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五区县重点校2024-2025学年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五区县重点校2024-2025学年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重点校联考
高二化学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化学与科学、生活密切联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红外光谱仪可区别CH3COOCH2CH3与CH3CH2CH2COOH
B.聚乳酸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可吸收性,可用作手术缝合线
C.分子中的双螺旋链通过氢键相互结合
D.乙二醇可作汽车发动机抗冻液,丙三醇吸湿性强有护肤作用,二者互为同系物
2.下列化学用语或模型不正确的是
A.羟基的电子式:
B.乙醇的结构简式:C2H5OH
C.邻羟基苯甲醛分子内氢键示意图:
D.顺-2-丁烯分子的球棍模型:
3.有机化工原料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经常使用的有机化工原料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与④互为同系物
B.足量的①和②均能与溶液反应生成
C.②与③互为同分异构体
D.③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油脂、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蛋白质与浓硝酸作用时呈黄色,可用于蛋白质的检验
C.油脂可用于生产甘油是与其含有的碳碳双键有关
D.1mol葡萄糖能在酒化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2mol乙醇和2molCO2
5.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乙醛在碱性条件下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氧化:
B.1-溴丙烷与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共热:
C.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2 + H2O + CO2 → 2 +
D.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加热至140℃:
6.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所选用试剂和分离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足量) 分离方法
A 苯(苯酚) NaOH溶液 分液
B 乙烷(乙烯) 酸性KMnO4溶液 洗气
C 乙酸乙酯(乙酸) NaOH溶液 分液
D 乙酸(乙醛) 新制Cu(OH)2悬浊液 过滤
A.A B.B C.C D.D
7.普伐他汀(结构如图)是一种调节血脂的药
物,若1mol 普伐他汀分别与H2、Na、NaOH、
NaHCO3恰好完全反应,则消耗H2、Na、NaOH、
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B.
C. D.
8.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苯乙烯()所含碳碳双键数目为4NA
B.标准状况下,11.2 L氯仿所含分子数为0.5NA
C.1mol甲醛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充分反应生成Ag的个数为2NA
D.现有乙烯、丙烯的混合气体共14g,所含原子数为3NA
9.利用下列装置(夹持装置略)或操作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苯和液溴的反应为取代反应 B.检验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
C.验证乙酸、碳酸、苯酚的酸性强弱 D.证明制得的气体是乙烯
A.A B.B C.C D.D
10.化合物Z(华法林)是一种香豆素类抗凝剂,可由下列反应制得: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Y分子存在顺反异构体
B.1 mol X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3 mol NaOH
C.一定条件下,Y分子可以发生取代、加聚、还原反应
D.Z分子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
11.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溶液,产生沉淀 蛋白质发生了变性
B 向两支分别盛有2mL苯和2mL甲苯的试管中各加入几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用力振荡,后者褪色 苯环对甲基产生了影响
C 苯和苯酚稀溶液分别与浓溴水混合,后者产生白色沉淀 苯环对羟基产生了影响
D 将稀硫酸滴入淀粉溶液中,加热一段时间,再加入新制的悬浊液并加热,溶液中未出现砖红色沉淀 说明淀粉未水解
A.A B.B C.C D.D
12.结构为的有机物可以通过不同的反应得到下列四种物质:
① ② ③
生成这四种物质的反应类型依次为
A.消去、消去、缩聚、取代 B.取代、还原、加聚、取代
C.取代、取代、缩聚、置换 D.取代、消去、缩聚、取代
13.某有机物A能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其中C与F是同分异构体。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D和F均可与Na反应
B.B、C、D、E、F分子中的碳原子数相同
C.可用新制的银氨溶液检验E中的官能团
D.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有机物A的结构有4种
14.间甲基苯酚(M)和碳酸二甲酯,在碱性条件下用TEBA作为催化剂时,可合成间甲基苯甲醚(N),合成路线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有机物M与苯酚互为同系物,均可用于医院等公共场所的消毒
B.1mol有机物M与足量溴水反应,最多消耗
C.有机物N中最多有14个原子共平面
D.与有机物N互为同分异构体的酚类物质有9种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14分)按要求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2)桂皮中含有的肉桂醛()是一种食用香料,把足量肉桂醛加入到溴水中,溴水褪色,这 (填“能”或“不能”)说明肉桂醛中存在碳碳双键。写出肉桂醛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能一次鉴别出乙醇、乙醛、甲酸、乙酸的试剂是 。
(5)有机物转化关系:,已知C有酸性,有机物A蒸气密度为同温同压下氢气密度的30倍,写出C的结构简式 ,A→B的反应方程式为 。
16.(10分)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摆件由环保聚氯乙烯(PVC)、亚克力(PMMA)和聚碳酸酯(PC)等高分子材料制作而成,材质轻盈,形象深受人们的喜爱。
(1)写出由氯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合成聚氯乙烯的化学方程式: 。
(2)亚克力(PMMA)的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已知:(R、R代表烃基)
① B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只有一组峰,则B的结构简式为 。
② D→E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下图是聚碳酸酯(PC)的合成过程和分子结构片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反应物Ⅰ和Ⅱ均可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b.反应物Ⅰ和Ⅱ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均有三组峰
c.生成物除聚碳酸酯外还有苯酚
d.通过化学方法可实现聚碳酸酯的降解
(4)PVC、PMMA和PC三种聚合物中属于缩聚产物的是 。
17.(1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制备苯甲酸异丙酯,其反应原理如下: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物质的性质数据如表所示:
物质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 沸点/℃ 水溶性
苯甲酸 122 1.27 249 微溶
异丙醇 60 0.79 82 易溶
苯甲酸异丙酯 164 1.08 218 不溶
实验步骤:
步骤i.在图甲干燥的仪器a中加入24.4g苯甲酸、20mL异丙醇和10mL浓硫酸,再加入几粒沸石;
步骤ii.加热至70℃左右保持恒温半小时;
步骤iii.将图甲的仪器a中的液体混合物进行如下操作得到粗产品:
步骤iv.将粗产品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精制。
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步骤i中选择的仪器a的容积大小为___________(填标号)。
A. B. C. D.
(2)实验中,加入的异丙醇需过量,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酯化反应接近反应限度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一般采用水浴加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I中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Ⅱ中加入无水硫酸镁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iv操作时应收集218℃的馏分,如果温度计水银球位置偏上,则收集的精制产品中可能混有的杂质为__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
(6)如果得到的苯甲酸异丙酯的质量为27.88g,那么该实验的产率为_______
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18.(17分)芳香烃A是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由A制备高分子E和医药中间体K的合成路线(部分反应条件略去)如下图所示:
已知①RCHO;
② (苯胺,易被氧化)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是 。①和⑧的反应类型分别是 、 。
(2)D中含氧官能团名称是 ,G的结构简式为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⑦的作用是 。
(5)M是1molD与1molH2的加成产物,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M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i.苯环上只有四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ii.遇FeCl3溶液显紫色;
iii.分子中只存在一个环,不含其它环状结构。
(6)设计以为起始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 。(无机试剂和有机溶剂任用,合成路线示例见题干)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五校联考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5 DCDBA 6-10 ACDCB 11-14 BDDC
二、填空(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58分)
15.(共14分)
(1)2-丁醇 乙酰胺(每个名称1分)
(2)不能 +2[Ag(NH3)2]OH
+2Ag↓+3NH3+H2O (物质写对占1分,条件、配平占1分,下同)
(3) (
H
)+2NaOH (
Na
) +NaBr+H2O
(4)新制Cu(OH)2悬浊液
(5)CH3CH2COOH
2CH3CH2CH2OH +O22CH3CH2CHO+2H2O
16.(共10分)
(1)
(2)
(
C
CH
3
OH
COOH
CH
3

H
2
SO
4

CH
2
=CCOOH+H
2
O
CH
3
)
(3)b
(4)PC
17.(共17分)
(1)三颈烧瓶(或三口烧瓶)(1分) B
(2)使酯化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提高苯甲酸的转化率
油水分离器中水面保持稳定(或油水分离器中水层高度不变)
(3)受热均匀,容易控制温度
(4)除去硫酸和苯甲酸等酸性杂质 除去残留的水
(5)苯甲酸
(6)85.0
18.(共17分)
(1)甲苯(2分) 取代反应 氧化反应(各1分)
(2)(酮)羰基(1分) (2分)
(3)+2NaOH+2NaCl+H2O(2分)
(4)保护氨基 (2分)
(5)16 (2分)
(6)
(按步给分,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