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预习衔接】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含解析)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必修第一册人教版(2019)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预习衔接】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含解析)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必修第一册人教版(2019)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预习衔接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臭氧层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大气中臭氧总含量保持动态平衡,因高度、纬度而异。如图示意中纬度沿海平原地区臭氧浓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据此完成1﹣1题。
1.臭氧浓度高值区位于地球大气层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电离层 D.高层大气
辐射逆温经常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强烈,热量散失较快,因而出现高层气温反而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三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及逆温层顶高度示意。完成下面小题。
2.乙时段下部逆温层转为非逆温层的原因可能是(  )
A.地面辐射消失 B.太阳辐射减弱
C.地面持续升温 D.大气辐射减弱
3.(2024春 浦东新区校级期末)大气中含量虽很少,却对天气变化影响很大的物质是(  )
A.水汽和臭氧 B.氩和氖
C.水汽和杂质 D.二氧化碳和臭氧
4.(2024春 鼓楼区校级期中)雷雨是湿热空气强烈对流运动,同时伴有雷电的强阵雨现象。爪哇岛是世界上雷雨最多的地区之一,每年雷雨天数超过320天,主要原因是该地(  )
①靠近赤道
②周边水域广阔
③对流显著
④气旋活动频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2024春 沈阳期末)探空气球可直接测量并实时传回30km高空的气象数据,假设在下列各地同时释放探空气球,并以同样的速度上升,最先测得平流层数据的是(  )
A.海口(20°N) B.广州(23°N)
C.上海(31°N) D.哈尔滨(45°N)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如图),据此完成6﹣7题。
6.同一季节,下列城市上空对流层厚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依次是(  )
①海口
②北京
③漠河
④上海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 D.①④②③
7.许多足球、长跑运动员的训练基地设在高原地区,主要是因为高原地区(  )
A.气温较低,利于增强人体耐受力
B.适当缺氧,利于发挥潜能
C.气压适宜,利于提高人体肺活量
D.湿度适中,利于训练
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如图所示,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千米处,据其可能探测到的现象,完成8﹣8题。
8.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
A.递减→递增→递增→递减
B.递减→递减→递增→递增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珠母云,又名贝状高层云,多出现在高纬地区离地面20~30km的高空。云体在阳光照射下常伴有较淡的紫、蓝、红、黄等近乎同心排列的光弧,犹如阳光下贝壳闪耀的色带。据此完成9﹣10题。
9.珠母云常见于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10.有关珠母云表述合理的是(  )
A.易形成降水天气
B.彩色光弧与极光成因不同
C.以垂直移动为主
D.极夜出现期间观察效果好
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升空将我国3名航天员送入距离地表约400km的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会师。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采用锂离子电池,优化了能源系统。据此完成11﹣12题。
11.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轨运行的能源主要来自(  )
A.天然气 B.风能 C.太阳能 D.火箭
12.影响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能源系统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能源资源 B.科学技术 C.市场需求 D.交通运输
大气边界层是指直接受地面影响的对流层部分,是地球各个圈层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如图为云南省1980~2020年00:00、06:00、12:00、18:00四个时刻(北京时间)的大气边界层平均高度分布状况(单位:m)。完成下面13﹣13题。
13.大气边界层高度演变按0:00至18:00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A.乙丙丁甲 B.丙乙甲丁 C.丁甲乙丙 D.甲丁丙乙
高空气球探测可利用雷达跟踪携带专用仪器的气球获取多种气象数据。如图示意福州探空气球在不同季节漂移至对流层顶附近的移动轨迹,探空气球会对途径区域东部的航线造成影响。据此完成14﹣16题。
14.根据材料,福州探空气球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漂向(  )
A.西 B.东 C.北 D.南
15.一般情况下,探空气球在对流层上升过程中探测到的温度变化是(  )
A.持续升高 B.持续降低
C.先降温后升温 D.先升温后降温
16.研究发现,福州探空气球在1﹣2月对10﹣12千米高度的航线影响次数减少,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风向变化 B.风速大小 C.对流强度 D.降水多少
二.解答题(共4小题)
17.(2024春 湘西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空间站“天宫号”的轨道高度为400~450km,空间站每90分钟左右即可绕地球运行一圈。2024年4月30日,载有三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降落在东风着陆场。如图示意神舟十七号返回的主要阶段。
(1)指出神舟十七号返回时依次经过的大气层。
(2)说出神舟十七号在④点位时所在大气层的主要特点。
(3)简述神舟十七号从②点位到③点位时大气密度、大气压强、气温的变化。
18.(2024春 彭阳县校级期末)阅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请写出上图中字母A、B所代表的大气层名称。
(2)请简述上图中A层大气所具有的特点。
(3)上图B层大气中的某气体层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请说明其中的原因;该大气分层非常利于高空飞行,请简要分析原因。
19.(2024 重庆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3年5月28日,C919完成首个商业航班飞行,此次飞行从上海到北京,飞机在扬州上空开始进入巡航阶段,巡航高度为10393米。C919大型客机零部件的生产涉及国内多个大飞机生产基地,而其研发、设计以及装配都在上海完成。传统的飞机装配工作很多都需要人工完成,而C919飞机总装线开启了多项智能制造项目。如图1为上海市主要制造业基地分布示意图,图2为扬州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及巡航高度示意图。
(1)分析C919研发、设计和装配基地布局在上海的原因。
(2)简述在C919总装线上开启多项智能制造项目的作用。
(3)判断C919巡航飞行时所处的大气层,并从飞行安全性的角度说明C919在此高度巡航飞行的理由。
20.(2024 西夏区校级期末)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和大气受热过程简图,完成下面问题。
(1)图中,根据温度、大气运动、密度将地球大气分为A    、B    、C    (填名称)。其中A层大气在垂直方向上,气温变化规律是    ,所以大气以    运动为主。
(2)图中,序号②③④代表的辐射名称分别是    、   、   。
(3)A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源于图2中的    过程(填图中序号),如果A层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会使图中过程①和③   (增强或减弱),由此产生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臭氧层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大气中臭氧总含量保持动态平衡,因高度、纬度而异。如图示意中纬度沿海平原地区臭氧浓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据此完成1﹣1题。
1.臭氧浓度高值区位于地球大气层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电离层 D.高层大气
【分析】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2、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3、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
【解答】解:平流层位于高空12km﹣﹣55km处,图中臭氧含量最高的位置位于高空22﹣25千米左右,故臭氧层位于大气圈的平流层,B正确。
对流层大气位于高空12km以下,A错误。
高层大气位于55km以上的高空,D错误。
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C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以臭氧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了大气的垂直分层的知识,读图文分析解决问题。
辐射逆温经常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强烈,热量散失较快,因而出现高层气温反而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三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及逆温层顶高度示意。完成下面小题。
2.乙时段下部逆温层转为非逆温层的原因可能是(  )
A.地面辐射消失 B.太阳辐射减弱
C.地面持续升温 D.大气辐射减弱
【分析】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即是说在数千米以下,总是低层大气温度高,高层大气温度低,显得“头重脚轻”。这种大气层结容易发生上下翻滚,即“对流”运动,可将近地面层的污染物向高空乃至远方输散,从而使城市空气污染程度减轻。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头重脚轻”从而导致大气层结(层次结构)稳定,气象学家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高层气温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叫做逆温。根据图上信息可知,乙时段下部逆温层转为非逆温层的原因可能是底层大气的气温逐渐升高,应该是太阳辐射增强,使得地面辐射加强,地面持续升温导致的,AB错误,C正确。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大气辐射减弱会加强逆温,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逆温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3.(2024春 浦东新区校级期末)大气中含量虽很少,却对天气变化影响很大的物质是(  )
A.水汽和臭氧 B.氩和氖
C.水汽和杂质 D.二氧化碳和臭氧
【分析】地球大气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其中干洁空气主要成分是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其中氧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干洁空气中,氮气约占干洁空气体积分数的78%,氧气约占干洁空气体积分数的21%,二氧化碳约占干洁空气体积分数的0.03%。
【解答】解:臭氧能够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对地球的生命具有保护作用;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的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但对天气影响小,AD错误。
氩气和氖气在大气中含量很少,属于稀有气体,对天气影响不大,B错误。
水汽和固体杂质在大气中含量很少,但却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天气变化影响很大,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大气的作用,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
4.(2024春 鼓楼区校级期中)雷雨是湿热空气强烈对流运动,同时伴有雷电的强阵雨现象。爪哇岛是世界上雷雨最多的地区之一,每年雷雨天数超过320天,主要原因是该地(  )
①靠近赤道
②周边水域广阔
③对流显著
④气旋活动频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分析】印度尼西亚地处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形成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对流雨来临前常有大风,并伴有闪电和雷声,有时还下冰雹。对流雨以低纬度地区表现最多,降水时间一般在午后特别是在赤道地区。
【解答】解:爪哇岛靠近赤道,①正确;
太阳辐射强,地面受热强,空气对流旺盛,③正确;
加之本身是岛屿,周边水域广阔,有充足的水汽,雷雨天气多,②正确;
赤道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无气旋活动,④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流域的特征和形成条件。据爪哇岛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候条件分析判断即可。
5.(2024春 沈阳期末)探空气球可直接测量并实时传回30km高空的气象数据,假设在下列各地同时释放探空气球,并以同样的速度上升,最先测得平流层数据的是(  )
A.海口(20°N) B.广州(23°N)
C.上海(31°N) D.哈尔滨(45°N)
【分析】对流层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千米,极地平均为8~9千米。夏季高于冬季。
【解答】解: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以上,若同时释放探空气球,并以同样的速度上升,最先测得平流层数据的地点应该是对流层厚度最小的地点。对流层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平均为8~9千米;对流层厚度规律大致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减小。因此同时释放探空气球,并以同样的速度上升,纬度最高的城市对流层厚度小,30km处应该是平流层,故最先测得平流层数据,哈尔滨(45°N) 纬度最高,最先测得平流层数据,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学生对对流层的了解和掌握。试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对课本基本知识的把握,属于基础题目。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如图),据此完成6﹣7题。
6.同一季节,下列城市上空对流层厚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依次是(  )
①海口
②北京
③漠河
④上海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 D.①④②③
【分析】对流层的高度在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夏季气温高,对流运动旺盛,对流层厚度大;冬季,气温低,对流运动弱,对流层厚度小。
【解答】解:气温越高,对流运动越旺盛,对流层厚度越大;同一季节,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对流层厚度越大;四个城市的纬度由低到高为海口、上海、北京、漠河,所以,同一季节四个城市上空对流层厚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为①④②③,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难度较小,关键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分析能力。
7.许多足球、长跑运动员的训练基地设在高原地区,主要是因为高原地区(  )
A.气温较低,利于增强人体耐受力
B.适当缺氧,利于发挥潜能
C.气压适宜,利于提高人体肺活量
D.湿度适中,利于训练
【分析】中长跑运动员在比赛前常常到海拔较高的高原训练一段时间,主要是因为高原海拔高,氧气稀薄,能够锻炼运动员的心血管系统,提高了最大摄氧量,保证比赛时细胞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能量供给。
【解答】解:训练基地设在高原地区,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气压低,利于增强人体耐受力,AC错误。
高原地区海拔高,氧气稀薄,适当缺氧,能够锻炼运动员的心血管系统,提高了最大摄氧量,B正确。
训练基地设在高原地区与湿度关系较小,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考查高原特征,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需要考生结合区域实际分析即可。
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如图所示,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千米处,据其可能探测到的现象,完成8﹣8题。
8.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
A.递减→递增→递增→递减
B.递减→递减→递增→递增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分析】大气垂直方向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中纬度地区自地面垂直向上到12千米处为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12千米﹣50千米之间为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50千米以上为高层大气,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
【解答】解:结合图示可知探空气球将从近地面升入100千米高空,经过对流层(对流层平均海拔是12千米),而对流层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距地面越远,气温逐渐降低;气球然后进入平流层(平流层的顶部大约是55千米),由于臭氧吸收紫外线使气温随高度增高;气球继续升高至100千米处,将进入高层大气,温度先降低后又逐渐升高,综上所述,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递减→递增→递减→递增,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大气垂直分层设置题目,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学生对大气气温垂直变化的知识的掌握和思维分析能力。
珠母云,又名贝状高层云,多出现在高纬地区离地面20~30km的高空。云体在阳光照射下常伴有较淡的紫、蓝、红、黄等近乎同心排列的光弧,犹如阳光下贝壳闪耀的色带。据此完成9﹣10题。
9.珠母云常见于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分析】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其中在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
【解答】解:根据课本内容可知,低纬度地区对流层的平均高度约为17﹣18千米,中纬度地区对流层的平均高度约为10﹣12千米,极地地区对流层的平均高度约为8﹣9千米。题干中的珠母云出现在20﹣30千米高度,应在平流层,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大气层的判断,属于基础题,根据题干内容结合课本知识点分析解答。
10.有关珠母云表述合理的是(  )
A.易形成降水天气
B.彩色光弧与极光成因不同
C.以垂直移动为主
D.极夜出现期间观察效果好
【分析】太阳照在地球的表面,水蒸发形成水蒸气,一旦水汽过饱和,水分子就会聚集在空气中的凝结核周围,由此产生的水滴或冰晶将阳光散射到各个方向,这就产生了云的外观,所以云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所混合组成的漂浮在空中的可见聚合物,是地球上庞大的水循环的有形的结果。
【解答】解:离地面20~30km的高空属于平流层,平流层的水汽很少,难以形成降水,A错误。
彩色光弧是太阳照射形成,极光是太阳活动形成,二者形成的原因不同,B正确。
平流层的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而不是以垂直移动为主,C错误。
极夜没有太阳光,无法观察,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珠母云的相关内容,属于基础题,根据题干内容结合课本知识点分析解答。
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升空将我国3名航天员送入距离地表约400km的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会师。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采用锂离子电池,优化了能源系统。据此完成11﹣12题。
11.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轨运行的能源主要来自(  )
A.天然气 B.风能 C.太阳能 D.火箭
【分析】太阳辐射的能量来自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其损失质量释放大量的能量,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满足生物生长发育;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主要能量来源。煤、石油等能源在形成过程中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能。
【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在轨运行是在地球的高层大气处,由于空气极其稀薄,没有阴雨等天气现象,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极其微弱,所以太阳能十分丰富,所以推断载人飞船在轨运行的能源主要来自太阳能,C正确。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载人飞船在轨运行极其消耗能源,载人飞船载重和空间有限,不可能携带大量的天然气,A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400km的高空大气极其稀薄,几乎没有风力,B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火箭是运载工具,不是能源,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轨运行的能源来源,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2.影响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能源系统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能源资源 B.科学技术 C.市场需求 D.交通运输
【分析】能源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主要从资源状况、市场、交通、技术、资金等方面考虑。
【解答】解:航天航空产业需要极高的科学技术,其中能源系统优化是载人飞船中的关键技术,与能源资源、市场需求、交通运输没有关联,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影响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能源系统优化的主要因素,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大气边界层是指直接受地面影响的对流层部分,是地球各个圈层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如图为云南省1980~2020年00:00、06:00、12:00、18:00四个时刻(北京时间)的大气边界层平均高度分布状况(单位:m)。完成下面13﹣13题。
13.大气边界层高度演变按0:00至18:00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A.乙丙丁甲 B.丙乙甲丁 C.丁甲乙丙 D.甲丁丙乙
【分析】大气边界层高度演变按0:00至18:00的时间排序根据气温高低、气流上升时间、高度等角度分析。
【解答】解:当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大气边界高度升高,结合气温的变化情况分析,18时气流上升时间最长,高度最高,大气边界符合乙图,12时略低于18时,为丙图,6时处在日出前后,气温最低,大气边界高度最低,大气边界符合丁图,0时略高于6时,为甲图;所以大气边界层高度演变按0:00至18:00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甲丁丙乙,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以大气边界层图为载体,考查大气边界层高度的知识,从图文中获取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分析解答地理问题。
高空气球探测可利用雷达跟踪携带专用仪器的气球获取多种气象数据。如图示意福州探空气球在不同季节漂移至对流层顶附近的移动轨迹,探空气球会对途径区域东部的航线造成影响。据此完成14﹣16题。
14.根据材料,福州探空气球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漂向(  )
A.西 B.东 C.北 D.南
【分析】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平流层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特点:空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高空有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通讯。
【解答】解:探空气球随着气流的运动方向而飘动,根据题干可知,探空气球会对途径区域东部的航线造成影响,说明福州探空气球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漂向东,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方向判断的能力,属于基础题,理解即可。
15.一般情况下,探空气球在对流层上升过程中探测到的温度变化是(  )
A.持续升高 B.持续降低
C.先降温后升温 D.先升温后降温
【分析】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平流层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特点:空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高空有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通讯。
【解答】解:由于对流层的热量直接来自于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即一般情况下,探空气球在对流层上升过程中探测到的温度变化是持续降低,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流层温度的变化特点,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
16.研究发现,福州探空气球在1﹣2月对10﹣12千米高度的航线影响次数减少,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风向变化 B.风速大小 C.对流强度 D.降水多少
【分析】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
【解答】解:1﹣2月为北半球的冬季,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对流强度弱,所以福州探空气球在1﹣2月对10﹣12千米高度的航线影响次数减少,和其余选项关系不大,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大气层的特点,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
二.解答题(共4小题)
17.(2024春 湘西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空间站“天宫号”的轨道高度为400~450km,空间站每90分钟左右即可绕地球运行一圈。2024年4月30日,载有三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降落在东风着陆场。如图示意神舟十七号返回的主要阶段。
(1)指出神舟十七号返回时依次经过的大气层。
(2)说出神舟十七号在④点位时所在大气层的主要特点。
(3)简述神舟十七号从②点位到③点位时大气密度、大气压强、气温的变化。
【分析】(1)地球大气层从地面往上一次风味对流层、平流层个高层大气。
(2)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
(3)地球大气层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越低。
【解答】解:(1)神舟十七号自距地400千米高空返回地面,先后经历了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三个大气层。
(2)④点位时所在大气层为对流层,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特点包括物质组份、运动特征、温度变化特征等。物质组份:对流层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运动特征:对流层中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能产生丰富的云霜雾雪风雨雷电等天气变化;温度变化: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3)从②点位到③点位,只要是越接近地面大气密度就会越来越增大;大气压强也是越接近地面越是增加;气温的变化则是先降后增,因为自上而下经历了热层和中间层,在热层向下气温变低,在中间层向下气温变高。
故答案为:
(1)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2)④点位时所在大气层为对流层,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特点为:对流层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对流层中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能产生丰富的云霜雾雪风雨雷电等天气变化;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3)从②点位到③点位时大气密度增大,大气压强增加,气温的变化是先降后增。
【点评】本大题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的过程轨迹”为材料,设置3个试题,涉及大气垂直分层及特点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课本知识点应用能力。
18.(2024春 彭阳县校级期末)阅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请写出上图中字母A、B所代表的大气层名称。
(2)请简述上图中A层大气所具有的特点。
(3)上图B层大气中的某气体层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请说明其中的原因;该大气分层非常利于高空飞行,请简要分析原因。
【分析】(1)大气层垂直方向上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平均厚度是12km,平流层是自对流层顶部到50km。
(2)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它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与固体杂质。对流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其温度的垂直变化,决定了空气对流运动显著。风、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因此该层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3)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
【解答】解:(1)读图可知,图中字母A所在层次位于12千米以下,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应为对流层;图中字母B所在层次位于地面以上12千米至50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应为平流层。
(2)图中显示,对流层(A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上层气温低,下层气温高,空气容易对流,因此该层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集中了大多数水汽和固体杂质,加上对流上升运动多,因此该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3)图中B层为平流层,在平流层大气中含量大量臭氧,臭氧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避免地球生物被大量紫外线伤害,因此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图中显示,平流层气温向上递增,大气上层热,下层冷,大气结构稳定,以水平运动为主,由于远离地面,水汽、杂质少,天气晴朗,因此有利于高空飞行。
故答案为:
(1)A表示对流层,B表示平流层。
(2)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3)该层中臭氧能够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球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平稳,水汽、杂质少,天气晴朗,能见度高。
【点评】本题以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大气垂直分层、对流层大气特征、平流层大气特征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19.(2024 重庆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3年5月28日,C919完成首个商业航班飞行,此次飞行从上海到北京,飞机在扬州上空开始进入巡航阶段,巡航高度为10393米。C919大型客机零部件的生产涉及国内多个大飞机生产基地,而其研发、设计以及装配都在上海完成。传统的飞机装配工作很多都需要人工完成,而C919飞机总装线开启了多项智能制造项目。如图1为上海市主要制造业基地分布示意图,图2为扬州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及巡航高度示意图。
(1)分析C919研发、设计和装配基地布局在上海的原因。
(2)简述在C919总装线上开启多项智能制造项目的作用。
(3)判断C919巡航飞行时所处的大气层,并从飞行安全性的角度说明C919在此高度巡航飞行的理由。
【分析】(1)影响工业的因素主要有原料、能源、科技、市场、劳动力、交通、工业基础、政策等。
(2)C919总装线上开启多项智能制造项目的作用与效率、成本、性能等有关。
(3)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
【解答】解:(1)上海位于我国长三角的核心地带,是我国的经济中心,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此处工业基础雄厚,技术水平较高,制造业发达,产业链较为完善,生产协作条件好;上海有众多的高校及科研院所,集聚的人才较多,高素质人才及科研机构能够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科技条件好;C919飞机生产后需要试飞,需要较好的交通条件,上海交通便利,水陆运输发达,便于零部件采购和运输;飞机的设计、制造离不开强大的经济支持,上海经济发达,资金雄厚。
(2)传统的飞机装配工作很多都需要人工完成,智能制造能够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减少不必要的人工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能;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智能制造能够减少人工依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且智能制造有利于形成标准化装配,有助于提高飞机性能。
(3)对流层。理由:从图中可以看到,巡航的高度大致位于10千米左右,此段高度位于对流层或者平流层,而巡航需要对流运动较弱,大气较平稳,所以巡航所在的高度最有可能是平流层。平流层是地球大气层里上热下冷的一层,此层被分成不同的温度层,当中高温层置于顶部,而低温层置于低部。它与位于其下贴近地表的对流层刚好相反,此巡航高度处,空气稀薄,对飞机飞行的阻力小,能够减少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同时由于高层大气的气压低、温度低,对机载设备影响较大,在此巡航高度航行可保证机载设备的安全。
故答案为:
(1)工业基础雄厚,制造业发达,生产协作条件好;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多,高素质人才多,科技发达;交通便利,便于零部件采购和运输;经济发达,资金雄厚。
(2)改变传统生产模式,提高效率,增加产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标准化装配,有助于提高飞机性能。
(3)对流层。理由:此巡航高度,对流运动较弱,大气较平稳;此巡航高度处,空气稀薄,对飞机飞行的阻力小,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由于大气的气压低、温度低对机载设备影响较大,在此巡航高度航行可保证机载设备的安全。
【点评】本大题以上海市主要制造业基地分布示意图及扬州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巡航高度示意图为材料,设置3个小题,涉及工业区位条件、工业发展措施、大气垂直分层等相关内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和课本知识点运用能力的素养。
20.(2024 西夏区校级期末)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和大气受热过程简图,完成下面问题。
(1)图中,根据温度、大气运动、密度将地球大气分为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高层大气 (填名称)。其中A层大气在垂直方向上,气温变化规律是  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 ,所以大气以  对流 运动为主。
(2)图中,序号②③④代表的辐射名称分别是  地面辐射 、 大气逆辐射 、 太阳辐射 。
(3)A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源于图2中的  ① 过程(填图中序号),如果A层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会使图中过程①和③ 增强 (增强或减弱),由此产生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
【分析】(1)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
(2)来自于太阳的是太阳辐射,来自于地面的是地面辐射,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的是大气逆辐射。
(3)对流层的热量直接来自于地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保存在大气层,通过大气逆辐射讲热量返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解答】解:(1)根据所学知识,根据温度大气运动密度将地球大气由下而上,依次分为对流层(A)、平流层(B)和高层大气(C),其中,对流层在垂直方向上气温水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对流层以对流运动为主。
(2)结合所学知识,图中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太阳辐射。
(3)结合上题可知,A层为对流层,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辐射,随着高度升高,获得的地面辐射减少。图中②为地面辐射。如果A层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会使右图中①过程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③大气逆辐射增强,由此产生的全球性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
故答案为:
(1)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对流
(2)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3)①;增强
【点评】本题以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和大气受热过程简图为材料设置3个试题,涉及大气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其应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课本知识点运用能力的素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