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龙岩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福建省龙岩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福建省方言复杂,图为福建主要方言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福建省各方言区( )
A.内部特征完全一致 B.有固定的面积、形状
C.区域边界明确 D.按人文特征划分
2.福建省方言复杂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类型南北差异显著 B.地形破碎导致文化隔离
C.少数民族聚居数量较多 D.近代外来人口迁入频繁
毛里求斯是印度洋上的岛国(下图),有“糖岛”之称,制糖业曾经是毛里求斯的经济基础,其产值一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产品主要出口欧洲。近年来,欧洲糖价下滑,毛里求斯制糖业萎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毛里求斯成为“糖岛”的主要自然优势是( )
A.水热条件充足 B.地形平坦开阔
C.消费市场广阔 D.灌溉水源丰富
4.目前,毛里求斯产业结构升级方向合理的是( )
A.依托旅游资源,发展现代服务业 B.开发矿产资源,建设钢铁工业
C.扩大甘蔗种植规模,延长产业链 D.引进电子产业,培育高新技术
21世纪初,荒漠化严重的浑善达克沙地开始了生态恢复。2001年春,人们在浑善达克沙地深处设计了乔—灌—草多层次、高密度的防风林。次年包括旱柳在内的树木逐渐枯死。2002年,人们在同一块土地上建起了围栏,让其自然恢复。到2008年,草被完全恢复,自然生长的榆树高达5~8米。图为浑善达克沙地植被恢复前后对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2001年人工种植防风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①种植密度过高 ②蒸发强、大风频繁 ③树种选择不当 ④土壤贫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与人工植树相比,2002年建起围栏后植被的自然恢复成功表明( )
A.生态脆弱区应该完全禁止人类活动 B.自然恢复比人工治理成本更低
C.植被恢复仅依赖自然降水即可实现 D.需顺应自然界的自我恢复规律
研究发现,由于生产要素的变化,产业会在不同区域间进行梯度转移。产业的这种梯度转移,就像空中飞行的雁群所呈现的形态,被称为雁行理论。图为雁行理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根据雁行理论,目前产业转移的起始区域通常是( )
A.技术密集型产业主导的发达地区 B.政策支持力度最大的新兴经济体
C.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欠发达地区 D.劳动力成本较高的经济较发达地区
8.在雁行理论框架下,我国东部地区的主导产业会经历的升级路径是( )
A.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 B.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
C.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 D.技术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
在区域发展之初,经济发展总是首先集中于少数条件较好的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城市之间,形成交通干线。交通干线沿线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轴。具有“点—轴”结构的区域,经济发展往往迅速。下图为中国空间发展“点—轴”结构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点—轴”结构理论中,“点”、“轴”分别是指( )
A.交通干线、资源富集区 B.经济增长极城市、交通干线
C.农业产区、工业集聚带 D.沿海城市、海岸线
10.长江经济带以长江为增长轴,其核心驱动力是( )
A.沿线城市政策优惠力度大 B.“黄金水道”降低运输成本,促进产业
C.长江水资源丰富,农业灌溉便利 D.中上游地区矿产资源密集
11.下列关于“点—轴”结构发展阶段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网络化发展 ②点轴系统的形成 ③增长极的形成
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
研究显示,核能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远低于煤电,但核能发展仍面临铀资源供应、核废料处理等挑战。图为2007~2020年四国核电占本国总发电量的比例。我国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已应用于巴基斯坦,其安全性和经济性备受认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对比四国核电发展差异,其主要成因是( )
A.法国铀矿资源丰富,美国铀矿依赖进口 B.日本能源消费量下降,巴基斯坦需求激增
C.法国核电技术成熟,巴基斯坦政策扶持 D.美国注重化石能源,日本能源对外依存度降低
13.巴基斯坦选择发展核电的主要原因是( )
A.巴基斯坦拥有丰富的铀矿资源,能够支持核电发展
B.巴基斯坦核电技术先进,国内国际政策长期支持
C.巴基斯坦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能够承担核电建设成本
D.巴基斯坦能源短缺严重,经济发展依赖电力扩张
14.我国的核电站密集建设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东部经济发达,能源需求大且集中 B.沿海地区铀矿资源丰富,开采便利
C.便于利用海水冷却,减少淡水消耗 D.核电站退役后的土地复垦成本较低
冰川的进退受气候变化影响显著。科学家通过分析树木年轮上的损伤痕迹(如压痕、生长变形等)推断冰川活动时间:气候变冷时冰川前进,可能压伤树木;气候变暖时冰川后退,树木可在冰川退缩后的沉积物上重新生长。下图展示了冰川前进导致树木受损的年轮痕迹,据此完成下 题。
15.利用树木年轮研究过去冰川变化规律的基本方法是( )
A.统计年轮宽度以重建过去年份的降水序列 B.对比不同树种年轮密度研究植被演替
C.测量年轮同位素含量推测大气成分 D.分析年轮损伤痕迹确定冰川活动时间
16.某冰川附近树木的年轮显示:公元1620年的年轮有明显压痕,1630~1650年年轮宽度增加,这反映在此期间()
A.冰川1620年短暂后退,1630年后持续前进 B.冰川1620年突然前进,1630年后逐渐后退
C.气候1620年剧烈变化,1630年后趋于稳定 D.气候1620年开始变暖,1630年后趋于干燥
二、综合题
17.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森林碳汇是指森林生态系统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以生物量碳和土壤有机碳的形式长期固定储存,从而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过程。提高森林净生产力(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有机碳总量扣除植物自身呼吸消耗后剩余的碳积累量)和森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可以增加森林碳汇量。
材料二: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此地常受台风影响。图为该保护区内一块样地的地形及该样地内不同地形部位土壤表层(0~10cm)的有机碳密度(单位:kg/m )。
(1)指出图中山脊和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的差异,并说明台风对该差异形成的具体影响。
(2)与温带和寒带森林相比,热带森林碳汇能力更强,请说明原因。
18.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汽车工业涉及钢铁、电子、橡胶、化工等上游产业,通过整车制造连接零部件生产、销售服务、金融服务等下游产业,形成庞大的产业链网络。图为汽车工业产业链示意图。
材料二:我国某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通过自主研发电池技术,建立覆盖全国的动力电池工厂,并在海外布局生产基地,实现零部件本地化率65%,带动当地就业和产业链升级。
材料三: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产销突破1280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40.9%,但同期多家新能源车企因运营不善、技术滞后等问题陷入经营危机,甚至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形成对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说明汽车工业全球化生产的优势,并分析新能源车企海外建厂对当地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
(3)分析我国新能源车企“高速增长的机遇”与“破产的危机”并存的原因,并从产业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应对策略。
19.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生态足迹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维持人类生存和经济活动所需的生态资源面积,包括土地、水资源等等,也被称为生态占用。它不仅反映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还揭示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长江中游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涵盖了湖北、湖南和江西三省。该地区水资源丰富,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逐渐凸显。
表为湖北、湖南、江西三省2011~2021年相关指标的平均值,下图示意2011~2021年湖北、湖南和江西三省的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
省份 湖北省 湖南省 江西省
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平均值(hm )公顷/人 0.84 0.81 0.91
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平均值(hm )公顷/人 1.87 4.30 6.36
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余平均值(hm )公顷/人 1.03 3.49 5.45
GDP年平均值(亿元) 32000 31000 20000
人均GDP平均值(元/人) 55000 46000 44000
(1)根据表1中数据,推测水资源生态盈余的计算公式(水资源生态盈余与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的关系),并依据计算公式说出江西省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余值比湖北、湖南高的理由。
(2)对比2011~2021年湖北和江西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在三省发展历程中的差异,并从水资源利用率和产业结构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
(3)根据以上分析,为长江中游地区提高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提出合理化建议。
(4)碳生态足迹指碳排放总量与碳吸收总量的差值。说明减小碳生态足迹值对自然环境调节气候服务功能的影响。
参考答案
1.D 2.B
3.A 4.A
5.A 6.D
7.D 8.C
9.B 10.B 11.C
12.C 13.D 14.A
15.D 16.B
17.(1)差异:山脊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高于山谷(或山脊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相对较高,山谷含量相对较低)。
影响:与山谷植物相比,山脊植物受台风影响更大,台风容易吹折植物,使植被倾倒、死亡、腐烂,土壤中有机碳输入较多。
(2)热带雨林植被茂盛,林木积蓄量更大;纬度低,光热更丰富,植物光合作用强;植物生长迅速,生物量更大。(任答两点)。
18.(1)通过上下游产业关联形成集聚(群)效应,促进区域工业化进程;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向高端化升级;促进区域服务业发展,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转型(或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产业向绿色低碳化发展)。
(2)优势:降低生产成本;规避贸易壁垒(绕过关税限制);拓展国际市场;
对当地的积极影响:提供就业岗位;提升工业化水平;提升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本土汽车产业升级;(四点任答三点即可)
(3)机遇分析:政策驱动;市场需求扩张;市场接受度上升;技术进步;低碳环保要求。(任答2点)
危机分析:同质化竞争;技术更新快;电池回收困境;国际贸易壁垒;(任答2点)
应对策略:细分市场,避免恶性竞争;注重技术研发(突破电池性能和回收技术);加强国际合作(跨国产业转移);打造新品牌,提升品牌效应;提升售后服务水平;风险管控(成立行业协会、完善企业保险服务);(任答4点)
19.(1)(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余=(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江西省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比湖南、湖北略高,但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比湖北、湖南大得多,故生态盈余值较高。
(2)差异:江西省的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历年来都)最高,湖北省的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历年来都)最低,且两者之间的差距呈缩小态势(或江西省下降幅度最快,湖北省下降幅度最慢)。
原因:江西省的GDP总量和人均GDP较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水资源利用率较低,低耗水量的第三产业所占比例较小,故江西省的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偏高。(或从湖北省角度反向回答亦可)
近年来两省之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逐渐缩小,故两者之间差距呈缩小态势。
(3)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保护,减少水污染;发展节水型农业和工业,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统筹流域整体开发,注重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共进;加强对湿地、森林的保护,保障区域水资源数量和质量。
(4)碳生态足迹值减小,表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相对较少和生态系统固碳功能相对增强,能够缓解温室效应的加剧程度(甚至碳生态足迹呈负值时可减缓温室效应),维持气候的相对稳定(维护自然环境调节气候的服务功能)或减少极端天气、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