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资阳市2024一2025学年度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阅读(72分)】(一)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1.(3分)B。【解析】A项,“以严谨的学术式长句为主”不能体现;C项,“比喻、排比等修辞不一定会带来‘逻辑论证力减弱’”;D项,“对比”错。2.(3分)A。【解析】材料一强调“要在线表现生活中本来就具有戏剧性的故事”,但并不要求必须是现实发生的故事。3.(3分)D。【解析】A项,虽然对“戏剧性”内涵的追问由戏剧界来回答,但并没有提及其他艺术门类对“戏刷性”概念的理解肤浅。B项,“只要…就”表述过于绝对。C项,“戏剧评论者在评论作品时应全面关注这四,点,而不是只重点关注为‘百姓代言,感天化人’这一点”。4.(4分)①两人冲突具有持久的舞台直观性,贯穿全剧且推动情节发展;②两人冲突裹挟周朴园、鲁侍萍等人物,形成多线交织的网状矛盾结构。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5.(6分)①强化人物塑造与情节设置。如项庄舞剑,通过演员肢体、表情等生动“粉演"出项羽的优柔寡断、刘邦的隐忍机变、范增的焦灼愤满、张良的运筹帷幄等。②设置核心矛盾。聚焦项羽与刘邦的核心矛盾,依据人物性格巧妙化解冲突;③外化心理。借助灯光音效等营造假定情境,用独白、肢体动作外化角色心理,如樊哙闯营,用独白表现樊哙不得不闯的心理。④代言警示,情感共鸣。如项羽的放虎归山,范增的“竖子不足与谋”等。每点2分,任答3点,意思对即可(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6.(3分)C。【解析】原因不只是犹太乐手洛希尔的体味与高温环境,还有大蒜色气味和他左耳右耳听到的声音。7.(3分)B。【解析】B项,无“暗示金钱对艺术纯粹性的侵蚀”。8.(6分)①“满意”,因为这场胜利合乎规矩,体面,便宜;②“难受”,因为妻子的离世,对妻子的愧疚,还有生理的原因。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9.(6分)①玛尔法临终时绯红面庞与幸福神态有违常理,这一反常细节反衬出其被漠视的一生,突出生命的悲凉。②小说以全知视角的冷静笔触,描摹了亚科甫算棺材成本、忘女儿等荒诞行为,视角开阔,让人性悲剧得以全面展现。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高一语文答聚第1页共4页(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0分)10.(3分)BDF11.(3分)C。【解析】用法不同,“而翁归,自与汝覆算耳”的“而”为代词,你,你的。12.(3分)D。【解析】推荐他为解元的是九公主,岐王将他引荐给九公主。13.(8分)(1)开元初年,(王维)被提拔为进士,后来调任太乐丞,因受牵连担任济州司仓参军。大意1分,“擢”“调”“坐”各1分(2)我曾经在诸王座位上听到过王维的乐章,现在流传下来的有多少?大意1分,“尝”“今”“几何”各1分14.(3分)①王维善画。观《按乐图》判断是《霓裳》第三叠最初拍,绘画构思上品,意境自然天成,反映出他“前身应画师”的说法。②王维善诗词。诗作众多,诗品高妙,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印证了他“当代谬词客”的自谦说法。答出一点1分,答出二,点3分(四)阅读V(本题共2小题,9分)15.(3分)A。【解析】“绝域”指极远之地,“眇难跻”意味遥远,难至。16.(6分)①“绝域”“风尘”“流沙”等意象,勾勒出边塞荒芜、苍凉又辽阔的地域风貌,营造雄浑壮阔的意境。②送别友人的不舍,对友人建功立业的期望与鼓励,体现边塞诗的壮志豪情。③“绝域”的遥远、“风尘”的艰苦与“少年无不可”的昂扬斗志形成对比,突出友人英勇无畏;以“流沙外”“甲子西”的阔大空间与悠长时间烘托出友人征程的壮丽,强化边塞诗的雄浑意境与壮志情怀。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6分)(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2)使六国各爱其人使秦复爱六国之人(3)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每空1分,错字、添字、漏字均不给分二、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共11分)18.(4分)①则犹如茂盛的枝千②隐示了贾家日暮途穷的结局每空2分19.(4分)【解析】第一处错误为介词滥用,可删除“通过”或者“使”;第二处错误为语序不当,“不仅…更”是递进关系,“揭示出生活表层下的人生真相”“再现了古代社会的日常生活”应调换位置。20.(3分)B。【解析】原文中“使一个眼色”的“使”的意思为“使用”。A项,“使”的意思为“让”;C项,“使”的意思为“如果”;D项,“使”的意思为“使唤”;B项,“使足了劲儿”,意思为使用够了劲儿,故选B。高一语文答案第2页共4页资阳市2024一2025学年度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对应的虚线框内。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笔迹的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一、阅读(72分)(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材料一:徐望:康老师,请您具体讲讲什么是“戏剧性”。康尔①:这是戏剧的本体属性。这个概念在使用上其实早已溢出戏剧界。比如:美术界,达芬奇著名画作《最后的晚餐》,就被美术评论家们公认为“具有戏剧张力,充满了戏剧性”。人们也惯常使用“戏剧性”这个词来评论各个门类艺术作品。但是,何为“戏剧性”?对“戏剧性”内涵的追问,自然要由戏剧界来回答。徐望:康老师,请问戏剧性的主要内涵是什么?康尔:对于戏刷性的内涵以及如何强化戏剧性的追问,历史悠久、参与者众。从戏剧这门艺术诞生至今,两千多年来,无数理论家从不同角度对其展开研究,至少已形成了这样一些说法:一是“再现表现说”,认为戏刷就是要再现表现生活中本来就具有戏剧性的故事、人物、感情等;二是“矛盾冲突说”,认为戏剧就是要写矛盾、演冲突,戏剧性约等于矛盾性、冲突性;三是“灵肉较量说”,戏剧冲突不一定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也可以是灵魂和肉体之间的冲突;四是“内心外化说”,要想写好、演好一部戏,需要通过看到的行为、动作和听到的语言、音乐等外化人物内心;五是“失衡骤变说”,戏剧性营造技巧在于让一个原本平衡的世界、社区、群体突然失衡。严格说来,这些说法都不是戏剧内在规定性的完整描述。只有了解戏剧性主要构成,才能对戏剧性内涵有深刻认识。徐望:康老师,请问戏剧性主要构成是什么呢?康尔:从戏剧创作论角度出发,我认为,戏剧性就是戏剧的内在规定性,其主要构成包括四点:一是扮演人物,演绎故事。没有扮演就没有戏剧,戏剧需要讲故事。二是建构矛盾,高一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妙解冲突。很多人强调写戏就是要建构矛盾冲突,却忘了后面还要对其妙解。很多戏的问题就出在矛盾虽然被建构了,但无妙解,或者解得不合理、一塌糊涂、毫无智慧。三是假定情境,外化内心。戏剧跟观众有一个潜在约定,台上一切都是假定的,无需将现实中的实景全部搬到台上来。此外,必须将人物复杂内心活动让观众能够看到、听到或猜到,否则就不能叫戏剧。四是代言警世,感天化人。这是戏剧界的优秀传统,是古今中外戏剧大家的一贯追求。戏剧主创需要有使命感,要为百姓代言,为民众代言,为正义代言。戏剧创作者为了强化作品戏剧性,就应围绕这四点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戏剧评论者也应注意这四点,做出鞭辟入里、切中要害的本体型戏剧评论。徐望:非常感谢您接受这场访谈。您已经很完整地给我上了一堂关于戏剧评论理论与方法的课。您提到,戏剧评论,尤其是本体型戏剧评论最需要关注戏剧作品戏剧性。最后,请您站在剧作家的角度,从戏剧性构成要素角度谈一谈,对于戏剧创作者来说,强化戏刷性的方法有那些?【注】①康尔: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艺术学、影视学和艺术文化学的教学与研究。(摘自《戏剧理论与创作名家康尔教授访谈》,有删改)材料二:关于《雷雨》的矛盾主线一即核心冲突,流行观点有两种,一种认为存在于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一种认为存在于周朴园与蔡漪之间。然而周朴园与侍萍之间的恩恩怨怨主要发生在30年前,是舞台背后的“过去时”,两人前台交锋不过一次,而且由于侍萍主动退让,如果不发生意外,他们的冲突似乎已偃旗息鼓。固然,“后台”发生的故事往往深刻影响着前台,但是,戏剧区别于其它艺术的最大之处就在于,它主要通过演员表演,把人物动作在舞台上直观再现,使观众获得直接的、具体的感受。因此,缺乏持久舞台直观性的周朴园一一鲁侍萍冲突很难成为《雷雨》的冲突主线。与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冲突相比,周朴园与蘩漪之间的冲突扬面要多得多,然而他们之间的冲突既不能有效地“裹挟”进最大多数的剧中人,也无法对其他几组矛盾产生推动作用一而这后一点恰恰是核心矛盾的主要功能。事实上,上述两派观,点的产生源于一个共同原因一主题先行,即预先确定了剧作主题,再依照主题寻找戏剧的核心冲突。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次要冲突之所以被升格为主要冲突,是因为论者把《雷雨》的主题确定为“表现封建压迫者与劳动人民之间的阶级矛盾”。当然,从阶级典型性上看鲁大海似乎比鲁侍萍更有资格作为这一主题的承当者一曹禺建国后的修改其实就一次比一次更接近这个目标,但就最初的版本来看,鲁大海的戏份毕竞太少。而繁漪与周朴园之间的矛盾冲突之所以被重视,则是因为论者把《雷雨》的主题定位于“暴露封建家长对妇女个性的压制”上。尽管这一主题定位由于与“五四”反封建的、妇女解放和个性解放的时代主题相吻合而获得了论者广泛赞同,但它仍不符合作品实际。作品的实际是,无论是从前台演出的时间量还是舞台动作性的强度,无论从对剧情发展的推动还是影响角色的广度上来说,周萍与繁漪之间的矛盾冲突都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冲突线。他们一个要走,一个要留,一个要逃逸,一个要抓住。正是由于两人这种针锋相对的矛盾,才把剧情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周苹与蘩游之间的冲突贯穿全剧始终,牵动着所有出场人物,推动着剧情紧张发展,因而是最合乎《雷雨》实际的核心冲突。的确,从周萍与蘩漪之间,人们无处安置阶级压迫、个性禁锢、或者男权女权这些现成高一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四川省资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 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