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质量检测
(满分100分,完卷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应用(10分)
1.默写填空。(5分)【每空1分,有错字、增字或漏字不得分。】
(1)子路说明其志向后,夫子哂之。因为孔子认为: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
多于九土之城郭。
(杜牧《阿房宫赋》)
(3)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苏洵《六国论》)
(4)
,老病有孤舟。
(杜甫《登岳阳楼》)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重新排序,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①说话是通过生活就能获得的能力,识字和书写则需要长期的学习,只能极少数人
有机会掌握这种技艺并成为统治者,构成一种等级性极强的线性的社会权力链。
②随着文字及书写材料的出现,人类进入到了文明社会。
③文字的使用本身,构造了一种新的社会结构,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传播中来。
④当年苏格拉底反对使用文字,因为一旦使用文字,识字的人远比记忆非几的人多
得多,那些独占精神世界的人的地位将不复存在。
⑤但是,文字本身也造就新的社会隔阅,因为它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字世界,造
成识字者与文盲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
A.②⑤③④①
B.①②⑤④③
C.②④③⑤①
D.②①④③⑤
3.阅读下面的文字,依据人物性格判断甲、乙、丙、丁代表的人物依次是(
)(2分)
《红楼梦》中的人物描写是符合其个性的。在第二十二回中,贾母替宝钗做生日,
请了戏班演出之后,贾母赏了小旦和小丑两个孩子。这时“【甲】笑道:‘这个孩子扮
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乙】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丙】也
猜着了,亦不敢说。【丁】接着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丙】听了,忙把【丁】
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
A.贾宝玉
王熙凤
史湘云
薛宝钗
B.王熙凤
薛宝钗
贾宝玉
史湘云
C.史湘云
贾宝玉
薛宝钗
王熙凤
D.薛宝钗
史湘云
王熙凤
贾宝玉
高一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阅读(5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4一6小题。(11分)
材料一: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
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
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
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
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
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
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
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强
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摘自《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有删改)
材料二:
不少评论家、诗人和诗歌读者都感觉到当代新诗创作与理论似乎进入了一种停滞不
前、缺乏生命力的状态。由于古老的东方文化传统与汉语大多不可能向西方文化和语言转
化,而西方诗歌文化与语言又不可能被缺乏本民族传统意识的诗歌作者与理论家自然吸
收,食洋不化的积食病就明显地出现在诗歌创作和理论中。
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他文化”吸收力的强弱与自己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强弱成正比。唐
代之所以能广泛吸取西域民族、北方民族及佛教的文化,正是因为它拥有一个秦汉以来建
立的强大的中华文化传统,这传统如一个消化力极强的胃,吸收了四方异域的文化,借以
繁荣本民族文化。当代新诗不但丢失了本民族的诗歌传统,而且也失去了对那个传统的记
忆和感情,而中华文化又不同于其他以拉丁语为先祖的各种西方文化,可以自然地相互吸
收,所以必然会发生这种食洋不化的病症,这病症是当代诗歌失去读者的重要原因。当代
诗歌由于时代内容的发展,已无法退回到新诗运动初期的状态。当代社会让世界村的居民
们多少都进入了一个更复杂的感性与知性世界,中国诗歌也相应地在寻找与之相当的艺术
形式,主要是诗歌语言、内在结构、外在形态。这些必须是有本民族实质性的和具有现代
高一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质量检测参考答案
积累应用(10分)
1.(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2)直栏横槛
(3)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4)亲朋无一字
(每空1分,共5分)
2.C
(3分)
3.B
(2分)
二阅读(50分)
(一)
4.B
(3分)
5.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对方,体现了理性思辨和换位思考,
以己度人的儒家智慧。
②运用于国与国的交往中,强调互利共赢,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和中国价值的理念。
③为谋求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进步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具有俱进的当代价值。
④它超越国界,体现了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能够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
(4分)
6.①用“似乎”、“大多”、“不太”等表示不确定的词语,对当下艺术的情状表述得比较准确,体
现语言的准确严谨:
(科学性,1分)
②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能吸收文化的传统比作胃,用“心跳”“泉眼”“窗户”等比喻中华诗歌
传统的源泉和活力,体现语言的生动性:
(文学性,1分)
③“水涸石露”既是取材于生活中的情景,又用结构对称的短语,体现语言的雅致与通俗兼具的特
点。
(文学性,1分)
④作为“文艺评论”,本文兼顾了文学性和科学性的特点。
(总结,1分)
(二)
7.“呷”写出了师父喝酒悠然陶醉的神态,与接下来徒弟破鱼的紧张氛围形成对比。师傅因为陶醉喝酒
才没有注意到徒弟破鱼,使情节的发展显得合理。这样的描写增加小说的跌宕和趣味性。(3分)
8.画线句语言表达简洁朴素,属于白描手法,母亲鼻子酸的原因并没有具体阐明(1分),但语言背后
的意蕴丰厚,既是对木匠对母女俩生活的体谅(1分),也是母亲对木匠心意的领受和感激(1分),
也是母亲因拿不出充足的物资来招待这对师徒的心酸、心疼;(1分)给读者增加无限的回味空间
(1分)。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9.结尾那条鱼是假的,是木匠用手工雕刻的,出人意料之外(1分):但前文多处多有暗示:比如小说
开头交代木匠尤其善雕刻,作品栩栩如生(1分);收工饭时,木匠交代徒弟这顿只吃鱼,且要吃
完。但梅母女去收拾碗筷的时候,看到饭桌上“四个菜”原封未动、完完整整(1分);木匠临走时
告诉梅母女:“一个小玩意儿,留着耍。”暗示他留下了个东西(1分);结尾后生看到的那条鱼与
多年前木匠师徒吃的那条鱼一模一样,这说明这个鱼很有可能是假的(1分),巧妙的伏笔手法(1
分),使故事更加丰富立体,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效果1分)。
(评分说明:一点1分,给满为止。)
(三)
10.B
(1分)
11.甲诗将“鸿门开宴”英雄得势的情景与“阴陵失路”的失败结局作对比,强调项羽落得败局的原因
是不听建议,由此表达了对项羽失败的婉惜
(2分)。
乙诗将刘邦保咸阳的“柔仁”与项羽的“暴强”作对比,揭示项羽失败原因,表达了对项羽不修仁
德的否定态度。
(2分)
(四)
12.(1)推辞(2)同“借”,借给,送给
(每小题1分)
13.C
(2分)
14.现在驱逐客卿去帮助敌国,减少本国的人口去增强仇人的实力,(结果)在国内使自己虚弱,在国
外和各诸侯国结怨。
(3分)
15.首先用类比论证,比如“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用自然现象
类比治国需要包容。接着是历史事例论证,引用五帝三王的例子来增强说服力。然后用对比论证,
将纳客之利与逐客之弊进行对比,其理了然。
(3分)
(五)
16.A
(1分)
17.A
(2分)
18.使用整句骈句(1分),铺陈罗列了劝谏目的和效果相反的情况,有力地强调了诞妄激怒之辞的负
面作用(2分),节奏感强,富有气势(1分)。
19.第③段举了薛广德与张猛运用不同方式进谏汉成帝的例子(1分)证明激切之言不易令人接受(1
分)。第④段则由朋友骨肉间的规劝推论到君臣尊卑间的劝谏,从历史过渡到眼前说理(1分),
更进一步强调旁引曲释的重要性(1分)。最终总结全文得出“直谏为下”的结论。(1分)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3页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质量检测答题纸
(满分100分,完卷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应用(10分)
1.默写填空。(5分)【每空1分,有错字、增字或漏字不得分,】
(1)
(2)
(3)
(4)
2.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3.人物依次是()。(2分)
二阅读(5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4一6小题。(11分)
4.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
(4分)
6
(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一9小题。(12分)
7.
(3分)
8.
(4分)
高一语文答题纸第1页共4页
9.
(5分)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10一11小题。(5分)
10.可能收录两诗的一项是()。(1分)
11.
(4分)
(四)阅读《谏逐客书》选段,完成第12一15小题。(10分)
12.(1)却(
(2)藉(
)(2分)
13,“以”字做目的连词的一项是()。(2分)
14.
(3分)
15.
(3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6一19小题。(12分)
16.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17.对第②段论证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18.
(4分)
19.
(5分)
高一语文答题纸第2页共4页
三写作(40分)
100
0
400
300
高一语文答题纸第3页共4页
600
700
800
900
1000
高一语文答题纸第4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