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新课预习衔接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选择题(共16小题)1.(2024春 浦东新区校级期中)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南半球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 B.C. D.2.(2024春 浦东新区校级期中)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同点是( )A.周期相同 B.方向相同C.旋转中心相同 D.产生的地理现象相同京新高速是连接首都北京和新疆乌鲁木齐的高速公路,沿途地貌类型丰富,自然风景秀丽。图1示意京新高速线路,图2为某记者连续曝光拍摄的京新高速景观图。读图,完成3﹣3题。3.该记者拍摄时,连续曝光的时间长度是( )A.1小时 B.3小时 C.6小时 D.12小时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图1)和二分二至图 (图2),完成下面小题。4.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④点时( )A.位于近日点B.黄赤交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C.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较①②③快D.地球自转速度加快5.图1中地球从甲处经乙、丙、丁回到甲公转一周(甲、乙、丙、丁之间等距)四段之间用时最少的时候,地球经过的节气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如图为地球自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a B.b C.c D.d7.地球上的两点,甲位于50°N,乙位于赤道( )A.甲处自转角速度大于乙处B.甲处自转线速度与乙处相同C.乙处自转线速度为0D.乙处自转角速度与甲处相同我国某中学生在网上查询了他的家乡某年某月某一星期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并整理成表(如表)据此完成8﹣9题。日期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周一 07:42:55 18:00:02周二 07:42:29 18:01:18周三 07:42:01 18:02:17周四 07:41:31 18:03:15周五 07:41:00 18:04:14周六 07:40:27 18:05:13周日 07:39:52 18:06:128.根据表中数据,可以推测该时期( )A.极昼极夜的范围 B.昼夜交替的周期C.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D.地转偏向力的大小9.该时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移动方向分别为( )A.北半球,向南移动 B.北半球,向北移动C.南半球,向南移动 D.南半球,向北移动地球南北极附近各有一个磁极,磁纬度可用于衡量距离南北磁极的远近(磁极的磁纬度为90°,离磁极越近,磁纬度越高),极光常见于高磁纬度地区。受2023年12月1日北京时间20时到23时发生的磁暴影响,华北北部地区此期间罕见地观察到了极光现象。如图为全球磁纬度等值线分布图。完成10﹣11题。10.磁北极大致位于( )A.太平洋北部 B.亚洲北部C.欧洲北部 D.北美洲北部11.磁暴发生时,太阳直射点的大致位于( )A.太平洋南部 B.印度洋南部C.大西洋南部 D.澳大利亚随着北京空气质量改善,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用镜头记录下美丽的星空。下图为某摄影爱好者在北京故宫拍摄的星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图中星轨( )A.是天体自转轨迹B.可以作为地球自转证据C.为地球公转结果D.由天体顺时针旋转形成13.该摄影爱好者将相机镜头对准北极星拍摄时,相机镜头与地面的夹角约为( )A.40° B.52° C.120° D.60°14.(2024 泰山区校级开学)2020年10月23日上午10时,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球均可同步观看。完成下面小题。在下列观看纪念大会的城市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成都(30°35′N,平均海拔500m)B.拉萨(29°36′N,平均海拔3658m)C.武汉(30°42′N,平均海拔23.3m)D.上海(30°36′N,平均海拔4m)15.(2023秋 沈北新区校级月考)4月9日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位置,以及沈阳的昼夜长短情况( )A.南半球,昼长夜短 B.北半球,昼短夜长C.南半球,昼短夜长 D.北半球,昼长夜短16.(2023秋 沈北新区校级月考)当太阳直射点处于9月18日这一天时( )A.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B.地球公转速度最快C.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D.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二.解答题(共4小题)17.(2024 武功县校级开学)读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1)此图以 为中心,日期为 月 日。(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3)图中晨线是 ,甲点在乙点的 方向。(4)此日A、D、E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若一架飞机从甲地到乙地,其最优飞行方向是 。(5)此时乙点的日出时间为 时,日落时间为 时。(6)图中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范围大约占全球的几分之几?18.(2024 广西开学)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大暑至,夏正浓。2024年7月22日15时44分,我们迎来了大暑节气。大暑是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但这一时节阳光猛烈,日照时间长,通常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如图1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1)大暑日,地球最可能位于公转轨道的 点(填字母),地球距离太阳较 ,次日之后的一个月内,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 。(2)简述大暑日之后一个月内,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及日照时间长短的变化情况。(3)当我们迎来大暑时,图2中P点此时地方时为12时,在下图横线处填上P点的经度,并在如图2中画出此时地球昼夜分布情况,用阴影表示夜晚部分。19.(2024 闵行区二模)“天有不测风云”,气象部门探测大气活动,研究大气运动规律,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上海宝山气象站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释放探空气球,气球上的数字探测仪能测定大气不同高度的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数据并传回地面。探空气球一般能上升到约30千米的高空,最后自行爆裂。材料二:“三月的天就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闵敏对照中央气象台网站的天气形势图(如图),了解我国各地的天气情况。(1)探空气球采集的气象数据,包括大气分层中的 (单选)。A.平流层、对流层B.中间层、对流层C.中间层、平流层D.平流层、热层(2)探空气球上升到30千米高空,随高度增加气温的变化是 (单选)。A.逐渐升高B.先升高后降低C.逐渐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3)2024年3月16日这一天,靠近二十四节气的 (单选:A 立春 B.春分)。3月中旬,随着太阳直射点向 (单选:A.南 B.北)移动,我国大部分地区日落的时间逐日 (单选:A.提早 B.推迟),正午太阳高度逐日 (单选:A.增大 B.减小),气温回暖。(4)图中甲地的风向是 (单选:A 西北 B.东北)。与乙地相比,甲地的风力较 (单选:A.大 B.小),判断依据是 。(5)闵敏根据天气形势图,判断此时影响华北地区的天气系统是 ,并预测北京未来几天的天气趋势是 ;上海未来几天的天气趋势是 。(6)“三月的天就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这句话在上海地区适用么?解释原因。20.(2024春 武汉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1为“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轨迹图”,图2为“某日全球光照示意图”,图中弧线BAC表示晨昏线,①②③④⑤为世界著名卫星发射基地。(1)太阳直射b位置时,北半球节气为 ,该日①②③④⑤五地中昼长最长的是 地。(2)当太阳直射点从a移动到c位置,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规律为 。当太阳直射点从b移动到c期间,①②③④⑤五地中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增大的是 地。(3)图2中若AB为晨线,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图1中 (b或d)位置,M地日出地方时为 。(4)图2中若AC为晨线,图中③地太阳日出的方位是 。此时全球有两个日期,则较大日期范围占全球范围之比约为 。(5)仅从地球运动的角度考虑,相比⑤地,②卫星发射基地的优势是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6小题)1.(2024春 浦东新区校级期中)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南半球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 B.C. D.【分析】在侧视图中,地球自西向东转,在俯视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北逆南顺。顺着东经度数增加或者西经度数减小的方向是地球自转方向。【解答】解:该图中心的S,说明是南极点,则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方向,A错误。顺着西经度数减小的方向是地球自转方向,所以该图中心是南极点,从南极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故B正确。该图中心的N,说明是北极点,则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C错误。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数增加,该图东经度数减小,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方向与经度的判断,属于基础题,掌握判断方法即可解答。2.(2024春 浦东新区校级期中)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同点是( )A.周期相同 B.方向相同C.旋转中心相同 D.产生的地理现象相同【分析】地球围绕地轴的转动是地球的自转,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有: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不同经度的时间不同,即不同经度的地方时不同;昼夜更替;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地球围绕太阳的转动是地球的公转,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的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分布。【解答】解:地球自转的周期是1个恒星日,长度是23时56分4秒;而公转周期是1个恒星年,A错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B正确。地球围绕地轴转动是自转,地球围绕太阳运动是公转,C错误。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地方时的差异、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而公转形成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同点,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京新高速是连接首都北京和新疆乌鲁木齐的高速公路,沿途地貌类型丰富,自然风景秀丽。图1示意京新高速线路,图2为某记者连续曝光拍摄的京新高速景观图。读图,完成3﹣3题。3.该记者拍摄时,连续曝光的时间长度是( )A.1小时 B.3小时 C.6小时 D.12小时【分析】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恒星的视运动轨迹以北极星为中心呈同心圆分布。【解答】解:读图2,由图2右侧小图可知,图中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15°,地球每小时自转转过的角度为15°,故该记者拍摄时连续曝光的时间长度是1小时,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地球自转的特征,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图1)和二分二至图 (图2),完成下面小题。4.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④点时( )A.位于近日点B.黄赤交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C.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较①②③快D.地球自转速度加快【分析】二分二至日的判读遵循“左斜左冬,右斜右冬”的规律,根据图中地轴的倾斜方向可以确定节气。1月初为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为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所以离1月初越近,地球公转速度越快,离1月初越远,地球公转速度越慢。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特点是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地球自转角速度的特点是除极点为0外,其余均相等,即每小时15°。【解答】解:图2中的地轴向右倾斜,所以右侧的④是冬至日,时间在12月22日前后;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可知,①是春分日,时间在3月21日前后;②是夏至日,时间在6月22日前后;③是秋分日,时间在9月23日前后。所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④点时正值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接近1月初的近日点,但没有位于近日点,A错误。黄赤交角目前约为23°26′,不随地球的公转而变化,B错误。地球公转在1月初的近日点速度最快,7月初的远日点速度最慢,图中②位于6月22日前后的夏至日,接近7月初的远日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④点时,接近1月初的近日点,①③位于近日点和远日点之间,故④点时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较①②③快,C正确。地球自转速度不变,与地球公转的位置无关,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5.图1中地球从甲处经乙、丙、丁回到甲公转一周(甲、乙、丙、丁之间等距)四段之间用时最少的时候,地球经过的节气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分析】地球公转在1月初为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在7月初为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所以越靠近1月初,公转速度越快,越远离1月初,公转速度越慢;越靠近7月初,公转速度越慢,越远离7月初,公转速度越快。【解答】解: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由于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所以地球位于近日点时,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相同的距离用时最少;依据图1中太阳的位置可知,1月初的近日点位于丁至甲段,因此丁→甲段是四段之间用时最少的一段,该段中地球经过冬至节气,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节气的判断,属于基础题,读图解答问题。如图为地球自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a B.b C.c D.d【分析】在侧视图中,地球自西向东转,在俯视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北逆南顺。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度数增加是东经,度数减小是西经;顺着东经增加的方向或者西经减小的方向是地球自转方向。【解答】解:在南极上空俯视地球,地球呈顺时针自转,A错误。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地球呈逆时针自转,B错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0°经线在90°W的东边,C正确,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属于基础题,读图解答问题。7.地球上的两点,甲位于50°N,乙位于赤道( )A.甲处自转角速度大于乙处B.甲处自转线速度与乙处相同C.乙处自转线速度为0D.乙处自转角速度与甲处相同【分析】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特点是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地球自转角速度的特点是除极点为0外,其余均相等,即每小时15°。【解答】解:甲、乙两地均布在极点上,由于地球自转角速度的特点是除极点为0外,其余均相等,所以甲、乙的角速度相等,故D正确,A错误。由于地球表面从赤道向两极自转线速度递减,乙的纬度小于家,所以线速度乙大于甲,故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的相关内容,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我国某中学生在网上查询了他的家乡某年某月某一星期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并整理成表(如表)据此完成8﹣9题。日期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周一 07:42:55 18:00:02周二 07:42:29 18:01:18周三 07:42:01 18:02:17周四 07:41:31 18:03:15周五 07:41:00 18:04:14周六 07:40:27 18:05:13周日 07:39:52 18:06:128.根据表中数据,可以推测该时期( )A.极昼极夜的范围 B.昼夜交替的周期C.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D.地转偏向力的大小【分析】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该半球昼变长、夜变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可知,从周一到周日该地日出时间渐早,日落时间渐晚,昼渐长,夜渐短,但仍然昼短夜长,所以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由此可推知该时期,北半球及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高,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不断降低等信息,C正确。地转偏向力的大小与纬度、物体水平运动速度有关,不能根据材料信息得出地转偏向力的大小,D错误。凭表中数据能够知道南极地区正值极昼期,北极地区相反,但推测不出极昼极夜的具体范围,A错误。昼夜交替周期为24小时,不因季节和空间发生改变,B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9.该时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移动方向分别为( )A.北半球,向南移动 B.北半球,向北移动C.南半球,向南移动 D.南半球,向北移动【分析】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太阳直射哪个半球,该半球昼长夜短,另一半球相反;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该半球昼变长,夜变短。【解答】解:根据表格的数值可知,周一的昼长是18:00:02﹣07:42:55=10小时17分7秒,周日的昼长是18:06:12﹣07:39:52=10小时20分15秒,两日昼长均小于12小时,说明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昼长越来越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直射点的半球和移动方向的判断,属于基础题,掌握判断方法即可解答。地球南北极附近各有一个磁极,磁纬度可用于衡量距离南北磁极的远近(磁极的磁纬度为90°,离磁极越近,磁纬度越高),极光常见于高磁纬度地区。受2023年12月1日北京时间20时到23时发生的磁暴影响,华北北部地区此期间罕见地观察到了极光现象。如图为全球磁纬度等值线分布图。完成10﹣11题。10.磁北极大致位于( )A.太平洋北部 B.亚洲北部C.欧洲北部 D.北美洲北部【分析】磁北极是磁轴的北极方向与地面的交点,是地球表面地球磁场方向垂直向下的点。【解答】解:由图可知,磁纬度等值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在北半球北美洲附近,磁纬度等值线向南凸,由此推断,磁北极大致位于北美洲北部,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磁北极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11.磁暴发生时,太阳直射点的大致位于( )A.太平洋南部 B.印度洋南部C.大西洋南部 D.澳大利亚【分析】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位置靠东的时间早,靠西的时间晚,时间的计算是“东加西减”。【解答】解:根据题干可知,磁暴发生时的北京时间即120°E的地方时是12月1日20时到23时,则太阳直射点的地方时是12时,比120°E的大致晚8﹣11小时,经度靠西120°﹣165°,则该地的经度大约在0°﹣45°W,该纬度的大洋是大西洋,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判断,属于基础题,掌握地方时区与经度差的关系和计算方法。随着北京空气质量改善,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用镜头记录下美丽的星空。下图为某摄影爱好者在北京故宫拍摄的星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图中星轨( )A.是天体自转轨迹B.可以作为地球自转证据C.为地球公转结果D.由天体顺时针旋转形成【分析】地球围绕地轴的转动是地球的自转,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有: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不同经度的时间不同,即不同经度的地方时不同;昼夜更替;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地球围绕太阳的转动是地球的公转,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的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分布。【解答】解:星轨是恒星产生的持续移动轨道,由于摄像机位置保持不动,随着时间的流逝,恒星位置发生了移动,实质是地球自转的反映,可以作为地球自转的证据,B正确,C错误。天体自转不可能形成图示轨迹,故A错误。星轨的形成和天体旋转方向无关,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星轨的形成原因,属于基础题,理解即可。13.该摄影爱好者将相机镜头对准北极星拍摄时,相机镜头与地面的夹角约为( )A.40° B.52° C.120° D.60°【分析】在北半球观察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解答】解:在北半球,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由于北京的纬度约是40°N,则该摄影爱好者将相机镜头对准北极星拍摄时,相机镜头与地面的夹角约为40°,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14.(2024 泰山区校级开学)2020年10月23日上午10时,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球均可同步观看。完成下面小题。在下列观看纪念大会的城市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成都(30°35′N,平均海拔500m)B.拉萨(29°36′N,平均海拔3658m)C.武汉(30°42′N,平均海拔23.3m)D.上海(30°36′N,平均海拔4m)【分析】如果地表均一,则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特点是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如果地表不均一,则相同的纬度,海拔高,自转线速度大,海拔低,自转线速度小。【解答】解:选项中四地的纬度相差无几,则地球自转线速度决定于海拔高度,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拉萨海拔最高,线速度最大,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线速度的特点,属于基础题,掌握线速度与纬度和海拔之间的关系。15.(2023秋 沈北新区校级月考)4月9日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位置,以及沈阳的昼夜长短情况( )A.南半球,昼长夜短 B.北半球,昼短夜长C.南半球,昼短夜长 D.北半球,昼长夜短【分析】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向北移,直至6月22日前后(即夏至)到北回归线;此后南移,直至9月23日前后(即秋分)到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12月22日前后(即冬至)到南回归线;此后太阳直射点北移,直至3月21日前后(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该半球昼变长、夜变短。【解答】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4月9日处于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6月22日前后(即夏至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沈阳昼长夜短,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16.(2023秋 沈北新区校级月考)当太阳直射点处于9月18日这一天时( )A.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B.地球公转速度最快C.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D.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分析】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向北移,直至6月22日前后(即夏至)到北回归线;此后南移,直至9月23日前后(即秋分)到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12月22日前后(即冬至)到南回归线;此后太阳直射点北移,直至3月21日前后(春分日)。公转速度:1月初,是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是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解答】解:9月18日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D错误。当太阳直射点处于9月18日这一天时,地球向近日点靠近,1月初位于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最快,所以9月18日这一天时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自转速度没有变化,A正确,BC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二.解答题(共4小题)17.(2024 武功县校级开学)读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1)此图以 南极点 为中心,日期为 12 月 22 日。(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3.5°S,90°W) 。(3)图中晨线是 AB ,甲点在乙点的 东北 方向。(4)此日A、D、E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D>A>E 。若一架飞机从甲地到乙地,其最优飞行方向是 先向西南,后向西北 。(5)此时乙点的日出时间为 3 时,日落时间为 21 时。(6)图中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范围大约占全球的几分之几?【分析】(1)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2)太阳直射点的确定:①直射点经度即太阳高度最大(太阳上中天)的经线,地方时12:00的经线;②直射点纬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③直射点的纬度大小与极昼或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大小互余,④直射点纬度大小等于极昼的极点的太阳高度(或正午太阳高度)大小。(3)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入昼为晨线,由昼入夜为昏线。在地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其运动方向的右侧偏转,南半球向其运动方向的左侧偏转,赤道上不偏转。(4)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纬度差为所求地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值。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飞行距离,为过两点间大圆的劣弧段。(5)日出日落的地方时,先找出该地所在的纬度与晨线、昏线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就是日出日落的地方时。(6)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自然界线,为0时经线;另一条是人为界线,为180°经线。由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为新的一天,由180°经线向东到0时经线为旧的一天。【解答】解:(1)由图可知,地球沿顺时针自转,因此该图为南极上空俯视图,以南极点为中心。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故为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2)这一天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因此直射点的纬度为23.5°S。结合所学知识,太阳直射的经线其地方时为12:00,由图可知,90°W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其地方时为12:00,因此太阳直射该经线。综上,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5°S,90°W)。(3)弧AB随地球自转即将进入白天,为晨线,弧BC随地球自转即将进入黑夜,为昏线。乙地经度为135°W,甲的经度为45°W,甲在乙的东方,甲和乙都在南半球,乙的纬度更高,甲在乙的北方。综上,甲点在乙点的东北方向。(4)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所求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纬距,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D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为90°。E点在南极圈上,其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约等于47°。由图可知A点地方时为6:00,因此A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A点纬度为0°,其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6.5°,所以此日A、D、E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D>A>E。球面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为两点所在大圆的劣弧,甲的经度为45°W,乙的经度为135°W,乙在甲的西边,甲乙同在南半球且未在同一条经线上,因此,甲到乙其最短路线是先向西南,后向西北。(5)根据公式,日出时间=12—昼长的一半,日落时间=12+昼长的一半。由图可知,乙地所在的纬线上,其昼夜之比为6:2,因此乙地昼长为18小时,夜长为6小时。故乙地3点日出,21点日落。(6)结合所学知识,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由西向东穿过日界线,日期要减去一天,由图可知,90°E的地方时是24时,因此新的一天的范围是90°E—180°,占6个时区,6/24=1/4。故答案为:(1)南极点;12;22(2)(23.5°S,90°W)(3)AB;东北(4)D>A>E;先向西南,后向西北(5)3;21(6)1/4【点评】本题以南极光照度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日期变更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18.(2024 广西开学)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大暑至,夏正浓。2024年7月22日15时44分,我们迎来了大暑节气。大暑是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但这一时节阳光猛烈,日照时间长,通常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如图1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1)大暑日,地球最可能位于公转轨道的 B 点(填字母),地球距离太阳较 远 ,次日之后的一个月内,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 快 。(2)简述大暑日之后一个月内,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及日照时间长短的变化情况。(3)当我们迎来大暑时,图2中P点此时地方时为12时,在下图横线处填上P点的经度,并在如图2中画出此时地球昼夜分布情况,用阴影表示夜晚部分。【分析】(1)二分二至日的判读遵循“左斜左冬,右斜右冬”的规律,根据图中地轴的倾斜方向,可以确定节气、日期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地球公转在1月初为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在7月初为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所以越靠近1月初,公转速度越快,越远离1月初,公转速度越慢;越靠近7月初,公转速度越慢,越远离7月初,公转速度越快。(2)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除极昼极夜区域外,均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从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除极昼极夜区域外,均日出东南,日落西南。二分日,日出正东,日落正西。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北半球白昼缩短,黑夜增加,从冬至日到次年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增加,黑夜缩短。距离太阳直射点纬度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距离太阳直射点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3)由于地球不透明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面向太阳的一半是昼半球,背向太阳的一半是夜半球,其分界线是晨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到夜半球的是昏线,由夜半球到昼半球的是晨线。【解答】解:(1)图中的地轴向右倾斜,所以右侧CD之间的地球是冬至日,时间在12月22日前后;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可知,AD之间的地球是春分日,时间在3月21日前后;AB之间的地球是夏至日,时间在6月22日前后;BC之间的地球是秋分日,时间在9月23日前后。大暑日在夏至日后隔一个节气,时间在7月22日前后,对应B;7月22日前后在7月初的远日点后很近的时间,地球距离太阳较远,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2)大暑日之后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北京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则日照时间逐渐变短。(3)图2中P点此时地方时为12时,说明P点为昼半球的平分线;大暑日在夏至日后隔一个节气,时间在7月22日前后,北极圈内大部分为极昼。画图如下:故答案为:(1)B;远;快(2)大暑日之后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北京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日照时间逐渐变短。(3)画图如下:【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结合图示分析解答。19.(2024 闵行区二模)“天有不测风云”,气象部门探测大气活动,研究大气运动规律,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上海宝山气象站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释放探空气球,气球上的数字探测仪能测定大气不同高度的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数据并传回地面。探空气球一般能上升到约30千米的高空,最后自行爆裂。材料二:“三月的天就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闵敏对照中央气象台网站的天气形势图(如图),了解我国各地的天气情况。(1)探空气球采集的气象数据,包括大气分层中的 A (单选)。A.平流层、对流层B.中间层、对流层C.中间层、平流层D.平流层、热层(2)探空气球上升到30千米高空,随高度增加气温的变化是 D (单选)。A.逐渐升高B.先升高后降低C.逐渐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3)2024年3月16日这一天,靠近二十四节气的 B (单选:A 立春 B.春分)。3月中旬,随着太阳直射点向 B (单选:A.南 B.北)移动,我国大部分地区日落的时间逐日 B (单选:A.提早 B.推迟),正午太阳高度逐日 A (单选:A.增大 B.减小),气温回暖。(4)图中甲地的风向是 B (单选:A 西北 B.东北)。与乙地相比,甲地的风力较 A (单选:A.大 B.小),判断依据是 甲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 。(5)闵敏根据天气形势图,判断此时影响华北地区的天气系统是 冷锋 ,并预测北京未来几天的天气趋势是 天气晴朗,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上海未来几天的天气趋势是 大风,降温,降雨 。(6)“三月的天就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这句话在上海地区适用么?解释原因。【分析】(1)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区为17—18千米,中纬度地区为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仅为8—9千米;平流层(自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层大气层(平层顶部至3000千米)。(2)对流层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平流层气温对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3)春分日是3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4)近地面的风向判读: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呈45°夹角;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5)冷锋锋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未来几天天气趋势是天气晴朗、气温降低。(6)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叫冷锋。冷锋过境前受单一暖气团的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冷锋过境时会出现大风,云层增厚和雨、雪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位置,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解答】解:(1)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区为17—18千米,中纬度地区为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仅为8—9千米;平流层(自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高层大气层(平层顶部至3000千米)。探空气球高度为30千米,所以采集的数据主要包括大气分层中的对流层和平流层,A正确,BCD错误。故选:A。(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探空气球上升到30千米高空,依次经过对流层和平流层,对流层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平流层气温对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所以该探空气球上升到30千米高空,随高度增加气温的变化是先降低后升高,D正确,ABC错误。故选:D。(3)2024年3月16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靠近赤道,靠近二十四节气的春分。3月中旬,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我国大部分地区昼长变长,日落的时间逐日推迟,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增多,气温回暖。(4)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该地位于北半球,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偏转为东北风。与乙地相比,甲地的等压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风力较大。(5)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影响华北地区的天气系统是冷锋,北京位于冷锋锋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未来几天天气趋势是天气晴朗、气温降低、气压升高;未来几天上海将经历冷锋过境,天气趋势是大风降温并可能有降雨。(6)三月份北方冷空气的势力强,冷空气南下,上海会经历冷锋过境;冷空气势力减弱,南方暖空气势力增强,迅速北上,上海会出现暖锋过境,所以上海适用“三月的天就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故答案为:(1)A(2)D(3)B;B;B;A(4)B;A;甲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5)冷锋;天气晴朗,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大风,降温,降雨。(6)适用。三月北方冷空气势力加强,出现冷锋过境;南方暖空气短期内迅速北上,出现暖锋过境。【点评】本题以探空气球和天气形势图为材料,涉及大气垂直分层、地球运动、风向判读以及常见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20.(2024春 武汉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1为“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轨迹图”,图2为“某日全球光照示意图”,图中弧线BAC表示晨昏线,①②③④⑤为世界著名卫星发射基地。(1)太阳直射b位置时,北半球节气为 夏至 ,该日①②③④⑤五地中昼长最长的是 ⑤ 地。(2)当太阳直射点从a移动到c位置,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规律为 先变慢后变快 。当太阳直射点从b移动到c期间,①②③④⑤五地中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增大的是 ① 地。(3)图2中若AB为晨线,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图1中 d (b或d)位置,M地日出地方时为 8:00 。(4)图2中若AC为晨线,图中③地太阳日出的方位是 东北 。此时全球有两个日期,则较大日期范围占全球范围之比约为 3/4 。(5)仅从地球运动的角度考虑,相比⑤地,②卫星发射基地的优势是 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 。【分析】(1)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若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白昼就会变长,黑夜就会变短,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的地区就会减少(12月22日~3月21日)或出现极昼现象的地区就会增多(3月21日~6月22日);若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白昼就会变短,黑夜就会变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的地区就会减少(6月22日~9月23日)或出现极夜现象的地区就会增多(9月23日~12月22日)。南半球则反之。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2)地球绕日公转的过程中,7月初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1月初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达最快。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时,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的最大值;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在太阳直射该地区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3)晨昏线应用:(1)确定自转方向;(2)确定地方时:过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的经线地方时为18:00;过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为6:00;过夜弧中点的经线地方时为0:00或24:00;过昼弧中点的经线地方时为12:00。(4)太阳直射赤道上,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极昼极夜地区除外);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极昼极夜地区除外)。地球上日期的分界线有自然日界线(0点所在的经线)和人为日界线(大致与180° 重合),地球上0点所在经线向东至180°经线之间的区域为“新的一天”,其余地区为“旧的一天”,当自然日界线和人为日界线重合时,全球处于同一天。(5)地球上线速度分布规律:①一般来说,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纬度60°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线速度的一半;②两极点线速度为0;③同一纬度地区,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解答】解:(1)读图可知,b点在北回归线上,太阳直射b位置时,北半球节气为夏至,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①②③④⑤五地中⑤位于北半球且纬度最高,故昼最长。(2)当太阳直射点从a移动到c位置,即从春分到夏至再到秋分,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规律为先变慢后变快。当太阳直射点从b移动到c期间,即从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北半球,但向南移动,①位于南半球,其余位于北半球,故①②③④⑤五地中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增大的是①。(3)右图中若AB为晨线,说明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即位于左图中的d点;读图可知,图中相邻的两条经线经度相差30°,则地方时相差2小时;AB为晨线,则90°W将昼半球平分,地方时为12:00;图中M点所在经线位于90°W经线以东,与之相差60°,因此M的地方时比90°W早4小时,“早加晚减”,故M的地方时为16:00,即日落为16:00,日出则为8:00。(4)由题干可知,右图中若AC为晨线,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为北半球夏半年,③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地球上,分隔日期的分界线共有两条:一条是人为规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另一条为0:00经线(不要与0°经线相混淆)。0:00经线以东至180°经线为新的一天,反之为旧的一天。若AC为晨线,则90°W经线的地方时为0:00。从90°W向东至180°为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例为270°/360°=3/4。与旧的一天相比,新的一天为较大日期,因此较大日期范围占全球范围之比约为3/4。(5)与⑤地相比,②两地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卫星发射可以获得更大的初速度,节省燃料。故答案为:(1)夏至;⑤(2)先变慢后变快 ①(3)d;8:00(4)东北;3/4(5)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点评】本题以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轨迹图和某日全球光照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地球运动的多个知识点,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