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新课预习衔接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一.选择题(共16小题)布拉风又被称为冷空气大瀑布,是从不太高的山地或高原经过陡峭的山坡向下倾落的干燥寒冷风暴。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冷空气受山脉阻挡,在山顶上空聚集,形成寒冷高气压,而附近海域温暖广阔,形成温暖低气压。布拉风风力强,甚至可达40m/s,破坏力大。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根据图文信息,推测图示地区最容易发生布拉风的地点(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长湖位于江汉平原,面积约157.1平方千米,对周边地区的小气候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冬季长湖能显著提高日最低气温,不同风向下增温的范围和强度存在差异。如图示意长湖某年1月12—28日南北两岸不同风向下的最低气温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长湖的增温作用最明显的是( )A.南风偏大的晴朗夜晚 B.北风偏大的晴朗白天C.风力偏小的阴雨夜晚 D.风力偏小的阴雨白天3.(2024春 浦东新区校级期末)如图为某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百帕),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质点的受力状况及风向。图中决定风速大小的力主要是( )A.a、d B.a、c C.b、d D.c、d4.(2024春 浦东新区校级期末)某校地理研学小组暑期赴洞庭湖区考察,发现洞庭湖周围出现了与海陆风相似的现象。据此推断,下列气象记录可信的是( )A.13时,离湖泊越近,气温越高B.23时,离湖泊越近,水汽越少C.13时,风从湖泊吹向陆地D.23时,风从湖泊吹向陆地5.(2024春 红桥区校级期末)如图为某区域某季节大气中高空等压面空间分布示意图。据图判断,甲地此时的风向为( )A.正西风 B.正东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6.(2024 皮山县校级模拟)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B.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C.地转偏向力D.摩擦力博斯腾湖区(如图1)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每年某个季节湖泊表面的水体都会昼化夜冻,在风和湖水的作用下出现了“推冰”自然奇观(如图2)完成下面小题。7.该地区计划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推测其对湖陆风的影响( )A.湖风加强,陆风加强 B.湖风减弱,陆风加强C.湖风加强,陆风减弱 D.湖风减弱,陆风减弱8.博斯腾湖全年中最有可能发生“推冰”奇观的时段是( )A.秋末冬初 B.冬末春初 C.春末夏初 D.夏末秋初气象气球是携带探测仪器升空,进行高空气象观测的探测平台,可以用来测量大气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许多地方会定期释放气象气球,跟踪大气的变化情况。如图示意我国某地释放的气象气球,从近地面上升至万米高空的漂移数据(图中坐标表示水平方位,每两个点位间的观测时间间隔相等)。完成下面小题。9.(2024春 泰州期末)此次气球升空过程中当地的主导风向为( )A.偏北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东风湖陆风是在较大湖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近地面风向变化现象。风力符号一般用带尾羽的风向杆表示,绘有尾羽的一端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图为我国某湖泊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完成10﹣11题。10.若图中①处的气流运动为一天中最强,则最有可能的时间点是( )A.7时 B.14时 C.18时 D.24时11.图示时刻该城市建设对湖陆风产生的影响是( )A.减弱陆风强度 B.增强陆风的强度C.减弱湖风的强度 D.增强湖风的强度放风筝时逆风起跑,较易使风筝起飞。澳大利亚国际风筝节每年4月中旬在阿德莱德市举行。如图为4月某日阿德莱德市甲、乙两聚落近地面气压场分布图。完成下面12﹣12小题。12.图中甲聚落( )A.风速小于乙聚落B.风向与乙聚落相同C.放风筝时应向东北方向起跑D.放风筝时应向西北方向起跑三明谷地位于福建武夷山东侧,山坡多林地,谷底为城区。根据自动气象站的监测结果,将白天谷风持续出现4小时及以上,且夜晚山风持续出现4小时及以上的日期称为山谷风日。如表示意该谷地不同位置自动气象站逐月山谷风日数的差异(单位:天)。完成下面小题。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谷地上部站点 20 20 13 18 5 9 7 3 13 13 13 14谷地中部站点 15 18 9 15 7 8 14 10 17 15 14 18谷地下部站点 4 9 8 7 8 8 7 5 6 4 1 413.谷地上部的站点各月山谷风日数的差异主要取决于( )A.植被状况 B.白昼长短 C.天气差异 D.太阳高度冰霜是强对流天气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态降水现象。贵州是我国冰雹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某年1月至5月,全省共出现28个降雹日,较常年同期多56天,首场冰雹比往年早一个半月。下面图甲是冰雹形成示意图,图乙是贵州省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贵阳市夜间多冰雹天气,其原因可能是当地( )A.山谷地形闭塞,夜间热量更集中,水易蒸发B.夜间谷底冷气团降温剧烈,水汽迅速凝结C.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抑制空气对流D.夜晚山谷气流上升,对流运动显著15.该年1月至5月,贵州出现降雹日偏多、首雹提前等异常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该年( )A.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势力强B.蒙古高压势力强盛C.春季气温较往年低,水汽易凝结D.高空0℃等温线位置较往年低华的地区汛期有前汛期和后汛期之分、前汛期为4﹣6月,后汛期为7﹣9月。2024年4月副高势力强于往年同期,广东提前进入前汛期,粤北地区迎来大范围持续性暴雨,多地降水突欢历史圮录,引发严重的洪涝灾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广东今年4月降水强度明显高于往年同期的原因可能为( )A.山地抬升明显 B.城市上空凝结核增多C.台风登陆频繁 D.输送的海洋水汽充足二.解答题(共4小题)17.(2024秋 武鸣区校级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汾河谷地位于山西省中南部,面积47611.2km2,为黄土高原上的次一级地形区。受地形影响,山谷风在背景风(是大尺度区域内某种原因造成的大气水平运动,如风带或者季风等)较弱时表现明显。如图1为汾河流域范围示意图,如图2为某日在河谷西侧气象站测得的山谷风变化曲线图。(1)据图描述河谷西侧该气象站山谷风风向的日变化特征。(2)说明该气象站谷风转山风时谷地天气的变化过程。(3)与夏季相比,推测冬季时该气象站山谷风的日变化状况。18.(2024 天河区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地面受热不均会导致等压面发生弯曲。图为北半球某地近地面某时刻1010百帕和1000百帕等压面的分布图,其中乙地、丙地位于同一等高面上。(1)判断丙地的风向 ,并在图中绘制丙地的风向 。(2)比较乙、丙两地的风力大小,并解释原因。19.(2024 广西开学)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中有数百个碧蓝澄澈的湖泊(下列左图),多为风成湖(因沙漠中沙丘间的洼地低于潜水面,由四周沙丘渗流汇集于洼地而形成的湖泊),其中有些湖泊“神出鬼没”。夏季晴朗的午后,湖边常会刮起一种被当地居民称为“太阳风”的风。下列如图为某日某湖泊(100°E)湖面与陆面气温日变化图。(1)简述巴丹吉林沙漠中有些湖泊“神出鬼没”的原因。(2)该日“太阳风”结束时,当地地方时为 ,请将图3关于当地刮“太阳风”时的空气流动情况补充完整。(3)说明夏季晴朗午后的“太阳风”对湖泊“出没”的影响。20.(2024 祁县开学)我国某市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城市风”的课题研究。图1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图2为该课题研究成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近地面温度高的地点是 (填字母),A、B、C、D四点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 ,由于 ,导致在ABCD间会形成热力环流。(2)D点比B点的气温 (高/低),原因是 。(3)一般情况下,A、B两地对应的天气状况分别是:A地 ,B地 ,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4)图2中的大气的流动方向为 时针。依据热力环流的原理,该市的热电厂应布局在①②两处中的 处,(填图中数字序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6小题)布拉风又被称为冷空气大瀑布,是从不太高的山地或高原经过陡峭的山坡向下倾落的干燥寒冷风暴。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冷空气受山脉阻挡,在山顶上空聚集,形成寒冷高气压,而附近海域温暖广阔,形成温暖低气压。布拉风风力强,甚至可达40m/s,破坏力大。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根据图文信息,推测图示地区最容易发生布拉风的地点(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分析】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布拉风的形成与不高的山地阻挡冷空气形成高压和附近温暖海域的低压之间形成气压差。长白山东部东临海洋,在长白山东坡易形成布拉风,丙东部海洋面积更大,与山地顶部相比气压差更大,相对于乙地更容易形成布拉风,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布拉风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长湖位于江汉平原,面积约157.1平方千米,对周边地区的小气候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冬季长湖能显著提高日最低气温,不同风向下增温的范围和强度存在差异。如图示意长湖某年1月12—28日南北两岸不同风向下的最低气温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长湖的增温作用最明显的是( )A.南风偏大的晴朗夜晚 B.北风偏大的晴朗白天C.风力偏小的阴雨夜晚 D.风力偏小的阴雨白天【分析】湖陆风的形成是由于湖水(水域)和陆地的比热容不同,湖水比热容大,升温和降温较慢,而陆地比热容小,升温和降温较快。白天,陆地和湖泊共同升温,陆地比热容小,升温快,陆地温度比湖泊高,在近地面陆地上形成低压,湖泊上形成高压,风从湖泊吹向陆地,称为“湖风”。晚上,陆地和湖泊共同降温,陆地降温快,陆地温度比湖泊低,此时陆地为高压,湖泊为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湖泊,称为“陆风”。【解答】解:由图可知,与南岸相比长湖北岸增温较明显,吹偏南风的时候增温明显,在晴朗的夜晚,湖泊周边的陆地上空的气温明显低于湖泊上空的气温,湖泊与周边陆地的温差更大,湖泊的增温作用会更显著,A正确。阴雨天气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强,地表温度下降慢,湖泊的增温作用不明显,C错误。白天时湖泊因比热容大,升温慢,增温作用不明显,B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及相关现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3.(2024春 浦东新区校级期末)如图为某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百帕),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质点的受力状况及风向。图中决定风速大小的力主要是( )A.a、d B.a、c C.b、d D.c、d【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既影响风向,也影响风速;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与风向垂直,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摩擦力与风向相反,既影响风向,也影响风速;高空气流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风向最终和等压线平行;近地面受到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最终风向和等压线斜交。【解答】解:d垂直于等压线且由高压指向低压,为水平气压梯度力;c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基础上偏转一个锐角,为风向;a与风向相反,为摩擦力;b与风向垂直,为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向和风速的大小;摩擦力既影响风向,也影响风速;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改变风速,所以图中决定风速大小的力主要是a和d,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由风的因素和特点,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4.(2024春 浦东新区校级期末)某校地理研学小组暑期赴洞庭湖区考察,发现洞庭湖周围出现了与海陆风相似的现象。据此推断,下列气象记录可信的是( )A.13时,离湖泊越近,气温越高B.23时,离湖泊越近,水汽越少C.13时,风从湖泊吹向陆地D.23时,风从湖泊吹向陆地【分析】湖陆风是在沿湖地区,由于大陆地面的夜间冷却和白天加热作用,在夜间风从大陆吹向湖区,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性的天气气候现象。如湖南省岳阳位于洞庭湖东北侧,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夜晚风从市区吹向湖面,而白天从湖面吹向市区。群众称为“进湖风“和“出湖风“。湖陆风全年均可出现,但以温暖季节为盛。一般是9﹣10时由陆风转为湖风,17﹣18时由湖风转为陆风。【解答】解:由题干可知,洞庭湖周围也出现了与海陆风相似的现象。联系所学可知,白天吹湖风,风从湖泊吹向陆地,故13时的洞庭湖,风应从湖泊吹向陆地,C正确。陆地升温快降温快,白天陆地气温高,湖泊升温慢降温慢,晚上湖泊气温高。故13时,离湖泊越近,气温越低,23时,离湖泊越近,气温越高,蒸发旺盛,水汽越多,AB错误。晚上吹陆风,风从陆地吹向湖泊,故23时的洞庭湖,风应从陆地吹向湖泊,D错误。故选:C。【点评】解题关键是对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和过程的了解,能熟练认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和海陆风、山谷风和城市风案例,并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5.(2024春 红桥区校级期末)如图为某区域某季节大气中高空等压面空间分布示意图。据图判断,甲地此时的风向为( )A.正西风 B.正东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分析】近地面的风受力情况: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等,近地面的风与等压线相斜交;高空的风受力情况: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等,高空的风与等压线平行。【解答】解:图中35°S上空等压面向下凹陷,表明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比南北两侧低,近地面相反,35°S 附近气压比南北两侧高,为高气压带中心,由此推断图中甲地此时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为由北(35°S)指向南(40°S),在此基础上,近地面的风向向左偏(南半球)形成西北风,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风向的判读,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6.(2024 皮山县校级模拟)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B.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C.地转偏向力D.摩擦力【分析】风属于大气的水平运动,而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近地面冷热不均,而后产生同一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继而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使大气在水平方向上由高压流向低压,即为风。【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水平面是存在气压差,而产生气压梯度,进而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总是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促使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风,故A正确。空气发生水平运动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且地转偏向力总是与风向垂直,不改变风的大小,只改变风的方向,故BC错误。空气发生运动(或运动趋势)才受摩擦力的影响,所以摩擦力不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结合对A项的分析可知,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博斯腾湖区(如图1)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每年某个季节湖泊表面的水体都会昼化夜冻,在风和湖水的作用下出现了“推冰”自然奇观(如图2)完成下面小题。7.该地区计划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推测其对湖陆风的影响( )A.湖风加强,陆风加强 B.湖风减弱,陆风加强C.湖风加强,陆风减弱 D.湖风减弱,陆风减弱【分析】由于陆地与湖泊的比热差异,白天,陆地气温高于湖泊,在陆地近地面形成低压,湖泊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湖泊吹向陆地,形成湖风;夜晚,陆地气温低于湖泊,在陆地近地面形成高压,湖泊近地面形成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湖泊,形成陆风。【解答】解:湖泊周边大规模兴建城市导致建设用地取代湖泊周边的绿地或者农业区,夏季城市建设用地升温更快,陆地和湖泊的温差大,湖陆之间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湖风加强;但是冬季由于城市热岛效应,陆地降温不是很明显,陆地和湖泊的温差较小,湖陆之间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陆风减弱,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及相关现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8.博斯腾湖全年中最有可能发生“推冰”奇观的时段是( )A.秋末冬初 B.冬末春初 C.春末夏初 D.夏末秋初【分析】博斯腾湖全年中最有可能发生“推冰”奇观的时段可以从湖陆热力性质差异的角度分析。【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每年某个季节湖泊的水面都会昼化夜冻,在风和湖水的作用下出现了“推冰”的自然奇观,这说明此时风由湖泊吹向陆地,导致冰在湖岸堆积,冬末春初气温回升,湖面白天冰会部分融化,晚上湖水又结冻,在风和湖水的作用下,在湖岸地区出现“推冰”奇观,B正确。春末下初气温较高,湖泊不结冰,C错误。根据图可看出,推冰形成的前提是有比较厚的冰层为物质条件,夏末秋初之前为夏季,气温高,在秋季时没有比较厚的冰层,所以不会出现推冰现象,D错误。秋末冬初时候气温低,湖面封冻,A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博斯腾湖全年中最有可能发生“推冰”奇观的时段,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气象气球是携带探测仪器升空,进行高空气象观测的探测平台,可以用来测量大气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许多地方会定期释放气象气球,跟踪大气的变化情况。如图示意我国某地释放的气象气球,从近地面上升至万米高空的漂移数据(图中坐标表示水平方位,每两个点位间的观测时间间隔相等)。完成下面小题。9.(2024春 泰州期末)此次气球升空过程中当地的主导风向为( )A.偏北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东风【分析】探空气球升空过程中的盛行风向主要根据气球移动方向分析可知。【解答】解:根据图上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坐标表示水平方位,气象气球升空后漂移方向与横坐标(东)夹角大致为45°,向偏东方向漂移,说明遇到的主导风向为偏西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风向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湖陆风是在较大湖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近地面风向变化现象。风力符号一般用带尾羽的风向杆表示,绘有尾羽的一端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图为我国某湖泊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完成10﹣11题。10.若图中①处的气流运动为一天中最强,则最有可能的时间点是( )A.7时 B.14时 C.18时 D.24时【分析】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比热小,白天增温快,夜间冷却也快;海洋的比热大,白天增温慢,夜间冷却也慢。于是白天,陆地空气上升,变成低压区,较冷和较重的空气从海洋流入陆地,形成海风;到了夜间,陆地冷却得快,变成高压区,陆地吹来较冷较重的空气,形成陆风。【解答】解:根据图中风向和风力符号可知,图中①处风向由湖泊吹向陆地,为湖风。最强的时段应为白天且湖陆温差最大时段,14时陆地气温最高,气压低,湖泊上方气温低,气压高,风由湖泊吹向陆地,B正确。18时陆地开始降温,即将转为陆风,C错误。24时陆地气温低,气压高,湖泊比热容大,夜间温度高,风由陆地吹向湖泊,D错误。7时陆地还未升温到最高,湖风不明显,A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及相关现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11.图示时刻该城市建设对湖陆风产生的影响是( )A.减弱陆风强度 B.增强陆风的强度C.减弱湖风的强度 D.增强湖风的强度【分析】由于陆地与湖泊的比热差异,白天,陆地气温高于湖泊,在陆地近地面形成低压,湖泊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湖泊吹向陆地;夜晚,陆地气温低于湖泊,在陆地近地面形成高压,湖泊近地面形成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湖泊。【解答】解:城市建设会使城市地面硬化,加重城市的热岛效应,即不管昼夜,城市气温均比郊区高,因此对夜晚的陆风有一定的削弱作用,对白天的湖风会起增强作用,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图示时刻该城市建设对湖陆风产生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放风筝时逆风起跑,较易使风筝起飞。澳大利亚国际风筝节每年4月中旬在阿德莱德市举行。如图为4月某日阿德莱德市甲、乙两聚落近地面气压场分布图。完成下面12﹣12小题。12.图中甲聚落( )A.风速小于乙聚落B.风向与乙聚落相同C.放风筝时应向东北方向起跑D.放风筝时应向西北方向起跑【分析】风是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向的变化是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先找出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南左北右的偏转规律画出偏向的风,偏转的风向斜穿等压线,最后得到近地面的风向。【解答】解:由甲聚落附近的等压线数值判断出甲的风向应为应为西北风,放风筝时应向西北方向起跑,C错误,D正确。结合图示,甲聚落所在区域等压线比乙聚落所在区域气压差更大,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风速较乙聚落大,A错误。结合图示等压线判断,乙聚落吹东南风,与甲聚落风向不同,B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风速和风向的判断,属于基础题,掌握判断方法即可解答。三明谷地位于福建武夷山东侧,山坡多林地,谷底为城区。根据自动气象站的监测结果,将白天谷风持续出现4小时及以上,且夜晚山风持续出现4小时及以上的日期称为山谷风日。如表示意该谷地不同位置自动气象站逐月山谷风日数的差异(单位:天)。完成下面小题。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谷地上部站点 20 20 13 18 5 9 7 3 13 13 13 14谷地中部站点 15 18 9 15 7 8 14 10 17 15 14 18谷地下部站点 4 9 8 7 8 8 7 5 6 4 1 413.谷地上部的站点各月山谷风日数的差异主要取决于( )A.植被状况 B.白昼长短 C.天气差异 D.太阳高度【分析】山谷地区由于山谷和山岭的温差形成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白天使山坡地区接受较多太阳辐射,气温较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山谷地区相对较冷,空气冷却收缩下沉,风由山谷吹向山坡,形成谷风;夜晚使山坡降温较快,冷空气顺坡而下,使山谷的暖空气被迫抬升,风由山坡吹向山谷,形成山风。【解答】解:三明谷地位于亚热带,亚热带地区植被没有明显的季节差异;表中可知,谷地上部的站点夏季山谷风日数普遍小于冬季,A错误。白昼长短只影响山谷风转换的时间和各自维持的时间,不影响出现山谷风的日数,B错误。夏季降水量大,云层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山坡和山谷接收太阳辐射的响应差异相对较小,C正确。太阳高度角对山谷风没有直接影响,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影响谷风的因素,难度一般,需熟记相关知识,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分析解答。冰霜是强对流天气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态降水现象。贵州是我国冰雹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某年1月至5月,全省共出现28个降雹日,较常年同期多56天,首场冰雹比往年早一个半月。下面图甲是冰雹形成示意图,图乙是贵州省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贵阳市夜间多冰雹天气,其原因可能是当地( )A.山谷地形闭塞,夜间热量更集中,水易蒸发B.夜间谷底冷气团降温剧烈,水汽迅速凝结C.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抑制空气对流D.夜晚山谷气流上升,对流运动显著【分析】贵阳市夜间经常出现冰雹天气可从山谷风的形成分析。【解答】解:根据图乙可知,贵阳位于谷地,受山谷风影响,夜晚谷地空气上升,可能形成不均匀的强上升气流,水汽遇冷多次凝结增大,易形成冰雹,D正确。山谷地形闭塞,白天热量更集中,A错误。夜晚谷底温度较山坡高,B错误。逆温层会抑制空气对流,不利于冰雹的形成,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贵阳市夜间多冰雹天气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15.该年1月至5月,贵州出现降雹日偏多、首雹提前等异常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该年( )A.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势力强B.蒙古高压势力强盛C.春季气温较往年低,水汽易凝结D.高空0℃等温线位置较往年低【分析】影响天气的因素有纬度因素、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和洋流。【解答】解: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势力强,则该地气温高、空气湿度大,对流运动旺盛,水汽更易凝结增大,形成冰雹,A正确。蒙古高压势力强盛,会使当地冬季风势力强,但冬季风寒冷且较为干燥,不易形成冰雹,B错误。形成冰雹的关键在于强对流运动,春季气温低不易产生强对流运动,C错误。高空0℃等温线位置低,则近地面气温低,气压可能较往年高,不利于强对流的产生,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气候变化的原因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华的地区汛期有前汛期和后汛期之分、前汛期为4﹣6月,后汛期为7﹣9月。2024年4月副高势力强于往年同期,广东提前进入前汛期,粤北地区迎来大范围持续性暴雨,多地降水突欢历史圮录,引发严重的洪涝灾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广东今年4月降水强度明显高于往年同期的原因可能为( )A.山地抬升明显 B.城市上空凝结核增多C.台风登陆频繁 D.输送的海洋水汽充足【分析】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有:1、纬度位置。通常情况下,赤道地区降水最多,两极附近降水最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2、海陆分布。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3、地形地势。通常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4、洋流因素。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5、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解答】解:相比往年,今年4月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引导极为充沛的海洋水汽向我国南方地区输送,故今年4月降水较往年同期偏多,D正确。地形抬升在今年和往年都会存在,不是今年降水多的主要原因,A错误。城市排放的凝结核今年与往年差异不大,不是导致今年降水多的原因,B错误。该时期的降水主要是锋面雨,4月台风登陆的机会很少,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二.解答题(共4小题)17.(2024秋 武鸣区校级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汾河谷地位于山西省中南部,面积47611.2km2,为黄土高原上的次一级地形区。受地形影响,山谷风在背景风(是大尺度区域内某种原因造成的大气水平运动,如风带或者季风等)较弱时表现明显。如图1为汾河流域范围示意图,如图2为某日在河谷西侧气象站测得的山谷风变化曲线图。(1)据图描述河谷西侧该气象站山谷风风向的日变化特征。(2)说明该气象站谷风转山风时谷地天气的变化过程。(3)与夏季相比,推测冬季时该气象站山谷风的日变化状况。【分析】(1)河谷西侧该气象站山谷风风向的日变化特征主要根据图上信息分析可知。(2)山谷风是在天气晴朗的山地区域,风向昼夜间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白天山坡受热,空气增温快,空气密度变小,但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气增温较慢,密度仍较大,因而空气自山谷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相反,夜间山坡辐射冷却比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气要快,因而气温下降、空气密度增大均较山谷上方同高度空气更快,使空气沿山坡流向山谷,形成山风。(3)与夏季相比,冬季时该气象站山谷风的日变化状况主要从昼夜长度、气温等方面分析。【解答】解:(1)读图可知,白天8:00时~20:00时为谷风,风从谷地吹向山地,为偏东风;夜晚20:00时~次日8:00时为山风,风从山地吹向谷地,为偏西风;8:00时前后,由山风转为谷风;20:00时前后,由谷风转为山风。(2)读图可知,20:00左右该气象站谷风转山风,此时山顶的冷空气顺山坡不断向谷底沉降;山谷中的暖空气被沉降的冷空气顶托上升,暖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水汽凝结,易形成降水。(3)与夏季相比,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该河谷白昼时间变短,白天谷风开始时间推迟,结束时间提前,谷风持续时间变短;夜晚时间变长,夜晚山风开始时间提前,结束时间推后,山风持续时间变长;冬季夜晚山顶温度较低,冷气团势力较强,山风风速大于谷风风速。故答案为:(1)白天为谷风即偏东风,夜晚为山风即偏西风;日出前后,由偏西的山风转为偏东的谷风;日落前后,由偏东的谷风转为偏西的山风。(2)谷风转山风时,山顶冷空气不断向谷底沉降;山谷中的暖空气被沉降的冷空气顶托,在上升过程中温度下降,易凝结成水滴,形成降水。(3)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白天谷风开始晚,结束早,持续时间短;夜晚山风开始早,结束晚,持续时间长;冬季夜晚温度较低,冷气团势力强,山风风速大于谷风风速。【点评】本题以汾河谷地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热力环流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18.(2024 天河区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地面受热不均会导致等压面发生弯曲。图为北半球某地近地面某时刻1010百帕和1000百帕等压面的分布图,其中乙地、丙地位于同一等高面上。(1)判断丙地的风向 东南风 ,并在图中绘制丙地的风向 。(2)比较乙、丙两地的风力大小,并解释原因。【分析】(1)风向画法:先做出该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等压线不规则,呈弯曲状态,则做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的线即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然后再根据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规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的基础上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做出偏向角度为30°﹣45° 之间的风向,由此确定此点的风向。(2)在水平面等压线图中,风力大小主要与等压线的疏密程度有关,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小,反之越小。【解答】解:(1)丙地风向如下图:根据指向标得出该风向是东南风;根据图中指向标进行方向的判断,图中方向为上南下北,左东右西,图中丙地气压东侧高于西侧,所以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东指向西,形成偏东风,由于为北半球受向右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偏向右,同时还受摩擦力的影响,最后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偏转为东南风,风向如下图所示:(2)据图可知,丙地等压线密集,说明单位气压变化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故丙地风力大于乙地。故答案为:(1)东南风;绘图如下:(2)风力:丙地大于乙地。原因:丙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或者乙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点评】本题以北半球某地近地面等压面分布图为情景,考查等压面的判读、风力大小的比较、风向的判读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19.(2024 广西开学)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中有数百个碧蓝澄澈的湖泊(下列左图),多为风成湖(因沙漠中沙丘间的洼地低于潜水面,由四周沙丘渗流汇集于洼地而形成的湖泊),其中有些湖泊“神出鬼没”。夏季晴朗的午后,湖边常会刮起一种被当地居民称为“太阳风”的风。下列如图为某日某湖泊(100°E)湖面与陆面气温日变化图。(1)简述巴丹吉林沙漠中有些湖泊“神出鬼没”的原因。(2)该日“太阳风”结束时,当地地方时为 18:40左右 ,请将图3关于当地刮“太阳风”时的空气流动情况补充完整。(3)说明夏季晴朗午后的“太阳风”对湖泊“出没”的影响。【分析】(1)巴丹吉林沙漠中有些湖泊“神出鬼没”的原因可以从蒸发、降水、风沙活动、地下水位等角度分析。(2)求区时的方法: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东面,则用“+”,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转,东边时刻总比西边时刻早;反之,若所求地在已知地西面,则用“﹣”。由于陆地与湖泊的比热差异,白天,陆地气温高于湖泊,在陆地近地面形成低压,湖泊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湖泊吹向陆地;夜晚,陆地气温低于湖泊,在陆地近地面形成高压,湖泊近地面形成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湖泊。(3)夏季晴朗午后的“太阳风”对湖泊“出没”的影响可以从阻挡、削弱等角度分析。【解答】解:(1)根据材料信息,该地区有许多风成湖分布,这些湖泊时隐时现,季节性变化强;结合所学知识,巴丹吉林沙漠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其湖泊多为风成湖,主要依赖地下水补给,由于沙漠地区降水稀少且蒸发量大,湖泊容易被蒸发而干涸消失;由于这些湖泊多分布在沙漠中,此处风沙活动强烈,流动沙丘容易掩埋湖泊而导致湖泊消失;而在降水较多的季节或地下水位上升时,湖泊又会重新出现,形成“神出鬼没”的现象。(2)根据材料信息,“太阳风”主要是由湖泊吹向陆地,即湖风,此时陆面气温高于湖面,依据图示可知,20时左右,陆面气温低于湖面,北京和当地经度相差20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20分钟,所以此时当地的地方时为18:40左右;由于湖面温度较低,陆面温度较高,形成湖面高压、陆面低压的局部气压差,空气从湖面流向陆地,形成“太阳风”,高空处气流即从陆地吹向湖面,图示如下:(3)根据所学知识,“太阳风”是由于空气流动形成的由湖泊吹向陆地的风;受风向影响,午后“太阳风”对风沙进入湖泊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影响湖泊水量变化,从而影响湖泊的“出没”,减缓湖泊消失的速度。故答案为:(1)该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湖泊易干涸消失;风沙活动强烈,流动沙丘易填埋湖泊,导致其消失;雨季时,降水增多,地下水位上升,湖泊出现。(2)18:40左右;画图如下:(3)“太阳风”主要是由湖泊吹向陆地;对风沙进入湖泊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因此“太阳风”可以减缓湖泊消失的速度。【点评】本题以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为材料,涉及湖泊、热力环流的原理及现象等相关知识,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20.(2024 祁县开学)我国某市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城市风”的课题研究。图1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图2为该课题研究成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近地面温度高的地点是 A (填字母),A、B、C、D四点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 B>A>C>D ,由于 地面冷热不均 ,导致在ABCD间会形成热力环流。(2)D点比B点的气温 低 (高/低),原因是 D点海拔高,获得的地面长波辐射少 。(3)一般情况下,A、B两地对应的天气状况分别是:A地 阴雨 ,B地 晴 ,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B 。(4)图2中的大气的流动方向为 顺 时针。依据热力环流的原理,该市的热电厂应布局在①②两处中的 ② 处,(填图中数字序号)。【分析】(1)在垂直方向上,气压总是下高上低;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等压线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高空和近地面相反。热力环流的形成成因是由于近地面冷热不均,由于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做垂直运动,即受热上升,冷却下降,引起同一水平面形成高、低气压中心,从而产生气压梯度,即上升运动在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下降运动在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从而引起大气做水平运动,形成风,则热力环流形成。(2)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大气环流、洋流等。(3)近地面气流下沉,气温升高,天气晴朗;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晴天云量少,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光照强,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散失的热量多,气温低,所以晴天的昼夜温差大。阴雨天云量多云层厚,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光照弱,气温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散失的热量少,气温高,所以阴雨天的昼夜温差小。(4)现代大、中城市中,因为城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燃烧释放出大量热量,气温高,导致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郊区相反,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为高压,高空为低压,这样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城区,高空风从城区吹向郊区,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了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由于城市风的出现,城区中排出的大气污染物随上升气流而笼罩在城市上空,并从高空流向郊区,到郊区后下沉,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流向城市中心,所以有大气污染的工厂早选址在环流圈以外。【解答】解:(1)气压值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因此气压A大于C,B大于D;根据图中高空等压面判断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C处气压高于D处,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判断ABCD四点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B>A>C>D,A为近地面低压,故A温度最高;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在A、B、C、D间会形成热力环流。(2)读图1可知,D点海拔高4000米,而根据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可知D地由于距地面较远,获得的地面长波辐射则少,所以D气温低于B地。(3)图1中高空等压面判断C处气压高于D处,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判断图1中近地面近地面A地气温高,气流上升,A地出现阴雨天气,日较差小;B地气温高,气流下沉,B地出晴朗天气,日较差大。(4)在图2中的四条短线上大气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城区气温高气流上升,郊区气温低气流下沉,顺时针方向完成环流,如图;依据热力环流的原理该市的热电厂应布局在②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外,避免再次污染市区。故答案为:(1)A;B>A>C>D;地面冷热不均(2)低;D点海拔高,获得的地面长波辐射少(3)阴雨;晴;B(4)顺;②【点评】本大题以某地热力环流相关图文为材料,设置4个试题,涉及等压面图的判读、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课本知识点的应用能力。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