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填空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填空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1.1水到哪里去了
1、液态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 。
2、水是一种 ,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 。
3、水蒸气是 的水,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空气中,没有固定的 和 ,是 、 、 、看不见、 的。
4、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 ,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水和水蒸气可以相互转变,是同一种物质,只是 不同。无论温度高还是温度低,水都会不停地蒸发变成 。无论晴天还是下雨,空气中都存在水蒸气。
5、湿布擦过的黑板和湿的手变干,都是因为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 中,这种现象叫作 。类似的现象还有水洼里的水变干,湿衣服变干,水果晒成干,面包、馒头放久了变硬,新鲜的蔬菜放置一段时间后萎缩等。
6、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到塑料盒的内壁出现___________,这是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
7、水和水蒸气的比较
1.2水沸腾了
1、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水会 。
2、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剧烈的 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做 ,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
3、温度计上的 ℃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水的沸点会随外界大气压强的改变而 。例如,海拔越高,水的沸点越低。
4、测量水温的方法:
①手拿温度计的 。
②将温度计 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 与 。
③视线与温度计液面 。
④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 (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
⑤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5、认识酒精灯:酒精灯是酒精为燃料的加热工具,
用于加热物体。酒精灯由 、瓶塞、灯芯、酒精和
玻璃瓶组成。
6、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从外向内依次为 、
内焰和 ,其中 温度最高,内焰次之,
焰心的温度最低,要用外焰进行加热。
7、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
①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
②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 其他酒精灯,以免酒精灯内的酒精洒出,引发危险。
③熄灭酒精灯时要用 盖灭,不能用嘴吹,盖灭后需要 ,以免下次使用时不容易打开灯帽。
④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很烫的,不要 触摸。
⑤如实验室中发生酒精灯着火的情况,第一时间告诉老师,可以用 扑盖,或者用 覆盖灭火。
8、水沸腾时,水面上会看到很多“白气”,这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 。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能看到的“白气”和雾都不是 。
1.3水结冰了
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 ,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 状态。结冰过程中水的温度 ,直至完全结冰,会向周围_______热量。
2、在做水结冰实验时,①在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制造 的温度。②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的水的温度时,温度计的位置保持 ,等待试管中的水结冰,观察并记录 。③对试管做标记是为了便于 水结冰后的体积变化。④水完全结冰后,在试管上标记冰柱的高度。
3、实验中,冰柱的高度 标记的水的高度,说明水结冰后体积变 。
4、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保持 ℃。
5、巧记口诀:温度降至零,水开始结冰。冰水温不变,直至水无踪。
1.4冰融化了
1、给冰加热,当冰的温度达到 ℃时,冰开始融化成水,由固体变成______,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保持0℃ 。冰开始融化时的温度被称为熔点,冰的熔点是 ℃。
2、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 热量,周围环境的温度会下降,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3、温度越高,冰融化得越 ;温度越低,冰融化得越 。
4、水、水蒸气和冰是同一种物质,只是形态不同,三种形态的水可以相互转化。
水(液态)
(气态)水蒸气 冰( )
5、三种形态的水的比较。
形态 形状 体积
水蒸气 态 固定形状 固定体积
水(雾、 ) 态 固定形状 固定体积
冰( 、霜) 态 固定形状 固定体积
1.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1、溶解指物质 、稳定地分散在溶剂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物质溶解在水中后会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 在水中。例如:白糖完全溶解在水中后,这杯水上下 甜。
2、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有: 、 、红糖、食用碱、味精等。
3、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有: 、 、木屑、食用油等。
4、物质在水中可以溶解多少的能力称为物质的 能力。水能溶解物质的能力是有 限度的。
5、在做“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实验时,①这是 实验,除了改变溶解的物质不同外,其他条件都要 。②添加食盐要 地加入,这样才能确定最终的份数。③加入一份物质后,无论怎样搅拌,该物质在水中都 溶解,则最后加入的这份物质不计算在内。如:加入7份无法完全溶解,则记为 份。
6、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能 。例如,常温下,5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 食盐或 小苏打,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 。
1.6加快溶解
1、在做“探索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实验时,我们只能改变 ,要保证水量和盐量等条件 ,食盐要同时倒入不同温度的水中。
2、在做“探究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实验时,我们改变的条件是 ,在一个烧杯中不断搅拌,另一个烧杯不搅拌;必须保证水量、水温和盐量等条件相同,食盐要同时倒入水中。(搅拌时,搅拌棒不能碰到烧杯的 与 )
3、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有 、 和 。
4、通过 和 和 的方法,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例如:①炒菜时加入调味品后大火翻炒,利用高温和 来加快溶解。
②调味品、感冒冲剂、奶粉、洗衣粉等做成粉末状也是为了 溶解。
③药片做成片状而不是粉状是为了 在身体溶解。
1.7混合与分离
1、筛网:用筛网分离 大小差别较大的混合物,如红豆和小米。
2、溶解:利用食盐能溶解在水中,沙不能溶解在水中的特点,可以用水来 食盐和沙。
3、过滤:通过特殊装置将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 能通过滤纸, 不能通过滤纸,留在烧杯底以及滤纸上。
4、蒸发:利用 、加热的方法,将食盐和水分离,使溶液从不饱和状态变成饱和状态,继续蒸发会析出晶体。
5、分离木屑和铁屑的方法:①利用磁铁的 分离。②倒入水中,把 在水面上的木屑分离出来,再过滤得到铁屑。
6、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 的过程,食盐能 于水中,也能从水中蒸发 出来。
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1、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没有产生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用橡皮泥做东西、用纸做成东西等。
2、化学变化:指物质变化时产生 。例如:铁生锈、木条燃烧等。
3、比较橡皮泥、纸与水的变化
我们做了什么 它们的变化 还是原来的物质吗
橡皮泥 揉、捏、压、搓 改变
纸 折叠、撕成小片 、大小改变
水 加热、降温 改变
4、生活中的大部分物质都具有 的性质,热胀冷缩是指物体受热时会 ,遇冷时会 的特性。例如:将一个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会发现它慢慢地鼓起来。这是因为乒乓球内部的气体受热膨胀。
答案:
1.1水到哪里去了
1、液态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3、水蒸气是气态的水,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空气中,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是无色、无味、透明、看不见、摸不着的。
4、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水和水蒸气可以相互转变,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无论温度高还是温度低,水都会不停地蒸发变成水蒸气。无论晴天还是下雨,空气中都存在水蒸气。
5、湿布擦过的黑板和湿的手变干,都是因为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作蒸发。类似的现象还有水洼里的水变干,湿衣服变干,水果晒成干,面包、馒头放久了变硬,新鲜的蔬菜放置一段时间后萎缩等。
6、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到塑料盒的内壁出现小水滴,这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
7、水和水蒸气的比较
1.2水沸腾了
1、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水会沸腾。
2、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水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3、温度计上的100℃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水的沸点会随外界大气压强的改变而改变。例如,海拔越高,水的沸点越低。
4、测量水温的方法:
①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②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③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④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
⑤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5、认识酒精灯:酒精灯是酒精为燃料的加热工具,
用于加热物体。酒精灯由灯帽、瓶塞、灯芯、酒精和
玻璃瓶组成。
6、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从外向内依次为外焰、
内焰和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的
温度最低,要用外焰进行加热。
7、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
①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
②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以免酒精灯内的酒精洒出,引发危险。
③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盖灭后需要重盖一次,以免下次使用时不容易打开灯帽。
④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很烫的,不要用手触摸。
⑤如实验室中发生酒精灯着火的情况,第一时间告诉老师,可以用湿抹布扑盖,或者用沙子覆盖灭火。
8、水沸腾时,水面上会看到很多“白气”,这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小水滴。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能看到的“白气”和雾都不是水蒸气。
1.3水结冰了
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结冰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变,直至完全结冰,会向周围放出热量。
2、在做水结冰实验时,①在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制造更低的温度。②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的水的温度时,温度计的位置保持不变,等待试管中的水结冰,观察并记录温度变化。③对试管做标记是为了便于观察水结冰后的体积变化。④水完全结冰后,在试管上标记冰柱的高度。
3、实验中,冰柱的高度高于标记的水的高度,说明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4、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保持0℃。
5、巧记口诀:温度降至零,水开始结冰。冰水温不变,直至水无踪。
1.4冰融化了
1、给冰加热,当冰的温度达到0℃时,冰开始融化成水,由固体变成液体,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保持0℃不变。冰开始融化时的温度被称为熔点,冰的熔点是0℃。
2、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周围环境的温度会下降,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3、温度越高,冰融化得越快;温度越低,冰融化得越慢。
4、水、水蒸气和冰是同一种物质,只是形态不同,三种形态的水可以相互转化。
水(液态)
(气态)水蒸气 冰(固态)
5、三种形态的水的比较。
形态 形状 体积
水蒸气 气态 没有固定形状 没有固定体积
水(雾、露) 液态 没有固定形状 有固定体积
冰(雪、霜) 固态 有固定形状 有固定体积
1.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1、溶解指物质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溶剂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物质溶解在水中后会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例如:白糖完全溶解在水中后,这杯水上下一样甜。
2、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有:食盐、小苏打、红糖、食用碱、味精等。
3、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有:沙子、石头、木屑、食用油等。
4、物质在水中可以溶解多少的能力称为物质的溶解能力。水能溶解物质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5、在做“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实验时,①这是对比实验,除了改变溶解的物质不同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②添加食盐要一份一份地加入,这样才能确定最终的份数。③加入一份物质后,无论怎样搅拌,该物质在水中都不能完全溶解,则最后加入的这份物质不计算在内。如:加入7份无法完全溶解,则记为6份。
6、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能不一样。例如,常温下,5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18g食盐或5g小苏打,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1.6加快溶解
1、在做“探索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实验时,我们只能改变水的温度,要保证水量和盐量等条件相同,食盐要同时倒入不同温度的水中。
2、在做“探究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实验时,我们改变的条件是是否搅拌,在一个烧杯中不断搅拌,另一个烧杯不搅拌;必须保证水量、水温和盐量等条件相同,食盐要同时倒入水中。(搅拌时,搅拌棒不能碰到烧杯的底与壁)
3、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有温度高低、是否搅拌和颗粒大小。
4、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和碾碎的方法,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例如:①炒菜时加入调味品后大火翻炒,利用高温和搅拌来加快溶解。
②调味品、感冒冲剂、奶粉、洗衣粉等做成粉末状也是为了加快溶解。
③药片做成片状而不是粉状是为了减慢在身体溶解。
1.7混合与分离
1、筛网:用筛网分离颗粒大小差别较大的混合物,如红豆和小米。
2、溶解:利用食盐能溶解在水中,沙不能溶解在水中的特点,可以用水来分离食盐和沙。
3、过滤:通过特殊装置将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食盐水能通过滤纸,沙不能通过滤纸,留在烧杯底以及滤纸上。
4、蒸发:利用蒸发、加热的方法,将食盐和水分离,使溶液从不饱和状态变成饱和状态,继续蒸发会析出晶体。
5、分离木屑和铁屑的方法:①利用磁铁的磁力分离。②倒入水中,把浮在水面上的木屑分离出来,再过滤得到铁屑。
6、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食盐能溶解于水中,也能从水中蒸发分离出来。
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1、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没有产生新的物质。例如:水的三态变化、用橡皮泥做东西、用纸做成东西等。
2、化学变化:指物质变化时产生新的物质。例如:铁生锈、木条燃烧等。
3、比较橡皮泥、纸与水的变化
我们做了什么 它们的变化 还是原来的物质吗
橡皮泥 揉、捏、压、搓 形状改变 是
纸 折叠、撕成小片 形状、大小改变 是
水 加热、降温 形态改变 是
4、生活中的大部分物质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热胀冷缩是指物体受热时会膨胀,遇冷时会收缩的特性。例如:将一个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会发现它慢慢地鼓起来。这是因为乒乓球内部的气体受热膨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