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走近桂林山水课件(38张)——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 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走近桂林山水课件(38张)——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 一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走 近 桂 林 山 水
第 一 节
桂林山水
神奇秀丽的桂林山水属于什么地貌类型?
桂林山水



学习目标
掌握桂林山水的地貌类型及形成条件
能够通过视频、图像或野外考察等方式识别出喀斯特地貌的类型
掌握喀斯特地貌的类型、特点、形成
过程及分布
理解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的影响
1
2
3
4
一、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
的定义及分布
[自主学习]
喀斯特
作用的本质
喀斯特地貌
发育的条件及其影响因素
1
2
3
1. 喀斯特地貌的定义及分布
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或淀积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上述作用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一、喀斯特地貌
云南石林
广西环江
重庆金佛山
贵州施秉
广西桂林
重庆武隆
贵州荔波
中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地区
一、喀斯特地貌
含CO2的水
可溶性岩石
溶蚀和淀积
2、喀斯特作用的本质
一、喀斯特地貌
2.喀斯特作用的本质
CaCO3+CO2+H2O = Ca(HCO3)2
溶蚀作用:
(1)
淀积作用:
(2)
Ca(HCO3)2 = CaCO3 ↓+CO2 ↑+H2O
一、喀斯特地貌
岩石的可溶性(最重要)
三、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基本条件
空隙、裂隙的发育程度
降水、坡度、裂隙及连通度等影响
CO2和有机酸、无机酸的含量
岩石的透水性
水的流动性
水的溶蚀力
岩石条件
水条件
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
必备条件
加强条件
活动探究 1:喀斯特作用
2、总结分析影响喀斯特作用强弱的因素。
合作探究
影响喀斯特作用的因素 因素 特点 影响
岩石的可溶性 岩石成分,如石灰岩、白云岩 岩石的可溶性越强,喀斯特作用越强烈。
岩石的透水性 空隙、裂隙大,透水性强 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喀斯特作用的深入程度越大。
水体成分及溶蚀力 二氧化碳含量多,溶蚀力强 水的溶蚀力越强,喀斯特作用的越强。
有机酸含量多,溶蚀力强 无机酸含量多,溶蚀力强 大气降水多,流动性强 水的流动性越强,水的溶蚀能力越强,喀斯特作用的深入程度越大;反之则越弱。
地面坡度大,流动性强 岩石裂隙大,流动性强 裂隙连通性好,流动性强 水体流动性
问题一
桂林山水的形成和发育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
问题二
桂林地区的石灰岩是如何形成的?
问题三
桂林地区的石灰岩有何特点?
问题四
桂林地区的气候有何特征?
问题五
桂林地区的地形情况及其对水文条件的影响?
问题六
桂林地区的生物条件如何促进了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合作
探究
二、桂林山水
[合作探究]
地 理 位 置
气 候 资 料
地 形
岩 石 植 被
二、桂林山水
[探究资料]
二、桂林山水
[探究资料]
自然因素
岩石、地貌、气候、水文、生物
石灰岩
成因:原为海洋,石灰岩大量沉积;后抬升成陆地,石灰岩广布;
特点:石灰岩广布,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可溶性、透水性好。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降水丰沛
水文、生物
水文:漓江纵贯南北,利于地表水、地下水的形
成和富集,使水的流动性强;
生物:亚热带气候利于生物生长和有机质的积累,
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较高,水的溶蚀力强。
自然
因素
石灰岩
气 候
水文
生物
二、桂林山水
[合作探究]
岩石圈
水圈
大气圈
生物圈




桂林山水是十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
桂 林
1.我国喀斯特地貌为什么多分布在南方地区而北方地区较少?
[当堂练习]
中国南方地区的广西、云南、贵州、湖南等地石灰岩广布,气候暖湿多雨、喀斯特地貌发育明显,而北方地区虽然也有石灰岩分布,但由于气温低,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生物量少,喀斯特地貌发育很少。
2.云贵高原地区为什么“地下水滚滚流而地表水贵如油”?
水窖
[当堂练习]
云贵高原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但以喀斯特地貌为主, 多溶洞,地表水渗漏严重,而且多暗河。
地面 喀斯特地貌
地下 喀斯特地貌
分类
三、喀斯特地貌的分类
三、喀斯特地貌的分类
[自主探究]
地面喀斯特的形成以什么作用为主
地下喀斯特的形成以什么作用为主
地面喀斯特地貌—溶蚀
溶沟
石芽
孤峰
峰林
峰丛
落水洞
三、喀斯特地貌的分类
地下喀斯特地貌
溶洞
石钟乳
地下河
石笋
石柱
溶 蚀
淀积
三、喀斯特地貌的分类
喀斯特地貌的演变:
A、地面被流水溶蚀、侵蚀,发育成石芽、溶沟,地表循裂隙进行溶蚀,此时裂隙扩大不多,地面河流占据优势。
B、地表继续被溶蚀、侵蚀,变得更加崎岖不平,地下洞穴逐渐发育,独立的洞穴逐渐归并,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C、崎岖的地表发育成峰林、溶蚀洼地、孤峰、落水洞;由于高地上升,地下河逐渐干涸,形成溶洞,进而形成石钟乳、石笋和石柱等。
溶沟、石芽
溶蚀洼地
峰丛
峰林
孤峰
残丘
地貌类型 形态 形成原因
地表喀斯特地貌 石芽 峰丛 峰林 孤峰 残丘
溶沟 溶蚀洼地 溶蚀谷地 落水洞 地下喀斯特地貌 溶洞、地下河
石钟乳、石笋、石柱
溶蚀
溶蚀
淀积
天坑
重庆小寨“天坑”
深666m
天生桥
思考:喀斯特地貌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VS
开发旅游资源
地下水资源、矿产资源丰富
洞穴系统易导致地面塌陷,给农业、城市建设及水利工程建设等带来不利影响
地表水缺乏,土壤贫瘠,土地生产力低
地表崎岖不平、交通困难
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溶洞可用作地下厂址、仓库,亦可作为育苗温室基地或居住场所
开发旅游资源
坝子
云南罗平
坝子
云南罗平
最典型、最强烈
[知识构建]
[达标练习一]
读右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图表示_________地貌,图中的洞是 _______作用形成的,这种地貌在我国_____
高原最为典型,其岩石以_______岩为主 。
(2)图中的溶洞是由于石灰岩受到含有
的流水的 作用而形成的。
(3)图中1是 ,2是 ,3是
。它们是由于 作用而形成的。
喀斯特
溶蚀
云贵
石灰
CO2
溶蚀
石钟乳
石笋
石柱
淀积
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
称FAST)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被誉为“中国天眼”。
【材料一】位于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25.6°N,106.8°E)的喀斯特洼坑中,最大相对高差达360m,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区域内群山环绕,碳酸盐岩广泛分布,岩溶峰丘、洼地、落水洞极为发育。
【材料二】虽然射电望远镜的观测不受天气阴晴影响,但在选址中有一种环境最重要,就是无线电环境。调频电台、电视、手机以及其他无线电数据的传输都会对射电望远镜的观测造成干扰,就好像在交头接耳的会议上无法听清发言者讲话一样。大射电望远镜对电磁环境有很高的要求,项目地址半径5公里之内必须保持宁静和电磁环境不受干扰。
思考:大窝凼在这里选址的好处?
答案:
(1)位于贵州群山深处,远离城市,周围有高山屏障,人为电磁干扰少;
(2)天然洼地地形,有利于射电望远镜建设,工程量小;
(3)洼地底部有裂隙,有地下河相通,使雨水易向地下渗透,减少对望远镜表面
的腐蚀和损坏。
(4)位于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