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测试七年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及所在学校、班级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3.答案必须按要求写在答题卡上,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放。一、(2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4分)炊烟是农村最美的一张名片。薄雾轻笼的早晨,一根根或细长或粗短的烟囱里,冒出淡淡蓝蓝的细腻烟雾。风吹过,这些仿佛蜃气甲好像雾霭的轻烟渐淡,最后消散无踪。而黄昏的炊烟,又有一种别样的艳丽。红彤形的夕阳给蔚蓝的天际镀上了一层金边,这个时候,从乙(A.错落有致B.长短不一)的房顶袅袅升起丝丝镂缕的炊烟。在晚霞照射下,那缭绕在小村落里的炊烟,升腾起一种pǔsí单纯的感觉。这烟就像这越发落寞的村落,古朴、tian jing、温暖。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2.在横线乙处选填合适的词语(填字母)。(▲)(1分)3.给甲处补上合适的标点符号,填在横线上▲。(1分)4.启润中学七(1)班拟开展“孝亲敬老.家风传承”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12分)(1)下图是小语从网上找到一幅宣传画,请你为它配上一句宜传标语。(2分)(2)在活动现场,小语道:“青少年在追求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了对父母家人的关注,这是一组矛盾啊!”你该怎样规劝小语?(3分)七年级语文期终试卷第1页(共6页)(3)在讨论环节,小文发出感慨:有人因苦难放弃信念,有人在苦难中更坚定信念。请结合“样子”和“保尔”两个人物的具体经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4)批注是常用的读书方法,可从作品的内容、结构、写作方法、语言特色等方面,写出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见解。请任选角度给下面的名著节选语段做批注。(3分)卧床一个月之后,苍白瘦剂的保尔终于站起来,迈着颤巍巍的双腿,扶着墙壁,在房间里试着走动。母亲搀着他走到窗口,他向路上望了很久。积雪融化了,小水洼闪闪发光。外面已经是乍暖还寒的早春天气了。5用课文原句填空。(9分)经典诗文,美好永恒。杜甫以“造化钟神秀,()▲”极言泰山的神奇秀丽和高大雄伟;赵师秀用“(2)▲一,青草池塘处处蛙”写出江南雨季的特别景致:陆游用“(3)▲二,柳暗花明又一村”写出了对未来的乐观与信念:《木兰诗》用“(4)▲一,寒光照铁衣”极力渲染边塞的寒冷、环境的恶劣:王维以“独坐幽篁里,(⑤)▲一”来表现环境的清幽和情趣的高雅:《泊秦淮》中“(6)▲,▲”是杜牧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虑:《己亥杂诗》中“(7)▲,”▲”是龚自珍对奉献精神的诗意诠释。二、(60分)(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6~12题。(24分)【甲】任所寄乡关故旧@周敦颐老子生来骨性寒②,宦情不改旧儒酸。停杯厌饮香醪味,举箸常餐淡菜盘。事冗不知筋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故人欲问吾何况,为道春陵只一般。【注】①周敦颐任永州通判时,他的侄子仲章来看他,想求个一官半职,周敦颐断然拒绝,并耐心地做了解释。临别时,还特地写了这首诗。②骨性寒:指有做骨。③醪(1á0):浊酒。④箸:筷子。⑤为道:告诉。⑥看陵:指诗人的家乡(今湖南省道县)。【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②。有狱③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辩,邑人惊日:“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 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⑤也,众无敢争者,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⑥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吾欲读书,何如?”敦颐日:“公老无及⑦矣,请为公言之。”二年果有得。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日:“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⑧得所诉矣。”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七年级语文期终试卷第2页(共6页)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质量监测七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2 分)朴实 恬静2.(1 分)A3.(1 分)“、”或“顿号”4.(1)(2 分)示例 1:孝亲常陪伴,敬老共开怀。 示例 2:孝亲敬老是本分,传承美德暖人心。 示例 3:携手共筑敬老城,让爱温暖夕阳红。(2)(3 分)小语(有称呼,1 分),青少年追求自我价值与关注家人并不矛盾(明确观点,1 分),我们可以合理安排时间与家人沟通交流,关心家人的生活与感受,还可以将自己的人生追求与家人的期望、家庭的发展相结合,以平衡两者的关系(利用合理,1 分)。(3)(4 分,一点 2 分,能结合人物经历简单阐述,意对即可)示例:1.因为苦难放弃信念:祥子经历“三起三落”后,信念崩塌,从勤劳正直的车夫堕落为行尸走肉,沦为“社会病胎里的产儿”。2.在苦难中坚定信念:保尔在伤病、失明的困境中,以“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为信念,坚持写作,完成《暴风雨所诞生的》,在精神上“重获新生”。(4)(3 分)示例 1:这句话用了外貌和动作描写(明确赏析的角度 1 分),写出了保尔大病初愈后的虚弱状态(表达效果 2 分)。示例 2:这段话用了景物描写,写出了早春的生机盎然,表达了保尔大病初愈的喜悦,对生命的热爱。(其他意对亦可)5. (9 分,一分一线)阴阳割昏晓 黄梅时节家家雨 山重水复疑无路 朔气传金柝弹琴复长啸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6. (3 分,选定重读词 1 分,理由 2 分,任意一点,意对即可)示例:“老子”“生来”、“骨性寒”、“寒”(任何一个皆可,1 分)。①能强调突出诗人的傲骨/坚韧/清高。②也能更好表现作者清廉自守、不慕名利的坚定态度。7.(3 分)示例:“不知”生动地表现出诗人面对繁杂事务时全神贯注、忘我投入的状态(1 分),凸显其恪尽职守、勤勉敬业的精神(2 分)8.(2 分)转运使王逵 / 欲 / 深治之9.(4 分)(1)依法/按照法律(2) 于是/就 (3) 离开 (4) 告诉10.(4 分)像这样还能做官吗?(关键词:“如此”“尚可”“仕”、语气词“乎”)11.(4 分,一点 2 分,意对即可) ①强调周敦颐的治理卓有成效;②侧面烘托出周敦颐公正无私。12.(4 分,一点 2 分,二点即可,其他意对亦可)具备君子品格。①周敦颐说自己“老子生来骨性寒,宦情不改旧儒酸”,可见他虽身处官场,但不被污浊的官场影响,坚守两袖清风的为官准则,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品格。②周敦颐任永州通判,但他不以此为傲,“故人欲问吾何况,为道舂陵只一般”,可见他庄重、质朴,不炫耀自己,具有“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品格。③周敦颐办事果断,有久而未决的案件,经他一讯立辨,因此声名远扬,具有“香远益清”的君子品格。④周敦颐不畏强权,为免去不当死的囚犯的死罪,与酷吏展开争辩。可见他是一个正直的人,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君子品格。 【参考译文】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第1页共2页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周敦颐)改任郴州桂阳县县令,政绩尤其显著。知州李初平很尊重他,对他说:“我想多读些书,怎么样 ”敦颐说:“您年龄太大来不及了,请让我给您讲讲吧。”两年后,李初平果然有收获。周敦颐调任南昌知县,南昌人都说:“这是能弄清分宁县那件疑案的人,我们有机会申诉了。”那些富豪大族,狡黠的衙门小吏和恶少都都惶恐不安,不仅担忧被县令判为有罪,而且又以玷污清廉的政治为耻辱。13.(4 分,能基本概况生长环境恶劣 2 分,努力盛开、生命力强 2 分,意对即可)示例:这株茶花在贫瘠的土壤中成长,尽管环境恶劣(2 分),却依然绽放出鲜艳夺目的花朵,其盛花期之长、生命力之强,实属罕见(2 分)。14.(4 分,明确观点 1 分,理由 3 分,意对即可)示例:我认为应该保留其入镜头(1 分)。因为茶花的美不仅仅在于它自身的绚烂,更在于它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这些元素能够衬托出茶花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能展现自然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只留下茶花虽然可以凸显其形象,但失去了环境的背景,也就失去了故事的深度和情感的共鸣(3 分)。15.(4 分)这段文字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2 分,一种修辞 1 分),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茶花从孕育到绽放的奇妙的生长过程(1 分),充满了生命力和动态美(1 分);这样的文字更能吸引读者和观众的注意力(1 分)。(后三点任两点即可)16.(6 分,明确观点 2 分,理由 4 分,能围绕“生命的顽强和美好”阐述,意对即可)示例:我赞同使用宗璞的话作为本期《花开中国》的结束语(2 分)。这段话深刻地表达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它不仅适用于紫藤萝,同样适用于我们节目中展示的所有花卉,包括顾亨超先生的庭院茶花。它提醒我们,无论遭遇何种困难,生命的力量总是能够找到出路,绽放光彩。这样的话语能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他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爱护。17.(4 分,一点 2 分,两点即可)①学生遇到没有宿舍、缺少设备、缺少图书等问题;②难民们在雨中流落街头,小儿病弱哀啼;③百姓流离失所,被日寇肆行轰炸;④昆明师生东躲西藏,被逼搬家。18.(4 分)“不知”“也不知”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人们在战争年代对当下及未来无法把握的状态(2 分);“却”表示转折,突出了人们在困境中,仍能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赞美及钦佩之情(2 分)。(画线的内容为得分点)19.(4 分)通过描绘风雨交加的情景,渲染出阴冷凄凉的氛围(2 分);烘托出国难当头之时,众人纷乱复杂沉痛的心情(1 分),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纷乱下人民的同情(1 分)。20.(6 分,一点 3 分,意对即可)示例:内容:第二单元向我们呈现了人类共有的朴素情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愿意为保家卫国奉献自己的一切。本文通过细腻的日常生活描写了知识分子在抗战时期面对困境迎难而上的过程,展现了抗战时期后方人民的苦难与坚韧。主题:本文讴歌的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与民族气节和第二单元的“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情感”相吻合。作文:评分标准(不含写字分):一类(54-60 分),二类(48-53 分),三类(42-47 分),四类(36-41 分),五类(35 分以下)。1.以二类卷下限 48 分为切入分。2.满 600 字,不抄袭试卷内容,25 分起评;满 500 字,不抄袭试卷内容,20 分起评;3.满 400 字,不抄袭试卷内容,18 分起评;满 100 字,不抄袭试卷内容,10 分起评;不满 600 字,每少 50 字,扣 1 分;全部抄袭试卷上的文章,不得分。第2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答案.docx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