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新课预习衔接 海水的运动一.选择题(共16小题)如图为中国沿海年平均波浪能密度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完成1﹣1题。1.导致该海域沿海波浪能匮乏的原因可能是( )①冬季风速较小②年平均温度较低③海水深度较小④海域较为封闭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火地岛隔麦哲伦海峡同南美大陆相望,西部和南部山地为安第斯山脉余脉,平均海拔1500~2000米,最高峰海拔为2469米。如图示意某科考船航线及局部大洋部分洋流分布和火地岛山地景观。图中洋流K绕过南美大陆南端后部分向北形成洋流M,与洋流N交汇后东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关于从惠灵顿至利马考察沿线海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②海水盐度升高 B.③→④水温上升C.④航段顺风顺水 D.③航段密度减少3.(2024春 浦东新区校级期末)如图为海水表面温度分布示意图,图中A洋流的流向、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A.向南,暖流 B.向南,寒流 C.向北,寒流 D.向北,暖流4.(2024春 乌鲁木齐期末)下列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A.暖流会使沿岸地区变得更加干旱B.洋流有利于海洋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C.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大型渔场D.极地洋流携带冰山南下,会威助海上航运安全洋流对沿岸地区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不同性质的洋流会导致海区和近岸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差异。图为某区域洋流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5.图中( )A.①洋流附近海水盐度最高B.②洋流附近海水密度最大C.③洋流附近海水温度高于⑤洋流D.⑤洋流海水温度低于④洋流如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洋流常年受西北风吹拂B.②是气旋型洋流系统的组成部分C.此时南半球为冬季D.③洋流是东南季风吹拂形成的7.下列关于洋流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Q地因受寒流影响,冬季气温较低B.P地因受暖流影响,冬季有不冻港C.M海区的渔场是由于上升流而形成D.K海区多海雾,对航运造成不利影响茎柔鱼亦称“美洲大鱿鱼”,广泛分布于东太平洋海域。茎柔鱼以海藻为食,生命周期短,属冷水性鱼类,能及时根据环境的变化,转移到适宜的栖息环境中。完成下面小题。8.影响茎柔鱼分布的主要海水运动类型是( )A.寒流和海浪 B.暖流和潮汐C.暖流和密度流 D.寒流和上升流洋流是海水交换的重要方式,对海水盐度有规律性的影响.一般为暖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高;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较低。完成9﹣10题。9.图中会导致海水盐度增加的洋流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0.关于图中①洋流对沿岸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增加a地的降水概率B.有助于沿岸形成大渔场C.加速海轮从欧洲到西亚的运行D.有利于冬季海雾的形成石沪(如图)是修建在潮间带(大潮期的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之间的海岸),利用海水运动将鱼群困在石墙内的传统陷阱式捕鱼设施。石沪沪墙高大,由石块依形状堆叠而成,长达两三百米,朝陆一侧陡,向海一侧缓。沪墙内侧是人工加深的潮池。据此完成11﹣13题。11.石沪所在的潮间带( )A.坡度陡 B.泥沙多 C.潮差大 D.风浪小12.与渔船拖网捕鱼相比,石沪捕鱼会( )A.降低捕鱼风险 B.增加捕鱼数量C.污染海洋水体 D.提高渔民收入13.石沪沪墙向海一侧缓主要为了( )A.利于鱼群进入 B.减弱潮水侵蚀C.方便石块堆叠 D.降低海水深度如图为黑海表层海水运动方向示意图,据此完成14﹣15小题。14.黑海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规律为( )A.南高北低 B.北高南低 C.东高西低 D.西高东低15.导致黑海表层海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气环流是( )A.西南季风 B.东北信风 C.极地东风 D.盛行西风孟加拉湾南部冷池(图中的虚线框内)是北印度洋重要的海洋现象,主要表现为表层海水温度低于相邻海区,通常出现在夏半年。2018年,西南季风的势力偏强,使孟加拉湾南部冷池水温比往年偏低。据此完成16﹣16题。16.孟加拉湾南部冷池通常出现在夏半年,从海水运动角度解释其成因正确的是( )A.夏季盛行西北季风把冷海水输送到孟加拉湾南部海域B.夏季顺时针运动的季风环流,把冷海水输送到孟加拉湾南部海域C.夏季飓风多发,风暴潮强烈而导致孟加拉湾南部海域形成低温区D.孟加拉湾夏季潮汐运动强烈而导致孟加拉湾南部海域形成低温区二.解答题(共4小题)17.(2024春 安化县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北印度洋海区纬度低,沿岸气候干燥,云量较少,太阳辐射强,气温终年比较高.北印度洋海区夏季海水温度在30℃以上,而索马里沿岸的海水温度一般不到25℃(图1)。北印度洋东、西部海水温度差异(东热西冷)、导致垂直方向上形成的热力环流为逆时针方向。索马里半岛的东部,有著名的“索马里渔场”(图2),我国“福远渔225号”和“福远渔226号”渔船于2001年6月13日﹣7月13日在索马里渔场开展生产性探捕,以及调查索马里渔场的渔业资源特点,提出了为开发利用该渔场渔业资源应该采取的措施。2023年夏季,印度洋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1)请说出索马里沿海渔场核心地区捕鱼量较大的季节,并解释原因。(2)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期间,索马里半岛的东部水温上升,降水量增加,请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解释降水量增加的原因。(3)各国远洋渔船的过度捕捞,对索马里渔民的渔业活动造成了毁灭性打击,为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捕捞方案。18.(2024春 徐汇区校级期末)一艘货轮于某年元旦从美国纽约出发,先到达伦敦,再经过地中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到达中国上海。经过数日的休整后,再从上海出发向东,最后到达秘鲁首都利马。读图(图中虚线为航线)回答下列问题。(1)从纽约前往伦敦的航行过程中,船员们感到顺风顺水,是因为顺 (填风带)和 (填洋流)。(2)当货轮从大西洋穿越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时,船员们明显感觉水流速度加快,请分析原因。(3)出发后一个月,货轮经过赤道以北的印度洋时,是 (填“顺”或“逆”)风, (填“顺”或“逆”)水而行。当经过赤道地区马六甲海峡时,风浪较小,请分析原因。(4)日本福岛核废水倾倒最终会影响到全球,影响相对较小的海域是 。A.加拿大西海岸B.中国东海岸C.墨西哥西海岸D.智利西海岸(5)按洋流的性质分类,利马沿海的洋流属于 。到达利马(雨美洲西海岸)时,船员们看到当地许多渔船满载而归,请从洋流成因角度分析原因。19.(2024春 合肥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暑假期间,上海市某同学与家长一起通过自驾游的方式去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区游玩。其间发现了很多引人深思的现象。住在海边的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赶在潮落的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称为赶海。这也是该同学最想体验的活动之一。图1为“塘沽区某日的潮高变化曲线图”。材料二:图2为7月1日渤海老虎石海水浴场的海情预报。(1)请为该同学选择合适的赶海时间段并说明理由。(2)该同学抵达海河入海口,发现海河防潮闸巍然屹立。据了解,海河防潮闸的修建能有效防止海水倒灌,实现海河水“咸淡分家”。防潮闸对水循环中的 (填写水循环环节)存在直接影响,同时也干预了 (填写水循环类型)循环。(3)根据海情预报,请你判断7月1日是否适合在老虎石海滨浴场游泳,并说明原因。20.(2024 济南开学)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德雷克海峡是世界各地到南极洲的重要通道。峡内海水从太平洋流入大西洋,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南极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海峡上空盛行西风,北半部风力尤强,海峡中常常有狂风巨浪,从南极滑落下来的冰山,也常常漂浮在海峡中,这给航行带来了困难。德雷克海峡的“海冰开关”效应,在中周期和长周期的气候变化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尤其对南太平洋海域地理环境影响巨大。南极半岛海冰季节性变化幅度较大,最大值约是最小值的7倍。如图为南太平洋区域图。(1)指出德雷克海峡风浪最大的季节,并从大气环流形成过程解释其原因。(2)分析德雷克海峡冰冻线北移对秘鲁沿岸海洋生物的影响。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6小题)如图为中国沿海年平均波浪能密度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完成1﹣1题。1.导致该海域沿海波浪能匮乏的原因可能是( )①冬季风速较小②年平均温度较低③海水深度较小④海域较为封闭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分析】沿海波浪能匮乏的原因从海水的深度、海底摩擦力、海域的封闭程度等角度分析。【解答】解:海域较封闭,大陆架宽浅,海水深度较小,海底摩擦作用大,波浪能密度较小,③④正确。渤海海域位于我国北部,冬季受冬季风影响显著,风速较大,①错误。年平均温度低与波浪能无关,②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以中国沿海年平均波浪能密度等值线分布图为载体,考查海域沿海波浪能匮乏的原因,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分析解答地理问题。火地岛隔麦哲伦海峡同南美大陆相望,西部和南部山地为安第斯山脉余脉,平均海拔1500~2000米,最高峰海拔为2469米。如图示意某科考船航线及局部大洋部分洋流分布和火地岛山地景观。图中洋流K绕过南美大陆南端后部分向北形成洋流M,与洋流N交汇后东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关于从惠灵顿至利马考察沿线海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②海水盐度升高 B.③→④水温上升C.④航段顺风顺水 D.③航段密度减少【分析】洋流对于环境的影响需要结合纬度、流向、密度、风向等进行分析。【解答】解:世界海水盐度最高的海区一般位于副热带海区,由此可知,②航段逐渐靠近副热带海区,故①→②盐度升高,A正确,不符合题意。③→④航段由副热带海区向纬度更低的赤道附近海区前进,温度升高,B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④航段由赤道向高纬度的利马航行,逆东南信风及南赤道暖流,逆风逆水,C错误,符合题意。③航段由副热带海区向纬度更低的赤道附近海区前进,盐度下降,水温升高,密度降低,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是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3.(2024春 浦东新区校级期末)如图为海水表面温度分布示意图,图中A洋流的流向、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A.向南,暖流 B.向南,寒流 C.向北,寒流 D.向北,暖流【分析】海水表面的温度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为暖流,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洋流为寒流,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解答】解:图示等温线越向南温度越低,说明南侧纬度高,所以是南半球;由于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所以洋流自北向南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所以是暖流,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流流向和性质的判断,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4.(2024春 乌鲁木齐期末)下列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A.暖流会使沿岸地区变得更加干旱B.洋流有利于海洋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C.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大型渔场D.极地洋流携带冰山南下,会威助海上航运安全【分析】洋流对促进全球热量平衡、气候、渔场形成、海洋航运、海洋污染会产生影响。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分布;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寒、暖流交汇使海底营养盐上泛,或沿岸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盐带到表层,鱼类饵料丰富;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海洋污染:扩大污染范围,加速污染物扩散。【解答】解:据所学可知,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A观点错误,但符合题意。洋流有利于海洋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B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大型渔场,C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极地洋流携带冰山南下,会威助海上航运安全,D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解题关键是熟记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结合案例分析洋流的影响,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能利用信息分析解决问题。洋流对沿岸地区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不同性质的洋流会导致海区和近岸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差异。图为某区域洋流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5.图中( )A.①洋流附近海水盐度最高B.②洋流附近海水密度最大C.③洋流附近海水温度高于⑤洋流D.⑤洋流海水温度低于④洋流【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洋流对气候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②对渔场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和有上升流的海区,营养物质丰富形成渔场;③洋流对航行的影响:顺洋流可加快航速;寒暖交汇处、冬季暖流上空、夏季寒流上空多大雾,不利于海运安全;洋流携带来自高纬度的冰山也影响海运安全;④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加快海水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解答】解:③洋流为墨西哥湾暖流,⑤洋流为加那利寒流,同纬度洋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故③洋流附近海水温度高于⑤洋流,C正确。①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位于中纬度海区,海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低纬和高纬两侧递减,①洋流附近海水盐度不是最高,A错误。②洋流为南赤道暖流,图示为低纬度海区,海水密度由赤道向高纬递减,②洋流附近海水密度不是最大,B错误。④洋流为拉布拉多寒流,⑤洋流为加那利寒流,⑤洋流纬度低,海水温度高于④洋流,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如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洋流常年受西北风吹拂B.②是气旋型洋流系统的组成部分C.此时南半球为冬季D.③洋流是东南季风吹拂形成的【分析】洋流的形成受大气环流、海水温度和盐度分布、地球地转偏向力等因素的影响。按成因可分为:风海流: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洋流;密度流:由于海水密度分布不均而引起的洋流;补偿流:因海水从一个海区大量流出,另一个海区的海水流入补充而形成的洋流。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南半球为逆时针,大陆东岸是暖流,大陆西岸是寒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的逆时针大洋环流,大陆东岸是寒流,大陆西岸是暖流;南纬40°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北印度洋海区为冬逆夏顺的季风洋流。【解答】解:根据图中的海陆轮廓可知,图示为以北极为中心的半球图。①洋流常年受西风吹拂,但北半球吹西南风,A错误。②是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的一部分,顺时针旋转,属于反气旋型洋流系统的组成部分,B错误。③洋流是西南季风吹拂形成的,D错误。此时,③处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洋流成因及分布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7.下列关于洋流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Q地因受寒流影响,冬季气温较低B.P地因受暖流影响,冬季有不冻港C.M海区的渔场是由于上升流而形成D.K海区多海雾,对航运造成不利影响【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洋流对气候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②对渔场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和有上升流的海区,营养物质丰富形成渔场;③洋流对航行的影响:顺洋流可加快航速;寒暖交汇处、冬季暖流上空、夏季寒流上空多大雾,不利于海运安全;洋流携带来自高纬度的冰山也影响海运安全;④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加快海水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解答】解:根据洋流分布规律,Q地位于中高纬度大陆西岸,因受暖流影响,冬季气温较高,A错误。K沿岸因寒、暖流交汇,易形成海雾,对航运不利,D正确。P地位于中高纬度的大陆东岸,因受寒流影响,冬季气温较低,港口封冻,不能通航,B错误。M海区的渔场是由于寒、暖流交汇而形成,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茎柔鱼亦称“美洲大鱿鱼”,广泛分布于东太平洋海域。茎柔鱼以海藻为食,生命周期短,属冷水性鱼类,能及时根据环境的变化,转移到适宜的栖息环境中。完成下面小题。8.影响茎柔鱼分布的主要海水运动类型是( )A.寒流和海浪 B.暖流和潮汐C.暖流和密度流 D.寒流和上升流【分析】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有:海浪、潮汐和洋流。1、成因:(1)海浪:表层海水在风的直接作用下产生的风浪。(2)潮汐:在天体(主要是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作用下发生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3)洋流:主要动力是大气运动。2、作用:可以利用潮汐、波浪进行发电;潮汐电站水库可用于水产养殖;大型波浪发电装置可同时起到消波防浪,保护海港、海岸、海上建筑以及海水养殖场等作用。【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寒流带来低温海水,为茎柔鱼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上升流能将深层富含营养盐的海水带到表层,促进浮游生物生长,为茎柔鱼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有利于其生存和分布,D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海浪主要是由风引起的海水表面的波动,对茎柔鱼的分布影响相对较小,A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暖流带来的是温暖的海水,不适合茎柔鱼这种冷水性鱼类的生存需求,潮汐主要影响的是沿海地区的水位变化,对茎柔鱼在广阔海域的分布影响有限,B错误。暖流不符合茎柔鱼的冷水性生存环境需求;密度流通常发生在不同密度的海水交汇处,对茎柔鱼分布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影响茎柔鱼分布的主要海水运动类型,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洋流是海水交换的重要方式,对海水盐度有规律性的影响.一般为暖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高;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较低。完成9﹣10题。9.图中会导致海水盐度增加的洋流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分析】暖流流经海区蒸发量偏大,盐的溶解度也偏大,则盐度偏高。【解答】解:根据图上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①为本格拉寒流,②为南赤道暖流,③为厄加勒斯暖流,④为西澳大利亚寒流。由题可知,暖流可以增加海水盐度,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海水盐度与洋流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10.关于图中①洋流对沿岸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增加a地的降水概率B.有助于沿岸形成大渔场C.加速海轮从欧洲到西亚的运行D.有利于冬季海雾的形成【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全球的大洋环流,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世界著名的渔场大多形成于寒流和暖流交汇的海域;洋流对航运也有显著的影响,顺着洋流航行,其速度要比逆流航行快得多;洋流加快了污染物净化的速度,扩大了污染的范围。【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①为本格拉寒流,因此会导致沿岸降温减湿,A错误。本格拉寒流受东南信风影响,为上升补偿流,所以有利于形成渔场,B正确。①寒流的流动方向自南向北流,所以会减缓欧洲到西亚船只的运行速度,C错误。寒流流经地应是上层空气较热容易形成海雾,所以应该是有利于夏季海雾形成,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洋流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石沪(如图)是修建在潮间带(大潮期的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之间的海岸),利用海水运动将鱼群困在石墙内的传统陷阱式捕鱼设施。石沪沪墙高大,由石块依形状堆叠而成,长达两三百米,朝陆一侧陡,向海一侧缓。沪墙内侧是人工加深的潮池。据此完成11﹣13题。11.石沪所在的潮间带( )A.坡度陡 B.泥沙多 C.潮差大 D.风浪小【分析】沪堤向海一侧缓,能削弱潮水侵袭,坡度小,利于鱼群顺坡度进入堤内,朝堤内一侧陡,利于把鱼类截留在沪内,沪堤的开口朝北,冬季风易将鱼群驱入沪内。【解答】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潮间带是大潮期的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之间的海岸,说明潮间带地区海水潮差大,故C正确。潮间带所在的海滩地形平坦,故A错误。据图文信息无法得知潮间带的泥沙和风浪信息,无法判断,故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海洋资源开发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学生熟记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等基础知识,并学会读图、析图分析获取信息,在熟记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12.与渔船拖网捕鱼相比,石沪捕鱼会( )A.降低捕鱼风险 B.增加捕鱼数量C.污染海洋水体 D.提高渔民收入【分析】沪堤向海一侧缓,能削弱潮水侵袭,坡度小,利于鱼群顺坡度进入堤内,朝堤内一侧陡,利于把鱼类截留在沪内,沪堤的开口朝北,冬季风易将鱼群驱入沪内。【解答】解:石沪捕鱼是利用涨潮时鱼群跟随潮水进入沪堤(沪墙)内觅食,退潮时水位下降,沪堤(沪墙)拦住鱼群洄游路线;渔民只需要在潮间带作业,不需要到海面上,降低了捕鱼风险,故A正确。渔船拖网捕鱼的渔获量更大,更有利于渔民收入提升,故BD错误。石沪捕鱼只在潮间带,对海水影响较小,不会加剧海洋水体污染,故C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海洋资源开发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学生熟记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等基础知识,并学会读图、析图分析获取信息,在熟记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13.石沪沪墙向海一侧缓主要为了( )A.利于鱼群进入 B.减弱潮水侵蚀C.方便石块堆叠 D.降低海水深度【分析】沪堤向海一侧缓,能削弱潮水侵袭,坡度小,利于鱼群顺坡度进入堤内,朝堤内一侧陡,利于把鱼类截留在沪内,沪堤的开口朝北,冬季风易将鱼群驱区入沪内。【解答】解:石沪沪墙向海一侧坡度较缓,有利于减轻海水退潮时对石沪沪墙的海水侵蚀,故B正确。鱼群是从石沪沪墙之上随高潮位进入的,与石沪沪墙向海一侧缓无关,故A错误。沪墙的陡缓与方便石块堆叠无关,故C错误。沪墙的陡缓不能降低海水深度,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海洋资源开发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学生熟记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等基础知识,并学会读图、析图分析获取信息,在熟记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如图为黑海表层海水运动方向示意图,据此完成14﹣15小题。14.黑海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规律为( )A.南高北低 B.北高南低 C.东高西低 D.西高东低【分析】黑海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规律可以结合图示信息从哪里多、哪里少、集中分布区等角度分析。【解答】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黑海北部纬度位置较高,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较短,受西风带控制时间较长,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且径流注入量较多,表层海水盐度较低;南部纬度位置较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较长,蒸发量较大,且径流注入量较少,表层海水盐度较高;所以黑海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是南高北低,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黑海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规律,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15.导致黑海表层海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气环流是( )A.西南季风 B.东北信风 C.极地东风 D.盛行西风【分析】导致黑海表层海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气环流可以从季风环流、三圈环流等角度分析。【解答】解:根据图示经纬度可知,该地受盛行西风影响,风向为西南风,在西南风吹拂下,表层海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导致黑海表层海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气环流,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孟加拉湾南部冷池(图中的虚线框内)是北印度洋重要的海洋现象,主要表现为表层海水温度低于相邻海区,通常出现在夏半年。2018年,西南季风的势力偏强,使孟加拉湾南部冷池水温比往年偏低。据此完成16﹣16题。16.孟加拉湾南部冷池通常出现在夏半年,从海水运动角度解释其成因正确的是( )A.夏季盛行西北季风把冷海水输送到孟加拉湾南部海域B.夏季顺时针运动的季风环流,把冷海水输送到孟加拉湾南部海域C.夏季飓风多发,风暴潮强烈而导致孟加拉湾南部海域形成低温区D.孟加拉湾夏季潮汐运动强烈而导致孟加拉湾南部海域形成低温区【分析】北印度洋洋流为季风洋流,特点是冬逆夏顺;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解答】解:该地位于北印度洋,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北印度洋海区是顺时针方向运动的季风环流,该环流能将印度和斯里兰卡以南海区的冷海水输送到孟加拉湾南部而形成冷池,和其余选项关系不大,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孟加拉湾南部冷池通常出现在夏半年的原因,属于基础题,根据所处的地理环境分析解答。二.解答题(共4小题)17.(2024春 安化县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北印度洋海区纬度低,沿岸气候干燥,云量较少,太阳辐射强,气温终年比较高.北印度洋海区夏季海水温度在30℃以上,而索马里沿岸的海水温度一般不到25℃(图1)。北印度洋东、西部海水温度差异(东热西冷)、导致垂直方向上形成的热力环流为逆时针方向。索马里半岛的东部,有著名的“索马里渔场”(图2),我国“福远渔225号”和“福远渔226号”渔船于2001年6月13日﹣7月13日在索马里渔场开展生产性探捕,以及调查索马里渔场的渔业资源特点,提出了为开发利用该渔场渔业资源应该采取的措施。2023年夏季,印度洋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1)请说出索马里沿海渔场核心地区捕鱼量较大的季节,并解释原因。(2)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期间,索马里半岛的东部水温上升,降水量增加,请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解释降水量增加的原因。(3)各国远洋渔船的过度捕捞,对索马里渔民的渔业活动造成了毁灭性打击,为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捕捞方案。【分析】(1)索马里沿海渔场核心地区捕鱼量较大的季节是夏季的原因从大气环流、饵料、洋流、生存空间等角度分析。(2)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期间索马里半岛的东部水温上升,降水量增加原因从上升流势力、天气状况、大气受热过程等角度分析。(3)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从捕捞量、设置保护区、监督、国际合作、渔具的标准化等角度分析。【解答】解:(1)索马里作为渔场最适宜捕捞的季节是夏季。原因是: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在索马里半岛的东部为离岸风,带动表层海水流走,底层冷海水上泛来补充,将海洋深层的磷酸盐和硅酸盐等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为海洋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吸引大量的鱼类来此觅食,形成季节性渔场。(2)厄尔尼诺事件期间,海水异常升温,使得索马里半岛附近海域水温升高,水面辐射增强,气温偏高;大气受热,对流更加旺盛,水汽凝结,降水增多。(3)控制捕捞量:需要进行持续的科学评估,限制捕捞总量,确保捕捞活动不会超出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统一渔具标准:提高渔具的利用率和渔获物的选择性,减少对非目标物种的捕捞;设置保护区:在重要区域设置保护区,以保护重要的渔业资源繁殖和生长环境,促进资源的自然恢复;加强监督和执法:加强对渔业捕捞行为的监督和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规捕捞行为,保护渔业资源的合法权益;提高渔民和消费者的意识:通过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宣传教育,提高渔民对渔业资源保护的意识和认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渔业资源保护工作;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对于提高捕捞效率和可持续性至关重要,包括共同制定渔业管理规范和标准,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共同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和海洋盗捕,以及加强国际间的渔业研究合作,共同探索更加科学、智能的捕捞技术和管理方法。故答案为:(1)夏季;原因是:夏季冷海水上泛,将海洋深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为海洋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形成季节性渔场。(2)海水异常升温,水面辐射增强,气温偏高,对流旺盛,降水增多。(3)控制捕捞量,防止过度捕捞;设置保护区,促进资源的自然恢复;加强监督和执法;提高渔民和消费者的意识;加强国际合作,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和海洋盗捕;推广和应用渔具标准化技术,提高渔具的利用率和渔获物的选择性。【点评】本大题以索马里沿岸为背景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气相互作用、渔业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关键能力和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18.(2024春 徐汇区校级期末)一艘货轮于某年元旦从美国纽约出发,先到达伦敦,再经过地中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到达中国上海。经过数日的休整后,再从上海出发向东,最后到达秘鲁首都利马。读图(图中虚线为航线)回答下列问题。(1)从纽约前往伦敦的航行过程中,船员们感到顺风顺水,是因为顺 西风带 (填风带)和 北大西洋暖流 (填洋流)。(2)当货轮从大西洋穿越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时,船员们明显感觉水流速度加快,请分析原因。(3)出发后一个月,货轮经过赤道以北的印度洋时,是 逆 (填“顺”或“逆”)风, 逆 (填“顺”或“逆”)水而行。当经过赤道地区马六甲海峡时,风浪较小,请分析原因。(4)日本福岛核废水倾倒最终会影响到全球,影响相对较小的海域是 D 。A.加拿大西海岸B.中国东海岸C.墨西哥西海岸D.智利西海岸(5)按洋流的性质分类,利马沿海的洋流属于 寒流 。到达利马(雨美洲西海岸)时,船员们看到当地许多渔船满载而归,请从洋流成因角度分析原因。【分析】(1)顺风顺洋流的船航速快;逆风逆洋流的船航速慢。(2)货轮顺风顺水的原因分析要找出所经过地区的风向和洋流流向。(3)北印度洋是季风洋流,洋流流向是冬逆夏顺。马六甲海峡在赤道附近,风浪小,与气压带有关。(4)全球性的大洋环流,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世界著名的渔场大多形成于寒流和暖流交汇的海域;洋流对航运也有显著的影响,顺着洋流航行,其速度要比逆流航行快得多;洋流加快了污染物净化的速度,扩大了污染的范围。(5)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为暖流,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洋流为寒流,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鱼类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诱饵;两种洋流交汇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活动,使得鱼群集中,易于形成大规模渔场,如纽芬兰渔场和日本北海道渔场;有些海区受离岸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从而形成渔场,如秘鲁渔场。【解答】解:(1)根据纽约(51.3°N)到伦敦(北纬40°43'N)的航线纬度数值可知,从纽约前往伦敦的航行过程中所处的风带为盛行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此处位于北大西洋,结合洋流分布图可知,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大致自西向东流,所以从纽约前往伦敦的航行过程中顺风顺水,航速快。(2)货轮从大西洋到地中海需要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此处为密度流区,表层洋流从大西洋流向地中海,所以货轮顺水;地中海及其沿岸为地中海气候,新疆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此时为元旦,为北半球的冬季,地中海区域受盛行西风控制,风向为西南风,货轮大致自西向东航行,故顺风,所以船只顺风顺水,速度快。(3)结合航线图可知,货轮是在北印度洋大致自西向东航行,此时为北半球冬季,北印度洋受东北季风影响,洋流在季风影响下向西即逆时针方向流动,因此货轮逆风逆水。马六甲海峡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故此处风浪较小。(4)洋流对海水中的污染物有稀释和扩散作用,日本福岛核废水会顺着北太平洋暖流到达北美洲西海岸,如加拿大西海岸、墨西哥西海岸;顺着加利福尼亚寒流、北赤道暖流和日本暖流影响我国东海岸,故ABC错误。智利西海岸位于太平洋东南海域,影响小,故正确。故选:D。(5)洋流按性质分为寒流和暖流。结合南太平洋洋流分布图利马沿海的洋流字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为寒流。图示利马位于低纬度,受东南信风离岸风的影响,标出海水流走,深层冷海水上泛,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从而形成渔场,所以捕鱼量多。故答案为:(1)西风带;北大西洋暖流(2)地中海地区冬季受西风带的控制,货轮顺西风;海峡处存在密度流,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货轮顺密度流。(3)逆;逆;马六甲海峡处于赤道无风带上,因此风较小,浪较小。(4)D(5)寒流。受离岸风的影响,深层冷海水上泛,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形成渔场。【点评】本大题以货轮航行和图为切入点,设置5个小题,涉及气压带风带、洋流及其影响等,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19.(2024春 合肥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暑假期间,上海市某同学与家长一起通过自驾游的方式去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区游玩。其间发现了很多引人深思的现象。住在海边的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赶在潮落的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称为赶海。这也是该同学最想体验的活动之一。图1为“塘沽区某日的潮高变化曲线图”。材料二:图2为7月1日渤海老虎石海水浴场的海情预报。(1)请为该同学选择合适的赶海时间段并说明理由。(2)该同学抵达海河入海口,发现海河防潮闸巍然屹立。据了解,海河防潮闸的修建能有效防止海水倒灌,实现海河水“咸淡分家”。防潮闸对水循环中的 地表径流 (填写水循环环节)存在直接影响,同时也干预了 海陆间 (填写水循环类型)循环。(3)根据海情预报,请你判断7月1日是否适合在老虎石海滨浴场游泳,并说明原因。【分析】(1)影响赶海的因素有地形、潮汐、风浪、时间等。(2)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水循环的类型有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大循环等。(3)影响海滨浴场游泳的因素有潮汐、水质、风浪等。【解答】解:(1)由材料可知,赶海是赶在潮落的时机,图中落潮的时间段为3时—10时、16时—22时,但赶海时为了保证安全,应选择在落潮且潮高较小的白天,因此应选择在6时—10时。(2)由材料可知,海河防潮闸的修建能有效防止海水倒灌,故其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同时也干预了海陆间循环。(3)读图可知,24℃﹣29℃的气温较为适宜,不会过于寒冷或炎热,但这并不是决定是否适合游泳的关键因素;雾会影响能见度,使游泳者在水中的视线变差,增加发生意外的风险;5﹣6 级的东南风风力较大,会使海面波涛汹涌,游泳难度增加,容易导致游泳者体力消耗过大,甚至被海浪冲倒或卷入海中;1.2 米的浪高对于游泳来说是较高的,可能会使游泳者难以保持平衡和稳定,增加溺水的风险;原油泄漏会严重污染海水,不仅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还可能对游泳者的皮肤和健康产生危害,同时也会影响游泳的心情和体验,综上所述,7 月 1 日不适合在老虎石海滨浴场游泳。故答案为:(1)时间段:6:00~10:00。理由:为了保证安全起见,赶海要选择落潮、潮高小的白天。(2)地表径流;海陆间(3)不适合。原因:风力较大且有雾,能见度低,较高的浪高不利于游泳安全,原油泄漏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同时影响游泳体验。【点评】本题以某同学随家长到塘沽区自驾游与老虎是海水浴场海情预报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盐场区位因素、水循环以及潮汐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20.(2024 济南开学)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德雷克海峡是世界各地到南极洲的重要通道。峡内海水从太平洋流入大西洋,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南极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海峡上空盛行西风,北半部风力尤强,海峡中常常有狂风巨浪,从南极滑落下来的冰山,也常常漂浮在海峡中,这给航行带来了困难。德雷克海峡的“海冰开关”效应,在中周期和长周期的气候变化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尤其对南太平洋海域地理环境影响巨大。南极半岛海冰季节性变化幅度较大,最大值约是最小值的7倍。如图为南太平洋区域图。(1)指出德雷克海峡风浪最大的季节,并从大气环流形成过程解释其原因。(2)分析德雷克海峡冰冻线北移对秘鲁沿岸海洋生物的影响。【分析】(1)德雷克海峡风浪最大的季节应结合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进行分析。(2)德雷克海峡冰冻线北移对秘鲁沿岸海洋生物的影响应从洋流变化、饵料数量角度分析。【解答】解:(1)据材料“海峡上空盛行西风,北半部风力尤强,海峡中常常有狂风巨浪”可知,受西风影响,德雷克海峡冬季风浪最大。原因是南半球冬季,随太阳直射北半球,南半球太阳高度变小,南北温差增大,气压梯度增强,大气环流势力增强;赤道附近气温升高,上升气流增加,导致副热带地区下沉气流增加,副热带高压增强;中纬度区域南北温差增大,气压差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大,中纬西风势力增强,导致德雷克海峡风大浪急。(2)德雷克海峡冰冻线北移,导致德雷克海峡变窄,水流通量减少,水位增高,水流不畅;部分受阻水流沿南美洲西部海域北上,带来大量冷海水,加强秘鲁寒流;南美洲西海岸的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变冷,加强了沃克环流,离岸风增强,冷水上泛加强;上泛的冷海水(或上升流)将海洋下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的饵料充足,使秘鲁沿岸海洋生物丰富,渔获量增加。故答案为:(1)冬季(南半球冬季或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南半球南北温差大,大气环流势力增强;赤道上升气流增加,导致副热带地区下沉气流增加,副热带高压增强;中纬度区域北气压差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中纬西风增强,所以德雷克海峡风大浪急。(2)德雷克海峡冰冻线北移,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水位增高,部分受阻水流北上,加强秘鲁寒流;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变冷,沃克环流加强,冷水上泛加强;上泛的冷海水(或上升流)将下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生物大量繁殖,饵料充足,使秘鲁沿岸海洋生物丰富。【点评】本题以德雷克海峡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影响风浪的因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