点现象为滴入最后半滴NaOH标准溶液时,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恰好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故D正确。4.解析:Ⅲ.在四组数据中,第4组数据有明显误差,故舍弃。c1(NaOH)==0.072 2 mol·L-1,同理可得c2(NaOH)=0.072 0 mol·L-1,c3(NaOH)=0.071 8 mol·L-1,则c(NaOH)==0.072 0 mol·L-1。Ⅳ.A项,未用盐酸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造成盐酸浓度偏小,所用盐酸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B项,装待测液前,锥形瓶中有少量蒸馏水,无影响;C项,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所用盐酸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D项,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造成盐酸读数偏小,结果偏低。答案:Ⅰ.(1)A (2)0.70 (3)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变化(4)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溶液后溶液颜色由粉红色恰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Ⅲ.0.072 0 Ⅳ.AC新知探究(二)[导学设计]提示:示意图如下:(1)俯视读数使得所量取液体体积小于所需的体积,使得所配制溶液浓度偏低。(2)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当液面已超过刻度线后才认为恰好与刻度线相切,使得所配制溶液浓度偏低。(3)使用碱式滴定管放出20.00 mL待测NaOH溶液于锥形瓶中,起始时平视读数正确,后来俯视使实际放出的液体偏多,消耗的盐酸偏多,所测待测液浓度偏高。[题点多维训练]1.选A 碱式滴定管未用待测碱液润洗,n(NaOH)偏小,则消耗的V(盐酸)偏小,测定结果偏低,故A正确;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消耗的V(盐酸)偏大,测定结果偏大,故B错误;滴定过程中滴定管内不慎有标准液溅出,消耗的V(盐酸)偏大,测定结果偏大,故C错误;滴定前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故D错误。2.选B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不能用待测液润洗,否则待测液的物质的量增加,滴定时标准液所用体积增加,导致测定结果偏大,故A错误;等质量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大于氢氧化钾,导致标准碱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过大,使得标准液用量偏小,导致测定结果偏低,故B正确;不可用量筒量取25.00 mL氢氧化钠待测液置于锥形瓶,应该使用移液管或碱式滴定管,故C错误;用盐酸标准液滴定氢氧化钠待测液时,由于反应产物为氯化钠,滴定终点时溶液呈中性,因此指示剂即可选酚酞,也可以选甲基橙,故D错误。3.解析:(1)滴定前,有关滴定管的正确操作为:检漏→蒸馏水洗涤→用滴定液润洗2至3次→装入滴定液至“0”刻度以上→赶出气泡→调整滴定液液面至“0”刻度或“0”刻度以下→记录起始读数,F→B→E→C→G。(2)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SO2+2NaOHNa2SO3+H2O,亚硫酸钠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S+2Mn+6H+5S+2Mn2++3H2O,得关系式5SO2~2Mn,消耗酸性KMnO4溶液0.010 0 mol·L-1×10.00×10-3 L=0.000 1 mol,则该尾气中SO2的含量为 g·L-1=0.16 g·L-1。(3)达到滴定终点读取数据时,俯视滴定管液面,标准液体积偏小,结果偏低,A正确;锥形瓶未用待测液润洗,对结果无影响,B错误;盛装标准溶液的滴定管,滴定前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结果偏大,C错误;溶液颜色变化后,立即读数,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小,结果偏小,D正确。答案:(1)F→B→E→C→G (2)0.16 (3)AD8 / 8(共64张PPT)第4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新知探究(一) 酸碱中和滴定新知探究(二) 中和滴定误差分析课时跟踪检测目录新知探究(一) 酸碱中和滴定1.概念和原理概念 依据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原理 在中和反应中,酸提供的H+与碱提供的OH-的 相等,即c(H+)·V酸= ,则c(H+)=或c(OH-)=物质的量c(OH-)·V碱2.实验用品(1)仪器: 滴定管(如图A)、 滴定管(如图B)、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烧杯、洗瓶等。 酸式滴定管 碱式滴定管相同点 ①标有规格、温度、“0”刻度线在上方,尖嘴部分无刻度; ②最小刻度为0.1 mL,可估读到0.01 mL不同点 ①下端有玻璃活塞; ②可盛装酸性、强氧化性溶液 ①下端有由乳胶管、玻璃球组成的阀;②只能盛装碱性溶液酸式碱式[微点拨] ①将液面在0 mL处的25 mL的酸式滴定管中的液体全部放出,液体的体积大于25 mL,因为尖嘴部分无刻度。②使用聚四氟乙烯活塞的滴定管为酸碱通用滴定管。(2)试剂: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蒸馏水。3.指示剂的选择(1)原理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 HCl溶液过程中的pH变化图像如下:由曲线可以看出,在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在接近滴定终点时有一个突变过程,在此范围内,滴加很少的酸(或碱),溶液的pH就有很大的变化,能使指示剂的颜色发生明显变化,有利于确定滴定终点。(2)指示剂的选择[微点拨]当滴定终点为碱性时,选择酚酞;当滴定终点为酸性时,选择甲基橙;当滴定终点为中性时,酚酞、甲基橙都可以。一般不选择石蕊,因为变色现象不明显。指示剂 变色范围的pH石蕊 <5.0红色 5.0~8.0紫色 >8.0_____甲基橙 <3.1______ 3.1~4.4橙色 >4.4黄色酚酞 <8.2无色 8.2~10.0________ >10.0_____蓝色红色浅红色红色4.实验操作(以用盐酸标准液滴定NaOH溶液为例)(1)滴定前准备①滴定管[微点拨] 滴定管的润洗方法从滴定管上口加入3~5 mL所要盛装的酸或碱,倾斜着转动滴定管,使液体润湿全部滴定管内壁;然后,一手控制活塞(轻轻转动酸式滴定管的活塞,或者轻轻挤压碱式滴定管中的玻璃球),将液体从滴定管下部放入预置的烧杯中。②锥形瓶(2)滴定(3)终点判断当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时,刚好使锥形瓶中的溶液变色,且在半分钟内不变色,即达到滴定终点。读数并记录。5.实验数据的处理重复滴定操作2~3次,取消耗标准液体积的平均值,根据c(NaOH)=,计算出待测NaOH溶液的浓度。控制滴定管的活塞摇动锥形瓶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题点多维训练]√题点(一) 仪器的使用1.如图表示50 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如果液面处的读数是a,则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 )A.等于a mL B.等于(50-a)mLC.一定大于a mL D.一定大于(50-a)mL解析: 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面,滴定管刻度线以下还有一小段没有刻度,因此滴定管能量取的液体体积大于其量程,故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一定大于(50-a)mL。√2.测定浓硫酸试剂中H2SO4含量的主要操作包括:①量取一定量的浓硫酸并稀释;②转移、定容得待测液;③移取20.00 mL待测液,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完成上述操作,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用到的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解析: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需要的一般仪器: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中和滴定用到的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烧杯、锥形瓶,所以该实验用不到的仪器为试管和分液漏斗。题点(二) 滴定操作3.(2025·长沙高二期中)下列有关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实验装置和操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甲图操作检查碱式滴定管是否漏液B.乙图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2.20 mLC.丙图装置可表示以NaOH为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醋酸溶液D.丁图向锥形瓶中滴入最后半滴NaOH标准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则达到滴定终点√解析:甲图为碱式滴定管赶出气泡操作,不是检查碱式滴定管是否漏液,故A错误;滴定管读数从上往下逐渐增大,根据图示可知液体体积读数应该为11.80 mL,故B错误;盛装NaOH溶液的滴定管应该为碱式滴定管,不能使用酸式滴定管,故C错误;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盐酸,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终点现象为滴入最后半滴NaOH标准溶液时,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恰好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故D正确。4.某同学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烧碱溶液的浓度。Ⅰ.实验步骤:(1)用仪器 (填“A”或“B”)量取待测烧碱溶液25.00 mL于锥形瓶中,滴加2滴酚酞作指示剂。 (2)记录盛装0.100 0 mol·L-1标准盐酸的酸式滴定管的初始读数。如果某时刻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则此时的读数为 mL。 (3)滴定。滴定过程中,眼睛应始终注视 。 (4)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0.70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变化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溶液后溶液颜色由粉红色恰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Ⅱ.数据记录:Ⅲ.数据处理:计算该烧碱溶液的浓度c(NaOH)= mol·L-1(精确到小数点后4位)。 实验编号 烧碱待测液体积V/mL 标准盐酸体积(消耗)V/mL1 25.00 18.052 25.00 18.003 25.00 17.954 25.00 18.950.072 0解析:Ⅲ.在四组数据中,第4组数据有明显误差,故舍弃。c1(NaOH)==0.072 2 mol·L-1,同理可得c2(NaOH)=0.072 0 mol·L-1,c3(NaOH)=0.071 8 mol·L-1,则c(NaOH)==0.072 0 mol·L-1。Ⅳ.误差分析:以下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填字母)。 A.未用盐酸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B.装待测液前,锥形瓶中有少量蒸馏水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D.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AC解析:Ⅳ.A项,未用盐酸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造成盐酸浓度偏小,所用盐酸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B项,装待测液前,锥形瓶中有少量蒸馏水,无影响;C项,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所用盐酸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D项,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造成盐酸读数偏小,结果偏低。|思维建模|滴定终点的判断答题模板新知探究(二) 中和滴定误差分析导学设计在化学实验操作中,往往由于读数不规范导致较大的实验误差。下列有关实验中,会导致所配制(或所测定)溶液的浓度偏高还是偏低 (1)配制500 mL 1 mol·L-1稀硫酸实验中,用量筒量取18 mol·L-1浓硫酸时俯视读数。(2)配制100 mL 5 mol·L-1氯化钠溶液实验中,定容时仰视刻度线。(3)用标准盐酸滴定20.00 mL待测NaOH溶液实验中,使用碱式滴定管量取待测液时开始平视,后来俯视读数。提示:示意图如下:(1)俯视读数使得所量取液体体积小于所需的体积,使得所配制溶液浓度偏低。(2)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当液面已超过刻度线后才认为恰好与刻度线相切,使得所配制溶液浓度偏低。(3)使用碱式滴定管放出20.00 mL待测NaOH溶液于锥形瓶中,起始时平视读数正确,后来俯视使实际放出的液体偏多,消耗的盐酸偏多,所测待测液浓度偏高。1.分析依据c待测·V待测=c标准·V标准 ;c待测=。c标准、V待测均为定值,误差均体现在V标准的大小。2.常见的误差分析以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氢氧化钠溶液为例:[系统融通知能]步骤 操作 V标准 c待测洗涤 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 变大 偏高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 变小 偏低锥形瓶用待测溶液润洗 变大 偏高锥形瓶洗净后还留有蒸馏水 不变 无影响取液 放出碱液的滴定管开始有气泡,放出液体后气泡消失 变小 偏低滴定 酸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终点时气泡消失 变大 偏高振荡锥形瓶时部分液体溅出 变小 偏低部分酸液滴出锥形瓶外 变大 偏高溶液颜色较浅时滴入酸液过快,停止滴定后再加一滴NaOH溶液无变化 变大 偏高续表3.滴定管读数误差分析滴定管正确的读数方法是视线、刻度线、凹液面最低点在同一水平线上。试分析下列图示读数对滴定结果的影响:(1)如图Ⅰ,开始仰视读数,滴定完毕俯视读数,滴定结果会偏小。(2)如图Ⅱ,开始俯视读数,滴定完毕仰视读数,滴定结果会偏大。[题点多维训练]√1.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液放在锥形瓶中。中和滴定时下列操作会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锥形瓶中溶液用滴定管量取) ( )A.碱式滴定管未用待测碱液润洗B.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C.滴定过程中滴定管内不慎有标准液溅出D.滴定前锥形瓶未用待测液润洗解析:碱式滴定管未用待测碱液润洗,n(NaOH)偏小,则消耗的V(盐酸)偏小,测定结果偏低,故A正确;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消耗的V(盐酸)偏大,测定结果偏大,故B错误;滴定过程中滴定管内不慎有标准液溅出,消耗的V(盐酸)偏大,测定结果偏大,故C错误;滴定前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故D错误。√2.(2025·嘉兴高二期末)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时,滴定管和锥形瓶水洗后都需要用待装液润洗B.用标准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配制标准溶液的固体KOH中含有NaOH杂质,则测定结果偏低C.可用量筒量取25.00 mL NaOH待测液置于锥形瓶中D.用盐酸标准液滴定NaOH待测液时,选择酚酞指示反应终点,误差比甲基橙的大解析: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不能用待测液润洗,否则待测液的物质的量增加,滴定时标准液所用体积增加,导致测定结果偏大,故A错误;等质量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大于氢氧化钾,导致标准碱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过大,使得标准液用量偏小,导致测定结果偏低,故B正确;不可用量筒量取25.00 mL氢氧化钠待测液置于锥形瓶,应该使用移液管或碱式滴定管,故C错误;用盐酸标准液滴定氢氧化钠待测液时,由于反应产物为氯化钠,滴定终点时溶液呈中性,因此指示剂即可选酚酞,也可以选甲基橙,故D错误。3.可利用滴定法来测定尾气中SO2的含量,实验室按以下步骤进行:①量取标准状况下1 000 mL尾气样品,通入适量NaOH溶液中;②配制成250 mL溶液;③准确量取25.00 mL;④将25.00 mL溶液置于锥形瓶中;⑤用0.010 0 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10.00 mL溶液。(1)滴定前,有关滴定管的正确操作为:检漏→蒸馏水洗涤→ →开始滴定。 A.烘干 B.装入滴定液至“0”刻度以上 C.调整滴定液液面至“0”刻度或“0”刻度以下D.用洗耳球吹出润洗液 E.赶出气泡 F.用滴定液润洗2至3次G.记录起始读数F→B→E→C→G解析:滴定前,有关滴定管的正确操作为:检漏→蒸馏水洗涤→用滴定液润洗2至3次→装入滴定液至“0”刻度以上→赶出气泡→调整滴定液液面至“0”刻度或“0”刻度以下→记录起始读数,F→B→E→C→G。3.可利用滴定法来测定尾气中SO2的含量,实验室按以下步骤进行:①量取标准状况下1 000 mL尾气样品,通入适量NaOH溶液中;②配制成250 mL溶液;③准确量取25.00 mL;④将25.00 mL溶液置于锥形瓶中;⑤用0.010 0 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10.00 mL溶液。(2)该尾气中SO2的含量为 g·L-1。 解析: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SO2+2NaOH==Na2SO3+H2O,亚硫酸钠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S+2Mn+6H+==5S+2Mn2++3H2O,得关系式5SO2~2Mn,消耗酸性KMnO4溶液0.010 0 mol·L-1×10.00×10-3 L=0.000 1 mol,则该尾气中SO2的含量为 g·L-1=0.16 g·L-1。0.163.可利用滴定法来测定尾气中SO2的含量,实验室按以下步骤进行:①量取标准状况下1 000 mL尾气样品,通入适量NaOH溶液中;②配制成250 mL溶液;③准确量取25.00 mL;④将25.00 mL溶液置于锥形瓶中;⑤用0.010 0 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10.00 mL溶液。(3)以下操作会造成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 A.达到滴定终点读取数据时,俯视滴定管液面B.锥形瓶未用待测液润洗C.盛装标准溶液的滴定管,滴定前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D.溶液颜色变化后,立即读数AD解析:达到滴定终点读取数据时,俯视滴定管液面,标准液体积偏小,结果偏低,A正确;锥形瓶未用待测液润洗,对结果无影响,B错误;盛装标准溶液的滴定管,滴定前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结果偏大,C错误;溶液颜色变化后,立即读数,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小,结果偏小,D正确。课时跟踪检测123456789101113√12一、选择题1.(2025·滨州高二期末)下列有关滴定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滴定管和锥形瓶水洗后都要用待装液润洗B.聚四氟乙烯滴定管可以盛装盐酸或NaOH溶液C.滴定过程中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变化D.滴定终点时液面如图,读数为20.20 mL14解析:滴定实验时,锥形瓶不能用待装液润洗,否则会导致实验误差,滴定管要用待装液润洗,故A错误;聚四氟乙烯滴定管既耐酸又耐碱,因此聚四氟乙烯滴定管可以盛装盐酸或NaOH溶液,故B正确;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观察锥形瓶内颜色的变化,判断滴定终点后再读数,故C错误;滴定管0刻度在上,需要估读到0.01 mL,故读数为19.80 mL,故D错误。√124567891011121332.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 )①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 ②向滴定管内注入标准溶液 ③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④滴定 ⑤用蒸馏水洗涤A.⑤①②③④ B.③⑤①②④C.⑤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⑤④14解析:滴定操作的顺序一般为检漏、水洗、润洗、注液、滴定。√124567891011121333.用盐酸作标准液滴定待测浓度的NaOH溶液,若用酚酞作指示剂,当滴定达到终点时,溶液颜色变化是 ( )A.由浅红色变无色 B.由无色变浅红色C.由黄色变橙色 D.由橙色变黄色14解析: 酚酞变色范围8.2~10.0,pH小于8.2显示无色,大于10.0显示红色,8.2~10.0之间显示浅红色,待测溶液为氢氧化钠,为碱性溶液,加入酚酞后显红色,随着盐酸的滴入,溶液的pH减小,当滴到溶液的pH小于8.2时,溶液颜色由浅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变色,即可认为达到滴定终点。√124567891011121334.用已知浓度的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达到滴定终点时,H+与OH-恰好完全反应,pH=7B.当接近滴定终点时,极少量的酸会引起溶液的pH突变C.石蕊溶液可作为本实验的指示剂D.若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14解析:滴定过程中,在接近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发生突变,当溶液的pH突变导致溶液颜色明显变化时达到滴定终点,所以滴定终点时并非pH=7。石蕊的变色范围太宽(pH:5~8)且颜色变化不明显,不能用作中和滴定的指示剂。√124567891011121335.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和滴定操作中所需标准溶液越浓越好,指示剂一般加入2~3 mLB.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C.酸碱指示剂的变色点就是反应终点D.滴定前滴定管中的液体液面处于25 mL处,滴定过程中用去10.00 mL的液体,此时滴定管中剩余液体的体积为15 mL1412456789101112133解析:一滴较浓的标准液引起的误差大,较稀的标准液引起的误差相对小,同时指示剂本身就是有机弱酸或弱碱,加入较浓碱或较浓酸会引起平衡移动,所以加入指示剂也不宜过多,一般2~3滴, A错误;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接触锥形瓶内壁,可使滴定管流出的液体充分反应,B正确;滴定终点是根据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判断的,滴定终点就是指示剂的变色点,但不是指示剂变色就是反应终点,C错误;滴定前滴定管中的液体液面处于25 mL处,滴定过程中用去10.00 mL的液体,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方,下端还有一段没有刻度的溶液,此时滴定管中剩余液体的体积大于15 mL,D错误。14√124567891011121336.取20.00 mL 0.50 mol·L-1 NaOH溶液,恰好将未知浓度的H2SO4溶液20.00 mL滴定至终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不需要指示剂 B.用量筒量取上述硫酸的体积C.H2SO4的浓度为1.00 mol·L-1D.参加反应的H+和OH-的物质的量相等14解析: 酸碱中和反应,无现象,需要用指示剂,故A错误;量筒的精确度为0.1 mL,应用酸式滴定管,故B错误;n(H2SO4)=n(H+)×=n(NaOH)×=20×10-3×0.5× mol=5×10-3 mol,c(H2SO4)==0.25 mol·L-1,故C错误;恰好完全反应,即n(H+)=n(OH-),故D正确。√124567891012111337.(2025·西安高二期末)某同学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操作如下:①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后,注入NaOH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②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液体;③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线以下,并记录读数;④用量筒量取20.00 mL盐酸,转移至锥形瓶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⑤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并不断摇动锥形瓶,眼睛时刻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变化;⑥当看到滴入半滴NaOH溶液后,溶液变成红色即停止滴定,记录读数。实验中存在的错误有几处 ( )A.3 B.4C.5 D.61412456789101211133解析: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必须用氢氧化钠溶液润洗,若不润洗,标准液的浓度减小,消耗的体积增大,测定结果偏大,故①操作有误;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液体,是赶气泡的操作,故②操作正确;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线以下,并记录读数,是记录滴定前体积数据的操作,故③操作正确;应该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0.00 mL盐酸,故④操作有误;滴定时根据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所以滴定时眼睛要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故⑤操作有误;滴入半滴标准液后,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停止滴定,记录液面读数,故⑥操作错误。14√124567891011121338.(2025·合肥高二期末)利用滴定管进行实验,对于滴定实验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滴定管润洗后,润洗液应从滴定管下口流出B.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HA溶液过程中,若使用酚酞作指示剂,会产生系统误差,测得HA溶液浓度会偏大C.除去碱式滴定管胶管内气泡时,将尖嘴垂直向下,挤压胶管内玻璃球D.酸式滴定管可以盛装酸性高锰酸钾溶液1412456789101112133解析: 滴定管润洗后,润洗液应从下口自然流出,下口也需润洗,故A正确;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2~10.0,溶液pH>10时,呈红色,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HA溶液过程中,滴加NaOH溶液体积会偏多,导致测得HA溶液浓度会偏大,故B正确;除去碱式滴定管胶管内的气泡时,应将尖嘴略向上倾斜,挤压胶管内玻璃球,有利于气泡逸出,不能将尖嘴垂直向下,故C错误;酸式滴定管可以盛装高锰酸钾溶液,故D正确。14√124567891011121339.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25 mL滴定管进行中和滴定时,用去标准液的体积为21.7 mLB.用标准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洗净碱式滴定管后直接取标准KOH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定结果偏低C.用标准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配制标准溶液的固体KOH中含有NaOH杂质,则测定结果偏高D.用未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标准KOH溶液时,若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到终点后俯视,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1412456789101112133解析:滴定管精确到0.01 mL,读数时应保留小数点后2位,A项错误;用标准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洗净碱式滴定管后直接取标准KOH溶液进行滴定,由于没有润洗,标准液浓度减小,消耗标准液体积增加,则测定结果偏高,B项错误;所用的固体KOH中混有NaOH,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大于氢氧化钾的物质的量,故所配的溶液中OH-浓度偏高,导致消耗标准液的体积V碱偏小,根据c酸=c碱×可知c酸偏低,C项错误;用未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标准KOH溶液时,若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至终点后俯视读数,导致读取的盐酸体积偏小,根据c酸=c碱×可知c酸偏高,D项正确。1412456789101112133√1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操作可除去碱式滴定管胶管中的气泡B.酸碱中和滴定时,锥形瓶需用待测液润洗2次,再加入待测液C.用标准盐酸滴定氨水选用酚酞作指示剂,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停止滴定D.如图2所示,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9.90 mL14解析:挤压橡胶管可赶出空气,则操作可除去碱式滴定管胶管中的气泡,故A正确;酸碱中和滴定时,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否则待测液浓度偏大,故B错误;用标准盐酸滴定氨水,滴定终点呈弱酸性,故应选用甲基橙做指示剂,故C错误;滴定管0刻度在上方,所以终点读数为18.10 mL,故D错误。1245678910111213311.用滴定法测定Na2CO3(含NaCl杂质)的质量分数,下列操作会引起测定值偏高的是 ( )A.试样中加入酚酞作指示剂,用标准酸液进行滴定B.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注入标准酸液进行滴定C.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注入待测溶液进行滴定D.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注入待测液,取20.00 mL 进行滴定14解析:此实验过程中,待测值为c(Na2CO3),根据酸与Na2CO3的反应可知,c(Na2CO3)·V待测液=k·c酸·V酸(k为标准酸与Na2CO3反应时的化学计量数之比)。A项,加入酚酞时,对实验数据无影响;B项,此操作使V酸偏大,故使c(Na2CO3)偏高,最终所得Na2CO3质量分数偏高;C项,此操作对实验数据无影响;D项,此操作使c(Na2CO3)偏小,最终使所得Na2CO3质量分数偏低。√12√12456789101113312.室温下,用0.1 mol·L-1 NaOH溶液滴定0.1 mol·L-1盐酸,如达到滴定终点时不慎多加了1滴NaOH溶液(1滴溶液的体积约为0.05 mL),继续加水至50 mL,所得溶液的pH是 ( )A.4 B.7.2 C.10 D.11.314解析: c(OH-)==1×10-4 mol·L-1,c(H+)==1×10-10 mol·L-1,pH=10,故C项正确。12456789101112133二、非选择题13.(13分)(2025·天津高二期末)某同学欲用0.100 0 mol·L-1的标准盐酸测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选择酚酞作指示剂。其操作步骤可分为以下几步:A.移取20.00 mL待测氢氧化钠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酚酞溶液。B.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C.把盛有标准溶液的酸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尖嘴使之充满溶液。D.取标准溶液注入酸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2~3 cm处。E.调节液面至“0”或“0”以下刻度,记下读数。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1)正确的操作步骤顺序是 (用字母表示)。 14BDCEAF12456789101112133解析:滴定操作步骤可分为以下几步,先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再取标准溶液注入酸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把盛有标准溶液的酸式滴定管固定好,接着调节液面,锥形瓶中加入待测液和指示剂,进行滴定读数,正确的顺序为BDCEAF。1412456789101112133(2)步骤A中应选择图1中的滴定管 (填“甲”或“乙”),操作步骤B的目的是 。 14解析:移取20.00 mL待测氢氧化钠溶液,应该用碱式滴定管,应选择图中的乙装置,操作B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避免稀释标准液,使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大。乙避免稀释溶液,使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大12456789101112133(3)若某次滴定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2所示,则读数为________ mL。若终点俯视,会使读数偏 (填“大”或“小”)。 14解析:若某次滴定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2所示,1 mL中有5格,每格是0.20 mL,则读数应该是19.60 mL,若终点俯视,会使读数偏小。19.60小12456789101112133(4)结合如表数据,计算被测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14滴定次数 待测溶液 体积/mL 标准盐酸体积滴定前的刻度/mL 滴定后的刻度/mL第一次 20.00 2.20 20.25第二次 20.00 3.20 20.42第三次 20.00 0.60 17.80解析:第一次消耗标准液体积为(20.25-2.20)mL=18.05 mL,第二次消耗标准液体积为(20.42-3.20)mL=17.22 mL,第三次消耗标准液体积为(17.80-0.60)mL=17.20 mL,将第一次读数舍去,二、三次的取平均值V=17.21 mL,则c(NaOH)== mol·L-1=0.086 05 mol·L-1。0.086 0512456789101112133(5)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偏低的是 (填字母)。 a.开始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在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b.盛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NaOH溶液润洗2~3次c.酸式滴定管在装液前未用标准盐酸润洗2~3次d.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14d12456789101112133解析:开始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读数V1偏小,在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滴定终点读数V2正确,则V2-V1偏大,测定结果偏高,故a错误;盛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NaOH溶液润洗2~3次,则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故b错误;酸式滴定管在装液前未用标准盐酸润洗2~3次,则装入标准液后,将标准液稀释,则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故c错误;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读数V1偏大,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则读数V2偏小,则V2-V1偏小,测定结果偏低,故d正确。141245678910111213314.(14分)测定某品牌白醋的总酸量(以醋酸计)。Ⅰ.实验步骤:(1)配制100 mL待测白醋溶液。将10 mL白醋注入烧杯中用水稀释后转移到 (填仪器名称)中,然后定容、摇匀。 14解析:量取10.00 mL食用白醋,在烧杯中用水稀释后转移到100 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即得待测白醋溶液。(2)取待测白醋溶液20.00 mL于锥形瓶中,向其中滴加2滴 (填“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解析:NaOH与食醋反应为强碱滴定弱酸,应选择碱性变色范围内的指示剂酚酞。100 mL容量瓶酚酞12456789101112133(3)读取盛装0.100 0 mol·L-1NaOH溶液的 (填仪器名称)的初始读数,如果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则此时的读数为 mL。 14(4)滴定,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停止滴定,并记录NaOH溶液的终读数,重复滴定3次。 解析:NaOH 溶液应盛放在碱式滴定管中;滴定管液面的读数为1.70 mL。解析:酚酞遇到酸显无色,在弱碱溶液中显浅红色,则滴定终点时溶液从无色变为浅红色,所以滴定终点的现象为滴入最后半滴 NaOH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并在半分钟内不褪色。碱式滴定管1.70滴入最后半滴 NaOH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1245678910111213314Ⅱ.实验记录:Ⅲ.数据处理与讨论:(5)经计算,该品牌白醋的总酸量= g/100 mL。 次数 1 2 3 4V(待测)/mL 20.00 20.00 20.00 20.00V(NaOH溶液)/mL 17.06 16.00 16.04 15.964.81245678910111213314解析:第1次滴定误差明显大,应舍去,其他3次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的平均值为=16.00 mL;设10 mL该品牌白醋样品含有CH3COOH x g,则CH3COOH~NaOH 60 40x g× 0.100 0 mol·L-1×0.016 L×40 g·mol-1= 解得x=0.480样品总酸量为=4.8 g/100 mL。1245678910111213314(6)在本次实验的滴定过程中,下列操作使实验结果偏低的是 (填标号)。 a.碱式滴定管在装液时未用标准NaOH溶液润洗b.碱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c.锥形瓶中加入待测白醋溶液后,再加少量水d.锥形瓶在滴定时剧烈摇动,有少量液体溅出bd1245678910111213314解析:碱式滴定管在滴定时未用标准NaOH溶液润洗,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分析,可知c(待测)偏大,故a错误;碱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造成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分析,可知c(待测)偏小,故b正确;锥形瓶中加入待测白醋溶液后,再加少量水,对V(标准)无影响,根据c(待测)=分析,可知对c(待测)无影响,故c错误;锥形瓶在滴定时剧烈摇动,有少量液体溅出,待测液物质的量偏小,造成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分析,可知c(待测)偏小,故d正确。课时跟踪检测(二十) 酸碱中和滴定一、选择题1.(2025·滨州高二期末)下列有关滴定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定管和锥形瓶水洗后都要用待装液润洗B.聚四氟乙烯滴定管可以盛装盐酸或NaOH溶液C.滴定过程中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变化D.滴定终点时液面如图,读数为20.20 mL2.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 )①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 ②向滴定管内注入标准溶液 ③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④滴定 ⑤用蒸馏水洗涤A.⑤①②③④ B.③⑤①②④C.⑤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⑤④3.用盐酸作标准液滴定待测浓度的NaOH溶液,若用酚酞作指示剂,当滴定达到终点时,溶液颜色变化是 ( )A.由浅红色变无色 B.由无色变浅红色C.由黄色变橙色 D.由橙色变黄色4.用已知浓度的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达到滴定终点时,H+与OH-恰好完全反应,pH=7B.当接近滴定终点时,极少量的酸会引起溶液的pH突变C.石蕊溶液可作为本实验的指示剂D.若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5.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和滴定操作中所需标准溶液越浓越好,指示剂一般加入2~3 mLB.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C.酸碱指示剂的变色点就是反应终点D.滴定前滴定管中的液体液面处于25 mL处,滴定过程中用去10.00 mL的液体,此时滴定管中剩余液体的体积为15 mL6.取20.00 mL 0.50 mol·L-1 NaOH溶液,恰好将未知浓度的H2SO4溶液20.00 mL滴定至终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不需要指示剂B.用量筒量取上述硫酸的体积C.H2SO4的浓度为1.00 mol·L-1D.参加反应的H+和OH-的物质的量相等7.(2025·西安高二期末)某同学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操作如下:①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后,注入NaOH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②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液体;③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线以下,并记录读数;④用量筒量取20.00 mL盐酸,转移至锥形瓶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⑤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并不断摇动锥形瓶,眼睛时刻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变化;⑥当看到滴入半滴NaOH溶液后,溶液变成红色即停止滴定,记录读数。实验中存在的错误有几处 ( )A.3 B.4 C.5 D.68.(2025·合肥高二期末)利用滴定管进行实验,对于滴定实验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滴定管润洗后,润洗液应从滴定管下口流出B.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HA溶液过程中,若使用酚酞作指示剂,会产生系统误差,测得HA溶液浓度会偏大C.除去碱式滴定管胶管内气泡时,将尖嘴垂直向下,挤压胶管内玻璃球D.酸式滴定管可以盛装酸性高锰酸钾溶液9.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25 mL滴定管进行中和滴定时,用去标准液的体积为21.7 mLB.用标准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洗净碱式滴定管后直接取标准KOH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定结果偏低C.用标准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配制标准溶液的固体KOH中含有NaOH杂质,则测定结果偏高D.用未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标准KOH溶液时,若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到终点后俯视,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1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操作可除去碱式滴定管胶管中的气泡B.酸碱中和滴定时,锥形瓶需用待测液润洗2次,再加入待测液C.用标准盐酸滴定氨水选用酚酞作指示剂,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停止滴定D.如图2所示,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9.90 mL11.用滴定法测定Na2CO3(含NaCl杂质)的质量分数,下列操作会引起测定值偏高的是 ( )A.试样中加入酚酞作指示剂,用标准酸液进行滴定B.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注入标准酸液进行滴定C.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注入待测溶液进行滴定D.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注入待测液,取20.00 mL 进行滴定12.室温下,用0.1 mol·L-1 NaOH溶液滴定0.1 mol·L-1盐酸,如达到滴定终点时不慎多加了1滴NaOH溶液(1滴溶液的体积约为0.05 mL),继续加水至50 mL,所得溶液的pH是 ( )A.4 B.7.2 C.10 D.11.3二、非选择题13.(13分)(2025·天津高二期末)某同学欲用0.100 0 mol·L-1的标准盐酸测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选择酚酞作指示剂。其操作步骤可分为以下几步:A.移取20.00 mL待测氢氧化钠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酚酞溶液。B.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C.把盛有标准溶液的酸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尖嘴使之充满溶液。D.取标准溶液注入酸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2~3 cm处。E.调节液面至“0”或“0”以下刻度,记下读数。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1)正确的操作步骤顺序是 (用字母表示)。 (2)步骤A中应选择图1中的滴定管 (填“甲”或“乙”),操作步骤B的目的是 。 (3)若某次滴定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2所示,则读数为 mL。若终点俯视,会使读数偏 (填“大”或“小”)。 (4)结合如表数据,计算被测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滴定 次数 待测溶液 体积/mL 标准盐酸体积滴定前的刻度/mL 滴定后的刻度/mL第一次 20.00 2.20 20.25第二次 20.00 3.20 20.42第三次 20.00 0.60 17.80(5)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偏低的是 (填字母)。 a.开始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在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b.盛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NaOH溶液润洗2~3次 c.酸式滴定管在装液前未用标准盐酸润洗2~3次d.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14.(14分)测定某品牌白醋的总酸量(以醋酸计)。Ⅰ.实验步骤:(1)配制100 mL待测白醋溶液。将10 mL白醋注入烧杯中用水稀释后转移到 (填仪器名称)中,然后定容、摇匀。 (2)取待测白醋溶液20.00 mL于锥形瓶中,向其中滴加2滴 (填“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3)读取盛装0.100 0 mol·L-1NaOH溶液的 (填仪器名称)的初始读数,如果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则此时的读数为 mL。 (4)滴定,当 时,停止滴定,并记录NaOH溶液的终读数,重复滴定3次。 Ⅱ.实验记录:次数 1 2 3 4V(待测)/mL 20.00 20.00 20.00 20.00V(NaOH溶液)/mL 17.06 16.00 16.04 15.96Ⅲ.数据处理与讨论:(5)经计算,该品牌白醋的总酸量= g/100 mL。 (6)在本次实验的滴定过程中,下列操作使实验结果偏低的是 (填标号)。 a.碱式滴定管在装液时未用标准NaOH溶液润洗b.碱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c.锥形瓶中加入待测白醋溶液后,再加少量水d.锥形瓶在滴定时剧烈摇动,有少量液体溅出课时跟踪检测(二十)1.选B 滴定实验时,锥形瓶不能用待装液润洗,否则会导致实验误差,滴定管要用待装液润洗,故A错误;聚四氟乙烯滴定管既耐酸又耐碱,因此聚四氟乙烯滴定管可以盛装盐酸或NaOH溶液,故B正确;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观察锥形瓶内颜色的变化,判断滴定终点后再读数,故C错误;滴定管0刻度在上,需要估读到0.01 mL,故读数为19.80 mL,故D错误。2.选B 滴定操作的顺序一般为检漏、水洗、润洗、注液、滴定。3.选A 酚酞变色范围8.2~10.0,pH小于8.2显示无色,大于10.0显示红色,8.2~10.0之间显示浅红色,待测溶液为氢氧化钠,为碱性溶液,加入酚酞后显红色,随着盐酸的滴入,溶液的pH减小,当滴到溶液的pH小于8.2时,溶液颜色由浅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变色,即可认为达到滴定终点。4.选B 滴定过程中,在接近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发生突变,当溶液的pH突变导致溶液颜色明显变化时达到滴定终点,所以滴定终点时并非pH=7。石蕊的变色范围太宽(pH:5~8)且颜色变化不明显,不能用作中和滴定的指示剂。5.选B 一滴较浓的标准液引起的误差大,较稀的标准液引起的误差相对小,同时指示剂本身就是有机弱酸或弱碱,加入较浓碱或较浓酸会引起平衡移动,所以加入指示剂也不宜过多,一般2~3滴, A错误;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接触锥形瓶内壁,可使滴定管流出的液体充分反应,B正确;滴定终点是根据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判断的,滴定终点就是指示剂的变色点,但不是指示剂变色就是反应终点,C错误;滴定前滴定管中的液体液面处于25 mL处,滴定过程中用去10.00 mL的液体,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方,下端还有一段没有刻度的溶液,此时滴定管中剩余液体的体积大于15 mL,D错误。6.选D 酸碱中和反应,无现象,需要用指示剂,故A错误;量筒的精确度为0.1 mL,应用酸式滴定管,故B错误;n(H2SO4)=n(H+)×=n(NaOH)×=20×10-3×0.5× mol=5×10-3 mol,c(H2SO4)==0.25 mol·L-1,故C错误;恰好完全反应,即n(H+)=n(OH-),故D正确。7.选B 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必须用氢氧化钠溶液润洗,若不润洗,标准液的浓度减小,消耗的体积增大,测定结果偏大,故①操作有误;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液体,是赶气泡的操作,故②操作正确;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线以下,并记录读数,是记录滴定前体积数据的操作,故③操作正确;应该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0.00 mL盐酸,故④操作有误;滴定时根据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所以滴定时眼睛要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故⑤操作有误;滴入半滴标准液后,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停止滴定,记录液面读数,故⑥操作错误。8.选C 滴定管润洗后,润洗液应从下口自然流出,下口也需润洗,故A正确;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2~10.0,溶液pH>10时,呈红色,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HA溶液过程中,滴加NaOH溶液体积会偏多,导致测得HA溶液浓度会偏大,故B正确;除去碱式滴定管胶管内的气泡时,应将尖嘴略向上倾斜,挤压胶管内玻璃球,有利于气泡逸出,不能将尖嘴垂直向下,故C错误;酸式滴定管可以盛装高锰酸钾溶液,故D正确。9.选D 滴定管精确到0.01 mL,读数时应保留小数点后2位,A项错误;用标准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洗净碱式滴定管后直接取标准KOH溶液进行滴定,由于没有润洗,标准液浓度减小,消耗标准液体积增加,则测定结果偏高,B项错误;所用的固体KOH中混有NaOH,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大于氢氧化钾的物质的量,故所配的溶液中OH-浓度偏高,导致消耗标准液的体积V碱偏小,根据c酸=c碱×可知c酸偏低,C项错误;用未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标准KOH溶液时,若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至终点后俯视读数,导致读取的盐酸体积偏小,根据c酸=c碱×可知c酸偏高,D项正确。10.选A 挤压橡胶管可赶出空气,则操作可除去碱式滴定管胶管中的气泡,故A正确;酸碱中和滴定时,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否则待测液浓度偏大,故B错误;用标准盐酸滴定氨水,滴定终点呈弱酸性,故应选用甲基橙做指示剂,故C错误;滴定管0刻度在上方,所以终点读数为18.10 mL,故D错误。11.选B 此实验过程中,待测值为c(Na2CO3),根据酸与Na2CO3的反应可知,c(Na2CO3)·V待测液=k·c酸·V酸(k为标准酸与Na2CO3反应时的化学计量数之比)。A项,加入酚酞时,对实验数据无影响;B项,此操作使V酸偏大,故使c(Na2CO3)偏高,最终所得Na2CO3质量分数偏高;C项,此操作对实验数据无影响;D项,此操作使c(Na2CO3)偏小,最终使所得Na2CO3质量分数偏低。12.选C c(OH-)==1×10-4 mol·L-1,c(H+)==1×10-10 mol·L-1,pH=10,故C项正确。13.解析:(1)滴定操作步骤可分为以下几步,先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再取标准溶液注入酸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把盛有标准溶液的酸式滴定管固定好,接着调节液面,锥形瓶中加入待测液和指示剂,进行滴定读数,正确的顺序为BDCEAF。(2)移取20.00 mL待测氢氧化钠溶液,应该用碱式滴定管,应选择图中的乙装置,操作B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避免稀释标准液,使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大。(3)若某次滴定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2所示,1 mL中有5格,每格是0.20 mL,则读数应该是19.60 mL,若终点俯视,会使读数偏小。(4)第一次消耗标准液体积为(20.25-2.20)mL=18.05 mL,第二次消耗标准液体积为(20.42-3.20)mL=17.22 mL,第三次消耗标准液体积为(17.80-0.60)mL=17.20 mL,将第一次读数舍去,二、三次的取平均值V=17.21 mL,则c(NaOH)== mol·L-1=0.086 05 mol·L-1。(5)开始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读数V1偏小,在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滴定终点读数V2正确,则V2-V1偏大,测定结果偏高,故a错误;盛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NaOH溶液润洗2~3次,则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故b错误;酸式滴定管在装液前未用标准盐酸润洗2~3次,则装入标准液后,将标准液稀释,则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故c错误;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读数V1偏大,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则读数V2偏小,则V2-V1偏小,测定结果偏低,故d正确。答案:(1)BDCEAF (2)乙 避免稀释溶液,使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大 (3)19.60 小 (4)0.086 05 (5)d14.解析:(1)量取10.00 mL食用白醋,在烧杯中用水稀释后转移到100 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即得待测白醋溶液。(2)NaOH与食醋反应为强碱滴定弱酸,应选择碱性变色范围内的指示剂酚酞。(3)NaOH 溶液应盛放在碱式滴定管中;滴定管液面的读数为1.70 mL。(4)酚酞遇到酸显无色,在弱碱溶液中显浅红色,则滴定终点时溶液从无色变为浅红色,所以滴定终点的现象为滴入最后半滴 NaOH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并在半分钟内不褪色。(5)第1次滴定误差明显大,应舍去,其他3次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的平均值为=16.00 mL;设10 mL该品牌白醋样品含有CH3COOH x g,则 CH3COOH ~ NaOH 60 40x g× 0.100 0 mol·L-1×0.016 L×40 g·mol-1=解得x=0.480样品总酸量为=4.8 g/100 mL。(6)碱式滴定管在滴定时未用标准NaOH溶液润洗,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分析,可知c(待测)偏大,故a错误;碱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造成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分析,可知c(待测)偏小,故b正确;锥形瓶中加入待测白醋溶液后,再加少量水,对V(标准)无影响,根据c(待测)=分析,可知对c(待测)无影响,故c错误;锥形瓶在滴定时剧烈摇动,有少量液体溅出,待测液物质的量偏小,造成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分析,可知c(待测)偏小,故d正确。答案:(1)100 mL容量瓶 (2)酚酞 (3)碱式滴定管 1.70(4)滴入最后半滴 NaOH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5)4.8 (6)bd5 /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二节 第4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docx 第二节 第4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pptx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 酸碱中和滴定.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