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庆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延庆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延庆区2024一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2025.07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1.(3分)D
2.(3分)C
3.(3分)B(B.“傅家两个嬷嬷受差遣看望挨打的宝玉时私下谈论他‘连一点刚性也没有',
后文只写宝玉与莺儿闲话打络子一事”中傅家两个嬷嬷并不是作者所要描述的对象,作者只
是借她们之口点出世人对宝玉的评价,所以后面自然也就不会写她们了,而转向主人公宝玉,
所以不属于“不写之写”手法。)(D项示例一:“宝玉,宝玉,你好狠心!”“狠心”二字,
可以将黛玉在获悉宝玉与宝钗的婚约之后万念俱灰、伤心欲绝的怨恨之情尽情传达。示例二:
“宝玉,宝玉,你好苦命!”“苦命”二字,既写宝玉,又写自己,五味杂陈,融为一团,“有
情人难成眷属”的无助之感自然流露。示例三:“宝玉,宝玉,你好好保重!”黛玉寄人篱下,
孤苦无依,含蓄内敛,对宝玉一往情深,但在弥留之际却只能留下斩不断的丝丝牵挂,一声
“保重”,万般不舍,可见一斑。)
4(3分)B
5.(6分)
【参考答案】①可以避免行文死板僵化,使小说主调突出:
②可以使小说具有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味之无穷的空灵之美;
③可以设置种种悬念:
④可以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
【评分标准】本题共4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答出三个要点即可得满分。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8分。
6.(3分)C
7.(3分)B
8.(3分)D
9.(3分)c
10.3分)A
11.(5分)
【答案要点】
(1)礼可以平衡欲望与财物的关系,让二者相互制约增长,保持协调。
(2)礼可以满足人的欲望。
(3)礼可以确立等级差别,使不同的人都有与之相称的身份规定,维护社会秩序。
(4)礼能培养性情,提高人的道德水平。
(⑤)重视礼的天地、先祖、君师三个本源,可以使人安定。
【评分标准】本题一共5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
【参考译文】
礼是怎样产生的?回答说:人生下来就有欲望,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不能没有追求;
一味追求而没有限度和界限,就不能不争夺;争夺就会混乱,混乱就会陷于困境。先王
厌恶这种混乱,因此制定礼仪来区分等级名分,来调节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要求,使
欲望必定不因财物的缺乏而得不到满足,财物必定不因满足欲望而耗尽,二者互相制约而
增长,这是礼产生的原因。
所以,礼是用来满足人们欲望的。猪、牛、羊、狗等肉食和稻子、谷物等细粮,五种
味道的调料,是用来保养嘴巴的;椒树、兰草芳香四溢,是用来满足鼻子的;雕刻精美的
器物,在衣服上绣上美丽的花纹,是用来保养眼睛的;钟鼓、管磬,琴瑟、竽笙等乐器,
是用来保养耳朵的;宽散的房子、深邃的宫室、柔软的蒲席、舒适的床铺、矮桌和垫席,
是用来保养身体的。所以,礼是用来满足人们欲望的。
君子既满足了欲望,又喜爱礼的区别。什么叫做礼的区别?回答是:尊贵的和卑贱的
有等级、年长的和年幼的有差别,贫穷的和富裕的、位尊的和位卑的都各得其宜。因此,天
子乘着大辂车、踩着蒲草编的席子,用来保养身体;旁边放着香草,用来保养鼻子;前面
有花纹交错的横木,用来养护眼睛;车铃的声音,慢行中合着《武》《象》的节奏,奔跑时
合乎《韶》《护》的节奏,用来保养耳朵:
龙旗上有九条飘带,用来保养神气;车轮上画着卧着的犀牛和蹲着的老虎、马肚子上
系着用蛟鱼皮做的腹带、车上挂着丝织的车帘,车耳上画着龙,用来保养威风;驾车的马
一定要调教得十分驯服,然后才能乘坐,是为了保证安全。谁知道献出生命坚守名节是为了
养护生命?谁知道花费钱财是为了保养钱财?谁知道恭敬谦让是为了保养平安?谁知道礼
仪制度是为了保养性情?所以一个人只看到生,这样的人就一定会死:如果只看到利益,
这样的人就一定会受到损害;如果只安于懈怠、懒惰、苟安,这样的人就一定危险;如果
只喜欢纵情欢乐,这样的人就会灭亡。所以一个人专心于礼义,那么两方面都能得到;专
心于情性,那么两方面都会丧失。所以儒家要使人们两方面都得到,墨家要使人们两方面都
丧失,这是儒家、墨家的分别。
礼有三个本源:天地,是生命的本源;祖先,是种族的本源;君主,是治国的本源。
没有天地,哪有生命?没有祖先,后代怎么出生?没有君主,怎么治国?这三个方面缺少一
个,人们就不会安定。所以礼上事奉天,下事奉地,尊敬祖先而推崇君主,这是礼的三个根
本。
-一中华书局《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荀子》
12.(8分)延庆区2024一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高二语文
2025.07
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
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确说小说故
事是假语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
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名
“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锌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
解。遗憾的是,“不写之写”大多数清况被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或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
所笼罩。,一部艺术作品,所能写到的东西相对于无始无终、波澜壮阔的生活来讲总是有限
的。也就是说,“不写之写”在“写”和“不写”之间有一个辩证关系。对于作家来说,
“写”什么是值得反复思量和推敲的,“写”是主要的,是呈现给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是
他们能够直接感知和认知的,是直接诉诸读者直觉经验的。至于“不写”,则属于并不完
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写”唤起人们对“不写”感知、认知,这对作家表说不是产
轻而易举的技能,对阅读来说不是轻鼻能获得的效果
那么作家和作品中的“不写之写”究竞该怎么理解?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是服
务于其艺术目的的或者一定的艺术目的的。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
但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不写之写”。撰言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
和不确定性的统一,而并不是所有的空白、笔触不到的都叫“不写之写”,不是在阅读过
程中随意生发、随意联想到的内容都是“不写之写”。
从《红楼梦》的文本举例,如第三十五回宝玉与薛宝钗丫鬟莺儿的对话。莺儿笑道:
“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宝玉见莺儿娇
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道:“好处在哪里?好姐姐,
细细告诉我听。”莺儿笑道:“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又告诉她去。”宝玉笑道:“这个自
然的。”正说着,只听外头说道:“怎么这样静悄悄的!”二人回头看时,不是别人,正
是宝钗来了。既然这个秘密是莺儿不能告诉宝钗的,此时在莺儿和宝玉对话时当事人宝钗
高二语文试卷第1页共10页
闻了进来,莺儿当然不能当着宝钗的面给宝玉说了,况且是秘密呢。一薛宝钗究亮有什名别
人都没有的好处,读者也就无法知道了。这个“石写之局”,是水无直撓答索的。不是宝
玉以后没有机会再简莺尤求证求解,而是作者“不写”了。
“不写”使文本具有了开放性,使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卓富和确认,在闯读里
解中让薛宝钗的性格丰富起来。而《红楼梦》的叙述又是具有文本的自足性、自洽性的,
作家“写”了很多,“写”又限定了我们的理解和联想。薛宝钗有世上人少有的好处,作
家为了让你关注、揣摩他的艺术描写,从设置悬念和激发阅读动力与兴趣来说,也是不会
轻易直接告诉你的。急于求解问题的答案有,也没有,莺儿接下来要说的成为了文本的“空
白点”,这就是“不写之写”的妙处。
这样的“不写之写”,构成了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但具有理解的合理性。因为这些
不写之写,是读者可以根据上下文,根据对人物一贯的性格行为逻辑、情感取向推测到
的,但又不能完全说明白,不能完全“意于言表”,从而使艺术具有含蓄隽水、味之无穷
的韵致和品格。
(取材于孙伟科《〈红楼梦〉中的“不写之写”》)
材料二
空白是中国画构图中处理黑白关系的主要手段。在《红楼梦》的画家笔法中,空白是
被经常运用的一种。曹雪芹曾通过薛宝钗之口表达了他对绘画创作的见解。但作为一个精
通绘画的作家,曹雪芹“自觉引进绘画技滋”来进行《红楼梦》的创作,从而使其“不仅
绘景、状物在妙合画理”,而且写人、叙事也往往“默运画学神髓,融入丹青技法”。他
在作品中就特别注意这种空白手法的运用,不时在《红楼梦》中留有空白。
《红楼梦》中制造空白的手法,除了语言、情节的省略及“不写之写”等以外,还利
用“矛盾”制造空白,创造出朦胧、模糊的艺术意境,从而增强了小说的空灵之美。例如:
宝玉酒醉后要撵李奶妈,但被袭人劝住了,并没有撵,而李奶妈却说宝玉撵了茜雪。这看
起相矛盾,但实际是另起了头绪,是将茜雪“出去”的一段情节通过“矛盾”制造了空
白,使读者可任意驰骋自已的想象去推想这其中的缘由。张爱玲就认为茜雪是“负气走的”,
对此,倒是脂砚斋颇能理解作者的原意,他说:“照应前文,又用一‘撵’字,屈杀宝玉。
然在李媪心中口中毕肖。”可见,作者笔法真是高妙,既塑造了茜雪形象,又刘画了李奶
妈形象,可谓“一石二鸟”。
这正是空白的妙处。因为像这样的情节若实写了,不但容易使笔墨轻重不均.冲速主
调色彩,而且还使情节受到了限制,显得亚板不语。而这里运用以虚写实、计白当黑的空
白艺术手法,则使有限的画面中生出无限烟波,创造了烟云模糊的意境,增强了小说的空
灵之美。若通部中万万件细徽之事俱备,《石头记》真亦太觉死板矣。
(取材于曹金钟《“矛盾”与<红楼梦)中意境的创造手法》)
高二语文试卷第2页共10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