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预习衔接】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含解析)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选择性必修1人教版(2019)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预习衔接】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含解析)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选择性必修1人教版(2019)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预习衔接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24 大兴区校级开学)若图示日晷仪由天津移至上海使用时,晷盘与地面的夹角应该(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按日期作调整
如图为以极地为中心的昼夜状况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B点的昼长是(  )
A.12 小时 B.10小时 C.16 小时 D.18小时
王老师在拉萨(91°06′E,29°36′N)某月1日、11日和21日同一时间、同一角度观察太阳,三次太阳均离湖面较近。如图为其绘制的太阳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3﹣3题。
3.该月1日拉萨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  )
A.37° B.47° C.57° D.67°
4.(2024 琼海校级期末)2022年6月23日至2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以视频会议方式举行,我国领导人主持会晤并在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金砖国家达成共识,发展中国家需要更长时间应对温室气体排放达峰。下表为金砖国家首都经纬度。为保证本次视频会议均在当地时间8:00~21:00举行,会晤开幕最宜选择在北京时间(  )
首都 北京 莫斯科 新德里 比勒陀利亚 巴西利亚
纬度 39.55°N 55.45°N 28.36°N 25.44°S 15.46°S
经度 116.24°E 33.36°E 77.12°E 28.13°E 47.55°W
A.11:00 B.14:00 C.17:00 D.20:00
5.(2024 沈北新区校级月考)小罗于北京时间7月28日7时从成都出发飞往西雅图(西八区),飞行14小时,他降落时当地时间为(  )
A.7月28日15时 B.7月27日5时
C.7月27日15时 D.7月28日5时
6.(2024 沈北新区校级月考)天安门广场上每天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下列日期升旗时间最早的是(  )
A.春节 B.国际劳动节
C.国庆节 D.元旦
7.(2024 金水区校级开学)如图是北半球冬至日四地纬线昼弧、夜弧分布状况示意图。完成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
A.甲地、乙地 B.乙地、丙地 C.丙地、丁地 D.甲地、丁地
8.(2024春 浦东新区校级期中)2024年的高考期间(6月7日~6月8日),下列城市的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列正确的是(  )
A.哈尔滨市、北京市、上海市
B.哈尔滨市、上海市、北京市
C.上海市、北京市、哈尔滨市
D.北京市、上海市、哈尔滨市
9.(2024秋 鞍山月考)某地位于北半球,该地昼长最长时,正午太阳高度并不是最大。该地区建筑中庭顶部,有一种采用玻璃板下铺设百叶遮阳的建筑形式,可对射入室内的光照强弱进行调节。如图为该地区建筑中庭以及顶部百叶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
为使得百叶和正午入射光线保持垂直,夏至日到冬至日期间,该地区建筑中庭顶部百叶与地面夹角关系为(  )
A.一直变大 B.先变大再变小
C.一直变小 D.先变小再变大
踩影子是儿童经典游戏——人当踩影子的人,为了防止被踩到影子,其余同伴不停跑动,不断变换方向。海口(110°E,20°N)某学校学生于6月22日上午10点在操场上玩踩影子游戏。据此完成10﹣11题。
10.此刻甲同学的大致朝向是(  )
A.东 B.南 C.西 D.北
11.正确表示海口该日正午时刻太阳高度的是(  )
A. B.
C. D.
10月16日至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闭幕会于22日9:00﹣12:20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图为以北极为中心的北半球局部图,P为晨昏线,据此完成12﹣13题。
12.图中最接近党的二十大闭幕会结束时刻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党的二十大开幕当天,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  )
A.54° B.44° C.38° D.34°
如图为我国某地某日部分时刻的杆影变化图,已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为43.5°,完成下面小题。
14.该地最可能位于(  )
A.海口市 B.西安市 C.深圳市 D.昆明市
如图为甲、乙两地夏至日与冬至日正午等高旗杆的影长及朝向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与甲地相比,乙地(  )
A.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小
B.冬至日昼长较短
C.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大
D.夏至日昼长较长
16.夏至日时,甲地日出时的杆影朝向是(  )
A.东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西南方
二.解答题(共4小题)
17.(2024 丰城市校级开学)如图为5月某日地球晨昏线(虚线)分布,其中P点为晨昏线与80°N纬线圈的切点,甲、乙为晨昏线与不同纬线圈的交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日北极点附近出现    (极昼/极夜)现象,图中的虚线为    (晨/昏)线;甲地处在地球五带中的    带。
(2)图中甲、乙、P三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乙地的地方时为    时。此时太阳直射    经线。
(3)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的是    ;当日出现极夜的纬度范围是    。
(4)试描述北京今后3个月内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趋势。
18.(2024 黑龙江开学)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PS20太阳能发电站是一座位于西班牙塞维利亚cos2(4N+55)w的聚光式高温太阳能发电厂,其由大面积的定日追踪太阳能反射镜场(定日镜场)和吸热塔组成,利用反射镜将太阳光集中到发电区吸热塔顶的接救器上,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并通过发电机最终转化为电能。如图示意塞维利亚地理位置和PS20太阳最发电站景观。
(1)简述塞维利亚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2)分析PS20发电站吸热塔位于定日镜场最南侧的原因。
(3)判断PS20发电站发电效率最低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19.(2024 太和县校级开学)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为某时刻西半球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黑夜。
(1)说出该日北半球所处节气,并比较甲、乙、丙、丁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2)指出6小时后甲、乙、丙、丁四地日影朝向东南方向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3)若晨昏线与赤道夹角的最小值变大,推测地球五带的变化。
20.(2024 社旗县校级期末)读地球晨昏线示意图,回答问题。如图为晨昏线通过极点A后,与AC所在的经线相交于B点的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最大的圆为赤道,大虚线圈为回归线,小虚线圈为极圈,C为极圈上的一点,B为经线AC段的中点。
(1)晨昏线通过极点A之日,日期约为   月22日;通过B点之日,日期约为   月7日。
(2)晨昏线通过B点之时,(如图所示)一艘位于赤道上的邮轮上的游客恰好看见日出,该邮轮所处的经度位置是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大约是   。
(3)晨昏线通过B点之日,与北京(40°N)所处纬度不同,但正午太阳高度却相同的纬度是   。如果该日恰逢农历   十五(该日月亮与太阳视角相差180度,即太阳落下时月亮升起),上海地区(121°E)人们还需要等待   分钟才能看到一轮圆月挂在天空最高的位置。
(4)在晨昏线经B点至C点期间,上海的白昼时间逐渐   ,地球的公转速度逐渐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24 大兴区校级开学)若图示日晷仪由天津移至上海使用时,晷盘与地面的夹角应该(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按日期作调整
【分析】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降低。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降低,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
【解答】解:根据常识可知,晷针垂直于晷面,上端指向北极星方向,则晷针与地面的夹角等于当地纬度,而“晷针垂直于晷面”则晷盘与地面的夹角=90°﹣当地纬度,因天津纬度高于上海,则由天津移至上海时,晷盘与地面的夹角应增大,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如图为以极地为中心的昼夜状况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B点的昼长是(  )
A.12 小时 B.10小时 C.16 小时 D.18小时
【分析】昼长=昼弧/15°=(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解答】解: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该图的经度差是45°,B点的昼弧跨270°,所以其昼长为270/15=18小时,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昼长的计算,属于基础题,掌握计算方法即可解答。
王老师在拉萨(91°06′E,29°36′N)某月1日、11日和21日同一时间、同一角度观察太阳,三次太阳均离湖面较近。如图为其绘制的太阳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3﹣3题。
3.该月1日拉萨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  )
A.37° B.47° C.57° D.67°
【分析】太阳直射点大约1个月移动7.8°,10天移动2.6°。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公式:H=90°﹣|φ﹣δ|,其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数,φ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δ为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解答】解:根据上题可知,该月为10月,所以该日的10月1日,9月23日前后的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后太阳直射点到达南半球且向南移动,10月1日在9月23日前后约9天,由于太阳直射点大约10天移动2.6°,所以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约为2.5°S,则该日拉萨的正午太阳高度=90°﹣(30°+2.5°)=57.5°,最接近的是57°,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属于基础题,掌握判断方法即可解答。
4.(2024 琼海校级期末)2022年6月23日至2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以视频会议方式举行,我国领导人主持会晤并在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金砖国家达成共识,发展中国家需要更长时间应对温室气体排放达峰。下表为金砖国家首都经纬度。为保证本次视频会议均在当地时间8:00~21:00举行,会晤开幕最宜选择在北京时间(  )
首都 北京 莫斯科 新德里 比勒陀利亚 巴西利亚
纬度 39.55°N 55.45°N 28.36°N 25.44°S 15.46°S
经度 116.24°E 33.36°E 77.12°E 28.13°E 47.55°W
A.11:00 B.14:00 C.17:00 D.20:00
【分析】东西时区相差的时间为二者的时区数之和。区时的计算可以利用“东加西减”原则,即已知偏东时区的区时求偏西时区的区时用减法,反之,用加法。
【解答】解:根据表格的经度和所学知识可知,莫斯科位于东二区,新德里位于东五区,比勒陀利亚位于东二区,巴西利亚位于西三区。如果选择在北京时间11:00,此时的莫斯科当地时间为11:00﹣6:00=5:00,不在8:00~21:00范围,A错误。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如果选择北京时间14,巴西利亚时间为14:00﹣11:00=3:00,不在8:00~21:00范围内,B错误。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如果选择北京时间17点,巴西利亚时间为17:00﹣11:00=6:00,也不符合条件,C错误.。
选择20点时,计算可知,莫斯科为14时,新德里为17时,比勒陀利亚为14时,巴西利亚为9时,四个城市时间都在指定范围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时间计算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5.(2024 沈北新区校级月考)小罗于北京时间7月28日7时从成都出发飞往西雅图(西八区),飞行14小时,他降落时当地时间为(  )
A.7月28日15时 B.7月27日5时
C.7月27日15时 D.7月28日5时
【分析】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位置靠东的时间早,靠西的时间晚,时间的计算是“东加西减”。
【解答】解:根据题干可知,西雅图位于西八区,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西八区比东八区靠西16个时区,比北京时间晚16小时,所以当北京时间为7月28日7时起飞时,西雅图时间为7月28日7时﹣16小时=7月27日15时;由于飞机飞行了14小时,因此他降落时西雅图时间为7月27日15时+14小时=7月28日5时,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时间的计算,掌握时区差与区时的关系和计算方法即可解答。
6.(2024 沈北新区校级月考)天安门广场上每天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下列日期升旗时间最早的是(  )
A.春节 B.国际劳动节
C.国庆节 D.元旦
【分析】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昼长越长,日出时间越早,升旗时间越早。
【解答】解:升旗时间最早也就是日出时间最早,选项中国际劳动节(5月1日)距离夏至日附近,昼最长,日出最早,故升旗时间最早,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7.(2024 金水区校级开学)如图是北半球冬至日四地纬线昼弧、夜弧分布状况示意图。完成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
A.甲地、乙地 B.乙地、丙地 C.丙地、丁地 D.甲地、丁地
【分析】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渐长。赤道上总是昼夜平分。
【解答】解:北半球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及其以南有极昼现象。据图可知,四地中甲地有极夜现象,乙地昼长夜短,丙地有极昼现象,丁地昼短夜长,可知乙、丙位于南半球,甲、丁位于北半球,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8.(2024春 浦东新区校级期中)2024年的高考期间(6月7日~6月8日),下列城市的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列正确的是(  )
A.哈尔滨市、北京市、上海市
B.哈尔滨市、上海市、北京市
C.上海市、北京市、哈尔滨市
D.北京市、上海市、哈尔滨市
【分析】6月7~8日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此时越向北白昼越长。
【解答】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6月7~8日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此时越向北白昼越长,选项中三个城市从北向南依次为哈尔滨市、北京市、上海市,因此此期间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哈尔滨市、北京市、上海市,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对昼夜长短的理解。
9.(2024秋 鞍山月考)某地位于北半球,该地昼长最长时,正午太阳高度并不是最大。该地区建筑中庭顶部,有一种采用玻璃板下铺设百叶遮阳的建筑形式,可对射入室内的光照强弱进行调节。如图为该地区建筑中庭以及顶部百叶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
为使得百叶和正午入射光线保持垂直,夏至日到冬至日期间,该地区建筑中庭顶部百叶与地面夹角关系为(  )
A.一直变大 B.先变大再变小
C.一直变小 D.先变小再变大
【分析】某一时刻的正午太阳高度在全球的分布规律是,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距离太阳直射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解答】解:该地位于北半球的热带地区,夏至日到冬至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到90°,然后再减小。百叶与地面的夹角和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互余的关系,因此为使得百叶和正午入射光线保持垂直,夏至日到冬至日期间,该百叶与地面夹角关系为先变小再变大,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正午太阳高度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踩影子是儿童经典游戏——人当踩影子的人,为了防止被踩到影子,其余同伴不停跑动,不断变换方向。海口(110°E,20°N)某学校学生于6月22日上午10点在操场上玩踩影子游戏。据此完成10﹣11题。
10.此刻甲同学的大致朝向是(  )
A.东 B.南 C.西 D.北
【分析】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位置靠东的时间早,靠西的时间晚,时间的计算是“东加西减”物体影子的朝向与太阳所在位置的方向相反。
【解答】解:该地的经度是110°E,比北京时间的120°E靠西10°,时间晚40分钟,所以北京时间为10时,该地的地方时是9:20,为上午时间,太阳为东南方向,则影子朝向西北,据此建立指向标;根据该指向标可知,甲同学大致朝东,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方向的判断,属于基础题,掌握判断方法即可解答。
11.正确表示海口该日正午时刻太阳高度的是(  )
A. B.
C. D.
【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纬度差(其中H为所求点的正午太阳高度;90°为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
【解答】解:根据题干可知,该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23.5°N,则北回归线正午的太阳高度角是90°;该地的纬度是20°N,23.5°N与20°N相差3.5°,则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90°小3.5°,所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90°﹣3.5°=86.5°,AC错误。
由于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故D正确,B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海口该日正午时刻太阳高度的计算和方位,属于基础题,掌握判断方法即可解答。
2022年10月16日至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闭幕会于22日9:00﹣12:20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图为以北极为中心的北半球局部图,P为晨昏线,据此完成12﹣13题。
12.图中最接近党的二十大闭幕会结束时刻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分析】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位置靠东的时间早,靠西的时间晚,时间的计算是“东加西减”。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平分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
【解答】解:根据题干可知,该图为以北极为中心的北半球局部图,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转动;P为晨昏线,因此③位于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上,其地方时为12点;以此类推,则①为0点,②为6点,④为18点。党的二十大闭幕会结束的北京时间即120°E的地方时为12:20,北京位于116°E,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16分钟,所以北京的地方时为12:20﹣16分钟=12:04,最接近③,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时间的判断,难度相对大,掌握判断方法即可解答。
13.党的二十大开幕当天,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  )
A.54° B.44° C.38° D.34°
【分析】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公式:H=90°﹣|φ﹣δ|,其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数,φ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δ为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解答】解:党的二十大开幕当天为10月16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故直射点平均1个月移动8°,因此10月16日太阳直射点约位于6°S,北京位于40°N,因此正午太阳高度H≈90°﹣(6°+40°)=44°,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如图为我国某地某日部分时刻的杆影变化图,已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为43.5°,完成下面小题。
14.该地最可能位于(  )
A.海口市 B.西安市 C.深圳市 D.昆明市
【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纬度差(其中H为所求点的正午太阳高度;90°为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求地方时的方法: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东面,则用“+”,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转,东边时刻总比西边时刻早。反之,若所求地在已知地西面,则用“﹣”,(即:“东加西减”)。
【解答】解:已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为43.5°,我国都在北半球,冬至日时太阳高度最小,如果当地在北温带地区则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为47°,这说明当地地处热带地区,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可达90°,所以冬至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6.5°,由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差),计算得知当地纬度是20°N;结合图中等影长线,北京时间9:20与16:00影长相同,其太阳高度相同,关于正午时刻对称,所以当地正午的北京时间为12:40(120°E地方时),当地正午的地方时为12点,时间少40分钟,相当于在120°E以西40°,所以当地的经度约为110°E,选项中的四个城市最接近110°E,20°N的城市是海口,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如图为甲、乙两地夏至日与冬至日正午等高旗杆的影长及朝向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与甲地相比,乙地(  )
A.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小
B.冬至日昼长较短
C.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大
D.夏至日昼长较长
【分析】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该半球昼变长、夜变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解答】解:读图可知,甲旗杆夏至日和冬至日影子都朝北,说明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乙地夏至日影子朝南,冬至日影子朝北,且夏至日影子和冬至日影长相等,说明乙位于赤道,因此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甲地,A错误。
冬至日甲地昼短夜长,乙地昼夜平分,乙地昼长较长,B错误。
夏至日甲地昼长夜短,乙地昼夜平分,乙地昼长较短,D错误。
夏至日甲地影子比乙地长,说明乙地正午太阳高度更大,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16.夏至日时,甲地日出时的杆影朝向是(  )
A.东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西南方
【分析】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除出现极昼、极夜的地区外,全球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除出现极昼、极夜的地区外,全球各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解答】解: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区外,日出东北方,日落西北方。甲地日出时太阳位于东北方,因此杆影朝向西南,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二.解答题(共4小题)
17.(2024 丰城市校级开学)如图为5月某日地球晨昏线(虚线)分布,其中P点为晨昏线与80°N纬线圈的切点,甲、乙为晨昏线与不同纬线圈的交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日北极点附近出现  极昼 (极昼/极夜)现象,图中的虚线为  昏 (晨/昏)线;甲地处在地球五带中的  北温 带。
(2)图中甲、乙、P三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乙 。乙地的地方时为  18 时。此时太阳直射  120°W 经线。
(3)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的是  乙 ;当日出现极夜的纬度范围是  80°S~90°S 。
(4)试描述北京今后3个月内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趋势。
【分析】(1)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入昼为晨线,由昼入夜为昏线;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
(2)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从赤道到两极递减;太阳直射的经线是地方时12时的地方。
(3)根据距离太阳直射点的距离,判断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数与太阳直射点互余求出当日出现极夜的纬度范围。
(4)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特点“近大远小”“来增去减”的特点分析北京今后3个月内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趋势。
【解答】解:(1)由材料可知,为5月某日,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由北半球昼长夜短可知,虚线左侧为白昼,右侧为黑夜,顺地球自转方向,甲地即将进入黑夜,由此判读此虚线为昏线;甲地位于北纬60度,位于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由此判断为北温(温)带。
(2)自转线速度赤道最大,并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乙地位于赤道,甲地位于60°N,P地位于80°N,由此可知乙地自转线速度最大;乙地为赤道与昏线交汇处所在经线,赤道上始终昼夜平分,由此判断地方时为18:00;乙地位于0°经线西侧且为30°,可知乙地为30°W,又知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00,由以上条件计算出直射点位于西经120°。
(3)由80°N恰好极昼,计算出直射点位于10°N,乙地距离直射点纬度差更小,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因为晨昏线与80°S相切,又知北极点附近极昼,因此南极点极夜且极夜区为80°S至90°S。
(4)该日为5月某日,3个月后为8月某日,从该日至夏至日,直射点距离北京越来越近,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夏至日前后达到最大值;夏至日之后至8月某日,直射点距离北京越来越远,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又逐渐变小。
故答案为:
(1)极昼;昏;北温
(2)乙;18;120°W
(3)乙;80°S~90°S
(4)今后3个月内,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增大,夏至日前后达到最大,之后又逐渐减小。
【点评】本大题以地球光照图(晨昏线图)为材料,涉及地球自转速度、晨昏线判读、五带划分、地方时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及时间分布规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8.(2024 黑龙江开学)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PS20太阳能发电站是一座位于西班牙塞维利亚cos2(4N+55)w的聚光式高温太阳能发电厂,其由大面积的定日追踪太阳能反射镜场(定日镜场)和吸热塔组成,利用反射镜将太阳光集中到发电区吸热塔顶的接救器上,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并通过发电机最终转化为电能。如图示意塞维利亚地理位置和PS20太阳最发电站景观。
(1)简述塞维利亚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2)分析PS20发电站吸热塔位于定日镜场最南侧的原因。
(3)判断PS20发电站发电效率最低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分析】(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2)PS20发电站吸热塔位于定日镜场最南侧的原因可以从正午太阳位置、太阳反射、收集太阳能等角度分析。
(3)PS20发电站发电效率最低的季节及理由可以从太阳高度角、大气削弱作用、天气状况等角度分析。
【解答】解:(1)据材料可知,塞维利亚位于北半球,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不断往南移动,塞维利亚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冬至日太阳直射点达到最南,即南回归线,故正午太阳高度冬至日达到最小值;从冬至日到次年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不断往北移动,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夏至日太阳直射点达到最北,即北回归线,故正午太阳高度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2)据材料可知,塞维利亚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全年正午太阳均在正南方,为了能够汇集太阳光,收集更多太阳能,将吸热塔设置在定日镜场最南。
(3)塞维利亚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穿越大气路径较长,导致大气削弱作用更强,到达的太阳辐射较少;且当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较强,到达太阳辐射较少。
故答案为:
(1)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塞维利亚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冬至日达到最小值;从冬至日到次年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2)塞维利亚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全年正午太阳均在正南方,吸热塔设置在定日镜场最南侧有利于反射镜场汇集太阳光,收集更多太阳能。
(3)季节:冬季。理由: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穿越大气路径较长,大气削弱作用更强;当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较强。
【点评】本题以PS20太阳能发电站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大气削弱作用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材料和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19.(2024 太和县校级开学)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为某时刻西半球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黑夜。
(1)说出该日北半球所处节气,并比较甲、乙、丙、丁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2)指出6小时后甲、乙、丙、丁四地日影朝向东南方向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3)若晨昏线与赤道夹角的最小值变大,推测地球五带的变化。
【分析】(1)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昼,说明是北半球夏至;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夜,说明是冬至。距离太阳直射点纬度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距离太阳直射点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2)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平分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 分钟,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位置靠东的时间早,靠西的时间晚,采取“东加西减”的方法计算。日影朝向东南方向,说明太阳位于西北方向,为夏半年的下午时间。
(3)过地心且与地轴垂直的面被称为赤道面,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面被称为黄道面,赤道面和黄道面之间的夹角被称为黄赤交角,其数值是变化的,目前是23°26′;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回归线的度数,回归线的度数和极圈的度数和为90°,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与极点之间为寒带;热带和寒带与黄赤交角度数的变化成正相关变化,温带与黄赤交角的度数呈负相关变化。
【解答】解:(1)图示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昼,说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夏至节气;图中甲在北纬30°,乙在南纬30°,丙在赤道,丁在北纬66.5°,所以四地距离北回归线从近到远的顺序是甲丙丁乙,因此甲、乙、丙、丁四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丁>乙。
(2)图中经度差是30°,相邻两条经线的地方时差2小时,图中甲是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其地方时为6时,所以乙的地方时是8时,丙的地方时是12时,丁的地方时是4时,则6小时后甲、乙、丙、丁的地方时分别是12时、14时、18时、10时,则甲、乙、丙、丁太阳分别位于正南方向、西南方向、西北方向、东南方向,则日影分别朝向正北、东北、东南、西北,即6小时后甲、乙、丙、丁四地日影朝向东南方向的地点丙。
(3)晨昏线与赤道夹角的最小值变大,说明黄赤交角变大,则极圈的度数变小,由于热带和寒带与黄赤交角度数的变化成正相关变化,温带与黄赤交角的度数呈负相关变化,所以热带和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缩小。
故答案为:
(1)夏至;甲>乙>丁>乙。
(2)丙,太阳位于西北方向,日影朝向东南。
(3)热带和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缩小。
【点评】本大题以晨昏线为切入点,设置三个小题,涉及节气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判断、日影朝向和回归线变化对于五带的影响,考查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和知识点的运用能力的素养。
20.(2024 社旗县校级期末)读地球晨昏线示意图,回答问题。如图为晨昏线通过极点A后,与AC所在的经线相交于B点的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最大的圆为赤道,大虚线圈为回归线,小虚线圈为极圈,C为极圈上的一点,B为经线AC段的中点。
(1)晨昏线通过极点A之日,日期约为 3 月22日;通过B点之日,日期约为 5 月7日。
(2)晨昏线通过B点之时,(如图所示)一艘位于赤道上的邮轮上的游客恰好看见日出,该邮轮所处的经度位置是 135°W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大约是 11°43′N 。
(3)晨昏线通过B点之日,与北京(40°N)所处纬度不同,但正午太阳高度却相同的纬度是 16°34′S 。如果该日恰逢农历 四月 十五(该日月亮与太阳视角相差180度,即太阳落下时月亮升起),上海地区(121°E)人们还需要等待 56 分钟才能看到一轮圆月挂在天空最高的位置。
(4)在晨昏线经B点至C点期间,上海的白昼时间逐渐 延长 ,地球的公转速度逐渐 减慢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解题时首先根据经度变化规律,判断此为哪个半球和晨昏线通过极点A时的节气和日期;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度,然后根据太阳直射点和晨昏线的移动规律,估算日期和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进而获取图中隐含的地方时,再根据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步骤计算结果;最后根据相关规律(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和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等),分析判断问题。
【解答】解:
(1)根据经度变化规律,0°西侧为西经度,图中45°W在0°的西侧,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图中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推断A点为北极点,图中晨昏线通过极点A后,极昼范围扩大,推断晨昏线通过极点A之日,为春分日,日期约为3月22日;晨昏线到达C点为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B为经线AC段的中点,晨昏线从A到B大约经历45天,通过B点之日,日期约为5月7日。
(2)由于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晨、午、昏、子夜等分24小时。图中45°W位于昼半球正中,此时为正午,一艘位于赤道上的邮轮上的游客恰好看见日出,游客的地方时比正午晚6小时,即在45°W西侧90°的经线上,西经度向西增大,为135°W;晨昏线通过极点A之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后直射点向北移动,当晨昏线到达C点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B为经线AC段的中点,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大约是23°26′的一半,即11°43′N。
(3)同一时刻,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与北京(40°N)所处纬度不同,但正午太阳高度却相同的纬度位于太阳直射点南侧,与40°N对称。即40°﹣11°43′﹣11°43′=16°34′,位于赤道以南(16°34′S)。晨昏线通过B点之日,公元历日期约为5月7日,如果该日恰逢农历十五
应为4月,农历十五一轮圆月挂在天空最高的位置是子夜时(0点钟),图中45°W地方时是12点钟,与之对应的经线AC(135E),此时为0点钟,上海地区(121°E)再经过14°,就是0点钟了,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计56分钟。
(4)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大于夜长,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相应半球昼增长。
在晨昏线经B点至C点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因此位于北半球的上海的白昼时间逐渐延长,地球7月初位于远日点的附近,公转速度较慢,因而在晨昏线经B点至C点期间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
故答案为:
(1)3,5
(2)135°W,11°43′N
(3)16°34′S,4月,56
(4)延长,减慢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B点日期的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确定,运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地理纬度等都是难点。学生在平时学习时,注意方法和规律的总结及运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