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班级: 准考证号: 姓名: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同安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义务教育学校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道德与法治
(满分: 100分 时长: 60分钟)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6页。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5年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张其成建议将心理健康教育(心育)课程纳入国家课程法定框架。开展“心育课”有助于青少年
A.学习心理知识,提升健康素养 B.克服青春烦恼,消除心理冲突
C.杜绝心理问题,促进全面发展 D.提高道德修养,助力青春成长
2.小慧以前不太愿意和班里的男生接触,这学期开始,她不仅主动和男生说话,而且在有男生参加的活动中,还会表现得格外活跃。小慧的变化
①属于一种正常的青春期心理现象 ②可以消除对异性的朦胧情感
③表明她渴望得到异性肯定和赞赏 ④不利于异性交往,应该避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在2025年第30个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某班开展了“预防性侵 健康成长”的主题班会。下列发言契合班会主题的是
①安全意识可松懈,防范意识抛脑后 ②性侵可耻不能提,闭口不谈最安全
③知悉侵害易发处,掌握方法巧防护 ④提升自我防护力,筑起防侵安全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小川和父母一起观看了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并记录了自己观影时的“情绪日记”:
小川观影时的情绪变化说明
A.对事物的观念和看法影响人的情绪 B.感受多种多样情感,优化人际交往
C.身体发育不断加快,情绪更加丰富 D.掌握调节情绪方法,身心更加健康
5.下列对生活情境的解读正确的是
序号 生活情境 解读
① 当同学讲黄色笑话时,小雅马上严厉制止 自重自爱
② 小海忘记写作业,却对老师说作业本忘带了 尊师重教
③ 同桌胳膊受伤,小易每天帮他打饭、整理书包 助人为乐
④ 小彤擅自把好朋友小青的秘密告诉了其他同学 诚实守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5年“全国道德模范”林占熺扎根西北荒漠40年,研发出菌草技术治理沙漠化,帮助数万农民脱贫。他说: “只要国家需要,我愿做一辈子的‘治沙人’。”小岩被其事迹打动,立志投身生态保护事业。这表明
A.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 B.有了积极情感就能实现理想
C.情感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改变 D.情感影响人们的判断和选择
7.为加深学生对“情感”的认知,道德与法治老师运用AI 设计了一期主题为《“情感”面面观》的电子报。下列事例可以放入“正义感”板块的是
A.同学小王被高年级学生“霸凌”,小强仗义执言
B.班长推荐小林参加长跑比赛,小林决定奋力拼搏
C.小铭早上迟到被值班老师登记,进班时满脸通红
D.小李独立完成生物实验操作,得到同学们的点赞
8.苏轼少年聪慧,饱读诗书,便颇为自负地在房门上贴了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来一位老人拿着一本古书拜访苏轼,苏轼不识书中字,老人委婉地批评了他,于是他把对联改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以此自勉。更改对联体现了苏轼
A.缺乏自信,不会独立思考 B.学问高深,让人望尘莫及
C.自尊知耻,勇于改正缺点 D.视野狭隘,不知人外有人
9.对右图漫画中主人公的行为评价正确的是
①不尊重他人的行为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②缺乏羞耻之心,没有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③未做到行己有耻,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④自尊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会让人感到快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平时沉默寡言的小凯在数学课上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解法,老师和同学们都为他鼓掌,他感受到了别人对自己的肯定。此后,他上课越来越踊跃发言,性格也开朗了起来。这表明
①自信让我们充满力量 ②自信就能弥补不足
③自信能让人远离自负 ④自信激发自身潜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时代楷模”单杏花,带领团队攻克12306系统技术难题,实现“每秒百万级并发”的突破,让中国铁路技术走向世界,让每个普通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温度。这启示我们,做自信中国人要
①全力以赴,为国争光 ②勇敢尝试,避免挫折
③直面挑战,勇于探索 ④选择捷径,扬长避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班级举办“收获自信”的经验交流活动。小明说: “当碰到困难时,要不断对自己进行正面心理强化,坚持对自己说:我很棒,我能做得更好。”他收获自信的方法是
①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②关注自己的优点和优势
③给自己确定恰当的目标 ④坚定“我能行”的信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右图漫画中的女子应该
①待人忍让有度
②遵守公共秩序
③平等对待他人
④学会尊重他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毛泽东同志一生对调查研究极其重视,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影响深远的语录。其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体现了
A.治国有常、利民为本的理念认知 B.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
C.对人尽心、对事尽责的美好品质 D.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理念
15.清明时节倡导文明祭扫新风,用鲜花代替纸钱、香火,用网上祭奠代替现场扫墓,同样可以缅怀先烈、祭奠逝者。这启示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时应该
A.顺应潮流,全盘否定 B.遵循习俗,不必在意
C.革故鼎新,与时俱进 D.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16.和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某校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的黑板报比赛,下列素材可入选的有
①天时、地利、人和的思想观念 ②文天祥被俘后坚贞不屈、从容就义
③屈原始终情牵百姓的家国情怀 ④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之谦和礼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人日用而不觉的道德标准。下面符合这一道德标准的是
①经常陪家里老人聊聊天 ②长辈讲错话直接打断纠正
③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 ④在日常生活中偶尔讲脏话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墨子见到白丝放入的染缸不同,出来的颜色也不同,感慨染丝不能不慎重。后来人们常用“墨悲丝染”这一典故说明人也会受到社会环境的熏染,这告诫我们要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学习。下列诗句能体现这一典故的是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D.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9.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的规范和保护。由此可见民法典
A.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B.确保人们生活无忧
C.保障每个人的所有权益 D.可以替代任何法律
20.拥有人身权,我们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我们既要保护自己的人身权,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A.小张擅自用小林的头像制作了表情包 B.小明盗用同学的摄影作品参加比赛
C.快递电子单上隐去个人的一部分信息 D.王某立下遗嘱将全部财产留给女儿
21.民法典第二百九十四条规定: “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弃置固体废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土壤污染物、噪声、光辐射、电磁辐射等有害物质。”这体现了民法典确立的基本原则之一是
A.公平 B.绿色 C.自愿 D.平等
22.下列属于保护公民隐私权的“标志线”是
A.施工现场的“警戒线” B.动车站台的“候车线”
C.银行窗口的“一米线” D.横穿马路的“斑马线”
23.西藏日喀则市发生6.8级地震,全国同心抗震,共渡难关。小王知道后捐出了自己的压岁钱。小王行使了对自己财产的
A.占有权 B.使用权 C.处分权 D.收益权
24.近日,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李某某受贿一案,李某某因受贿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判决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②被告人李某某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
③处罚中“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属于主刑 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小磊看见一名男子在军事基地附近拍照,便拨打电话报警。经查,该男子多次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国家秘密。小磊的行为启示我们
①自己遭遇侵害时要学会依法求助 ②要惩恶扬善,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③要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④面对违法犯罪巧妙借助社会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请根据下列各题要求,回答问题。共3小题,共50分。
26.判断说理(16分)
阅读材料,判断下列做法或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 ”,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的在括号内打“×”),并说明理由。
自习课上,同学们都安静地写作业。小伟因为一道难题解不出来,急得大喊大叫。
(1) 小伟的行为。 (8分)
( )理由:
课堂上,围绕“自强”话题,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认为: “我家条件还不错,我就靠家里了,不用那么刻苦学习。”小李认为: “一个人只有靠自己努力拼搏,奋发进取,才能有好的未来。”
(2) 小李的观点。 (8分)
( )理由: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某校组织学生开展“品味优秀传统 坚定文化自信”的研学活动。下面是研学路线中的三个站点,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应的研学任务。
【孔子文庙品思想】
同学们探访了孔庙,古柏参天、石碑林立,在肃穆与幽静中感受儒家文化,体会核心思想理念。
儒家思想 核心思想理念
示例: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求大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①_______________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②_ ___
君子义以为上,见利思义 ③________
(1)请你完成表格。 (6分)
【朱子书院悟人文】
同学们走进朱子书院,在老师的带领下诵读了《朱熹语录》,感受朱子文化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下面是《朱熹语录》内容节选。
(2)从《朱熹语录》 (节选)中,你领悟到哪些中华人文精神 (4分)
【榜样事迹促践行】
同学们来到文化馆,观看了2024年新时代好少年的先进事迹,领略新时代好少年奋发向上的风采。
人物事迹
陈科:他6岁时不幸被查出患有滑膜肉瘤,手术无效只能选择截肢,术后并发糖尿病和双目白内障。他没有放弃自我,以坚强的意志边治病边学习。2023年,他参加“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比赛,荣获成都市一等奖。
李智琳、李慧琳:爸爸因病失去行动能力,为了给妈妈分忧,姐妹俩早早学会生活自理。她们学习刻苦,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连续6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服务时长近2000小时,用自己的一点一滴温暖他人、回馈社会。
(3)学习新时代好少年的事迹,说说我们如何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6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分)
为增强同学们的法治意识,某校七年级某班以“法律与我们的生活”为主题开展探究性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第一小组同学介绍了某法院发布的AI 侵权案例。
国内知名短视频博主圆圆起诉某小程序“AI变身”运营公司,指控其未经授权使用自己创作并发布的个人形象视频,并供用户通过换脸技术与其视频形象进行面部替换。法院最终判决该运营公司向博主书面道歉,并赔偿律师费及经济损失共计5000元。
(1)该公司侵犯了博主圆圆的什么权利 其行为的性质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6分)
第二小组同学收集的视频资料进一步说明AI技术有“喜”有“忧”,其创新性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全新体验,但也逐渐成为侵权违法的“重灾区”。为此,我国积极推进该领域的立法步伐。
为了促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目前,我国陆续出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AI领域的立法不断完善中。
(2)运用“法律为我们护航”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不断立法规范人工智能发展的意义。(6分)
第三小组同学认为:技术无善恶,使用有界限,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3)请你就“严于律己,远离违法犯罪”写两条警示语。 (6分)
警 示 语 ① ②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 ABDAB 6-10 DACCB 11-15 ABDDC 16-20 BABAC 21-25 BCCDD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
26.(1)(×)(2分)理由:①情绪的表达会影响周围的人,我们要学会在合适的场合、用合理的方式表达情绪。②小伟在自习课上大喊大叫,没有顾及他人的感受,影响了课堂秩序,这种表达情绪的方式是不合适的。(6分,每点3分)
(2)(√)(2分)理由:①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帮助我们克服惰性、抵制不良诱惑、战胜自我。②靠自己努力拼搏、奋发进取,才能不断克服困难,超越自己,创造美好的未来。(6分,每点3分)
27.(1)①重民本 ②守诚信 ③崇正义(6分,每空2分)
(2)①倡导格物致知,重视探究事物的原理。②强调知行合一,注重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4分,每点2分)
(3)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关爱长辈,如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②要勤奋学习、自强不息,面对困难不退缩。③要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6分,每点2分)
28.(1)权利:肖像权。(2分)行为性质:民事违法行为。(2分)法律责任:民事责任。(2分)
(2)①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可以规范人工智能领域的行为,让人们知道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是非法的。②法律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不断立法可以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法权益。③法律可以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工智能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6分,每点2分)
(3)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②违法犯罪一念间,守住底线莫越界。(6分,每条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