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昌平区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北京市昌平区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生物学试题
2025.7
本试卷共 10 页,100 分。考试时长 9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 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下图为某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食物网中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B. 兔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第二营养级
C. 鼠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在其消失后被其他生物取代
D. 草中含碳化合物沿着图中食物网进行物质循环
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情况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注: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 J/(cm a)
A. 植食性动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 44 J/(cm a)
B. 由生产者到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 13.5%
C. 植食性动物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包括其遗体残骸及粪便中的能量
D. 食物链上的营养级数量不能无限增加
为验证水溞利用捕食者释放的物质探测捕食者的出现,从而改变其形态和行为,实验方案及结果如下表。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实验组需加入 50 ml 蒸馏水和少量捕食者
B. 释放的物质作为化学信息调节种间关系
C. 水溞作为信道将信息传递给水稻
D. 还需排除释放的物质毒性对水溞的影响
每年有大约 300 种候鸟在上海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栖息或过境,互花米草等入侵植物的种子通过候鸟被带到东滩大量繁衍,对本土植被、底栖生物及鸟类的正常生长、栖息构成威胁。东滩保护区开展地形营造、外来物种治理、土著植物恢复等一系列工作,使其成为动物栖息繁衍的优质湿地基底。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互花米草等植物的繁殖增加生物多样性
B. 土著植物恢复遵循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C. 生态治理使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提升
D. 建立东滩湿地缓冲带以减少人类的干扰
某无废工厂的生产模式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将废物制作成包装盒使其脱离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B. 该生产模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C. 发酵池中的微生物可利用玉米和果树固定的能量
D. 建设上述无废工厂可提高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蒲公英等中草药具有类似于抗生素的功效,但药效较弱。可通过和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共同发酵,提高其有效成分的产量,从而制备益生菌药物。发酵过程中 pH 降至 4.52,因此益生菌对肠道环境的耐受性是其定植于肠道发挥作用的关键标准。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益生菌共同发酵产生的酸性物质会抑制杂菌生长
B. 可通过气味、颜色等快速直观判断发酵产品品质
C. 药物发挥功效需对益生菌进行胃肠道耐受性检测
D. 益生菌药物会清除肠道原有微生物并替代其功能
豆浆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丰富,在实际生产和存储过程中易滋生腐败菌,导致腐败变质。将分离纯化的腐败菌接种到豆浆中,检测不同时间豆浆中菌落总数,结果如右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豆浆中的脂肪为腐败菌生长提供碳源和氮源
B. 利用平板划线法可对腐败菌进行分离和计数
C. 蜡样芽孢杆菌可促进豆浆中原有腐败菌的生长
D. 将腐败菌接种至固体培养基获得菌落后鉴定
为探究不同条件对国凤兰组织培养的影响,研究人员开展实验,结果如下表。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注:IAA 为生长素类似物,6 - BA 为细胞分裂素类似物,光照时间为 12 h/d
A. 国凤兰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芽和根
B. 光是诱导国凤兰芽分化的必要条件
C. 国凤兰芽和根的分化不需要植物激素的诱导
D. 光缺乏对芽和根分化的影响不能通过外源激素恢复
对供体和受体母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供体母羊配种后收集囊胚,分离培养获得胚胎干细胞(gESCs 细胞)。碱性磷酸酶作为检测细胞分化的常用试剂,分化的细胞显示为无色,未分化的细胞显示为紫红色,gESCs 细胞检测呈紫红色。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对供体母羊注射外源促性腺激素使其超数排卵
B. 同期发情处理目的是提高胚胎移植的成功率
C. gESCs 细胞来源于囊胚的滋养层细胞
D. gESCs 细胞未发生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下列关于细胞工程叙述正确的是
A. 用花瓣进行离体培养以获得单倍体菊花
B. 通过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可获得试管牛
C. 取野生甘蔗茎尖进行组织培养以获得抗花叶病毒的甘蔗
D. 应用胚胎分割技术可利用三个受精卵获得六只羔羊
利用 PCR 技术扩增木糖醇 XDH 基因,该基因的首、尾部分编码序列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变性阶段使用解旋酶将双链 DNA 解聚为单链
B. 以 4 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新的 DNA 链
C. 选择引物 1 和引物 4 分别与两条单链 DNA 结合
D. 在第一次循环后可以获得目的基因 XDH 序列
提取貉不同毛囊数量的基因组 DNA 进行电泳鉴定,结果如右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M 孔加入指示核酸分子大小的标准参照物
B. 电泳结果为单条带说明无外源 DNA 干扰
C. 电泳过程中 DNA 分子由 A 侧向 B 侧移动
D. 貉的毛囊数量与 DNA 提取效果呈正相关
注:50、100、200 是貉毛囊数量(根)
大肠杆菌表达异源的 L - 氨基酸脱氨酶(LAAD)可催化 L - 苯丙氨酸转化为苯丙酮酸,但产生的苯丙酮酸浓度较低,无法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对 LAAD 进行改造,从而提高它的催化能力。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LAAD 在大肠杆菌核糖体合成
B. 改造 LAAD 须分析其三维结构
C. 改造 LAAD 不用考虑密码子简并性
D. 改造 LAAD 的过程属于蛋白质工程
关于生物技术安全性与伦理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允许用基因组编辑技术设计完美婴儿
B. 人体对转基因新型致病菌无免疫反应
C. 非法合成毒品属于研制生物武器行为
D. 生殖性克隆人破坏人类的基因多样性
下列实验中关于酒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DNA 粗提取时用冷酒精溶解 DNA
B. 在涂布前需将涂布器浸泡在酒精中
C. 葡萄汁在酵母菌的作用下产生酒精
D. 用 70% 酒精对菊花外植体进行消毒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70 分)
(12 分)枯落物是植物地表器官枯死后所有有机质的总称。为探究草原生态系统不同草食动物对羊草(优势种)枯落物分解的影响机制,科研人员在松嫩草原进行系列实验。
(1)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划分,羊草枯落物属于______。羊草枯落物中的能量根本来源是______。
(2) 将羊草枯落物分别装入相同大小、孔径为 2 mm 的尼龙网袋中,固定在不同样地的地表,并用表层土和凋落物覆盖。
①使用孔径为 2 mm 的尼龙网袋而不是密封袋,目的是______,并防止大块枯落物碎屑进出枯落物袋。
②研究者 135 天后取回枯落物袋,统计枯落物剩余量。结果表明牛放牧和羊放牧都能促进羊草枯落物的分解,羊放牧的效果更显著。请在图 1“(______)” 处补充放牧处理的类型,并在图中相应位置绘出能证明上述结论的结果。
③科研人员进一步检测实验样地土壤的 pH、碳氮比和微生物量碳(反映微生物数量)结果如图2。
综合图 1 和图 2 结果,推测土壤因素对羊草枯落物分解的影响为______。
(3) 另有研究表明,微生物需要消耗氮合成自身细胞的物质,土壤氮素充足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草食动物向土壤输入富含氮素的粪尿,与牛相比,羊一般选择采食适口性更好且氮含量较高的植物,因此其粪尿的氮含量更高。
综上所述,阐述放牧影响羊草枯落物分解的机制:______。(用关键词加箭头形式表示)
(12 分)水稻的胚乳是主要可食用部分,其他部分在加工过程中被去除。害虫二化螟和田间杂草极大地影响水稻的产量,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虫、抗除草剂(草甘膦)水稻,操作步骤如图 1。
注:PgluC、PrbcS 和 P35S 分别为胚乳组织特异性启动子、绿色组织特异性启动子和持续激活启动子;Tnos 为终止子,cry1C 为抗虫基因,EPSPS 为抗草甘膦基因,loxP 为 Cre 重组酶特异性识别序列;SalⅠ、KpnⅠ、SphⅠ、SacⅠ 和 PstⅠ 均为限制酶,标线指向酶切位点
(1) 构建重组质粒时需删除原质粒上的无关基因,目的是______。
(2) 获得目的基因 Cre、cry1C 和 EPSPS 后,常利用______技术将其大量扩增,连接为多基因串联体,并在两端分别添加______酶切位点,以保证与质粒的正确连接。
(3) 下列关于转基因抗虫、抗除草剂水稻培育过程的叙述,不合理的是______(多选)
A. 野生农杆菌需在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
B. 导入受体细胞前需用纤维素酶处理愈伤组织细胞
C. 可在转基因水稻胚乳细胞中扩增出目的基因
D. 可在转基因水稻根成熟区细胞检测到 cry1C 蛋白
E. 施加适宜浓度的草甘膦以筛选抗草甘膦的植株
(4) Cre 基因编码的酶能够切除两个 loxP 之间的序列,使其被降解。
①Cre 酶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如图 2,其作用与______酶相似。
②本研究转入 Cre 基因的意义是______。
(10 分)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
亚洲狗獾重返身边
鲁迅笔下的 “猹” 和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 “貆”,其实就是《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简称 “三有名录”)中的亚洲狗獾。亚洲狗獾穴居生活,食性广泛,相比各类昆虫、小型动物和植物来说,更钟爱捕食冬眠伏蛰的蚯蚓,虽然它也捕食蛙类等两栖动物,但受土质的影响,不会在河流附近筑巢。在应对天敌方面,亚洲狗獾会借用洞穴空间回避。随着人类活动加剧,自然生境遭到持续干扰与破坏,它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在黑龙江省老爷岭南部地区,建立了以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为主的老爷岭东北虎保护区和穆棱东北红豆杉保护区。2021 - 2022 年冬季,科研团队于保护区和人类生活区选择 40 个长 5 km、宽 2 km、间距相等的区域,在亚洲狗獾的洞穴附近架设相机拍照监测,统计结果显示,老爷岭东北虎保护区内、外的亚洲狗獾分别为 0.64 只 /km 和 0.23 只 /km 。
在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发现亚洲狗獾、猪獾两种体型相似的食肉动物,观察、记录并统计二者的生活节律,结果如图所示。
注:图中灰色竖线为日出和日落时间,横坐标上方的短竖线为活动时间记录
圆明园生态公园曾是北京最大的建筑垃圾填埋场。经过垃圾清理,土壤填埋等生态重建,2023 年 11 月亚洲狗獾、黄鼬等食肉动物重新出现,它们可有效调节较低营养级生物类群的数量和分布。近年在昌平、房山、怀柔、大兴等地的生态保护区内,都发现亚洲狗獾的身影,这标志着北京生态工程的治理效果显著。
(1)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______保护措施。在圆明园生态修复过程中,需要先清除建筑垃圾,减少土壤污染物,改善生物的生存环境,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
(2) 科研团队在老爷岭南部用______法调查亚洲狗獾种群数量,区域的选择需遵循______原则。
(3) 根据文中信息,在下方老爷岭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地形示意图中,用 “〇” 画出亚洲狗獾的主要分布区域。(“〇” 数量代表种群密度大小)
(4) 综合本文信息,下列关于亚洲狗獾和猪獾的叙述,合理的是______。
A. 与蚯蚓相比,亚洲狗獾活动范围更广,生态足迹更大
B. 亚洲狗獾被纳入 “三有名录” 体现其直接价值
C. 夏季亚洲狗獾通过调整自身的时间生态位,缓解种间竞争关系
D. 亚洲狗獾受所捕食动物生活习性的影响表现为昼伏夜出的特点
19. (12 分)水稻规模化育种,杂交时不易人工去雄,使用雌花正常、雄花败育的雄性不育系可省去人工去雄。水稻细胞质可育和不育基因分别用 N 和 S 表示,细胞核可育和不育基因分别用 R 和 r 表示,只有 S 和 rr 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表现为雄性不育。科研人员制备水稻不育系同型保持系过程如下图。
(1) 外植体细胞在人工条件下发生______,形成愈伤组织,以酶解法获得原生质体,加入______试剂诱导融合。为防止微生物改变水稻的遗传信息,需全程保持______条件。
(2) 下列实验中关键步骤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多选)
A. Ⅰ 过程可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取愈伤组织 B
B. Ⅱ 过程采用振荡培养以保证细胞有氧呼吸
C. Ⅲ 过程需对纤维素酶、果胶酶进行高温灭菌
D. Ⅴ 过程先诱导愈伤组织长芽,后诱导其生根
(3) 用适宜剂量紫外线和适宜浓度碘乙酰胺分别处理相应的原生质体,可省去______步骤,提高原生质体正确融合的比例。
(4) 利用不育系同型保持系 C 和不育系杂交,使后代保持雄性不育,降低生产成本。请写出该杂交过程的遗传图解:______(必须写出配子)。
(12 分)禾谷镰刀菌 T1 为小麦赤霉病的主要病原菌,该病菌不仅严重影响小麦产量,还会产生危害人类健康的毒素。为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科研人员进行系列实验。
(1) 为筛选抗小麦赤霉病的菌种,取染病小麦根系土样制成悬液,经______后依次涂布于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挑取不同形态的单菌落,分别接种于______的培养基中,最终获得 LMG、DSM 和 P13 三个菌种。
(2) 为比较上述三个菌种的抑菌效果,在平板的中央孔洞接种______,周围四个孔洞接种______,培养 72 h 后结果如图 1。结果表明 P13 抑菌效果最好。
(3) P13 菌株增长曲线呈 “S” 型,未达到 K 值前为快速生长期,达到 K 值后进入平稳期。检测 T1 环境下 P13 不同生长时期相关合成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如下表。
注:铁载体有利于将酸性环境中的 Fe 还原成有利于吸收的 Fe ,PCA 和 HCN 分别为吩嗪 - 1 - 羧酸和氢氰酸,“+” 数量代表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多少。
结果表明,P13 快速生长期通过酸化抑菌,平稳期通过竞争性吸收铁抑菌,依据是______。
(4) 丙酮酸是 PCA 和 HCN 的合成起点,柠檬酸是铁载体合成的前体。敲除 P13 的调控基因 ompR,检测 P13 细菌数量;敲除 P13 的调控基因 algR,检测 P13 单位细菌 PCA 含量,结果如图 2。
综合本题信息,完善图 3 中 P13 快速生长期的调节机制。
说明:“____” 填写基因名称,“□” 中用 “↑” 或 “↓” 分别表示代谢过程上调或者下调,“( )” 中用 “+” 或 “-” 分别表示促进或抑制。
21.(12 分)猪伪狂犬病毒(PRV)是严重危害养殖业的一种病原体,也存在着向人类传播的风险。为制备抗 PRV 的单克隆抗体,科研人员进行系列实验。
(1) PRV 诱导免疫反应的糖蛋白主要有 gB、gC 和 gD。
①为筛选制备抗 PRV 单克隆抗体的____,需比较 3 种蛋白引发免疫应答的能力:将小鼠分为五组,分别注射 3 种蛋白、PBS 缓冲液和灭活疫苗,第 28 天测定各组小鼠产生抗体的相对数量,结果如图 1。
②为获得产生抗 PRV 抗体效果理想的 B 淋巴细胞,可用 gD 免疫多只小鼠,选择____的小鼠,从其脾中得到 B 淋巴细胞。
(2) 将上述 B 淋巴细胞与____(甲)融合,并接种至含次黄嘌呤(H)、氨基蝶呤(A)和胸腺嘧啶核苷(T)的 HAT 培养基。动物细胞合成 DNA 有 D 和 S 途径,但甲只有 D 途径,途径如图 2。
HAT 培养基能筛选出目标融合细胞的原因是____。
(3) 由于____,因此还需对(2)获得的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
(4) 将(3)获得的细胞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从小鼠腹水中获得的单克隆抗体,需纯化后才能使用,原因是____。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C
判断依据:
A 错误,食物网仅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生态系统还需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
B 错误,兔作为植食性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但 “组成成分” 应指生产者、消费者等,而非营养级。
C 正确,食物网中生物存在替代关系,鼠消失后其生态位可被其他生物(如兔)取代。
D 错误,物质循环是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进行的,食物网中碳以有机物形式单向流动。
C
判断依据:
A 正确,植食性动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 同化量(146)- 呼吸消耗(102)=44 J/(cm a)。
B 正确,能量传递效率 = 146/1088≈13.5%。
C 错误,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流向分解者,而非植食性动物自身。
D 正确,能量逐级递减限制了营养级数量。
A
判断依据:
A 错误,实验组应加入捕食者释放的物质(如分泌物),而非直接加入捕食者。
B 正确,释放的物质属于化学信息,调节种间关系。
C 错误,实验未提及水溞与水稻的信息传递,水溞仅改变自身形态行为。
D 正确,需排除物质毒性对水溞的影响,确保结果由信息传递引起。
A
判断依据:
A 错误,互花米草入侵会破坏本土生态,降低生物多样性。
B 正确,土著植物恢复遵循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适应环境)。
C 正确,生态治理使物种丰富度增加,抵抗力稳定性提升。
D 正确,建立缓冲带可减少人类干扰,保护生态系统。
A
判断依据:
A 错误,包装盒中的碳最终会通过分解者回归生态系统,未脱离碳循环。
B 正确,无废工厂实现废物利用,兼顾经济与生态效益。
C 正确,发酵池微生物分解玉米、果树的有机物,利用其能量。
D 正确,该模式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如沼气发电)。
D
判断依据:
A 正确,酸性环境(pH 4.52)抑制杂菌生长。
B 正确,发酵产品的气味、颜色可直观反映品质(如杂菌污染)。
C 正确,益生菌需耐受胃肠道环境才能定植发挥作用。
D 错误,益生菌通过竞争或协同作用调节肠道菌群,而非清除原有微生物。
D
判断依据:
A 错误,脂肪提供碳源,无法提供氮源。
B 错误,平板划线法用于分离菌种,计数需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C 错误,蜡样芽孢杆菌组菌落数少于对照组,说明其抑制腐败菌生长。
D 正确,将腐败菌接种至固体培养基,通过菌落形态鉴定菌种。
C
判断依据:
A 正确,愈伤组织再分化可形成芽和根。
B 正确,黑暗条件下芽分化率为 0,说明光是诱导芽分化的必要条件。
C 错误,表格显示芽和根的分化依赖 IAA 和 6-BA 的诱导。
D 正确,黑暗条件下即使添加激素,芽和根分化率仍为 0,说明光缺乏不可通过激素恢复。
C
判断依据:
A 正确,促性腺激素可诱导供体母羊超数排卵。
B 正确,同期发情使受体与供体生殖器官生理状态一致,提高胚胎移植成功率。
C 错误,胚胎干细胞(gESCs)来源于囊胚的内细胞团,而非滋养层。
D 正确,未分化的 gESCs 细胞碱性磷酸酶检测呈紫红色,说明未发生基因选择性表达。
D
判断依据:
A 错误,花瓣离体培养获得的是二倍体,非单倍体。
B 错误,动物体细胞核移植获得克隆牛,试管牛通过体外受精技术获得。
C 错误,茎尖培养可获得脱毒苗(无病毒),而非抗花叶病毒的品种。
D 正确,胚胎分割技术可将一个受精卵分割成多个胚胎,三个受精卵可获得六只羔羊。
C
判断依据:
A 错误,PCR 变性阶段通过高温解链,无需解旋酶。
B 错误,PCR 原料为脱氧核苷酸(dNTP),而非核糖核苷酸。
C 正确,引物 1 和引物 4 分别与两条单链 DNA 的 3' 端互补配对,确保目的基因扩增。
D 错误,第一次循环后获得的 DNA 片段包含目的基因,但需多次循环才能得到纯目的基因序列。
B
判断依据:
A 正确,M 孔加入 DNA 分子量标准(Marker),用于对照条带大小。
B 错误,电泳结果单条带仅说明 DNA 片段大小一致,不能排除外源 DNA 污染(需设置阴性对照)。
C 正确,DNA 带负电荷,电泳时由负极(A 侧)向正极(B 侧)移动。
D 正确,毛囊数量越多,提取的 DNA 量越多,电泳条带亮度越高。
C
判断依据:
A 正确,LAAD 为蛋白质,在大肠杆菌核糖体合成。
B 正确,蛋白质工程需分析蛋白质三维结构以设计改造方案。
C 错误,改造 LAAD 需通过基因工程实现,必须考虑密码子简并性(优化基因序列)。
D 正确,通过改造蛋白质功能属于蛋白质工程范畴。
B
判断依据:
A 错误,基因组编辑技术设计 “完美婴儿” 违反伦理,被严格禁止。
B 正确,转基因新型致病菌可能突破人体免疫防线,引发风险。
C 错误,非法合成毒品属于化学犯罪,而非生物武器研制。
D 错误,生殖性克隆人未改变基因组成,不破坏基因多样性。
A
判断依据:
A 错误,DNA 不溶于冷酒精,冷酒精用于沉淀 DNA,而非溶解。
B 正确,涂布器需浸泡酒精,灼烧灭菌后使用。
C 正确,酵母菌无氧呼吸将葡萄汁转化为酒精。
D 正确,70% 酒精用于外植体消毒,杀灭表面微生物。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70 分)
16.(12 分)
(1) 分解者的作用对象(或 “有机物”);太阳能(或光能)
依据:枯落物是植物死亡器官,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其能量最终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2)
① 允许分解者(微生物、小动物)进入袋内分解枯落物
依据:密封袋会隔绝生物与枯落物的接触,而 2 mm 孔径可让分解者通过,保证分解过程正常进行。
② 图中需补充 “羊放牧” 和 “牛放牧” 两组,且羊放牧组的枯落物剩余量低于牛放牧组,对照组剩余量最高。
依据:实验结果表明羊放牧促进分解效果更显著,故剩余量应最少。
③ 土壤 pH 降低、碳氮比下降、微生物量碳增加均促进枯落物分解
依据:图 2 显示放牧组土壤 pH 低于对照组,碳氮比降低,微生物量碳增加,结合图 1 中放牧组枯落物剩余量少,推测这些因素协同促进分解。
(3) 草食动物放牧 → 粪尿氮输入 → 土壤氮素增加 → 微生物数量增多 → 枯落物分解加快
依据:羊粪尿氮含量高,促进微生物生长,微生物分解作用增强,从而加速枯落物分解。
17.(12 分)
(1) 减少无关基因干扰,确保目的基因正确表达
依据:重组质粒中无关基因可能影响目的基因的转录或翻译,删除后可提高表达效率。
(2) PCR;SalⅠ 和 SacⅠ
依据:PCR 用于扩增目的基因;根据质粒酶切位点,SalⅠ 和 SacⅠ 分别位于多基因串联体两端,可保证定向连接。
(3) ABD
依据:
A 错误:野生农杆菌不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无法在含卡那霉素培养基生长。
B 错误:愈伤组织细胞无细胞壁,无需纤维素酶处理。
D 错误:cry1C 由绿色组织特异性启动子(PrbcS)驱动,根成熟区细胞不表达。
(4)
① 限制酶
依据:Cre 酶识别特定序列并切割 DNA,功能类似限制酶。
② 去除选择标记基因(如卡那霉素抗性基因),避免基因污染
依据:Cre 酶切除 loxP 之间的序列,可在转基因后去除标记基因,提高安全性。
18.(10 分)
(1) 就地;协调与平衡原理
依据: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清除污染物需考虑环境承载力,遵循协调原理。
(2) 样方法;随机取样
依据:狗獾活动能力较弱,适合样方法调查;区域选择需随机以避免偏差。
(3) 主要分布在森林区域,远离河流,人类生活区附近较少
绘图示例:在 “森林” 区域画多个 “〇”(密度最高),草原少量,农田和人类生活区无。
依据:狗獾偏爱森林,不靠近河流,人类活动干扰会减少其分布。
(4) AC
依据:
A 正确:狗獾活动范围广,生态足迹大于蚯蚓。
C 正确:夏季亚洲狗獾与猪獾活动时间重叠减少,通过时间生态位分化缓解竞争。
19.(12 分)
(1) 脱分化;聚乙二醇(PEG);无菌
依据:外植体通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PEG 诱导原生质体融合;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
(2) BD
依据:
B 正确:振荡培养可增加溶氧量,保证细胞有氧呼吸。
D 正确:植物组织培养先诱导生芽,再诱导生根。
(3) 人工筛选融合子
依据:紫外线和碘乙酰胺处理使原生质体失去部分功能,仅正确融合的细胞能存活,减少筛选步骤。
(4) 遗传图解:
依据:保持系 C 与不育系杂交,后代基因型为 S (rr),表现雄性不育。
20.(12 分)
(1) 梯度稀释;含禾谷镰刀菌 T1
依据:土壤悬液需梯度稀释后涂布,筛选培养基需含 T1 以检测抑菌效果。
(2) 禾谷镰刀菌 T1;LMG、DSM、P13 菌种
依据:中央接种病原菌,周围接种待筛选菌种,通过抑菌圈大小判断效果。
(3) 快速生长期铁载体合成基因表达量高(酸化环境),平稳期 PCA 和 HCN 合成基因表达量高(竞争铁)
依据:快速生长期铁载体相关基因表达量高(+++),利于酸化环境;平稳期 PCA 和 HCN 基因表达量上升,通过分泌抑菌物质竞争铁。
(4) 调节机制图:
依据:敲除 ompR 抑制细菌生长,敲除 algR 降低 PCA 含量,推测 ompR 和 algR 分别促进 PCA 和铁载体合成。
21.(12 分)
(1)
① 最佳抗原(或免疫原)
依据:比较三种蛋白引发抗体产生的能力,筛选最适合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抗原。
② 抗体相对数量最高
依据:选择免疫后抗体水平最高的小鼠,其 B 淋巴细胞能产生高效价抗体。
(2) 骨髓瘤细胞;只有融合细胞(B 淋巴细胞 + 骨髓瘤细胞)能通过补救途径合成 DNA 并存活
依据:骨髓瘤细胞仅含 D 途径(被 A 阻断),B 淋巴细胞含 S 途径,融合细胞可利用 S 途径在 HAT 培养基存活。
(3) 融合细胞可能产生多种抗体(或存在未融合的 B 淋巴细胞)
依据:杂交瘤细胞需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筛选出专一性分泌目标抗体的细胞。
(4) 腹水中含杂蛋白(如小鼠自身抗体、细胞代谢产物),需纯化提高抗体纯度
依据:纯化可去除杂质,确保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和活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