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地球与地球仪——七年级地理湘教版(2024)上册课后培优检测(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地球与地球仪——七年级地理湘教版(2024)上册课后培优检测(含解析)

资源简介

2.1 地球与地球仪——七年级地理湘教版(2024)上册课后培优检测
2024年6月,“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图1)实现了人类首次月背着陆。图2是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绕日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的“嫦娥六号”所到达的月球属于( )
A.卫星 B.恒星 C.行星 D.星云
2.图中地球的宇宙环境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
B.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C.太阳系—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地月系
D.可观测宇宙—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
3.据探测器观测,月球上没有氧气和液态水,昼夜温差极大,一片荒凉的月表布满了陨石坑。相比较而言,地球上生机勃勃的主要原因是( )
①日地距离适中
②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
③液态水的存在
④有和月壤一样的土壤
⑤大气层保护下温度适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表示意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被称为盖天说。 →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推测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 → 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首次实现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 → 20世纪,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定地是个球体。
4.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大致经历了( )
A.想象→推断→验证→确证 B.推断→想象→验证→确证
C.确证→推断→验证→想象 D.验证→推断→想象→确证
5.不同时期的宇宙观,反映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下图中能体现中国“盖天说”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地球仪模型制作实践活动。下表示意同学们制作地球仪模型的主要步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①给乒乓球两端打孔 ②用记号笔紧贴卡尺刻度,转动乒乓球,画上纬线和经线 ③将铁丝按照一定的倾斜角度弯折成支架 ④准备材料 ⑤将打好孔的乒乓球固定在做好的铁丝架上
6.制作地球仪模型的正确顺序是( )
A.④①②⑤③ B.④①③②⑤ C.④③⑤②① D.④⑤③②①
7.下面是同学们制作出来的地球仪模型照片,比较科学的是( )
A. B. C. D.
8.借助地球仪,我们可以( )
①演示地球自转
②观察海陆分布状况
③认识经纬线特点
④了解任意地点的海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9.根据图判断意大利某城市(P点)经度为( )
A.30°W B.30°E C.15°W D.15°E
10.有关P、M点说法正确的是( )
A.P有阳光直射现象 B.P位于高纬度地区
C.M大致位于(0°,15°E) D.M日出时间早于P点
下图是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
11.①地的经纬度是( )
A.(60°S,110°E) B.(60°N,110°E) C.(60°S,110°W) D.(60°N,110°W)
12.下列关于图中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地在②地的东北方向 B.①②两地所在纬线长度相等
C.③地位于西半球 D.图中两阴影区表示的实地面积相等
地球仪是我们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小亮同学尝试自选材料制作地球仪。完成下面小题。
13.小亮把乒乓球穿在铁丝上,经过反复调整,最终制作正确的地球仪是( )
A. B. C. D.
14.小亮描述地球仪的语言,错误的是( )
A.地轴是地球的自转轴 B.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是本初子午线
C.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5.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八大行星的名称。B:________,H:________。
(2)图中共包括________级天体系统,中心天体是________。
(3)八大行星运动方向都是________,并呈________(选填“顺”或“逆”)时针方向。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月球属于地月系,是地球的卫星。卫星是指在围绕一颗行星轨道并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然天体,人造卫星一般亦可称为卫星。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恒星是指本身能发出光和热的天体,例如太阳;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例如八大行星;星云是指稀薄的气体或尘埃构成的天体。综上,A正确。故选A。
2.答案:B
解析:天体系统中级别最高的是总星系或可观测宇宙,下一级别是银河系,之后是太阳系,级别最低的是地月系,B正确。故选B。
3.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上生机勃勃的主要原因是日地距离适中,大气层保护下温度适宜,有适合的温度;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以及液态水的存在,为人类的生存提供生命之源,①②③⑤正确;月壤的特点不含水分和有机物质,因此不利于植物的生长,而地球上的土壤大部分肥力较高,有利于植物生长,④错误。综上,B正确。故选B。
4.答案:A
解析:古代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科技水平落后,往往凭借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把地球的形状想象为“天圆地方”;后来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推测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1519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验证了地球是一个球体;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到地球的照片,确证了地球是一个球体。根据以上分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大致经历了想象一推断一验证一确证的过程,A正确。故选A。
5.答案:A
解析:“盖天说”即“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秦朝半两钱圆形方孔,体现了“天圆地方”;北京天坛的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①②正确;地球仪和浑天仪都是球形的,不能体现“盖天说”,③④错误。综上,A正确。故选A。
6.答案:B
解析:制作小地球仪第一步是准备材料;第二步是给乒乓球两端打孔;第三步是用铁丝按照一定的倾斜角度弯成支架;第四步是将打好孔的乒乓球安置在做好的铁丝支的支架上;第五步是用记号笔紧贴卡尺刻度,转动乒乓球,画上纬线和经线。因此制作小地球仪的顺序应该是④①③⑤②。综上,B正确。故选B。
7.答案:A
解析:根据小地球仪模型制作步骤,制作出来的地球仪模型上经线连接南北两极,是半圆;纬线与经线垂直,是圆圈;经线与纬线互相垂直,交织成经纬网;地球仪的上方标注北极,下方标注南极。综上,A正确。故选A。
8.答案:A
解析:同学们利用制作的简易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①正确;可以观察海陆分布状况,②正确,经纬线是人们为了更好地确定地球上某一点人为制定,在地球仪上可以看到,③正确;但无法了解任意地点的海拔,④错误。综上,A正确。故选A。
9.答案:D
解析:东西经度的划分是以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0°经线以东、180°经线以西称东经,用符号E表示,0°经线以西、180°经线以东称西经,用符号W表示,南北纬度的划分都是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的纬度称北纬,用符号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称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意大利某城市(P点)经度为15°E,纬度约为45°N,D正确。故选D。
10.答案:D
解析:P点的纬度约为45°N,位于北温带,无阳光直射现象,A错误;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P点的纬度约为45°N,位于中纬度地区,B错误;M大致位于(0°,30°E),C错误;依据地球自西向东旋转,M日出时间早于P点,D正确。故选D。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仪与经纬网的相关知识。①地所在地区经度度数往东递增,纬度度数向北递增。结合图中经纬度数可知,①地经度为东经,纬度为北纬。因此,①地的经纬度是(60°N,110°E),B正确。故选B。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仪与经纬网的相关知识。读图可知,③地经度为80°W,位于西半球。C正确;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①地位于(60°N,110°E)。读图,②地位于(70°N,100°E)。因此,①地位于②地的东南方向,A错误;①地纬度为60°N,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B错误;虽然图中两阴影区经度、纬度跨度均为10°,但右图阴影区纬度较低,表示的实地面积更大,D错误。故选C。
13.答案:D
解析:地球仪的中心被地轴穿过,地轴和地平面有66.5°的夹角,AB错误;地轴和地表的交点是南北两极,北部是北极点N,南部是南极点S,C错误、D正确。故选D。
14.答案:B
解析:地轴是地球的自转轴,A正确;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是赤道,B错误;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C正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D正确。故选B。
15.答案:(1)木星;金星
(2)二;太阳
(3)自西向东;逆
解析:(1)依据太阳系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图中B位置处于第五位,所以是木星;H位置处于第二位,所以是金星。
(2)图中包含太阳系以及行星和其卫星构成的行星系统(如地球和月球组成地月系等),所以共两级天体系统。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太阳质量巨大,对太阳系其他天体的引力作用使其围绕太阳运转。
(3)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都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这是太阳系形成过程中物质运动和演化的结果,在同一平面上以相同方向公转,使太阳系的运行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