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律二首·送瘟神》课堂同步练习 2024 - 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职业模块一、基础积累(文学常识填空)1. 《七律二首·送瘟神》的作者是________,他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也是杰出的诗人。其诗词作品气势磅礴,意境深远,代表作还有《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等。2. 这组诗创作于________年,通过“送瘟神”这一主题,描绘了旧中国血吸虫病肆虐的悲惨景象,以及新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消灭血吸虫病的伟大壮举,展现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喜悦之情。3. 七律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每首共________句,每句________字,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________。二、字词运用1. 根据拼音写汉字瘟shén( ) 遗zhài( ) 红雨( )màn 浪sòng( )天qiàn( ) 舜yú( ) 六亿hé( ) 纸yuān( )三、选择题1. 下列对《七律二首·送瘟神》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写出了旧中国血吸虫病肆虐,自然美景无法改变百姓痛苦的无奈。B.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运用夸张手法,描绘出旧中国农村因血吸虫病变得萧条凄凉的景象。C.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展现了新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人人成为圣贤,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画面。D.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以幽默的语气,表达了人民送走瘟神的决心和胜利后的喜悦。2. 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B.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C.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D.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3. 关于这组诗的情感表达,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第一首诗主要表达了对旧中国人民遭受血吸虫病苦难的深切同情。B. 第二首诗着重展现了新中国战胜血吸虫病后的喜悦和对未来的信心。C. 两首诗通过今昔对比,体现了中国社会在不同时期的巨大变化。D. 诗中只表达了战胜瘟神的喜悦,没有体现对人民力量的赞美。四、课内阅读理解(一)阅读第一首诗,回答问题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1. 诗的前两句“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2.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两句诗与“送瘟神”的主题有什么联系?(二)阅读第二首诗,回答问题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1.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什么深刻含义?2. 诗中“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三)比较阅读两首诗,回答问题1. 这两首诗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2. 诗人是如何通过对比手法来展现新旧中国变化的?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案解析一、基础积累1. 毛泽东2. 1958;消灭瘟神;人民当家作主3. 八;七;对仗二、字词运用1. 神;骸;漫;诵;堑;虞;和;鸢三、选择题1. B。“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运用的是白描手法,不是夸张手法,B选项错误。2. A。A项运用拟人,赋予牛郎人的行为;B、C、D项均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B项还运用了拟人,C项还运用了夸张,D项运用了比喻(将人民比作舜尧)。3. D。诗中既表达了战胜瘟神的喜悦,也高度赞美了人民的力量,D选项错误。四、课内阅读理解(一)1. 前两句总领全诗,以“绿水青山”的美好与“华佗无奈”形成对比,突出旧中国血吸虫病的严重危害,为下文描写百姓的苦难做铺垫,表达了诗人对旧中国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2. 描绘了旧中国广大农村因血吸虫病肆虐,到处是荒草丛生、人口凋零、一片萧条凄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旧中国人民遭受苦难的痛心和对旧社会的批判。3. 这两句诗从宏观角度展现了宇宙的浩瀚和地球的运动,暗示人类在宇宙中虽渺小,但只要团结一心,就有力量战胜瘟神,为后文牛郎询问瘟神事做铺垫,使诗歌意境更加开阔,主题得到升华。(二)1. 描绘了春天里杨柳随风摇曳、生机勃勃,中国六亿人民都如同古代圣贤一样充满智慧和力量的画面。深刻含义是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充满活力和创造力,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建设祖国的新气象。2.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红雨”“青山”以人的情感和行为。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大自然仿佛也顺应人民的意愿,与人民一同欢庆,营造出欢快、热烈的氛围,表现了新中国人民改天换地的豪情和喜悦。3. 以幽默诙谐的语气收尾,呼应诗题“送瘟神”,点明主题;表达了人民战胜瘟神的坚定决心和胜利后的喜悦,使全诗在欢快的氛围中结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三)1. 内容上:第一首诗主要写旧中国血吸虫病肆虐下人民的苦难;第二首诗主要写新中国战胜血吸虫病后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新景象。情感上:第一首诗充满对旧中国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对旧社会的批判;第二首诗表达了对新中国人民力量的赞美、战胜瘟神的喜悦以及对未来的信心。2. 如第一首诗中“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写旧中国自然条件虽好,但无法战胜疾病;第二首诗中“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写新中国人民充满力量,战胜了疾病。通过“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旧农村萧条景象与“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的新中国人民热火朝天建设祖国的景象对比,鲜明地展现了新旧中国的巨大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