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东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海省海东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海东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学业水平统一检测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试卷为试题卷,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
3.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40分)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40分)
1.进入青春期后,我们的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等不断成熟。这些变化属于
①心理变化 ②生理变化
③身体外形的变化 ④体内机能的增强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2.在青春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总有一种关注让我们心存感激,总有一种情愫让我们难以割舍。面对异性交往和青春期可能出现的朦胧情感,下列做法中可取的是
①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②言谈得当,举止得体
③内心坦荡,自尊自爱 ④拉开距离,避免交往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步入中学后,班级中有的同学喜欢用不雅语言和别人开玩笑。面对这样的行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无所谓,同学之间都这样玩 ②这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应及时制止
③要严厉拒绝,明确说“不” ④这是同学关系好的表现,不必在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 《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多年考不中举人,50多岁时,终于金榜题名,“喜极而疯”。这告诉我们
A.情绪非常神奇,是不可控制的
B.快乐、满足、欣慰等积极情绪会起到积极作用
C.过度的情绪可能会有消极作用,如过于兴奋可能导致行为失控,乐极生悲
D.愤怒、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通常给人带来不良体验,会产生负面影响
5.在一次演讲比赛中,小浩因细微分差错失冠军,许多人为他感到遗憾。但他并不沮丧,表示自己享受比赛过程,接下来会继续努力,争取下次夺冠。这体现了小浩
①信守承诺 ②争强好胜 ③积极乐观 ④自强不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2025年的3月 5日,我们迎来全国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周围的世界也因为我们的积极情感而多一份美好。这表明
A.我们要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负面情感体验
B.我们可以通过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获得美好情感
C.情感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变化
D.情感是短暂的、不稳定的
7.小强在期中考试后分析了自己各科的学习状况:他的数学、生物成绩优秀,英语、语文成绩偏弱。他准备在英语、语文方面多下功夫。他相信经过努力,期末一定能取得好成绩。这说明他
①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坦然面对自己
②能准确地给自己定位
③盲目自信,自以为是
④专注当下,积极行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下列同学的做法中,最能体现自强精神的是
A.小丽对期末考试充满信心,相信自己能考好
B.小强早上按时起床,从不让父母操心
C.小涛身有残疾,仍坚持努力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获得多种荣誉
D.小亮遇事有主见,不人云亦云
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下列名句中,能够体现“潜移默化”的影响的是
①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0.“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星空中,先民早就用卓越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总结了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日常生活。这体现的核心思想理念是
A.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B.勤俭节约、艰苦朴素
C.革故鼎新、与时俱进 D.诚实守信、以义取利
1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矣”。这些名言体现的核心思想理念是
①讲仁爱、重民本 ②守诚信、言行一致
③崇正义、求大同 ④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2.中华民族主张“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认为社会发展必须惠及人民,满足人民实际的利益需求,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这体现了
A.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 B.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思想 D.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13.中华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多闪闪发光、引人深省的古语。下列古语中,能体现诚信的是
①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④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4.央视“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在某班引起强烈反响。以此为契机,该班准备围绕这一话题开展主题班会活动,下列候选主题中,最切合的是
A.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B.敬业乐群,奉献自我
C.孝敬父母,传承家风 D.关爱他人,自尊自重
15.近年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新增了“网络保护”专章,这体现了
A.随着社会发展,法律需要与时俱进 B.法律仅仅约束未成年人
C.法律是一成不变的 D.法律滞后于社会发展
16.“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这句话告诉我们
①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②立法工作不重要,重要的是实施法律
③要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 ④要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7.小倩自幼丧母,父亲沈某常年在外经商。小倩跟奶奶一起生活。小倩15岁时,父亲沈某突发心肌梗死,抢救无效去世。小倩的叔叔蛮横地霸占了沈某的遗产。小倩叔叔的行为侵犯了小倩的
A.生命权 B.名誉权 C.身体权 D.继承权
18.犯罪行为应当受到刑罚处罚。下列属于主刑的是
①有期徒刑 ②剥夺政治权利
③驱逐出境 ④无期徒刑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19.黄某拨打火警电话谎报火情,想看看消防人员是否会来,结果消防车真的来了。据此判断,黄某的行为属于
①刑事违法行为 ②民事违法行为 ③行政违法行为 ④一般违法行为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③
20.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面对校园欺凌,青少年的正确做法是
A.及时求助,依法维权 B.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C.默默退学,息事宁人 D.以牙还牙,伺机报复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简要回答 (共18分)
21. 【赢得尊重讲策略】
某中学存在一些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如给同学起外号、嘲笑他人的缺点等。学校召集老师和学生代表商讨如何处理。
(1)学校准备为此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作为学生代表,请你设计三种主题活动。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4分)
22. 【领略中华人文精神】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文学作品,虽然体裁各异,但都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教化意义,如中医、孝道、智慧和道德选择等主题。这些作品通过生动的故事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向读者传达了作者的道德观念和社会理想,体现了文学的教化功能,古代文学中的教化思想,是通过文学作品传递道德观念、社会规范和哲学思想,以达到教育和感化读者的目的,体现了文学与社会、道德的紧密联系。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怎样的人文精神。并说说这一人文精神有何作用。 (4分)
(2)除了材料中体现的人文精神外,你还知道哪些人文精神 (答出两种) (4分)
三、学以致用(共18分)
23. 【情境探究 明理践行】请结合以下情境回答相关问题。
情境 —— 学习了“揭开情绪的面纱”后,小刚认为“喜、怒、哀、惧”是个人的情绪表达,不必管周围的人,无论什么场合,该笑就笑,该哭就哭。
(1)小刚的观点是 (填“合理”或“不合理”)的。 (2分)
(2) 理由: (3分)
情境二 一女生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自己遭遇猥亵的事件,不少网友跟帖表示“也曾在地铁XX线/XX路分壁车上遇到过实施猥亵行为的人”。但一些受害人因赶时间、避免冲突、不懂如何处理等原因,往往选择不追究,咽下委屈,沉默不语。
(1)我 *(填“赞同”或“不赞同”)上述受害人的做法。 (2分)
(2) 理由: (3分)
24.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兴中华之大业,需植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之深厚源泉;谋中国之万事,需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多年道德之精神基因。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渊源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中华传统美德最深层的道德支撑。我们要让中华传统美德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4分)
(2)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出两种) (4分)
四、材料分析(共24分)
25. 【学习法律知识 增强法治意识】为帮助同学们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素养,小东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系列探究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学习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节选) 第七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九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第七条和第九条分别体现了公民从事民事活动时的什么基本原则 (4分)
【以案说法】
小亮在班级微信群中使用了一个用同学小强的照片制成的表情包。小强看到后,要求小亮删除表情包,否则将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小亮觉得小强有点小题大做,认为自己将小强搞怪动作的照片制成表情包,是和同学关系好的表现,仅仅局限在群聊中, 自己的行为并没有什么错误。
(2)小强该维权吗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的理由。 (6分)
【认识违法犯罪行为】
案例一 市民王某违规停车被交警依法罚款100元。 案例二 刘某在自家阳台玩手机时,不慎将手机掉到楼下。经查实,手机被同楼的住户李某拾得并据为己有,但李某坚称手机是坏的,已将其丢弃。刘某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判决李某返还手机并赔偿刘某损失。 案例三 胡某醉酒后闯入一家商铺,持刀将店主吴某、蔡某夫妇砍伤,致使怀孕的蔡某死亡。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胡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3)上述案例中的三种行为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违法行为 (6分)
(4)胡某的行为与王某、刘某的行为有什么区别 (4分)
(5)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警示 (4分)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40分)
1-5 CBCCD 6-10 BBCAA 11-15 BDDCA 16-20 CDBCA
二、简要回答(共18分)
21. (1)①“尊重他人,从我做起”主题班会;②“尊重的力量”演讲比赛;③“杜绝不尊重行为”主题手抄报展览(每点2分,共6分)
(2)①当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②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自尊自爱,规范自身行为,不做损害他人人格尊严的事(每点2分,共4分)
22. (1)体现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人文精神。作用:这种精神能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规范人们的行为,促进社会和谐(4分)
(2)①自强不息、敬业乐群;②孝老爱亲、勤劳勇敢(每点2分,共4分)
三、学以致用(共18分)
23. 情境一:
(1)不合理(2分)
(2)理由:情绪表达不仅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他人。在表达情绪时,要考虑周围人的感受,遵守公共场合的规则(3分)
情境二:
(1)不赞同(2分)
(2)理由:受害人的做法会纵容违法犯罪行为,不利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当遭遇不法侵害时,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及时寻求帮助,依法维权(3分)
24.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4分)
(2)①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每点2分,共4分)
四、材料分析(共24分)
25. (1)第七条体现了诚信原则;第九条体现了绿色原则(每点2分,共4分)
(2)小强应该维权。理由:小亮未经小强同意,使用其照片制作表情包,侵犯了小强的肖像权。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依法维权(6分)
(3)案例一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案例二属于民事违法行为;案例三属于刑事违法行为(每点2分,共6分)
(4)胡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行为;王某、李某的行为社会危害性较小,分别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和民事法律规范,属于一般违法行为(4分)
(5)①要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②要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远离违法犯罪;③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依法维护自身权益(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