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环江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环江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春季学期期末测试
八年级 历史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 “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能够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新中国成立初期,为赢得农民,中央人民政府颁布指导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 这场鏖战耗时2年零9个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将血性和信仰发挥到极致,硬生生将“武装到牙齿”的联军从家门口赶回了三八线,最终双方停战,创造了“世界上唯一用步兵围歼机器化部队”的战争奇迹。这里的“战争”指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3. 河北遵化县西四十里铺村有154户是遵化有名的穷村。1952年前国家每年给这个村发放救济粮和寒衣。1955年实现了全村合作化后,集体打井3眼、改良土地400亩。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余粮2728万公斤。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A.三大改造的开展 B.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
4.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时间轴就是依据时间顺序把多个历史事件串联起来的一种表现形
式,其最大的作用就是把历史知识时序化、系统化。下面年代尺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其中②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A.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B.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C.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D.左倾泛滥,国家内乱
5. 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今天回首那段岁月,你认为如果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重演,关键是要
A.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B.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C.要防止教条主义 D.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
6. 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发表,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其影响是
A.标志着拨乱反正的完成 B.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始
C.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 D.深化了经济体制的改革
7. 1986年,江苏南京工程机械厂向厂内职工发行面额100元的个人定期股票。该股票发行的背景是
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B.小岗村分田包干到户
C.城市改革的全面展开 D.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8. 进入21世纪,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的事件是
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中美建交促成中美关系正常化
C.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D.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
9. 1992年邓小平阐发的一系列全新的思想,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驱散了人们思想上的迷雾。它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下列选项能够佐证材料观点是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的手段” D.“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10.下列年代尺所示会议的主要内容呈现了
A.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
C.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成就 D.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发展历程
11. 2022年,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新征程上持续深化党的作风建设的时代号令。这体现中国共产党
A.全面深化改革 B.全面从严治党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2. 2025年3月,习近平在参观纳西族东巴文化研究成果时强调,“引导各族群众自觉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我国为加强民族团结实行的基
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方针
13. 下列图文材料反映的是我国
A.新时代多边外交事业的发展
B.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
C.军队建设与国防力量的增强
D.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4. 2025年2月,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时说,“中国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每一个国家的声音都应得到倾听”。下列能体现此理念的是
A.“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B.“求同存异”的方针
15. 十八大以来,中国先后举办了北京APEC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G20杭州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等大型主场外交。这反映了
A.中国为共同发展贡献智慧 B.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C.人类命运共同体成功构建 D.中国积极反对霸权主义
16.“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联合国中的诸多亚洲问题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联合国只有在中国的参与下,才能顺利地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目的。”据此可知,中国重返联合国
A.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B.提升了发展中国家的地位
C.改变了美苏冷战两极格局 D.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7. 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5年春节假期最新数据: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出游5.01亿人次,同比增长5.9%;国内出游总花费6770.02亿元,同比增长7.0%。全国出游人次和总花费再创新高!我国旅游业爆火的根本原因是
A.生活理念的转变 B.国民经济的发展
C.休闲时间的增多 D.交通设施的改善
18. 数据显示,2012—2021年,我国网民从5.64亿增加到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从42.1%提升到73%,互联网站1846个,应用程序2910个,公众账号7671个。这显示了
A.互联网深刻影响中国社会 B.我国已经建成小康社会
C.中国国防安全建设成就 D.数字化教育在我国普及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9分)
19.(13分)八年级(1)班的同学以“发现课本外的历史真相”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
任务一:第一组同学围绕“史料的分类与辨析”搜集到如下不同类型的史料。
①1949年12月21日,南宁各界庆祝解放游行照片;②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张云逸为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的通知书;③1953年12月16日《广西日报》;④1960年周恩来审批后的清狮潭水库设计方案;⑤桂林清狮谭水库;⑥1964年通车的邕江大桥;⑦纪录片《这百年,广西怎样走来》;⑧吴长生著:《凝固的浮云:一个共和国同龄人的四十年人生回忆》
种类 含义 对应史料(填序号,多写、少写、错写不得分)
文献材料 文字产生之后,人们利用文字和书籍,将自己的活动记录下来。如文书档案、传记、报刊等。  
实物材料 又称文物,主要指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遗存。如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口述材料 指人们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如传说、史诗、回忆录等。   
现代音像史料 主要音像史料包括能反映不同历史内容的录音、录像及纪实性影视作品等   
(1)根据表格中对不同史料的界定,为列出的史料找到对应的类型。(4分)
任务二:第二组同学聚焦“小钱币 大历史”这一主题,搜集整理了下面的钱币资料。
(2)从上述货币中任选一例,仿照下面示例,提取其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注意:不能照抄示例)(5分)
示例:选择:第三套人民币1元 政策:第二个五年计划 开始实行时间:1958年 说明: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8年我国进行第二个五年计划,第一台国产拖拉机顺利诞生,推动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进程。
任务三:第三组同学探究“书信 情怀”这一主题,搜集整理了下面书信。
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 ——摘编自A的日记 四个多月来,情况基本熟悉了,这次又调去兰考,我有点顾虑有点害怕,到那里人地两生,水平又低,又没做过主要领导工作,担心搞不好……但地委说那里需要,组织已经决定,那就坚决服从,有困难和大家共同克服,不懂的向原有同志好好学习。 ——摘编自B写给赵祥庆的一封信(1962年)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A、B的历史人物。简述上面两位时代楷模身上折射出的时代精神。(4分)
20.(1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五十六个民族儿女携手缔造的团结奋进共同体。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是华夏子孙世代传承的矢志不渝的崇高追求。请结合以下历史文献与实证材料,深入探究这一永恒命题。
材料一 中国民族自治区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⑤是____自治区。回答该自治区解放的意义。(3分)
材料二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 中葡澳门交接仪式
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1997年6月30日晚的天安门广场,人如海,歌如潮。“10、9、8……”伴随着迎回归倒计时牌上的红色数码的闪动,人们有节奏地齐声高呼起来。1997年7月1日0时,香港在被英国殖民统治了一个半世纪后,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我国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方针。写出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2分)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商定自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摘自《中美建交公报》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中美建交公报》中美国对台湾问题的立场是怎样的?(2分)
材料四 两岸同胞期盼的时刻终于来临:2015年11月7日下午3时,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双手紧握。……在会面中再次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台湾无论哪个党派、团体,无论其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
——摘编自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年11月8日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回答,海峡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前提是什么?我国实现国家统一具备了哪些有利的条件?(3分)
材料五 在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我再到濠江之畔,新发展新变化令人欣喜。我们将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两岸同胞一家亲,谁也无法割断我们的血脉亲情,谁也不能阻挡祖国统一的历史大势!
——习近平主席《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
(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请你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向广大台湾青少年阐述对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理解。(2分)
21.(14分)中国式现代化 助力实现中国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和艰辛探索,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开创中国道路】
材料一 下面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示意图。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开始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大的发展阶段:1949﹣1978年的奠基时期;1978﹣2012年的快速发展时期;2012年至今的走向成熟时期。
——摘编自马敏《历史视角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式现代化选择以1978年为阶段节点的理由。(4分)
(2)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并为此提出了怎样的战略布局。(4分)
【坚定中国道路】
材料二
年份 历史事件 年份 历史事件
1949 新中国成立 2001 中国加入WTO
1956 中共八大召开 2012 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78 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实行改革 201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写入党章
1980 中央兴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2017 “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1984 开放14个沿海城市 2022 中共二十大召开
(3)选取材料二中两个及以上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6分)
2025年春季学期期末测试
    八年级历史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B D A A B C C A C D B C C D
19.(13分)
(1)文献材料:②③④。实物材料:⑤⑥。口述材料:⑧。现代音像史料:①⑦。(4分。对应史料填序号,多写、少写、错写不得分)
(2)【示例一】选择:第三套人民币贰角;(1分)
政策:“一五”计划;(1分)
开始实行时间:1953年;(1分)
说明:1953﹣1957年我国实行“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同时也注重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武汉长江大桥是“一五”计划期间的重要成就,它连接了长江南北,加强了南北交通,是新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2分)
【示例二】选择:第三套人民币拾元;(1分)
政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分)
开始确立时间:1954年;(1分)
说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拾元人民币上人民代表大会图案体现了这一重要政治制度。(2分)
(3)A是王进喜,B是焦裕禄。(2分)
时代精神: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③服从国家需要、以国家利益为重等。④爱国精神 ⑤实事求是精神等(一点1分,共2分,符合题意即可)
20. (12分)
(1)⑤是:西藏自治区;(1分)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2分)
(2)方针:一国两制;(1分)时间:1999年12月20日。(时间具体到年月日得1分,只写1999年得0.5分)
(3)立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2分,符合题意即可)
(4)前提:承认“九二共识”;或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1分)
条件:①海峡两岸同宗同源的文化根基②“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③海峡两岸经济交流日益频繁④祖国大陆日益繁荣、富强⑤港澳回归的成功范例⑥祖国统一是历史大势所趋等(一点1分,共2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5)认识: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②台湾任何党派、团体都应该承认“九二共识”;③“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针,有利于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④祖国实现完全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⑤企图依靠任何外部势力进行“台独”分裂活动,都必定要失败。我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等等。(一点1分,共2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21. (14分)
(1)理由:①1978年我国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点2分,共4分,符合题意即可)
(2)两个百年目标:①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②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点1分,共2分,表述不完整酌情给分)。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2分)(或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点0.5分)。
(3)观点: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坚持改革开放。(1分)
论述:1978年改革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很大提高。到1980年设立4个经济特区,改革从农村到城市,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对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4分)
结论:由此可见,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坚持改革开放。(1分)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得分,观点1分,论4分,结论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