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第一课时 课件(共21张PPT内嵌视频)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第一课时 课件(共21张PPT内嵌视频)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情境导入
观看视频,请思考琼州海峡是怎样形成的?地球发生了什么变化?
你知道“沧海桑田”吗?
素养目标
1. 我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并分析原因。
2.我能结合图文资料,说出大陆漂移说的观点和主要证据
3.我能利用大陆漂移学说解释具体地理现象
一、沧海桑田
北宋时期,沈括在他《梦溪笔谈》中阐述了有关地球演变的精辟见解,他根据太行山麓岩石中所含的螺蚌化石,判断这里曾经是大海之滨,后来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迁。
任务一 自主学习
请结合课本57-58页的图文内容,思考以下现象说明了什么?
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2.为什么在我国东部海域海底会出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3.荷兰的围海造陆说明什么问题?
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地壳发生了运动
任务一 自主学习
学生展示
2.为什么在我国东部海域海底会出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任务一 自主学习
由于海平面的升降
学生展示
3.荷兰的围海造陆说明什么问题?
任务一 自主学习
学生展示
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任务二 合作学习
请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海陆变迁的原因及证据:
原因 自然原因 (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 (次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如填海造陆等
证据 喜马拉雅山脉中的海洋生物化石(________变________)
我国东部海域海底的古河道及水井遗迹(________变________)
中国香港、荷兰、日本的填海造陆(属于________________)
地壳运动
海平面的升降
人类活动
海洋
陆地
陆地
海洋
人类活动
1.地球上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
2.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固定不变的吗?
3.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偶然从地图中得到了什么启示,提出了什么学说?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任务一 思考
任务一 自主学习
观看视频,总结大陆漂移说的内容和观点:
任务一 自主学习
德国气象学家
地球物理学家
魏格纳
1910年,病中偶然翻阅世界地图,产生了大陆漂移假说的想法。
大陆漂移说的观点:
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到了6500万年前,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
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________、________的分布状况;
七大洲
四大洋
任务二 学生探究
请结合课本61页活动题,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能证明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是什么?
任务二 学生探究
证据一:
轮廓吻合
学生展示
任务二 学生探究
学生展示
证据二:
我不会飞,为什么南美洲和非洲都有我的存在呢?
我只能生活在热带浅海,为什么南美洲和非洲都有我的存在呢?
动物的相似性
任务二 学生探究
学生展示
证据三:
这好比撕碎了的一张报纸,拼合以后的印刷文字和行列也一一对应。
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任务二 学生探究
学生展示
证据三:
这好比撕碎了的一张报纸,拼合以后的印刷文字和行列也一一对应。
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任务三 小结
请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轮廓的相似性
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古生物的相似性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考古学家们认为,中龙是生活在古生代的一种淡水爬行动物,其化石仅发现于非洲和南美洲南部。图为南美洲和非洲的古老地层及动、植物化石相似性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中龙化石分布现象”能够证明的学说是( )
A.大陆漂移学说 B.海底扩张学说
C.板块构造学说 D.地球圈层学说
2.下列现象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运动变化的是( )
A.岛礁有时被淹没而有时露出 B.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
C.青藏高原上有许多珍稀动植物 D.杭州湾两岸架起了跨海大桥
A
B
素质拓展
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那些海陆变迁的实例?
云南石林是如何形成的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