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下)期末学情调研(语文)总分:720分考试时间:20分钟(只交答题卡,试卷自已保留。)一、阅读(60分)(一)积累与运用(7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8分)千龙进发!好一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船队!划起米就(kàg)口奋了,喧了,不可遏制了!百十只龙舟像百十发离弦的箭,劈开水波,冲破揭绊,向前飞速滑去。争潑,争滋!面一样,是踊跃的水花:炸雷一样,,是(zhèn口耳欲龚的鼓声;哗哗!隆隆!哨啊!这骁殖的气,势让每一位岸上观众的内心沸腾了,他们翘首而望,那无数条龙在河道上迅速转弯,远去;消失,只在水面上留下了一圈又一图的涟渣。1.请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2分)kng()奋zhen.()耳欲聋羁()绊翘()首2.请你结合语境,仿照划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续写,使前后结构一致,语意连贯。(2分)3.老师指出语段横线部分有一处语病,请你帮小静找出并写下修改意见。(2分)4.小松查阅史料发现,原始时期先民就已有水上捕捞、争相竞渡等民间活动。如果将“赛龙舟”活动放入《诗经》,你认为放入以下哪部分最合适?请选择并简要阐述你的理由。(2分)A风B雅C颂5.古诗文默写填空。(7分)(1)口口口口,往来翕忽。(柳宗元《小石潭记》)(②)水击三千里,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北冥有鱼》)(③)《虽有佳肴》中“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口口口口口”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说明了“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安居乐业,当年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的心愿已经成为实。(⑤)《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的肖像,.现出劳动的艰苦的诗句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第1页(二)文言文阅读(75分)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611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z】秦穆公谓伯乐日:“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日:“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②也。有九方皋③,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日:“已得之矣,在沙丘。”愁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④而黄。”使人往取之牡面骊⑤穋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日:“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大息日:“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得其精而态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选自《九方皋相马》,文章有别改)【注释】①子姓:子之所生,即子孙。②天下之马:这里指天下最好的马。③九方皋:人名,九方:复姓。④牝:雌性的鸟、兽。与下文“牡”相对,“牡”指雄性的鸟、兽。⑤骊:纯黑色的马。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1)食马者()(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3)策之不以其道()(4)穆公不说()7、用斜线(/)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8.选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2分)A.衹辱于奴隶人之手B.骈死于槽枥之间C.马之千里者D.虽有千里之能9.【甲】文采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第1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