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海陆变迁——七年级地理湘教版(2024)上册课后培优检测(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 海陆变迁——七年级地理湘教版(2024)上册课后培优检测(含解析)

资源简介

3.3 海陆变迁——七年级地理湘教版(2024)上册课后培优检测
截至当地时间2025年4月14日晚,缅甸3月28日发生的7.9级强烈地震已在缅甸造成3706人死亡、5027人受伤,另有130人失踪。此外,该地震还造成泰国曼谷20人死亡,中国云南省瑞丽市458户1705人受灾,2人轻微受伤,截至北京时间4月13日16时,当地有4名中国公民死亡,13名中国公民受伤,完成下面小题。
1.缅甸此次7.9级强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其位于(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美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2.从世界地震带分布规律来看,缅甸地震属于( )
A.环太平洋地震带
B.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
C.大西洋中脊地震带
D.东非裂谷地震带
3.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迅速乘坐电梯逃离高楼
B.立即跑到阳台大声呼救
C.躲在坚固的家具底下或墙角
D.开车到空旷地带时迅速下车站立
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震中位于措果乡,震源深度为10公里。此次地震造成9人遇难,部分地区电力中断。地震发生后,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和应急管理部将国家地震应急响应提升至二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此次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 )
A.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形成
B.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张裂形成
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
D.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
5.此次地震发生时,顿珠同学逃生做法正确的是( )
A.跳楼逃生 B.跳窗逃生
C.乘坐电梯逃生 D.躲在床下或桌子下
珊瑚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海洋生物和最著名的海洋造礁生物之一。2024年4月,我国地质研究人员在秦岭山区发现了距今3.5亿年的一片“远古的大堡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在秦岭山区发现了大片珊瑚化石,说明( )
A.珊瑚曾经生活在陆地 B.秦岭山区曾经是一片汪洋
C.人类把珊瑚带到陆地 D.海洋生物进化成陆地生物
7.造成这种地理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流水侵蚀 C.季节变化 D.海平面上升
2024年6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贵州省望谟县发现早三叠世化石库,化石库保存着丰富且完整的海洋古生物化石,距今约2.51亿年。2025年3月9日5时,西藏日喀则市定结县发生3.6级地震。右图示意世界局部地区板块分布、望谟县发现的海洋古生物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贵州省望谟县发现海洋古生物化石,这说明( )
A.望谟县人们曾大量捕捞海洋资源
B.陆地和海洋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
C.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
D.2.51亿年前地球岩石圈开始分离
9.西藏定结县此次地震的原因是( )
A.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B.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
C.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拉伸
D.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阿贡火山是位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东部的一座活火山,自1800年以来已经至少喷发了22次,是该地区喷发最频繁的火山之一。读阿贡火山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阿贡火山喷发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其位于( )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B.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11.火山喷发的有利影响包括( )
①火山灰形成肥沃的土壤
②带来丰富的地热资源
③破坏基础设施建设
④污染空气和水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23年2月6日9时和18时,土耳其南部发生两次7.8级强烈地震,造成巨大损失。读“世界局部板块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位于印度洋板块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土耳其此次地震是因为地处( )
A.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张裂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B.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张裂地带,地壳运动稳定
C.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D.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地带,地壳运动稳定
14.结合板块构造学说,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
A.地中海的面积将扩大 B.红海的面积将缩小
C.阿拉伯半岛将消亡 D.阿尔卑斯山脉将继续抬升
15.2024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广西科学院等在广西自然资源博物馆联合举行2024年“广西海洋移动博物馆”进校园活动,特设“海洋之旅”科普研学展厅,进行生动有趣的互动学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展厅一:海陆变迁厅
图1示意展厅一楼陈设的产自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一带的海百合化石,它是始见于早寒武世的棘皮动物,生活在浅海。
(1)在贵州省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_________(陆地/海洋),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与_________(地壳运动/人类活动)有关。
展厅二:海洋现象厅
该展厅通过科技手段,模拟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图2为全球板块分布图,图中①②③地为2024年中国地震台网监测到的世界超过6.0级地震的地区。
(2)同学们在观察模拟运动中,发现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与_________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有关。结合图表资料可以看出,①②③对应的地震发生地集中分布在板块_________(交界处/内部);③为地跨亚欧两大洲的国家土耳其,它位于_________火山地震带上。
展厅三:深海探索厅
中国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图3为海底地形示意图。
(3)读图2可知,马里亚纳海沟位于_________洋;材料中科考队员下潜所到的深海区的海底地形是图3中的_________(填序号)。
(4)简述探测马里亚纳海沟的重要意义。(可从海洋生物、海洋资源、海洋生态及地质研究等方面回答,任答1点)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缅甸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B正确。故选B。
2.答案:B
解析: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缅甸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交界地带,属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该地区地壳运动活跃,地震频发,B正确。故选B。
3.答案:C
解析:地震发生时,在楼房应暂时躲在墙角或躲在坚固的家具底下,C正确;或墙角地震逃生时切不可乘坐电梯逃生,因为地震容易引发断电和楼体变形,从而使电梯不能正常运行,A错误:阳台处结构不稳定,易发生塌陷,B错误;若在车内避险,应留在车内(车身可提供保护),下车反而可能被坠落物砸伤,D错误。故选C。
4.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知,日喀则市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板块碰撞挤压使得地壳运动活跃,从而引发地震,C正确;未濒临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ABD错误。故选C。
5.答案:D
解析:跳楼、跳窗逃生会导致摔伤等问题,不可取,AB错误;地震时乘坐电梯下楼逃生,可能会因电梯故障被困,C错误;躲在坚固的桌子底下或床下,护住头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自己免受掉落物体伤害,D正确。故选D。
6.答案:B
解析:在秦岭山区发现了大片珊瑚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板块碰撞挤压使地表上升,原来的海洋变成了陆地,B正确;说明不了珊瑚曾经生活在陆地及海洋生物进化成陆地生物;珊瑚化石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人类将珊瑚化石带到了陆地上,ACD错误。故选B。
7.答案:A
解析:造成这种地理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地壳运动,A正确;与流水侵蚀、海平面上升、季节变化无关,BCD错误。故选A。
8.答案:B
解析:贵州省望谟县发现海洋古生物化石,这说明望谟县曾经是海洋环境,而现在是陆地,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中,B正确,A错误;不能反映地球岩石圈由板块拼合而成,也不能说明2.2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分离,CD错误。故选B。
9.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和图可知,西藏南部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处,所以地壳活跃,地震多发,D正确。故选D。
10.答案:D
解析:读图并根据所学可知,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板块相互碰撞挤压,使得地下岩浆有通道上升喷发,从而导致火山频繁喷发;印度尼西亚处于板块交界地带,阿贡火山位于巴厘岛东部,巴厘岛所在区域处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D正确。故选D。
11.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分析可知,火山喷发会喷出大量火山灰,火山灰富含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在沉积后经过一定时间可以形成肥沃的土壤,利于农业生产,①正确;火山活动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释放,在火山分布区域,地下热流活跃,往往存在丰富的地热资源,可用于发电、供暖等,②正确;破坏基础设施建设属于火山喷发的不利影响,火山喷发的熔岩流、火山碎屑流等会冲毁房屋、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③错误;污染空气和水源是不利影响,火山喷发释放的火山灰、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等)会污染空气,火山灰等物质进入水体也会污染水源,④错误。综上,A正确。故选A。
12.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①②位于亚欧板块,③位于非洲板块,④位于印度洋板块,D正确。故选D。
13.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土耳其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由于板块的碰撞挤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C正确。故选C。
14.答案:D
解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有的碰撞挤压,有的张裂拉伸,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其面积逐渐缩小,A错误;红海受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拉伸作用,在不断扩张,B错误;阿拉伯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不会消亡,C错误;阿尔卑斯山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还将继续抬升,D正确。故选D。
15.答案:(1)海洋;地壳运动
(2)印度洋;交界处;地中海—喜马拉雅
(3)太平;④
(4)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研究海洋资源开发潜力,对海洋生态系统进行监测,探究地质活动。
解析:(1)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在贵州省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过去这里曾经是海洋,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与地壳运动有关。
(2)读图2可知,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地壳隆起抬升形成的。根据图2中的全球板块分布图,①②③地震发生地对应的是板块交界处。这些区域是板块之间的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容易发生地震。③为地跨亚欧两大洲的国家土耳其,它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该地震带是由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3)从图2可以看出,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太平洋板块附近,处于太平洋。海沟是海洋中水深较深的地方,图3中④处为海沟,符合马里亚纳海沟的地形特征。
(4)探测马里亚纳海沟的重要意义:探索马里亚纳海沟有助于发现独特的深海生物物种,研究其特殊的生存方式和适应机制,丰富对生物多样性的认知;研究海洋资源开发潜力,了解海沟区域可能蕴藏的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为未来资源开发提供依据;对海洋生态系统进行监测,探究地质活动,尤其是板块运动和地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