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鉴赏家》课堂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职业模块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鉴赏家》课堂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职业模块

资源简介

《鉴赏家》课堂同步练习2024 - 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职业模块
一、基础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1. 《鉴赏家》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中国现代作家,江苏高邮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 》《 》 。
2. 小说以________和________的交往为主线,展现了叶三对绘画独特的鉴赏能力,歌颂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
3. 汪曾祺的小说以________笔调写就,富有地方特色,在________________方面开风气之先。《鉴赏家》通过平实的叙述,描绘了民间生活场景和人物,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
二、字词运用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果fàn( ) 丝miè( )篮 檀( )香 枇pá( )
时máo( ) 香yuán( ) biǎo( )画 拈( )轻怕重
三、选择题
1. 下列对《鉴赏家》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叶三卖果子能得四时之先,果子又大又香甜好看,还能辨别果子是否“树熟”,体现了他对卖果子这份工作的用心。
B. 季陶民画荷花,荷叶不勾筋,荷梗不点刺,且喜作长幅,荷梗甚长,一笔到底,这是他独特的绘画风格。
C. 叶三能辨别李复堂的画,还能指出季陶民画墨荷时的错误,说明他对绘画的了解远超一般人,是真正的鉴赏家。
D. 季陶民给叶三的画都题了上款,是因为他觉得叶三不懂画,题上款可以让画更有价值。
2. 下列关于本文写作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语言简洁质朴,多采用短句,如“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专给大宅门送果子”,读起来朗朗上口。
B. 作者运用了细节描写,如描写叶三看画时“专心致志,连大气都不出”,生动地表现了他对画的热爱。
C. 文章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写叶三是鉴赏家,再叙述他卖果子和与季陶民交往的故事,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D. 小说情节平淡,没有激烈的冲突,但通过对生活琐事的描写,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3. 下列对文中人物形象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叶三诚实善良,卖果子从不说价格,也不会以次充好,与顾客互相信任。
B. 季陶民清高孤傲,讨厌听人谈画,很少到亲戚家应酬,但对叶三另眼相看。
C. 叶三的两个儿子孝顺体贴,担心父亲在外奔波辛苦,提出赡养父亲 。
D. 文中的假名士高谈阔论,他们对绘画有独特的见解,是真正懂画的人。
四、课内阅读理解
(一)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他的果子的好处,第一是得四时之先。市上还没有见这种果子,他的篮子里已经有了。第二是都很大,很香甜,很好看。果子全都从他手里过过,有疤的、挤筐、变色、过小的都剔下来。他的果子有些是直接到产地采办来的,是“原装”。他经常出外,出去买果子比他卖果子的时间要多得多。他也很喜欢到处跑。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什么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和园主打多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一样。——别的卖果子的下不了这样的功夫,也不知道这些路道。到处走,能看很多好景致,知道各地乡风,可资谈助,对身体也好。他很少得病,就是因为路走得多。
1. 叶三卖的果子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2. 从叶三卖果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季陶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
季陶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不需通报,一来就是半天。他给季陶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绿、抻纸。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志,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季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阿谀谄媚。
1. 叶三在季陶民画画时的表现有哪些?这些表现说明了什么?
2. 季陶民对叶三另眼相看的原因是什么?
(三)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季陶民最爱画荷花。他画的都是墨荷。他佩服大家李复堂,但是画风和复堂不似。李画多凝重,季陶民飘逸。李画多用中锋,季陶民微用侧笔,——他写字写的是章草。李复堂有时水墨淋漓,粗头乱服,意在笔先;季陶民没有那样的恣悍,他的画是大写意,但总是笔意俱到,收拾得很干净,而且笔致疏朗,善于利用空白。他的墨荷参用了张大千,但更为舒展。他画的荷叶不勾筋,荷梗不点刺,且喜作长幅,荷梗甚长,一笔到底。
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陶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
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
“不对?”
“‘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季陶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
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
1. 季陶民的墨荷有什么独特的风格?请简要概括。
2. 叶三指出季陶民画墨荷的错误,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答案解析
一、基础积累
1. 汪曾祺;《受戒》;《大淖记事》
2. 叶三;季陶民
3. 散文;小说散文化
二、字词运用
1. 贩;篾;tán;杷;髦;橼;裱;niān
三、选择题
1. D。季陶民给叶三的画题上款是因为尊重叶三,认为他真懂画,是自己的知己,并非觉得他不懂画,D选项错误。
2. C。文章采用的是顺叙的手法,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故事,C选项错误。
3. D。文中的假名士高谈阔论,是假充内行,并非真正懂画的人,D选项错误。
四、课内阅读理解
(一)
1. 特点:得四时之先,市上未见时他篮子里已有;果子很大、香甜、好看;果子经过挑选,剔除有问题的;有些是直接从产地采办的“原装”果子。
2. 可以看出叶三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用心钻研的人,他对各地果树情况了如指掌,注重果子品质;同时他热爱生活,喜欢到处跑,见识丰富。
(二)
1. 表现:给季陶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绿、抻纸;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志,连大气都不出;看到精彩处会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惊呼。说明:叶三对绘画充满热爱和敬意,他能全身心投入欣赏季陶民作画,并且与季陶民在艺术上有默契,能欣赏到画作的精妙之处。
2. 原因:季陶民认为叶三真懂画,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阿谀谄媚。
(三)
1. 独特风格:画风飘逸;微用侧笔;是大写意,但笔意俱到,收拾干净,笔致疏朗,善于利用空白;墨荷参用张大千,更为舒展;荷叶不勾筋,荷梗不点刺,喜作长幅,荷梗甚长,一笔到底。
2. 作用:体现了叶三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生活经验,他能从生活常识出发指出画中的问题,进一步证明他是真正懂画的鉴赏家;同时也表现了季陶民虚心接受意见的品质,以及两人之间平等交流、互相学习的关系,丰富了人物形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