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期末)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期末)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今年4月我国北方出现罕见大风和沙尘暴天气。图为“2025年4月11日8时和4月12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地面天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对比两图,M所在的天气系统中( )
A.气压中心东移且增强 B.甲处的锋面类型为冷锋
C.近地面气流辐散上升 D.近地面气流逆时针辐合
2.对比两图,北京的天气变化为( )
A.由偏南风转为偏西风 B.气压降低
C.沙尘暴强度逐渐减弱 D.气温升高
3.此次沙尘暴的成因有( )
①强大冷空气南下 ②春季升温少雨 ③东北地表裸露 ④大气污染严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小明在校园里开展观测树影变化的实践活动。图为“5月26日北京时间10:00拍摄的树影照片”,约1小时58分后树影达到一天中最短,影长约1米(树高约5.7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小明所在地的经纬度位置可能是( )
A.119°30′E,17°30′N B.120°30′E,17°30′N
C.119°30′E,31°17′N D.120°30′E,31°17′N
5.小明拍摄照片时,树影朝向最可能是( )
A.西北 B.东南 C.西南 D.东北
6.当树影最短时,与当地处于同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
A.1/2 B.2/3 C.3/4 D.5/6
太行山脉被古人称为“天下的脊梁”,雄伟壮阔,绵延八百里,其山麓焚风较强。图1为“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图2为“太行山东麓焚风日数季节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太行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有( )
①山西省与河北省的分界线 ②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③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④第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太行山东西两侧焚风较强的坡向及其焚风多发的季节是( )
A.西坡夏季 B.西坡冬季 C.东坡夏季 D.东坡冬季
越南下龙湾由一千多座石灰岩岛屿组成,内有一片被石灰岩绝壁环抱的海域,仅有一条狭窄的通道与外海相连,被称为“月亮湖”。图为“下龙湾位置示意图及月亮湖入湖通道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下图中与该区域气候类型相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月亮湖的主要成因可能是( )
①地壳下沉 ②海浪侵蚀 ③流水侵蚀 ④冰川侵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游客乘船进入月亮湖的最佳时间是( )
A.6月~8月涨潮时 B.12月~次年2月涨潮时
C.6月~8月退潮后 D.12月~次年2月退潮后
某团队选取宁夏中部作为研究区域(图1),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该区域海拔范围1240~2955m,年降水量约230~300mm。图2为“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变化趋势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该研究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为( )
A.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B.以水田农业为主
C.以内流河、湖为主 D.以荒漠草原为主
13.该研究区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价值表现,组合不匹配的是( )
A.供给服务——生物资源 B.调节服务——净化空气
C.支撑服务——涵养水源 D.文化服务——旅游休憩
14.该研究区域的调节服务价值一直占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
A.实施生态保护和治理 B.生态系统结构简单
C.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快 D.城镇用地快速扩张
2023年4月,我国首条“西氢东送”输氢管道工程启动。图1为“西氢东送工程线路图”,图2为“氢能产业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我国西部曾经发生“弃风(电)弃光(电)”现象,主要原因是( )
①本地用电需求量小 ②风电、光电稳定性差
③发电成本过高 ④高压输电损耗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在乌兰察布市大规模发展“制氢”的主要瓶颈可能是( )
A.技术力量薄弱 B.水资源供应紧张
C.市场竞争激烈 D.能源外运能力差
17.“西氢东送”工程的建设,有利于京津冀地区( )
A.改善大气质量 B.调整三次产业比例
C.减少能源消耗 D.促进重化工业转移
针对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我国将马铃薯列为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喜温凉、耐旱、耐贫瘠,适应性强。表为“2020年、2021年我国部分省区马铃薯生产情况简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省份 内蒙古 四川 贵州 甘肃 全国
播种面积(千公顷) 2020年 277.4 683.6 826.9 222.8 4656.1
2021年 267.9 688.3 758.1 224.6 4632.5
产量(万吨) 2020年 124.2 288.8 269.8 222.8 1798.3
2021年 122.9 292.4 244.2 224.6 1790.7
18.贵州省马铃薯播种面积大且产量高的优势条件是( )
A.低纬高原光照强 B.耕地资源较丰富
C.气候干旱降水少 D.地形平坦起伏小
19.每年11月~次年3月,黑龙江地区农民远赴广东开展“北薯南种”,原因是( )
A.北方有种植经验,南方土地富余 B.北方土地紧张,南方市场需求大
C.北方市场需求小,南方土地富余 D.北方冬季农闲,南方市场需求大
20.种植马铃薯有利于完善我国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表现在( )
①增加粮食有效供给 ②满足人民多样化饮食需求
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④提高气候变化的应对能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东锭西移”限制东、中部棉花产区发展,推动纺织业向内地迁移。目前新疆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产棉基地,棉纺纱锭产能增长迅速,但在新疆本地转化为棉布的比例很低。下图为“新疆主要棉花产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新疆棉花产区集中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热量充足 B.灌溉水源丰富
C.昼夜温差较大 D.土壤条件良好
22.20世纪90年代,我国限制东中部棉花产区发展的主要目的是( )
A.保障粮食产量 B.促进西部开发
C.提高城镇化率 D.保护生态环境
23.新疆纱锭在本地转化为棉布的比例很低,主要原因是( )
A.棉布运输成本高 B.能源供给不足
C.纱锭附加值较低 D.产业配套较差
二、综合题
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5年2月1日,某中学地理社团前往新西兰南岛东部的班克斯半岛进行研学考查。该半岛由独立的火山岛和扩张后的冲积平原相连而成。同学们发现岛上树木的树冠都酷似牙刷。图1示意“班克斯半岛及其附近区域”。图2为“‘牙刷树’景观图”。
(1)若2月1日太阳直射17°S附近,请在下图中绘制该日班克斯半岛(43°48′S,173°W)的太阳视运动轨迹。
(2)判断“牙刷树”树冠朝向,并分析其形态的成因。
(3)从内外力共同作用角度,简述班克斯半岛的形成过程。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荷兰埃因霍温市是F公司的诞生地。20世纪随着该公司的发展,埃因霍温市的主要产业从传统工商业转变为家电制造业。21世纪初,在F公司总部迁出后,埃因霍温市衰落,后依靠F公司留下的研发中心打造高科技产业园,并引入其他高科技公司,最终成功转型为以光电子、半导体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柱的创意城市。
材料二:下图为“2020年埃因霍温城市空间结构图”。
(1)推测图中甲功能区的类型,并说明理由。
(2)与1950年相比,简述1950~2020年埃因霍温市空间范围的变化特征。
(3)分析21世纪以来埃因霍温市成功实现产业转型的有利条件。
(4)埃因霍温市从衰落走向重振对我国传统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启示。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含沙量大,径流量小,存在上下游之间调沙减淤、水量调节等问题,需要加强流域内的协调发展。小浪底水库在黄河调水调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小浪底放水排沙时间一般为每年的6月下旬或7月上旬,同时联动调度上中游水库向下游放水。
材料二:图1为“黄河流域示意图”。图2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不同阶段实测平均输沙量示意图”。下表为“黄河两河段及全流域用水结构(2015年)”。
河段 农业用水(%) 工业用水(%) 生活用水(%) 生态用水(%)
a:兰州-河口 89 5 2 3
b:三门峡-花园口 59 28 8 5
黄河全流域 79 10 7 4
(1)判断黄河泥沙主要来源区域和淤积区域。
(2)说明小浪底水库选择6月下旬或7月上旬放水排沙的合理性。
(3)分析黄河流域采用联动调度向下游放水的原因。
(4)从全流域综合协调角度,提出科学管理黄河水资源的主要措施。
参考答案
1.D 2.A 3.A
4.D 5.A 6.B
7.C 8.D
9.D 10.C 11.D
12.D 13.C 14.A
15.A 16.B 17.A
18.A 19.D 20.B
21.B 22.A 23.D
24.(1)
(2)朝东南(偏东)方向。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风向稳定,风力强劲。
(3)岩浆喷出冷凝形成火山岛;河流搬运泥沙入海;洋流运移泥沙,在岛屿与陆地之间堆积;火山岛与冲积平原相连,形成半岛。
25.(1)商业区。理由:位于城镇中心,交通便利。
(2)面积扩大;沿公路、铁路等交通线向外扩展。
(3)产学研结合(有高校、实验室、科技产业园),有利于提升城市科研水平/创新能力;完善的配套设施,有利于吸引高新技术产业入驻;政企合作/政策支持。
(4)加强技术改造(科技创新);提高信息通达度;吸引投资。
26.(1)泥沙来源区域:黄土高原(头道拐—小浪底河段)。淤积区域:华北平原(小浪底利津河段)。
(2)在汛期之前,腾空库容;增加下游水量,保障生产生活用水;改善生态环境。
(3)形成“人造洪峰”;提高下游行洪输沙能力,减弱下游淤积。
(4)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涵养水源能力;建设水土保持工程;治理水污染,改善水质;通过立法实现全流域统一管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